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骷髅旗 >

第1部分

骷髅旗-第1部分

小说: 骷髅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首语:我们正在目击惊人的历史巨变
从华尔街、孟买到台湾海峡:
  我们正在目击惊人的历史巨变
  真正的新闻评论应该具有时代的透视力,应该具有在大战略思维指导下对当代重大事件相互联系及其后果的合理理解。纵观近期发生的数端国内外新闻事件,尽管其中一些尚处于发展的情态之中,但悉心思索其中所包涵的意义,一个令人震惊的初步结论正在万象混沌的事态中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也许正在目击星球文明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变时代的到来。
  2008年12月15日上午8时,东方航空公司MU2075航班由上海起飞往台湾桃园机场,准确升空时间是上午8时5分,同时,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所属的GE332航班于同一时间由台北飞往上海,确实升空时间是上午8时11分。在同日上午的8点41分和9点51分,两个航班分别飞过航空管制交接点,交由对方管控——于此,全球瞩目、迁延数十载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对这一时刻的当下观感可由如下人士的言论代表:*中央和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称之为“梦想成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先生则认为此举代表两岸“进入和解时代”。长期以来,在国际军事评论家眼中,由于岛内*势力有意操纵相关话题,阻挠两岸和解,台湾海峡一直是最可能爆发热战的主要火药桶之一。大三通则一直是两岸同胞翘首祈盼的共享和平、共谋繁荣的焦点事项。此次大三通实现,不仅具有经济的意义,更大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两岸和解、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构成中国与各主要大国双边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课题,故其对未来亚太地区和全球格局的影响实未可小觑。
  稍早前,11月26晚间至27日,印度孟买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国际恐怖主义连环袭击,此事的首要意义显示了“”数年来国际反恐战略的无效与致命偏差,同时其对地区及全球反恐的走向,乃至对亚太地区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尚待进一步密切的观察:有可能是正面的,有利于建成更良性、和谐的世界政治秩序,各国将在更广泛和公正的共识基础上共同构筑更有效的全球反恐战略及合作,但也有很大的可能对印度国内政治和全球政治产生负面的、恶性的影响,促使全球安全形势及格局朝向更混乱、危险的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其后果和影响之巨大都是难以想象的重大和深远,必将成为推动未来世界成型的主要事件之一。概括言之,全球反恐的转变,不论朝向何方,必将塑造不同的全球格局,因此也意味着世界的转变。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关注。
  更早之前,则是至今尚在迅猛发展的、被称为“百年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暴露了二战后形成、运行半世纪的现有国际金融制度根本缺陷,围绕救市和相关事务展开的国际博弈已经显示出重构国际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版图的潜在意义。冷战结束近20年来,关于未来国际政治格局和文明发展的争论意见繁多,但从来未有像此次事件所引发的全球力量互动交汇的现实动力。前贤有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此次事件唤醒了新老国际行为主体的强劲生命,这些碰撞、互动以及连环作用,最终不仅会改变国际经济的版图,更将深刻地改变当今不尽合理的国际政治格局,从而帮助形成那个我们、乃至我们的子孙将生活于其中的未来世界——那个世界依然会有生存与灭亡的命题,依然会有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依然会有强者的规则与弱者的反抗,但其据以展开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运动的环境或将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情形。
  新一轮大历史正在我们眼前展开其激动人心的画卷。处此历史巨变之中,梦想美好未来的人们决不应无动于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骷髅旗 海盗传奇的背后(1)
虚幻传说与真实血腥之间永不磨灭的话题
  骷髅旗海盗传奇的背后
  3000年掠夺、杀戮与真实的历史
  海盗到底是什么?是飘扬着骷髅旗的黑船上头扎红色三角巾、戴着黑色独眼罩,左手朗姆酒,右手大弯刀的狰狞?还是在大海之上逍遥自在,无法无天的生活方式?海盗到底是真实的暴力和血腥,还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黑胡子与让·巴尔的神话传奇?不管怎么样,昨天我们还在电影院里欣赏杰克船长和“飞翔的荷兰人”号,今天,索马里的武装海盗船就已经把300余名各国海员劫作人质。属于孩提时代的钩子船长的模糊记忆陡然以一种极度鲜活的姿态闯入我们的生活中。关于海盗,我们知道什么?
  》文 杨 玲
  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曾这样写道:“健全的男孩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萌生强烈的欲望:到它处去掘地寻宝。”于是,在汤姆的梦里,海盗就是月色、丛林、刀剑、迅猛的袭击和果敢的决斗。迷梦让汤姆沉醉、冒险直至游走在生命的边缘。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是因为它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可以欣赏海盗传奇中那天高海阔,无所羁绊的生活方式,它就如同存留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武侠梦,带给我们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幻想之美。但是,我们知道,传奇,无论是文字中的还是银幕上的,都远离真实的历史,它是历史的变体,甚至是历史的“反物质”。
  真实的海盗历史属于冰冷的战刀和高高的绞刑架;属于*裸的掠夺和屠杀;这里没有骑士精神,也很少浪漫传奇,有的只是水手的惨叫和鲜血。
  3000年间,从地中海到非洲东海岸,从加勒比海到马六甲海峡,隐现于低云与浪尖之间的骷髅旗作为一个噩梦镌刻进了所有航海者的集体记忆。威震西方的恺撒曾经做过海盗的阶下囚;维京人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进程;地理大发现时代,是海盗而非他人开拓了绝大多数的殖民地,英国更出现了所谓的“官营海盗”——国王授权的私掠船。而在中国,据说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肃清当时在南洋一带的海盗。即使在道琼斯指数和微软引领世界的时代,海盗也从未消失,马六甲海峡和当下的非洲东海岸,海盗回到现代世界的视野。尽管火箭筒取代了弯刀,高速快艇取代了黑船,但不变的依然是对财富的贪欲,对人性的践踏。
  我们喜欢约翰尼·德普的小胡子和半男不女的德行,但好莱坞的杰克船长和真实的海盗,那是两码事。
  他们绑架了凯撒
  海盗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如同有了标枪弓箭就有了战争一样,基本上,可以说有船在大海上航行的哪一天开始就有了海盗。
  海盗的历史有多长?历史学家认为,海盗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最少可追溯到3000年以前——公元前1350年,古希腊人在黏土碑上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起被正式记载的海盗事件。海盗“peirato”一词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罗马的史学家波利比奥斯第一次使用。希腊著名史学家布鲁达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给海盗下了最早的明确定义:非法攻击船只以及沿海城市的人。
  最早关于海盗行为的记录出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而这两部诗里的人物对从事海盗活动的腓尼基人和从事奴隶贸易和海盗活动的塔菲亚人推崇备至。《奥德赛》中甚至说到,所有在海上活动的人相遇时第一句话就问:你是不是海盗。据说,古希腊人把“海盗”同游牧、农作、捕鱼、狩猎并列为五种基本的谋生手段。推崇英雄而达致极端的古希腊人从不认为“海盗”一词在有何贬义,掠夺反是一种光荣的事业,它比劳动更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由此看来,不论是阿喀琉斯或是奥德修斯,都可以被称为“大海盗”。这些古希腊的王者和英雄,高贵华丽的长袍下掩盖着的却是一袭黑色紧身的海盗衫。

