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敦厚朱德 >

第9部分

敦厚朱德-第9部分

小说: 敦厚朱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根源和顾品珍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深知其刚愎自负、气度狭隘。于是,他心平气和地对顾品珍说,朱德有志于救国,不远千里投考讲武堂,实为可贵。像他这样朝气勃勃的有志青年正是讲武堂需要培养的人才。同时,李根源还主张对朱德冒籍一事更改过来即可,不必再追究。在李根源的劝说下,顾品珍恍然有所悟,怒气渐消。后来,朱德回忆说,从此顾品珍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教官和学生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组织社团,传播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朱德在班上结交了一些朋友,如范石生、唐淮源、杨如轩、朱培德、李云鹄、王均、金汉鼎等。不久,他就约范石生、杨如轩、金汉鼎、唐淮源、田钟谷、李云鹄等七八个人组成一个社团以五华山命名,叫“五华社”。以互助互励、拯救中华为宗旨,并结成“金兰之交”,立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亲如手足,永不背叛”的誓言。 
  当时的讲武堂成了云南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清政府对此有所警觉,代表着守旧势力的云南提学司叶尔恺暗中拉拢部分教官和学生,秘密监视讲武堂的各种活动。  
  有一次,朱德得到了几期由云南同盟会主编的《盟报》和《云南》杂志。白天挤不出时间阅读,朱德只好每天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一天晚上,朱德正躲在被窝里看《盟报》,一个外号叫“田螺精”的教官,鬼头鬼脑地朝朱德床边走来。“田螺精”是反动提学司叶尔恺派到讲武堂的走狗。他听到有人告密,说朱德每天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看进步书刊。于是,“田螺精”利用夜间查铺的机会,想从朱德身上抓到把柄,以此来压制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落第后冒籍报考而后来险些被讲武堂除名(3)
朱德对“田螺精”早有戒备,听到房门有轻微响动,就把《盟报》塞到铺板底下,侧过身子装睡着了。“田螺精”走到朱德床前,见他枕头上放着一本书,悄悄地拿起来,用手电筒照着书面,原来是《孙子兵法》。“田螺精”气得把书往朱德床头一扔,灰溜溜地说:“熄灯了,不准看书。” 
  第二天早操后,一个同盟会会员问朱德:“昨晚是怎么回事?” 朱德笑了笑:“这种人,长得像个猴精,其实比猪还蠢。” 
  第一学期后的一天,一位同学找到朱德,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同盟会。对于同盟会以及它的组织者孙中山,朱德早在体育学堂上学时就已经听说。那时,他曾寻求加入同盟会,却没有实现愿望。此时,有人主动地找他加入同盟会,他欣喜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但他还是审慎地答复那个同学,待他考虑一番。 
  不久,朱德如愿以偿,歃血宣誓,加入了同盟会。随后,在朱德的介绍下,“五华社”的成员也先后加入同盟会。从此,朱德开始走上了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 
  1910年的一天,滇越铁路通车典礼在昆明火车站举行。修建滇越铁路,是法帝国主义在189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一。法帝国主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越南为跳板企图侵略我国的云南、广东、广西各省,并进而控制整个广州湾。 
  这天早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全体学生早操完毕,全都被带到讲台周围,听讲武堂总办李根源讲话,站在排头的朱德发现总办的脸色十分严肃而阴沉。“同学们!” 朱德听出总办今天讲话的声音有些异常:“法帝国主义已将滇越铁路修到了昆明,今天要在车站举行通车典礼。这是我们云南同胞,也是全中国同胞一个耻辱的日子,大家永远也不要忘记。我们是军人,肩负着守土卫国的重任。大家在学校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雪耻救国。今天,停课放假一天,大家可以到车站去看一看。回来以后,每人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们的感想。” 
  会散了,朱德和其他同学一样,紧皱眉头,心里好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十分沉重。 
  等朱德和同学们赶到火车站时,站台上下挤满了人。不一会,一列满载着法军士兵的火车驶进了站台。插在车头两边的法国的红、白、蓝三色国旗,在阴凉的微风中飘动着,乐队奏起了《马赛曲》。这时候,朱德怒火填胸心欲炸,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身边的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唱着,唱着,朱德只觉得脚下的土地在微微颤抖,心里像被毒蛇咬噬了一样感到绞痛,忍不住地哭了起来。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眼前的一切,咬着牙,流着泪,扭头向学校的方向跑去。 
  从那以后好几天,朱德一直沉默不语。无论上课、吃饭、睡觉,他怎么也抹不掉那一幅幅屈辱的画面。不久,他以《看滇越铁路通车后的感想》为题作文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此后,他时常默默地提醒自己:“学好本领,雪耻救国!” 
