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

第8部分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第8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1个多小时,依然是大逆光,雾气起来了,建筑的模样眼睛能看清都不易,更何况摄像机的镜头了,坦白地讲,从外表来看,阿尔汉布拉宫并不打眼,既不优,也不雅,仅仅是山顶上有一定的规模而已。
  在我们等待的过程中,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胖乎乎的,推销一些当地出产的小工艺品,游客慢慢多起来,老太太打着响板,跳着弗拉明戈舞,腰已很粗,但扭起来还有模有样,一点儿不显得笨,颇有神韵。
  看买她的东西的人不多,我们买了她一对响板,讨价还价许久,才便宜了1欧元,老人很高兴。过了一会,她买了一杯咖啡品起来,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
  绕着小城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角度,路上为了拍一张照片, 在弯弯曲曲的小巷里爬上爬下,还怪累的,但踩着一块块鹅卵石砌成的石板路,心里倒觉得慰贴。
  和布达拉宫一样,阿尔汉布拉宫也控制每天游客的数量,现在已经是淡季,但参观者仍然是络绎不绝。我们不到12点排队到售票口,但只能卖到下午2点的票,想想既来之,则安之,无论如何也该感受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否则,单看外观,这么多人凭什么会趋之若鹜?
  趁着两个小时的间隔,我们到市内找中餐馆,恰好路过伊萨贝尔和哥伦布的塑像,便停下来拍了起来,原本很宽裕的时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于导对格拉纳达的情况不是很熟,错过一家他去过的中餐馆,我们在另一家挂着红灯笼的门口停下,餐厅叫中国城,跑堂的是个天津妇女,普通话还很亲切,平时中国人很少来这儿,餐馆对用餐也没什么概念。
  虽然语言亲切,但菜就不亲切了,第一道菜还可以,接下来的则统统是酱油多,黑乎乎的,只咸不香,可能老外总来吃炒面,每个菜都一个味道,只是把炒面的配料分解一下,逐个推出来而已,加上面一拌就是炒面。
  阿尔汉布拉宫建筑群依山而建,为了完成它,摩尔人用了600年,为了攻占它,基督徒努力了200年。我们先去的是后宫,拾阶而上,处处都能看到人工的流水,建筑并不高大,但感觉很精巧、舒适。有些苏州园林的味道。
  说经历了几百年的战火没有损坏,显然不确切,城堡已是残垣断壁。因为在国内见过太多的城门和城墙,又是正午的顶光,许多老外饶有兴致地爬上爬下,但我们没有太多兴趣,趁着几个人失散的间隙,我坐在树荫下喝听可乐,四处是东倒西歪的少男少女,这种景象极类似国内的火车站,只不过气氛更悠闲。
  如果不是无意中走进了地宫,我们几乎在质疑,阿尔汉布拉宫凭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如果错失了地宫奇妙的视觉感受,我们很难认同自己到过格拉纳达。
   。。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四部分(17)
门、窗、墙、穹顶,每一样都是那样的别致,精美的花纹,迷一样的文字,虽然我们不理解它的内涵,但每个人都看到了优雅,伟大的阿拉伯文化,名不虚传!
  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微微细致,柔柔的白色,落日的余晖从梦幻般的穹顶透进来,我们几乎闻到了牛排的香味。
  很幸运,我没有同格拉纳达擦肩而过;很遗憾,我们没有得到许可,除了少量的外景,所有美好的视觉感受只能留存在脑海里,唉!多么希望能用我们的镜头痛快淋漓地捕捉那一幕幕巧夺天工的神秘,遗憾总是那么难免!
