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终结时刻--美利坚恩仇记 >

第5部分

终结时刻--美利坚恩仇记-第5部分

小说: 终结时刻--美利坚恩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室友大概是没想到德培会在屋里,怔了一下,大大咧咧地问:“德培,你没出去玩?”

  德培背起行囊:“这就走。”

  “到哪儿去呀?背这么大  

  德培瞟了他和那个小妞一眼:“嗯,很远,我要到一片丛林里去。这儿,就让给你了。”

  “什么?!丛林?亚马逊吗?”

  德培笑了:“华尔街。”

  “我操,你真去呀?”室友瞪大了眼睛。

  德培点了点头,向门外走去。

  室友像头大白熊一样拥抱瘦得像条麻杆一样的德培,告别:“那祝你好运吧,但愿你能从那片丛林里活着回来。”

  德培在他耳边低声耳语道:“小子,悠着点儿,我那张床不太结实,别给我弄塌喽。”

  德培真的来到了纽约,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华尔街。还在密苏里的时候,德培就已经向纽约多间著名的投资公司和机构发了很多份简历和求职信,原只想碰碰运气,提前为毕业以后多找几条出路。出乎他意料的是,不少公司回信给了他面试的机会,这让他备受鼓舞,也促使他决定利用短短的春假飞往纽约,实地见识一下华尔街——那片传说中的“丛林”。如果运气好,能在这里直接找到一份工作,何乐而不为呢?来的路上,他专门找资料认真地了解了一番这条其貌不扬、却又名扬四海的小街的历史。

  “华尔街”的原文是“WallStreet”,中文取其音翻译成“华尔街”,而直译的话应该叫它:“墙街”。这条街之所以以“墙”为名,是因为很多年前这里的确有一座木制的城墙。这木墙又是怎么来的呢?那就得先提一提纽约的历史了。

  1626年,素有“海上马车夫”盛名的荷兰人追随哥伦布的足迹来到了北美这片土地,在哈德逊河口上,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廉价买下了曼哈顿岛建立贸易站,并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名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据传说,荷兰人是用一些价值不过24美元的珠宝首饰从印第安人手中换来了面积达60平方公里的曼哈顿岛的。

  从那时开始,荷兰人就在岛上做起了毛皮生意,同时,也招来了抢生意的对头——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那个年代,抢生意是要动枪动炮的,荷兰人只好在1653年筑起了一座木制的城墙,从百老汇大街一直建到东河码头,以抵御英国人和印第安人的进攻。好景不长,在此墙建成不过11年后的1664年,大不列颠的舰队就开进了新阿姆斯特丹的海面,荷兰人自知不是“日不落帝国”的对手,不得不将新阿姆斯特丹拱手相让。英国人也不客气,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地方交给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管辖,于是,公爵便将自己的领地从英国的约克郡迁到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地名改为“新约克”——“NewYork”,中文音译为:“纽约”。

  英国人登陆后,很自然地就把这座荷兰人用来防御他们的木制城墙彻底地拆除了,并就地建成一条10来米宽的街道,定名为“WallStreet”——“墙街”。此后,“墙街”便只剩下“华尔街”这个音,而没有这堵“墙”了。

  又过了一百多年,美国出现了“证券”,品种并不多,主要是股票、债券等,发行之初也没有集中的证券交易所,大多数交易竟然是在一些拍卖行甚至咖啡馆里进行的,后来才渐渐集中到华尔街上。1792年5月17日,纽约的24名证券经纪人和交易商聚集在华尔街68号前的一棵美洲梧桐树下进行有价证券交易,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临时交易行,他们签署了一份“梧桐协定”,把这种交易方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起源。190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搬到了现在的地址——华尔街11号。

  德培还注意到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当时,交易所开市、收市的信号并不是现在经常听到的那种“铛铛铛铛铛……”的钟声,而是……锣声,这锣声竟然来自于一面中国铜锣。尤其是收市的时候,“咣……”交易大厅里锣声一响,一天的交易宣告结束,还真有点中国古代打仗“鸣金收兵”的味道。

  此刻,他置身于这条产生过无数传奇故事、狭窄如峡谷的华尔街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感慨时代的变迁,他有更迫切的事情要做。德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和一张纽约地图,逐家逐户地在找寻那些正在招聘员工的投资公司和证券行,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实现他心中的一个梦想。

