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

第5部分

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第5部分

小说: 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原陵三奇
刘秀的陵冢上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其中有二十八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据说,当初汉明帝把载有刘秀的尸体的棺材投放进黄河时,黄河突然改道,显出一座土丘,土丘周围忽然就生长起了密密麻麻的柏树。至于柏树有多少,没有人数过。
  后来,有位大将军路过此地,一心要知道柏树的数目。他就命令士兵用纸条贴树编码,当很快要贴完时,突然狂风大作,正在数柏树的士兵被刮得找不到北。同时失去了算术能力,等他们清醒后,树上的纸条已无影无踪。他们终究还是只记得有二十八棵特别粗大的柏树,就是象征那些称得上是开国功臣的“云台二十八将”。
  柏树之奇还不仅仅于此。诸多柏树中有两种分别叫“鸟鸣柏”和“苦恋柏”的是为柏中一绝。若在“鸟鸣柏”下拍手,林梢就会发出鸟叫声。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苦恋柏”。“苦恋柏”本是自然形成的奇观,一株古柏的树干中,长出了一棵苦楝树。于是,又有了传说:刘秀和他的皇后阴丽华苦苦相恋,最终长相厮守。阴丽华是南阳新野人,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年轻的刘秀对她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刘秀果然赢得美人芳心,但由于战争,两人天各一方,苦苦思念。刘秀当了皇帝、定都洛阳后,派人把阴丽华接来,长相厮守,共度终生,死后合葬在这里。于是,“苦恋柏”又成了“千年等一回”的“千古绝恋”。
  原陵内处处散发着一种奇香,由满园翠柏发出,若遇上雨过天晴,这种余香感觉更浓,风过之处,古柏清香可传到十里之外。据植物学家考证,原陵古柏是国内仅有的乔木树种,这种柏树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因它木色金黄,柏体杏黄,又称“杏柏”、“血柏”,千百年来为人称奇。
  这些柏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真是如传说中的那样,无人栽种,自行生长出来的?真实的历史却是:园内的千年古柏是在刘秀去世五百多年后的隋唐时期栽植的。
  原陵的另一奇被称为孟津县的“八景”之一,即“汉陵晓烟”。每当清明节前后,当天朗气清、霞蔚风息、晨曦出现之时,陵园内陡然紫气弥漫,状若轻烟,飘若浮云,自西向东,姗姗移动,逐渐使整个陵园为缥缈的云烟所笼罩。仿佛是有感应一样,古柏的枝间叶隙中在这个时候立即会涌出团团气体,左右上下,滚腾翻坠。整个陵园变成了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恍若仙境。
  古诗《汉陵晓烟》道:“昆阳雷雨战犹酣,赤符魂归锁玉函,今日陵园回首处,看他烟树绿毵毵。”但是,这种奇景是很少有的。因为据当地传言,“汉陵晓烟”预示着丰年。而丰年未必年年有。
  原陵的另一奇景就是“汉皇仰卧”。每逢秋末叶落,当有人站在陵西三百米处东望时,整个陵园看起来就像是仰卧的刘秀,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头枕黄河,脚蹬北邙。此景中的刘秀身长二百四十米,头部由陵北的古柏组成,高五十米,脸部的凹凸部分分别由一些参差不齐的柏枝组成,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见,微风吹动柏枝,刘秀的胡须就飘起来。
  冢上的柏林构成了刘秀的肚子,高六十米。冢前甬道旁的两行苍柏恰似刘秀的两腿。汉阙山门外的柏树恰好是刘秀的两只脚。如果你站在陵西三百米处,看到这一奇景,你一定会感叹帝王之威仪。这是刘秀所不能想到的,而原陵却给了我们眼睛最大的享受。
  

传说环绕的汉光武帝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汉光武帝陌生。他是帝制时代最温柔的开国皇帝,不但没有像其他帝王一样大肆杀戮功臣,反而对功臣极尽丰厚犒赏之能。

  所以,东汉开国之初,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在温暖快乐的环境下走完一生。东汉初之政治开明,社会清平史有所载,世有所传,遂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大好局面。即使是向来污浊不堪的后宫也是一派天堂气象。这一切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功劳。

  刘秀本是西汉皇族,九岁时死了父亲,就跟着叔父刘良过活,早年曾从事农业生产。王莽篡汉后,他跑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后来穷苦不已无法维持生活就又回到家乡。王莽在回归传统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愚,导致了农民大暴乱。22年,刘秀的兄长刘演率领宾客七八千人在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第二年,刘演做上了皇帝。刘秀也进入了权力最高层。