骷髅旗 海盗传奇的背后(2)
爱琴海海盗的衣钵传人是来自北非的腓尼基和迦太基人。
  这两个民族都是优秀的航海家,其造船术和航海术在地中海可谓无人能望其项背。玩过“帝国时代”游戏的人都知道,腓尼基有最好的投石战船,他们的弩炮战舰攻击快65%,而迦太基人*船的攻击力增加了25%。这些数据加成可都是海盗的“功劳”。
  罗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后,整个地中海海域就没有别的国家的船队了,但是帝国境内,海盗活动依然很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罗马人自己对海盗的纵容所致,因为他们可以为罗马人提供源不绝的奴隶。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他们敌视着罗马公民的一切。在海盗集团中,只有少数的人因为寻求刺激和冒险而加入其中,更多的则是出于生存环境所迫。“盗匪也是时代苦难的受害者,如过度的压榨、战争、社会秩序的崩塌等。”英国人汤姆·霍兰在《卢比孔河——罗马共和国的胜利与悲剧》中如此写道。
  公元前75年,当时25岁的罗马贵族恺撒在爱琴海上被利西亚海盗绑架,关押在多德卡尼斯岛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恺撒仍然保持着他的高傲。开始海盗索要20塔兰特(罗马重量单位)的金子,而恺撒声称至少双倍的赎金才配得起他的身价。海盗得到这50塔兰特的黄金,放了恺撒。他们很快就后悔了,有仇必报的恺撒回到罗马后就立刻率领一支舰队端了海盗的老巢。
  海盗活动日益猖獗,罗马帝国终于忍无可忍。公元前67年,庞培统帅由12万人,4000名骑兵和270艘战船组成的大军完成了对地中海海盗的彻底扫荡。据史料记载,在精锐的罗马军团面前,海盗几无抵抗之力,1300艘海盗船被毁,400多艘被俘,10000多名海盗在战斗中命丧黄泉,还有20000多人做了罗马军团的俘虏。
  地中海平静了。海盗们蛰伏起来,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的来临,等待着还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里追逐着野鹿的维京人的觉醒。
  改变欧洲的历史
  公元793年6月8日黄昏,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里灯火通明,修道士们正坐在大厅里为世间受苦的众生默诵祈祷。
  此刻,修道院外不远的海岸边上,几艘舷身低矮的海船静静停靠过来,这些船的船首雕刻着花纹,似乎是某种兽类。船队刚一靠岸,只见一队健壮高大,手持利刃的家伙从船舷上纵然跃下,又迅即消失在夜色之中。
  皎洁的月光洒在战斧和短刀上,发出阴森森的寒光。这群人悄悄靠近了修道院,其中一个人抬头仰望天空(估计是在对时),随即环顾周围,用力挥手。顿时,人群像决堤的潮水一下子把教堂吞没。到处是凄厉的尖叫声和呼号声,火光熊熊,鲜血染红了教堂的墙壁和窗户。
  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三个世纪后一位英国僧侣达拉谟的西门还留下这样可怕的讲述:“大地卷起旋风,天上电闪雷鸣,闪电中出现一条巨龙。这些强盗手持刀斧,在疯狂劫掠的同时,所有东西都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下使劲挖掘,抢走财宝,杀死我们的兄弟姐妹,临走时还抓去一批教友,逼迫他们赤身*,受尽屈辱。”
  这些强盗的名字叫“维京人”。
  在人类的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哪一个种族能像维京人那样和“海盗”这个词联系得如此紧密。维京人的祖先分布在日德兰半岛的纳维亚半岛,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现在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的先民。欧洲语系中,“维京”这个名字往往是北欧海盗的同义词。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的词源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维京”就是两个词根加起来,意思是指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那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公元8世纪…11世纪,维京海盗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这一时期在欧洲也因此被称为“维京时期”。