  不久,为了扩展新军的需要,从丙班学员中,挑选出100多名组成了特别班,把原来需要学习一年的课程,压缩在八个月里突击学完。朱德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就同范石生、杨蓁、董鸿勋等被选拔入特别班。 
  1911年7月,云南陆军讲武堂。主席台上方挂着“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毕业典礼”会标。100余名特别班学员肃立于礼堂中央。台上,列坐着云南显赫人物:云贵总督李经羲(注:原云贵总督锡良已调任东三省总督、热河都统)和他的僚属;新军十九镇的统制、协统、标统们。讲武堂总办李根源逐次点呼学员领取毕业证书。 
  “特别班毕业生金汉鼎!”李根源刚喊出口,金汉鼎上台,接过毕业证书后退回原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落第后冒籍报考而后来险些被讲武堂除名(4)
“特别班毕业生朱德!”喊到朱德,朱德以洪亮的嗓音答应:“在!”并以挺拔有力的标准军人仪态走向主席台。 
  七十四标标统罗佩金悄声对三十七协协统蔡锷说:“这位就是讲武堂学员中有名的‘模范二朱’之一的朱德,四川仪陇人。”蔡锷赞许地点了点头。 
  朱德从李根源手中接过毕业证时,李根源笑了笑,讲:“朱德是我们讲武堂的优秀毕业生!你们可要知道,他为了进这个讲武堂,从四川步行数千里,还冒充云南人,险些被我除名……”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出身于贫苦家庭,父亲是个裁缝。他幼年聪明异常,学习专心刻苦,曾有“神童”美称。后进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受其影响极大。1899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与同期的蒋方震、张孝准被誉为“中国士官三杰”。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督办军事学堂任职。1911年2月,应云贵总督的邀请,到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任协统,并兼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 
  曾耳闻过朱德有关情况的蔡锷一听李根源的介绍,喜上眉梢,骤然对朱德产生了好感:“看得出来,朱德同学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朱德 见蔡锷很瘦削,那对相距甚宽的眼睛闪出逼人的气魄和潜力,双颊像女性,嘴角又显得严峻、刚强,心中油然升起几分敬意。听到蔡锷也夸奖自己,朱德立刻表露出谦逊的微笑,说:“学生只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下决心来云南学习军事。” 
  “说得好!说得好!中国要谋求独立自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军事武装。”蔡锷很欣赏朱德的朴实和坦率。毕业典礼结束时,蔡锷还特别邀请朱德到他的住处去看看…… 
  朱德很高兴认识蔡锷,并得到蔡锷的赏识。那一年,蔡锷只有29岁,只比朱德大四岁。
  自从结识了蔡锷,朱德很快就被这位面颊清癯、表情冷峻、不苟言笑的青年将领所吸引。也许是对蔡锷那不平凡经历的兴趣,也许是对蔡锷那敏捷的思路和干练能力的敬佩,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蔡锷。 
  一天,吃过晚饭,朱德来到讲武堂主楼旁边的一处院落,这里原是讲武堂第一任总办高尔登的住所。当时,蔡锷就住在这里。一踏入房间,只见蔡锷正在伏案疾书。朱德转身便走,听到脚步声的蔡锷放下笔,喊了一声:“朱德,你过来。” 
  坐下后,蔡锷问:“曾国藩、胡林翼这两个人你知道不?” 朱德点了点头,憨厚一笑。蔡锷接着说:“这些天,我受镇统钟麟同委托,正在编写一篇训练部队的讲话稿。曾国藩、胡林翼这两个人虽然不是武将,但他们所讲述的兵家之事见地颇深,他们讲的治兵方法值得借鉴。我把他们著述中有关治兵的言论辑录下来,加了些按语。你看看。”说着,蔡锷把稿子递给了朱德。 
  朱德接过稿子,聚精会神地翻看起来。朱德很钦佩蔡锷对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兵言论的精辟分析。 
  从那时起,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就在中国军队中流传开来,有的军事院校甚至把它列入训练军官的一本教材。抗日战争时期,已是威名远扬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据说身上还时常带着蔡锷所编的这本书。 
  1911年8月,朱德作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第三期毕业生被分配到了云南新军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第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于是,与第三十七协的协统蔡锷往来更是密切了。能分到蔡锷的手下,朱德十分高兴,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蔡锷将军的麾下带好兵,打好仗。从此,朱德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戎马生涯。 