  2005年10月24日
  今天是周二,我们得到授权去拍摄西班牙海军博物馆。
  海军博物馆隶属于海军司令部,一大早,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检测,我们走进了空荡荡的展厅。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许多博物馆对公众都是免费开放的,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允许电视台进去拍摄,目的是不影响参观者参观,我们是今天最早进入的摄制组。
  一切都很顺利,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很热情的女子,在下一个摄制组进入前,我们甚至被允许超时工作。
  今天特别的收获是把从葡萄牙买来的豆子用上了,终于把蓄谋已久的若昂一世让印第安人用豆子把大陆的形状摆出来的再现镜头变成了现实,效果很好!一方面我们准备的豆子和道具碗很出彩,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允许进入一间完全按过去的方式陈列的展室去拍摄这么细致的镜头。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袋豆子和碗我们已经背了好几天或更长时间,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天来拍摄时,我们先无意中帮了海军博物馆一个忙。有一间展室,他们收藏有中国的一些渔民使用过的物件,其中有一幅对联,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请教过很多人,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恰好看到我们,便请秦老师去看看,结果很满意,而更加凑巧的是我们看中的那间古香古色的展室的管理员,就是请秦老师帮忙去翻译的那个人。
  于是网开一面,我们进入了从来都不允许别人拍摄的房间,看来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只是时间的问题,一直都很呆板的西班牙人都给了我们难得的笑容。
  昨天晚上从南到北的奔波没有白费!豆子也没有白背来背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五部分(1)
2005年10月25日
  今天打了一个快速反应战,昨晚坐火车来到巴塞罗那,看看天色还早,本准备在火车站外休息休息再动身,想想人生地不熟,还是早点到目的地踏实一些。于是我们就早早地赶赴哥伦布广场。
  或许是天意,一出地铁站,太阳尚没有完全出来,满天红云,辉煌之极,高大的哥伦布塔矗立在霞光中,雄伟庄严。几乎是无可掩饰的兴奋,我们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光线变化很快,以至于后来转到水边想拍个带水面的全景时,光线许久不上。只有那一段的灿烂,恰好让我们无意中撞上了,谢天谢地。
  巴塞罗那还有个有名的教堂,是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可惜还在维修,整个建筑被脚手架包得严严实实,里面不允许拍摄,我们只能瞻仰一下大师的杰作。很奇怪,一路上教堂到处都不允许有明火,只是电灯泡点亮现代蜡烛装模作样,但这里却烛光摇曳,星星点点,气氛浓烈。
  有游客,也有正在做礼拜的信徒,此行看过无数的忏悔室,我们都没有赶上使用,在高迪的教堂里,看到一个中年人正在倾诉什么,里面黑暗的厢房里,坐着一个神父在认真倾听,这样的场景虽然对我们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涉及他人的隐私,我们只能当是一道风景,瞥一眼,便匆匆而过,但那种神圣的状态,却经久不忘,上帝能听到他的忏悔吗?但愿可以。
  晚上坐火车返回马德里,两个晚上都在火车上度过,秦老师打呼噜,搅得我睡眠严重不足,头痛。但想想满天的红云和巍峨的哥伦布塔,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解说词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500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1个多世纪呢?
  【第一集】海洋时代
  镜头画面:【伊比利亚半岛  斗牛  大海】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尔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 想看书来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五部分(2)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采访: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12世纪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它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民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
  镜头画面:【莫罗斯城堡  里斯本街景  海上冲浪】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
  这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它带来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镜头画面:【发现者纪念碑  葡萄牙科英布拉王室图书馆】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
  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采访: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这本书和希腊其他学者的许多作品一样,在当时一度被世人遗忘。其间,在亚洲,这本书并没有被遗忘。而在西欧,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关注,从15世纪末期开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镜头画面:【动画特技:托勒密古地图  波尔图恩里克故居】
  尽管从今天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谬误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海洋,赤道没有动植物生存等等,但在当时,它比起那些虚无飘渺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游记,仍然提供了许多较为可靠的地理信息。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镜头画面:【胡椒  葡萄牙传统餐饮】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撬动历史的主角就是这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今天,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
  采访: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卡洛斯·马拉穆德
  在当时,14世纪、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国崛起·葡萄牙 西班牙 第五部分(3)
欧洲人如何才能成功呢?
  镜头画面:【萨格里什  恩里克灯塔】
  萨格里什,葡萄牙最南端的一个小渔村,直到今天,这里仍然荒凉无比。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这里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这座建于15世纪的灯塔,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依然骄傲地矗立着。
  采访:葡萄牙宗教学教授
  娜塔丽亚·科雷雅·格德斯
  根据当时史料的记载,尤其是传记作家费尔南·洛佩斯的记载,堂·恩里克王子是一个非常慎重、果断的人,他非常清楚他需要什么,善于同其身边的出色幕僚相处。
  镜头画面:【恩里克与航海家群像  葡萄牙航海博物馆】
  我们无从知道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