  王莽围攻昆阳城。刘秀恰好守城,城中将士见王莽兵多如牛毛,都很害怕。刘秀却从容自若,说:“今莽军多,我军少。如果我们拉力抗争,尚可取胜,如果望风解散,必至玉碎,万难瓦全。”

  他趁着夜晚潜出南门,疾奔郾城和定陵发两邑守兵数千人进援。又率敢死兵三千人直冲莽军中坚,击杀王莽大将王寻,莽军大乱。昆阳城守军乘胜出战,内外合攻,莽军大溃。这就是有名的“昆阳之战”,此战后,王莽的主力丧失殆尽,汉室中兴近在眼前。

  但是,不久后,新市、平林诸将和一部分南阳豪强妒忌刘演、刘秀的威名,就阴谋杀掉了刘演。刘秀在这自身危急之际,表现出异常的智力和忍耐力。他先投靠了杀兄仇人,然后,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悌”来:不替刘演服丧,不提昆阳战功,饮食言笑如常,终于免遭杀身之祸。

  不久,刘秀被任命为行大司马事,持节渡河,镇抚诸州郡。他到河北,巡行各州郡,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西汉官名,官民大悦。于是,他趁机杀掉了自称天子的邯郸割据者王朗,又击败和收编农民起义军的铜马、青犊诸部,扩展了自己的势力。25年六月,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光武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阳。

  27年,刘秀消灭了所有农民暴动武装。36年,削平了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中国再次统一。

  刘秀是一名优秀的帝王,不但善于打仗善于治国,而且宅心仁厚,温文尔雅。对百姓更是体贴有加。他在位期间,多次下令禁止残害奴婢。同时限制豪强霸占土地,减轻赋税,免除部分县的徭役,兴修水利。对各级官吏实行考察黜陟,罢免贪官,改任良吏,精减官员,裁并四百余县。在即位之后,他时常不忘故乡土地,曾多次回故乡。至今他的故乡枣阳还有许多与他有关的名胜古迹:有祭祀光武帝的白水寺,有出征誓师的点将台,有屯聚人马的八万山,有起兵竖旗的旗杆山,有旧宅故居白水村(皇村)。另外,还有报恩寺、无蚊桥、扳倒井等有趣的民间传说,至今仍在广大群众中流传。

  扳倒井位于方城县县城东北十五公里处。这里井泉从平地涌出,清澈甘甜。据说,刘秀北击新莽时,军士们曾路经此地,因时值盛夏,干渴难耐。刘秀见柳林间乱石中有泉水溢出,就命士兵掘石。只几锹下去,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军士们饮过此水后士气倍增,北上后连连获捷。当地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便于此处掘井饮水。

  刘秀称帝后御驾亲征,经过此地时,时夏四月,天气炎热。士兵皆汲水于井,但井水源源不断。刘秀称赞道:“井水如此清澈如涌,如井扳倒矣!”

