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 >

第3部分

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第3部分

小说: 我经历的北平地下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为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于11月7日在山西省五台县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13日,宣布成立四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第二军分区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陈漫远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第四军分区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全区共39个县。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迁至河北省阜平县。1938年1月10日召开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边区政府宣告成立,宋劭文当选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1938年2月,彭真来到阜平,代表北方局领导晋察冀边区的工作。1941年的晋察冀边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政治成熟实力雄厚的抗日根据地。那里有训练有素的八路军,有英勇善战的游击队,有生机勃勃的边区政府,有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有军民团结热火朝天的战斗生活……我久久眺望,心驰神往。
  连日来,钟子云依次找撤回来的人员谈话,谈过话的同志都明确了各自的去向,周彬、黄云先后分配去了平山县,其他同志也陆续离去了,他们都高高兴兴地奔赴新的战斗岗位。看看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不禁焦急起来。分析自己的情况,总觉得有充分的理由分配到日夜向往的地方。当我终于等到钟子云同我谈话时,他的决定出乎我的预料:到妙峰山地区交通站工作。我本想去北方局,去见识晋察冀边区火热的斗争生活,没想到刚刚迈进平西的大门就被留下了,心里真是不情愿。但是看看钟子云满脸的严肃,知道他说的就是组织的决定,不服从可不行。于是当即表示愉快服从。
  应该说,从这一天起,我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
  在准备出发去妙峰山交通站的过程中,我琢磨,妙峰山交通站是北方局社会部的派出单位,而周彬、黄云和我都属于北方局城市工作部系统,我去社会部的单位工作,应该告知我的上级领导,否则会被人误以为我是个人擅自行动。当晚我伏在小炕桌上给城工部领导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前期的工作,告知最近将奉派去妙峰山交通站。
   。。

