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智相 >

第16部分

智相-第16部分

小说: 智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需要两周的筹备时间,在柳明的紧催紧赶下,硬是缩短成了五日。



  在一个清晨,吴县大山脚下,聚集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王驿丞抽调了驿站大部分驿卒,来进行修路的协调与维护。



  柳明自然被推荐成为修路的总指挥。所有人都认为,只有他,能够协调这么多彪悍的山民。



  柳明自然也不废话。他站在大岩石上,手扩成喇叭状——几句简洁的开场白,几句美好的愿景,便宣布这修路工程开始。



  在柳明的一声令下,铁牛带着那些山民,拎着铁镐,背着竹篓,喊着号子,开始挖石铺路。



  云雾渐开,阳谷直射山林,映得到处金光一片。



  山民们,个个赤着上半身,露出结实的肌肉,挥洒着汗水,卖力地挥舞着铁镐。



  柳明站在山脚下,看着这开山修路的人龙,心中生出一种自豪感。前一世,他只不过是一个高级白领,做得不过是为产品设计一些广告标语而已。无论领导如何表扬自己,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做了些别人都能做的事情。



  而如今,他能切实到,这山路修缮完毕后,对于这山上几千山民的巨大影响,甚至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而那些驿卒,在王驿丞的授意下,也对自己尊敬无比。柳明虽然还未参加科举,未有功名,却感觉那些驿卒对自己,比对那些举人还要尊敬。



  至于规模数量,现如今,指挥几百人修路,更与前世带领一个小组做项目是天差地壤之别。



  柳明心中感到一种满足。



  开山修路的工程,比预想的要顺利许多。本来预计一个月的工程,结果大半个月就完成了十之八九。让柳明没有想到的是,那连接吴县的一段路,许多吴县的县民们等带着工具赶来帮忙。



  这些吴县的县民,受困于山路几十年,听到官府终于开始修路了,自然欣喜万分,都恨不得路能够早些修好。



  柳明这支修路队伍,在吴县遇到了空前的礼遇,家家户户都带着干粮与酒水,跑到路边慰问修路队。



  吴县的民众,年轻力壮的,帮着挑石铺路,垂髫小儿,在旁边鼓劲加油。连那大姑娘小媳妇,也都担着避暑的凉茶和西瓜,送给三伏天修路的民壮。



  “草民,叩见大人。”



  扑通一声,几个老儿在柳明面前跪了下来。



  柳明吓了一跳,他连忙扶起几位老儿道:“老人家,何出此言啊?我哪里是大人?”



  “大人,小老二刚刚听说,您是这修路的总指挥,一定是官府里的大人。我们吴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修路,多谢大人!”几个老儿激动得涕泪纵横。



  “王叔,您给说说……”柳明真觉得自己消受不起了。



  王驿丞在旁边,笑眯眯地捋着胡须,对柳明调侃道:“大人果然是吴县百姓的福音啊。”



  柳明苦着脸,连王驿丞你也调笑我。



  王驿丞这么一说,那几个老儿更是长跪不起,咣咣磕了几个响头。



  修路完成那天,柳明几乎是在簇拥和夹道欢呼之下,进入吴县的。



  看着这么多人夹道拥簇欢呼,连王驿丞都慨叹:“怕是知州大人来了,也没有这般礼遇。”



  吴县知县常德贵,站在破败的县城门口,笑眯眯地迎接着柳明等人。



  “卑职恭迎州府各位大人。”瘦瘦黑黑,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的知县常德贵,恭敬作揖道。



  柳明之前已经被当做过大人了,这次反应还算正常,他看了一眼王驿丞。



  王驿丞哈哈大笑:“常大人,这次的确是有州府的同僚,协助修路,不过呢,这真正出钱的金主,可是这一位……”他指向柳明。



  “哦?”常德贵眉头一抬,抚须笑道:“不管是谁,都是我们吴县的恩人。请各位随我进城。”



  前面差役鸣锣开道,柳明等人慢慢进了城。



  进了城,柳明这才发觉,这吴县果然是深受山路险阻之害,简直没有一个县城的样子。一路观看,只见屋宇残毁,人民稀少,街市冷落,县民多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常德贵一边走,一边介绍道:“事到如今,我也不怕丢这老脸。青州乃是贫瘠之州,州府官银常有不足。这吴县更是贫困之至。我这知县当得也是无奈。”



  柳明边走边看,见大半房屋破旧无人,心想,这哪个是县啊,顶多是个镇啊。



  “可是……知县大人,这物价倒是奇高啊。”柳明看着路边的饭铺街市。



  那常德贵无奈说道:“没办法,吴县交通不便,山路险峻,凡是能够运到这里的货,都是商户爬山涉险,不避猛兽,拿命换运抵的。这自然要加上不少价。可是,咱县里又穷,只能变成恶性循环。物价奇高,可是县民又穷。赚来这点钱,怕是连饭都吃不饱。”



  柳明心想,怪不得这县里人口稀疏。物价奇高,交通又不便,若是但凡有些出路,谁愿意住在这里?