  于是,后人借光武帝之言,将此处更名为扳倒井,同时建了光武帝庙。关于刘秀的传说数不胜数,就如他的陵墓一样总被诸多传说所环绕一样。他给百姓带来了洁净的泉水,百姓回报给他的是美丽动人的传说。刘秀三十一岁称帝,在位三十三年,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二月崩,时年六十三岁。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盗墓者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盗墓活动如原上之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盗墓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为拥有财宝而进行的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盗掘。第二类是为了奔财而来的“个体”盗墓贼,虽然他们力量很小,但其破坏性仍旧很大。
  中国历史上的“个体”盗墓贼大都是无业游民。盗墓者之间通常是亲戚关系,因为若不是亲戚,就很有可能发生为侵吞所盗财宝而互相残杀的悲剧。古代笔记就记载过这样的事情:有三个盗墓贼,掘开一坟墓后获得了许多金银。其中两人要一人去买饭,此人将饭买回后,两人按照商量好的计划将此人推进悬崖。两人把财宝平分后,肚中饥饿,就把那人买的饭全吃掉了。还没有走回家,两人就毒发身亡。原来买饭之人也想独吞财宝,就在饭里下了药。三个人谁都没有得到财宝,都去见了阎王。
  所以,盗墓者一般都不会跟朋友出去工作。正因此,盗墓者的盗墓技巧都是“家传秘方”,通常都是白天踩点,后半夜作业。作案时用嘴叼着小油灯,双手刨土,盗洞一般仅容一人通过即可。为了掩人耳目,盗墓贼通常会在踩点踩到的坟墓前盖房,然后从房内掘洞直达墓室;有的在墓旁边种瓜种菜,暗中从菜地挖洞入墓;略有头脑的盗墓者会在挖坟前在旁边开挖新坟,从新坟中挖直道进入。取得财物后,筑起新坟。他们这样做,给外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进行正常葬埋仪式一样。
  盗墓也是一项事业,只不过是被人骂祖宗的事业。许多盗墓者在盗墓前都要祷告一番,内容大致为:“家里太穷,吃不上饭了,借您钱用一用,他日在阴间见了您,定当奉还。”
  可见,盗墓贼也很幽默。既想偷盗又怕遭到报应,但古墓里的财富多得让盗墓贼馋得直流口水。这也就是古墓屡屡被盗的原因,特别是皇帝陵墓,往往引得盗墓贼趋之若鹜。刘秀原陵所在的邙山上,诸多帝陵和数以万计的古墓都被盗墓者盗过。而在董卓之前,大都是“个体”盗墓者光顾原陵。据说东汉末年,有个盗墓贼来到邙山,经过多方窥探,了解到原陵右侧铁谢村有个谢家磨坊,有一张丝箩可以帮助人打开刘秀坟。盗墓贼花尽了积蓄,买来丝箩。将分土剑往坟上一插,坐北面南,墓道赫然出现在眼前。
  他又将丝箩往青石墓门上一挂,只听得一声响,雕刻着天龙、金狮的宽厚的大门慢慢地打开了。盗墓贼小心翼翼地走进去,只见刘秀正坐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刘秀听见声响,抬头一望,看到了盗墓贼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里,就问道:“啊,你来这里做什么?”
  盗墓贼不好直说是来盗墓的,搓着手想了半天,才低声道:“鄙人怕皇上久卧心闷,想开门送来分土剑,让您上去走走。”
  刘秀望着他,沉思一会,指着身边的一个石凳说:“嗯,那就把剑放那吧!”盗墓贼极不情愿地放下分土剑正要退出墓道时,刘秀想了想,忽然道:“且慢,你来看朕,为答谢美意,送您一只盒子。且记,不出墓道,不能急于打开。”
  盗墓贼顿时来了精神,接过宝盒转身就走。出了墓道,心想:皇帝赠物,贵如瑰宝,若要卖掉,平生定能荣华富贵。
  心想之下,他就美滋滋地打开宝盒,猛听得一声响,一条金龙从盒子里飞出,顿时大雨倾盆,金龙盘旋片刻,就飞入天空无影无踪了。盗墓贼吓得面如土色,每跟人谈起此事,都心有余悸。从此再也没人来挖掘过原陵。
  即使是那些冷森的盗墓传说,刘秀的形象都是温文儒雅的。原陵中的皇后阴丽华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一是漂亮,二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刘秀与阴丽华之间的感情久而弥坚,从人间一直延续到了地下,再加上与陵中另一位皇后郭圣通的悲欢离合,这位皇帝的痴情与仁厚之心,往往让人心生崇敬。许多年后,他们的儿子汉明帝拜谒原陵,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他梦见父母在陵畔漫步,恩爱之情一如自己从小就熟悉的景象。从梦中醒来后,五十岁的汉明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泪流满面。原陵这段美丽的爱情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而经久不衰。
  

终究逃不出董卓的魔爪
先让我们把那些传说放在一边,虽然它们很优美动听,并且解释了我们至今无法解释的事情。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应该是这样的。

  57年,刘秀死后下葬,奕宏之子奕鲦是复土校尉,主管葬事,率人将土填入墓穴中,为这座陵墓服务的司空冯鲂被后来的汉明帝封为杨邑乡侯,食三百五十户。64年正月,阴丽华皇后病逝,同年二月,和刘秀一起合葬于原陵。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第一个传说里,在那个传说中,汉明帝听了刘秀的话将其葬在了黄河里。可事实却是,汉明帝终究没有听刘秀的话。

  在西汉时,由于各个帝王都倡导大国风范,所以皇帝陵墓都修建得奢华之极,而皇陵遭到盗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只有汉文帝坚持薄葬,继任皇帝景帝依诏办理,所以西汉末年也只有汉文帝的霸陵保持完好。

  刘秀崇尚节俭,主张简葬,生前他就下过诏:“现在建陵占地不要越过二三顷,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可以了。但愿朝代更替以后,我能与丘陇同体。”

  临终前,他不放心,又再次下遗诏强调:“我在世时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作陪葬,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