二、艰苦的生活,不屈的民心,给我的教益受用一生(1)
这次去昌宛地区的路上,同行的是分局派往平北工作的三位同志,由一名交通员带领。我们一行五人,各自背着一个背包和粮食袋,粮食袋装的小米,准备找不到饭吃,就在山坡架锅烧火自己做饭。当时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平西根据地临近北平就更加艰苦。日本侵略者实行联防联保制度,对根据地严密封锁分割,深沟高垒,碉堡林立。在斗争尖锐的区域,真是“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遍地是狼烟”,呈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根据地军民蒙受着极大的损失和牺牲。沿途所见各个村庄都被日军放火焚烧过,全村没有一间完好的房子,房屋四壁都烧黑了。农民用树枝、荆条、山草搭上屋顶以遮风雪。有些村庄不止一次被烧,农民是搭了烧,烧了再搭。屋内空空荡荡,除了锅、碗、盆和用荆条削成的筷子,看不到有多少什物。我们和农民睡在一条炕上,炕席已经四分五裂,这里那里露出盘炕的土坯。吃的是玉米饭、渍树叶。全村一两口井,吃水都紧张,就别说洗澡了。其实想洗澡也没处洗,那得等到来年开春河水解冻。身上的皴一搓一缕缕,浑身觉得痒痒的,翻开棉袄棉裤照着阳光一看,嘿,一个个亮晶晶的虱子在袄缝裤缝里爬得正欢。我们用两个拇指挤杀虱子,咔嚓咔嚓,边挤边开玩笑说这是“光荣虫”。
  当地农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着,表现出顽强的生存能力。面对饥饿、屠杀、死亡的威胁,他们不气馁不屈服,对争取胜利满怀信心。他们就像漫山遍野的杏树林一样,一次又一次经受着敌人的战火,等到开春又绽放出不屈的花朵。跟老乡聊天,他们说:“熬得过去,最终是要把鬼子打走的。”一张张黑瘦的面孔,透着刚强的意志;一双双饱经忧患的眼睛,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我想,现在说我们八路军与农民是鱼水关系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血肉相连。正是这种血肉相连,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在辗转平西的日子里,北方农民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给我以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我的思想,熔铸着我的性格。
  越过永定河,我们再次找到了社会部平西联络站派在妙峰山地区的交通站。交通站的负责人是贾练同志,带着一部电台,有报务员、警卫员,任务主要是传递情报。把从北平得到的情报(包括华北、东北敌伪的政治军事动态)发往晋察冀社会部和延安。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去妙峰山前的交通站萧芳同志那里,同北平城内的我方工作人员联系。每次我都要改成城里人的打扮,骑上从老乡家里借来的自行车,经西直门进城,早去晚归当天一个来回。自行车是用废旧部件组装的杂牌车,又沉又涩,在土路石渣路上颠簸,最受罪的不是腿脚而是屁股。此时,钟子云派陆孝华去东北佳木斯,那里的日军正在修建飞机场。陆孝华的一位亲属是施工工程师,通过他去了解机场的规模、设施。我几次骑自行车进城同他联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艰苦的生活,不屈的民心,给我的教益受用一生(2)
妙峰山地区(现在是北京郊区)靠近北平城,斗争十分频繁。根据地与敌占区犬牙交错,敌伪军连排规模的队伍经常日夜骚扰。我们的工作站没有较长时间的驻地,游动在榆泥坑村、断崖台一带的小村庄。我站在断崖台的高山坡上,就能看见敌人的运输队沿着山间的石子儿路行进,车上架着机关枪,挑着膏药旗。
  交通站要日夜警戒,我们要轮流站岗放哨。一天夜间,我在山头放哨,忽然想起,我这个出身书香之家,父母管教很严,逢年过节都不准放鞭炮也不敢放鞭炮的人,竟然毫无畏惧地揣着一颗手榴弹单独放哨,真是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游击战的环境,使我改变着自己。缺乏粮食,没有蔬菜,生活很苦,每天吃的是大玉米(碾碎但没有脱皮的玉米)、窝头或大玉米干饭,渍树叶就是每顿唯一的蔬菜。我睡的土炕只有支离破碎的一块炕席,第一宿是卸了门板垫在炕上睡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大家的“精神会餐”却很丰富,闲谈时大家七嘴八舌地忆起哪次吃过的红烧肉,哪次吃过的黄焖鸡,哪次吃过的红烧中段,哪次吃过的梅菜扣肉,谈得绘声绘色很是热闹,也算是艰苦斗争中的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吧。我也忆起在妙峰山前六里屯的一次晚饭,吃的是一盘熏肉、一盘醋熘白菜,又鲜又香,我说那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长期的游击斗争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抗日军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对于一切突如其来的袭击和持久不断的磨难,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处之若素。
  有些日子我们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有四五户人家。我们住的一户农民家里,养了一头小毛驴、一头猪。人都没的吃,猪也就是喝些个稀泔水,饿了自己啃棒子秸。当有敌情时,农民牵着毛驴上山,不用招呼,猪也本能地跟着上山,嘚嘚嘚一路小跑。敌情过去了,农民牵着毛驴下山回家,猪也嘚嘚嘚地跟着回来,患难与共,忠心耿耿,配合默契。久而久之,农民对这头猪有了感情,过春节都不肯宰。后来由于穷得没有别的办法,请人帮忙宰了,老乡一家人躲开,不忍看到。猪肉大部分出卖,贾练买了十来斤,炖了一锅肉。肉尚未炖熟,山下有了敌情,枪声大作。贾练连锅带肉端着上了山坡。敌情过去了,他又把这锅肉端回来,同志们高高兴兴地吃了顿会餐。为什么这里斗争那么尖锐,生活那么艰苦,同志们却能坦然处之呢?我想起了夏明翰在被杀害前写的一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比起同志们为之奋斗的祖国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来说,个人的生活和安危就不那么重要了。
  妙峰山地区的这段生活经历,给我的影响极为深刻,使我终生受益。1966年到1976年十年###期间,我受###被关在秦城监狱,1972年妻子安捷带着孩子们去探视时关切地问我:“生活怎么样?”我回答:“还可以,比抗日战争时还好呢。”他们以为我在说笑话,都笑了。其实我是认真的。这时关心的是无产阶级###什么时候终结,党和国家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人民早日过上安静幸福的生活,我早日恢复名誉,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至于个人生活,是无足轻重的。
  