骷髅旗 海盗传奇的背后(3)
在不少人看来,维京人海外冒险的动力源自“对财富和荣誉的无尽追求”。在8世纪末之后的短短一个多世纪中,维京人几乎横扫西欧大陆沿海及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寺院和重要城镇。据记载,845年,北欧海盗从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处获得的第一笔丹麦金及白银就达7000镑。856年,又向其勒索了5000镑。在公元9…10世纪期间,法兰克人先后15次支付丹麦金超过40000镑银币和600镑金币。此后,维京人频频征讨,而且数额越来越大。991年为22000镑,1012年上升为48000镑,到1018年则达到72000镑。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051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支付了最后一笔贡银——北欧雇佣军“军饷”。
  至于他们为什么总是喜欢盯着教堂?大多数历史学者是这么解释的:一方面,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地区性的活动中心,神职人员成了精神上的领袖,打击教堂就可以轻易地摧毁这个地方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当时的教堂除了祈祷,也成为收集和供奉神器的地方,那些神器多数做工精美,真金白银,钻石玛瑙,价值连城,所以抢劫这里省去了挨家挨户搜查财宝的麻烦。
  西欧人并不是没有做过抵抗而任人宰割,实在是维京战士过于强悍。天寒地冻的北欧锻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和凶悍的意志,人口并不多的维京人依靠周密的策划、出其不意的突袭以及异乎寻常的战斗狂热摧毁了一切抵抗意志。
  维京人的突击常分成两节: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了断。在海上相遇时,他们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