  街上车水马龙,人行道上的行人摩肩擦踵,大部分人西装革履、行色匆匆,一看就知道是在各大公司里任职的白领。在这条日进斗金的街上,如果有谁很悠闲的话,那一定是游客。

  年轻英俊的德培此时也是一身笔挺的西装,这是母亲为他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专门预先度身定做的。走在这条云集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金融精英的街道上,初出茅庐的德培不禁既有点忐忑不安,又有几分意气风发,跃跃欲试。他自认为,自己比周围擦肩而过的那些趾高气昂的白领、金领也差不了多少,凭自己研究出来的投资模型,一定能在这片“丛林”里立足,开辟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整天下来,德培几乎在重复做着同一样的事情:推门进到一间公司,到前台和接待员确认面试的时间,递交简历,与人力资源部经理谈话。得到的答覆千篇一律:“回去等消息吧。”出门,再找下一家公司。

  就这样,德培忙活了一个星期,结果只有两个:等待和失望。

  他这才发现,事情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继续等吧,学校已经开学了,哈默教授要是知道他跑华尔街找工作去了,非“杀”了他不可;回去吧,又心有不甘,真是骑虎难下。

  年轻人总会为自己的年轻感到骄傲,同时也必定会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代价。

  一周的春假很快就过去了。周末那天,德培鼓起勇气做了最后的努力,没有预约就上门拜访几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结果仍然让人泄气,人家直接就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

  夕阳西下,德培也顾不得什么仪容了,把西装外套脱了搭在肩上,松开领带,解开衬衣领口,垂头丧气地走回临时租住的廉价小旅馆。

  等他步行回到住处时,天已经黑了。德培晚饭都没心思吃,疲惫地走进小旅馆的门,有气无力地和老板打了声招呼。

  老板是个墨西哥老头,热情地问:“嗨,小伙子,今天怎么样啊?”

  德培没精打采:“不怎么样。”

  老板:“没关系,我这里住过的客人,两三个月都没找到工作的大把,你才来了一个礼拜,急什么?”

  “咳,我的学校已经开学了,可我已经把下个学期的学费都花掉了。原以为拿着我的研究成果来到华尔街就可以挖到金子,谁知道,唉……”德培能不急吗?

  老板关切地问:“那你打算下一步怎么办哪?”

  德培摇摇头:“不知道。”说着,步履沉重地往自己的房间走去。

  房间又脏又破又旧。德培一头倒在床上,两眼看着天花板发呆。

  一列火车呼啸着从他的窗前驶过,巨大的噪音震耳欲聋。德培气急败坏地赶紧把窗户关上。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德培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若有所思:“不能再这么拖了,走哪条路,必须得有个了断。”

  他取下挂在胸前的“咸丰通宝”,对着月亮举起,自言自语:“我的命运女神啊,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我在这片丛林里能生存下去吗?我属于华尔街吗?”

  他把铜钱上的丝线摘下来,对着铜钱的正面说:“坚持!”

  翻过铜钱的反面,叹了口气:“回家。”

  德培把灯关了,在桌子前双膝跪下,深吸了一口气,在桌面上立着转动了这枚铜钱。

  铜钱在滴溜溜地转动着……

  德培双手合十,诚惶诚恐地注视着转动的铜钱……

  铜钱越转越慢,在桌面上发出“嗡……嗡……”的声音,缓缓倒下。

  德培闭上眼睛,不敢看最后的结果。

  屋子里一片寂静。

  德培继续跪着,双手合十,慢慢睁开眼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猎手的命运…4
屋子里一片寂静。

  德培继续跪着,双手合十,慢慢睁开眼睛……

  银色的月光下,铜钱正面朝上,凸刻的“咸丰通宝”四个字反射出淡淡的荧光。

  “呜……”又一列火车拉着汽笛从窗前呼啸而过,地动山摇。

  “那时,我只想着怎么在纽约生存下去,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我能坐在世界贸易大厦我自己的公司的办公室里,跟你讲这段故事。”德培从往事回到了现实当中。

  琳达轻轻地抚摸着铜钱上的“咸丰通宝”四个字,轻声道:“也就是说,是这枚铜钱带给了你当时最需要的勇气。”

  德培点点头:“是的,勇气,‘再坚持一下’的勇气。还有……希望,它让我觉得,我的命运女神没有遗弃我。”    

  “后来呢?”