  傍晚,知县府内,晚宴上。



  常德贵一身闲服,举起酒杯,对着柳明笑道:“原来,这解决了我吴县多年以来的通行问题的,是费县的柳家。好!柳公子,我敬你一杯!”



  柳明接过酒杯,说道:“常大人,我也问一声,这通往吴县的通行如此重要,为何县里连三千两都拿不出?”



  “别说县里……你去看看州府的驿路……”常德贵无奈地摇头道,“这事情,王驿丞比我更清楚。”



  王驿丞叹了口气,看着柳明:“柳贤侄,你别觉得官府多有钱,能把官员的俸禄发下来就不错了。那州府的驿路,也是磕磕绊绊的。青州既不是边陲重镇,良田亩产也排在末位,真是爷爷不疼,姥姥不爱。除此之外,还要均摊那澶渊之盟献给辽国的岁币,任务重的很呢。”



  “是啊,而且就修路而言,就算我从府库挤出些银两,愿意牵头修路。”常德贵接口道,“那山民也不答应啊。跟咱们闹,说是咱们断了人家的财路。你也知道,我们吴县的公差衙役,入编没入编的,加在一起就一百多人,那山民可是几千人呢,谁愿意得罪他吗?这一闹,这修路的事情,又泡汤了。我是没想到啊,柳公子,你把那些山民收拾得如此服帖。人家反过来帮你修路……”



  “柳公子……的确是有些手段。”王驿丞笑道。



  “有什么手段?”柳明谦虚直言道,“柳某也只不过是想赚些钱而已。”



  “不,不。”常德贵喝得面色发红,神情有些激动道,“柳公子,你们柳家,跟那些只知道蝇头小利的黑心商贩不一样。那些商贩,只知道赚我们吴县百姓的钱。可是你们不一样,你们舍得花本钱,没赚钱,先垫钱,为我们吴县百姓造福造利。我常某人,在此十分感谢诸位。”



  柳明看着常德贵感激的样子,心想这交通不便的问题,估计早就成为了这位知县大人的心头大患。



  “这是柳某分内之责。柳明身为青州人士,若是能为吴县百姓做些贡献,也是乐意。”柳明客气道。



  “好!”常德贵一拍桌子,点头道:“我常德贵要重谢于你。你是做药材生意的,是吗?”



  “正是。”



  常德贵头一偏,说道:“来啊,传我命令。”



  两位官差立即伏地于前。



  “这今后,吴县内的药材医铺,只许柳家经营。其他诸家,若要贩卖,皆需要衙门报备。”常德贵大声说道。



  柳明一听,心里掩饰不住的激动,立即起身作揖道:“柳明多谢大人。”



  实在是不能怪柳明激动没有城府,只是常知县这份大礼,送得实在是慷慨。自己原先这柳家,在那费县,也绝对不能够垄断,还要跟诸多中小药铺医堂竞争,顶多是多拥有些市场份额而已。



  而自己,眼下,却拥有了整个吴县的药材市场,还有知县大人替自己把门。



  相比之下,自己之前用的三千两银子,可是花得太值。
第二十二章 机会
  常德贵这一承诺,可是皆大欢喜。



  当日夜晚,王驿丞便私下里开始恭维柳明,说未来的青州巨商,非他莫属。



  对此,柳明只是笑笑,经过一夜的头脑发热,他已经冷静下来。他现在需要解决的,只是助老爹当上大掌柜之位,然后解除婚约。



  至于随之而来的名利,能拿就拿,拿不到,也不纠结。



  第二日,吴县城内便贴出告示——凡是经营药材生意的商家,需重新到县衙审批,若是没有批文,不得经营。



  常知县让县衙的几名衙役,系着佩刀,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查核,看有无违例商家。



  没过一天,街面上的药铺医堂悉数关门,那些江湖游医,也都不敢再在街面上摆摊。



  仁济堂的吴县分铺,便在主街上最好的一间铺面上落了个根。



  吴县县民,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几家药铺全部关掉,只有仁济堂一家开着。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种传闻在大街小巷中弥漫起来,说是这仁济堂独霸吴县,便是要将药价提高数倍,狠心赚县民的钱。