  见习期满后,朱德被任命为左队司务长,授少尉军衔。司务长,在连队里除了管理军械之外,主要管的还是全连百十号人的“吃喝拉撒睡”。这就为朱德接触士兵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平日里,他挑担上街买菜,在伙房里帮着伙夫兵挑水、洗菜、烧饭,样样都干。连队收操后,他常去士兵的宿舍查看,问寒问暖,拉家常,帮着战士写家信,深受战士拥护。  
  

落第后冒籍报考而后来险些被讲武堂除名(5)
1912年秋,已是少校的朱德被调任讲武堂生徒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责管理学生和教授射击教范、步兵操典以及野外演习等学科、术科。 
  1913年秋,朱德回到原来的部队,升任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二团一营营长。次年初,朱德随部奉调滇越铁路沿线及边境的临安、蒙自、开远、个旧一带布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滇军名将加入中共的一波三折(1)
1916年底,朱德率第三支队从泸州来到南溪驻扎。冬季里,朱德避居房中,看书、写字,很少涉足户外。 
  1917年初春的一天,当地士绅孙炳章偕其弟孙炳文登门拜访。孙炳章把孙炳文介绍给朱德,说他新近回乡探亲,久仰朱支队长大名,一定要来探望。朱德含笑谦让,吩咐卫士沏茶待客。 
  落座后,孙炳文告诉朱德,他在成都时,与老同盟会员李贞白结识,两人常在一起谈论
  古今人物。谈话中,李贞白向他提起朱德支队长,认为是一杰出人才,因护国战争而名震川蜀,劝他有机会一定要与朱德支队长面叙。 
  寒暄过后,朱德询问起孙炳文的经历。他了解到,孙炳文,字濬明;比自己年长一岁。辛亥革命时曾参加京津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后曾在北平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因参与刺杀载沣活动,受袁世凯通缉,被迫返回四川,以教书为生。叙谈中,朱德被孙炳文广博的学识所感染,他希望孙炳文能留在南溪,经常在一起摆谈。 
  对于朱德,孙炳文一改原来传说中的印象,“视玉阶大雅绝俗,无阴粗之难近”,“非与玉阶习者,而不知其口德之高洁也”。他感到,朱德在言谈中显露出的谦逊态度和坦率、质朴的性格,与他那不平凡的军事经历,融汇成一种难以言表的独特风格,颇有儒将风度。 
  在几个小时的长谈中,孙炳文对时局作了仔细分析,严词抨击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痛局面。他向朱德介绍了新思潮的兴起。孙炳文颇富见地的谈话,似雾中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朱德苦闷已久的心怀。握别时,朱德向孙炳文表示了挽留之意,孙炳文答应有机会一定再来相聚。 
  11月,朱德奉令率部和其他3个旅及1个团一起抵抗从隆昌、永川向泸州进攻的川军。靖国军节节失利,损失严重,不得不进行整编,朱德改任第二混成团团长。他看到官兵们衣衫单薄,情绪低落,补给无源,为此深感忧虑。 
  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朱德的注意。他从书刊中看到那些介绍苏俄新社会制度的文章时,兴奋不已。他特别赞赏苏俄劳动法典中提到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认为只有在中国实行这种原则,才有可能使人民摆脱压迫和苦难。虽然朱德还没有明确地找到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但是,他通过把自身的经历同苏俄的现实进行比较,开始朦胧地感到“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 
  1918年3月间,滇军恢复原建制,朱德仍担任旅长。他率部进驻泸州,同时兼任泸州城防司令。 
  1920年9月,滇军在成都郊区被川军打败,朱德所部损失严重,撤回云南昭通。1922年初朱德决计与新旧军阀彻底决裂,出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6月,他告别了巴山蜀水,出三峡、过汉口,经九江到南京,改乘火车,六天后抵达上海…… 
  船到上海,朱德在朋友家住了几天后,朱德便迫不及待地登上北去的列车。途经南京,朱德顺路去探望他的老师、原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李鸿祥。 
  李鸿祥,字仪廷,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进振武学堂,毕业后又进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期间,深受孙中山先生民族革命思想的启迪。1905年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被任命为新军第七十三标管带,并参与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李鸿祥,在讲武学堂主要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