三、奉调北方局,邂逅陆平打游击
在妙峰山前后活动了三个多月,1942年4月,贾练告诉我,有电报来要我去北方局。在回去的路上,最困难的是渡永定河。当时敌人正在沿河修建的丰(台)沙(城)铁路线,是敌人严密控制的一道封锁线。敌人日夜巡逻,沿河的船只、筏子都被敌人收缴,我们只有夜间在当地抗日群众的帮助下,拉上绳子,坐着箩筐渡过湍急的河流。过河后,走山间小路,翻山越岭,刚过了斋堂沟,就遇上敌人“扫荡”,便会合到正在该地区检查工作的平西地委宣传部长陆平那里。
  那时候的陆平真是潇洒倜傥啊。他一身便装,束着腰带,别着驳壳枪,举手投足透着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的热情与自信。陆平是吉林人,原名刘英,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燕京大学学生会执委、北平###常委,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由陆平书写,赵德尊镌刻的大幅石雕标语“保卫华北”至今保存在香山脚下。他去过延安,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奉命来到平西建立抗日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他不仅从事党的组织建设、地方###政权建设,而且还拎着枪打游击,带领武工队深入敌后锄奸锄特。陆平是个乐观的人,不拘小节。有一回带着武工队执行任务,风风火火地赶回来,正赶上伙房为了庆祝胜利炖了一锅肉,没碗,有人从老乡家找来一个瓦盆,几个月没见荤,陆平盛上就吃。吃完了,找盆的同志开玩笑说,那可是老太太的尿盆啊。陆平呵呵一笑说,管它呢,肉香就得!
  当时的人们都有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思想准备,什么艰难困苦都想到了,把流血牺牲当成光荣。但是做梦也没想到还有一场“###”这样的浩劫在等着他。1966年,陆平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遭受了“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轰击,成为“###”第一个公开的打击对象,所蒙受的打击、###、摧残无与伦比。“###”后期解放干部时,普遍认为解放谁也不会解放陆平,解放了陆平无异于否定了“###”,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啊。岂料在以后真的否定了“###”,陆平最终也得到解放。2002年12月12日,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陆平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播放的哀乐不是人们惯常使用的哀乐,而是著名的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抗战的平西,是他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平西的抗战,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我们随着陆平率领的工作团,打了十几天游击,才到平西地委的驻地涞水县西部山区的计鹿村。
  平西,是冀热察区党委所属的一块抗日根据地。所谓平西,是指北平以西包括12个县在内的一块战略要地。1940年11月,平西地委在这里召开了100多名干部参加的地委扩大会议(计鹿会议),研究部署政权建设、游击战争,从而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新局面。
  我到达平西的时候,平西联络站也转移到这里,与平西地委在同一个山村。从地图上看,从北平到这里并不远,现在坐汽车一个上午就到了,当时却要在游击环境中走好多天啊。
  

四、《论持久战》拨亮我心中一盏灯(1)
计鹿村一带是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比较稳定。平西地委机关设有图书馆,我借了两本书,一本是王明著的《为###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有同志介绍说,王明是去过苏联的党的大理论家。我读了一部分,不太懂,就放下了。另一本是毛泽东著的《论持久战》,开篇就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仔细读了不止一遍。书中对抗战的正义性,抗战必然胜利的条件,抗战要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三个阶段,抗战的战略战术的分析和论述,深刻而透彻,犹如拨亮心中一盏灯,让我眼前豁然开朗。不但帮我全面理解抗战,同时让我明悉自己应该怎样参加抗战。此前我只知道毛泽东是###红军的领导者之一,没读过他的书,也没更多的了解。读了《论持久战》,我感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家。
  4月中旬我从计鹿出发,同行的是曾在妙峰山前打过游击的田营长和一名警卫员,由一位交通员带领南下。夜间穿过了紫荆关封锁线(这里有敌人的据点),就进入北岳山区了。
  北岳山区包括冀西的太行山和晋北的恒山、五台山地区,这里是晋察冀根据地的腹地,是晋察冀军区的大后方。第二天到了易县的大良岗村,适逢大集,赶集的有数百人,熙熙攘攘相当热闹。卖的都是农副产品、农具、牲畜,也有从敌占区搞来的火柴、食盐、毛巾、肥皂等日用百货,还有不少饭摊。我在北平活动时,把母亲给我的豹皮袍子卖了,这时兜里还剩了一点钱,就和同行的同志一起吃了一顿包子、豆腐脑儿,大快朵颐。在镇中的一个宽大的墙壁上,用楷书工整地写着《###晋察冀边委目前施政纲领》①,共二十条,以下摘录其中的四条:
  第一条?亲密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坚决保卫与发展边区,肃清一切破坏团结抗战破坏边区的特务、奸细汪匪妥协投降派。
  第四条?实行全民武装自卫,广泛武装人民,开展群众游击战争,并逐渐实现义务兵役制。
  第五条?彻底完成###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