  这种传闻一散播开来,仁济堂开张三天,竟然无人上门买药。



  到了第四天,终于有一位捂着脑袋,流着血的大汉跑了进来,旁边还有一位民妇拉着他的胳膊。



  “我说……那口子,咱还是回家吧,这药店,人家说黑心的贵……”那民妇拉着大汉,劝道。



  “回家……你这娘们,难道没看见我脑袋上被那砖瓦砸了个血窟窿?”那大汉急道,“再贵,咱也看了……没办法了。反正,这咱吴县的药价,从来就没有便宜过。”



  仁济堂上,扎着黑头巾的李元宝正打着瞌睡,三天没人看病,让他百无聊赖。见到有了病人,他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堆起笑容说道:“头被砸成这样,还不看病?请坐,请坐。”



  那大汉坐了下来,四周张望了下,说道:“嗯,这药铺,倒是弄得挺干净。”



  旁边的民妇嘟囔道:“弄得干净,反正本都是从咱们身上出。来咱吴县赚钱的商人,都是黑了心的。”



  “好了,婆娘,别废话了。”大汉呵斥道,他转过身来,试探性地问道:“大夫,请问这金疮药,多少……这街面上就您这一家店,若是加少许还好,若是价格太贵,我们可也是承受不起。”



  “不贵……不贵,我给你看看。”李元宝开口道:“金疮药,专治跌打损伤,治您这个病,最合适不过了。我给你算算啊……”李元宝拨弄着算盘珠子,“雄猪油三钱,松香两钱,麝香一钱,黄蜡一钱,总共一剂药是一贯钱。”



  “一贯钱……?”那大汉目瞪口呆,连那民妇也愣在那里。



  “怎么?这还贵啊?”李元宝心想这第一单别跑了,“我跟您说……咱这药运到吴县可不容易……车马费加人力……”



  “不是……这太便宜了!”那大汉乐得站起来,“这比以前那几家店铺,还要便宜的多。您家掌柜的,真是个仁义买卖人啊。”



  “那是……”李元宝略带得意道,“咱家掌柜,心怀天下,主张济世救人,从来不赚那黑心钱。你们外面听说的那些传闻,都是谣传。”



  “是,是。”那大汉信服地点点头,“我这就跟大伙说去,这仁济堂的药价,不但不贵,反而比之前都便宜。让大伙都放心来买。”



  “那就劳苦您了。”李元宝接口道。



  那大汉领了药后,李元宝便屁颠屁颠跑到内堂,喊道:“掌柜的,您这定价,果然聪明。”



  柳明正在内堂看着账本,他笑道:“李元宝,自从你当了账房先生,马屁功夫越来越好。我什么时候成了掌柜的了?掌柜是我爹。”



  “有啥区别呢?”李元宝不介意道,“你爹和你叔,现在都在跟知县喝酒,这药铺里的大事小事,还不都是你说了算。”他继续说道:“掌柜的,您这铺里各类药材定价,真是收服人心啊。人家县民们,现在都消除了顾虑了。”



  柳明点点头,说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咱们成为垄断县里的药铺,已经够扎眼的了。若是再提升价格,绝对会引起民怨。”



  曾经有伙计跟他建议,说反正仁济堂是县内独一家,干脆价格再翻一番。柳明知道,若是如此,无异于自毁前程。不但会引起民怨,还得让常知县为难。即使不涨价跟之前一样,这三倍的利润,已经够他柳明赚的了。他拥有的,是整个吴县的市场,切不可做杀鸡取卵之事。



  不过,柳明知道,这目前赚的钱,仍然不可与大伯柳先达旗下的药铺比肩。他需要一个更大的机会,去赚得令人乍舌的利润。



  几天之后,柳明在医堂查着来往账目,突然眉头一抬,他将坐诊大夫叫来,问道:



  “怎么最近伤寒的病患如此之多?”



  “是吗?”那坐诊大夫也看着账目,说道:“是啊,柳公子,最近的确这伤寒的病患有些多。”



  “嗯,前几日,十有七八,都是来看这伤寒的。”



  “柳公子,这几日吴县天气骤变,气温下降。夏时应热而反大凉,这阴阳失调,极容易患上伤寒。”大夫解释道。



  “这么说来,这青州之内的百姓,这段时间,也容易患上伤寒?”柳明问道。



  “这倒不会。吴县地处山区,气候特别,昼夜温差极大,比外界的温度还要低上一些。出了这山区,气温还算正常……其他县里,倒是没有这种状况。”大夫解释道。



  柳明眉头一抬,他突然想到,这几日之后,便是青州有名的庙会节。届时,各县的商贩,便都会赶赴州府集会,吴县自然也不例外。



  柳明知道,这伤寒流感,便是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的。那么很有可能,在接下去的十天半月内,这伤寒流感,便会由吴县商贩,通过庙会,蔓延传播到整个青州。



  青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