  德培喝了一口“龙井”,把身子向后靠到大班椅上,支起两肘,满怀深情地说:“后来,我没有再回到大学里去。至今,我都对我的导师深怀歉意,我辜负了这位老者的期望。我继续在华尔街上寻找机会,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实在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太冒险了,太不考虑后果。尽管我今天也算出人头地了,但是,我的母亲一直不肯原谅我。她含辛茹苦地供我来美国读书,我却半路辍学了,连个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好在,没过多久,我遇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位天使,她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她的出现,我终于在这片丛林里开始了我的打猎生涯,而且,至今还没被吃掉。”

  琳达好奇地惊呼起来:“一位天使?!谁?”

  “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先生,‘水星航空’情况异常!”一个小伙子在办公室门口朝他们大叫。

  关德培“腾”地站起身,朝门外快步走去。

  琳达起身刚想跟出去,又转身,把手里的铜钱恭恭敬敬地挂回小红木架子上去,也学着关德培的样,双手合十拜了几拜。

  外面的交易员好几个已经把西装脱了,挽着袖子,领带解开,聚在一台电脑屏幕前指指点点,神情紧张。

  关德培向简指了指墙上的几台电视,简急忙找出遥控器,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

  一个交易员向关德培报告:“按照您上周的计划,我们启动了卖空‘水星航空’股票的程序,进展顺利。但是十分钟前,‘水星航空’突然大幅上扬5%,已经突破了我们设立的元的预警线。这儿……”他指着椭圆形工作台上的一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一幅图表。

  德培凑近俯身看了一下,吩咐:“把投影仪打开。”

  几个职员连忙分别去关灯,拉开投影屏幕,调试投影仪。很快,“水星航空”的有关图表出现在大型投影屏幕上。一根本来缓缓地向下倾斜的曲线突然以近乎90度的角度向上跳跃,股价不断攀升:………………

  皮特也出现在交易厅里:“会不会是我们的行动被对手发现了?”

  德培问其他交易员:“其它同类型股票有什么反应?”

  几个交易员依次回答:“‘英国航空’小幅震荡。”

  “‘日本航空’还在跌。”

  “‘中国东航’小幅震荡。”

  “‘联合航空’升了1%多一点。”

  关德培意味深长地看了皮特一眼:“应该还没有人察觉我们的意肌T诨稚希颐腔故且患液苄〉墓荆颐堑男卸遣荒敲慈菀妆蝗朔⑾值摹!?br>;  皮特会意:“这恰恰是我们经常打胜仗的原因吧?”

  “呵呵……”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

  “‘水星航空’又上了1%!今天已经涨了6%了!”一个交易员又在报告。

  “再放空2万股,压住它!”另一名交易员拍着桌子,站起来吼道。

  投影屏幕上。“水星航空”的当日走势曲线向下勾,股价开始下降:………………

  德培看了一眼墙上的一排分别代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的当地时间的挂钟。代表纽约的挂钟时间:下午2点16分。

  “它今天的成交量?”关德培发问。

  “155万8千股。”一个交易员回答,在投影屏幕上调出“水星航空”的阴阳烛线图和成交量图。一根长长的阳线“拔地而起”,而成交量却比前几天萎缩了不少。

  德培:“把它的RSI指标、MACD指标,还有随机指标的走势图放出来。”

  “是,先生。”

  关德培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椭圆形工作台的一端,双肘支在台面上,托着下巴,全神贯注地盯着投影屏幕上的图表,脑子里飞快地思索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水星陨落…1
“水星航空”是美国一家新兴的的航空公司,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大有赶超“联合航空”等几家老牌大型航空公司的势头。他们推出了“空中网吧”、网上订票大折扣、巨奖销售等等新奇的玩意,而且票价十分低廉,几乎不计成本地与那些大公司争夺旅客,一时风头十分强健,股价从上市之初的1美元一路暴涨,去年曾经到过15美元的最高位,现在也还在10美元左右。但是,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颗航空业的“水星”也开始暗淡下来,收入锐减,成本居高不下,管理层频频出现财务丑闻,业绩大幅度滑坡。奇怪的是,在股票市场上,“水星航空”的股票并没有出现其它航空公司那样的暴跌,仍然受到众多市场人士莫名其妙地追捧,这种反常的表现,被关德培运用他苦心研究出来的“关氏投资模型”和他的“智能选股及自动操作系统”给捕捉到了,列入了卖出、放空的目标名单。

  在市场经济中,正常的“做空”就像是给发高烧的病人下一剂退烧药,是消除投资泡沫的一种有效的平衡机制,而且十分必要。美国股票市场的“做多”和“做空”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在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