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欢乐斗地主 >

第74部分

欢乐斗地主-第74部分

小说: 欢乐斗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世军躺在地上鬼哭狼嚎,人越多他叫得越来劲:“你们这对狗男女!杜春宁你这个不守妇道的□;你跟老子成亲前就跟姓李的不清不楚,现如今见我们黄家败落了;就迫不及待的离了我想跟他重续前缘――”黄世军越说越离谱;春宁在屋里气得浑身颤抖;李三顺脸黑得像铁锅一样。他正要挥拳再打;就见静宁抱着一罐东西飞奔过来;远远地就喊李三顺和杜朝南:“李大哥,爹,你们快把这东西给他灌进去,省得他胡说。”

    李三顺怔了一下,然后痛快地接过来,两个人一个按着,一个往嘴里灌。黄世军垂死挣扎,还是被灌进了半罐辣椒水,他被辣得嗷嗷直叫,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正在书房读书的宋乔从小木头嘴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当下扔下书急急赶将过来。见了黄世军,他立即吩咐来福驾着驴车将黄世军**好押上车送去县衙发落。也算黄世军倒霉,由于宋老财做生意需要打点县衙里的人捕快和官差,宋家多少认识几个人,再加上宋乔这个廪生的名头顶着,那捕快没事也能找出事来,更何况黄世军本来就不是个好东西,那些衙役不用费劲就将他关进了牢里,连饿带冻的押了好几天,要不是黄世军的娘高氏和大哥托人保释,还要再关几天呢。

    高氏以方家一家人是咬牙切齿,她本想再带人来大闹一场,结果方牛子让人去传话说,如果再来闹,见一次绑一次,来几个绑几个。黄家刚从外县回来,在本地根本没有什么后台。他们虽能和黄宝根家能扯上一点关系,但人家根本不理睬他们家。黄家虽然心里愤恨不平,但也敢肆无忌惮的来闹了。又隔了两天,从县城传来一个让**快人心的消息:黄世军被追债的人打折了腿,正在卧床休养呢。

    自此以后,这事暂且算平息了。李三顺因为黄世军的话算是捅破了窗户纸,两人见了越发尴尬局促,常常是一个傻笑不已一个低头避过。

    不过李三顺来得更勤了,打柴、挑粪、提水是样样抢着干。

    这天,方宁静宁跟着父母进城去看舅舅舅妈,家里只剩下秋宁和春宁**三人。狗蛋刚吃过早饭就来找子锦和云儿玩。不多一会儿,李三顺也借口找狗蛋跟着过来了。两人一见面,又跟往常一样的光景。

    李三顺憨声憨声地问道:“叔婶他们都出门了?”其实他早知道了,但还是没找话找话说,又多问了一遍。

    春宁低声答道:“方宁和静宁也跟着去了,秋宁去东院喂鸡了。”

    李三顺心里一阵激动,这可是个好机会,他再看看三个孩子也跑到外面玩去了,此时不说更待何时。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清了清嗓子,结结巴巴地说道:“那啥,春宁,我这人是直肠子有啥说啥,你可别见怪,就是那啥……你觉着我咋样?”

    春宁的脸不由得红了,不过,她已经不是小姑娘了,虽说不好意思,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我还跟以前一样,觉得你挺好。我爹娘也觉得你可靠,就是我还带着两个孩子,怕你嫌弃。”

    李三顺两眼忽地一亮,连连摇头:“不,我不嫌弃,我自个也有孩子,哪能嫌弃你,我一定会像对狗蛋一样对待他们。就是我家有点穷,地也少,你看……”

    “……我不在意。”

    “嘿嘿……”

    等到秋宁回来时,就发现自家大姐的脸上流露出难得的幸福笑意。李三顺的动作也够快,第二天就请了媒人来提亲。方氏和杜朝南毫不意外,痛快地答应了。两人都是二婚,自然不用像头婚那么讲究。李三顺家也没什么钱,就买了两匹布,又将自己珍藏的好皮子拿了几张送来算是聘礼。

    两家商定,等过完年两人就成亲,也不用办酒席,只请亲戚朋友和里正吃顿饭就行了。

    很快地,新年就到了。这个年过得波澜不惊,老宅的人除了何氏惯常性的蹦Q几下,其他人倒也算安静。倒是王氏时常来和方氏套近乎,王氏觉得方宁和宋家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两家再也没什么可争的,不如化敌为友算了。她瞅着夏宁嫁到了县里,就想让她拉扯圆宁一把。

    王氏一边嗑瓜子,一边唾沫横飞的跟方宁闲扯:“他三婶,咱这妯娌几个,也就咱俩实诚,脾气也相近。”方氏呵呵一笑,实在不好接话。

    “……你再瞧瞧他大伯娘那得瑟劲儿,真当自己了不起是吧,我跟你说啊,他们两口子去朱家看闺女,你知道啥情况不?哎哟,人家朱老太对他们爱搭不理,连帮工的厨娘都笑话他们,这还不算,吃饭时才有意思呢,人家特意拿了一副碗筷给他们两人,不用说,那是嫌他们脏。冬宁在旁边眼睁睁的看着,话都不敢说一句。哪像你们家夏宁嫁得人家体面正派,瞧那钱家女婿,见了谁都笑眯眯的。再瞧瞧你那四女婿,将来肯定是举人老爷……”

    方氏只得谦虚的敷衍着,王氏东拐西拐的就扯到了圆宁的亲事上,“圆宁这孩子自从就跟方宁玩得好,一直都把夏宁当亲姐姐看待,眼瞅着这说亲的年纪也到了,真是让人着急啊。我就想着,让她们姐俩嫁到一处,将来也好有个照应。他三婶你说是不是?”

    方氏前几天听说了圆宁诋毁方宁名声的事,对这孩子的恶感加深,她才不想揽这档子事呢。方氏冷淡地接道:“夏宁刚嫁过去,谁也不认识。再说圆宁这孩子生得好,只怕眼界高,一般的人家未必瞧得上。”

    王氏忙说道:“她眼界才不高。我和他爹也不求别的,能像钱家或是宋家那样的就行。”

    方氏暗笑,这还不高呢,上哪儿找去,她当她闺女是天仙啊。方氏跟王氏东拉西扯了好一阵子,实在不耐烦,只推说还有别的事要出门。王氏不得不悻悻离开。她回到家少不得又将方氏的推托之词复述了一遍,末了,又埋怨闺女没本事。

    圆宁狠狠地咬着唇,眼中闪着冷光,她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最后抬起头一脸坚毅地说道:“娘,你别到处求人了,求谁也不如靠自己。我知道该怎么办了。你就等着瞧吧。”她心里暗自冷笑不已,终于有一天,她要让这些人羡慕自己。自这天以后,圆宁比以前更注重穿着打扮了,而且跟小婶陆氏打得十分火热。她的嘴头伶俐,又着意奉承,杜朝栋对这个侄女十分满意,连连对外人夸奖,当然有时还会贬损一下方宁。

    静宁得知后,气得要去找他评评理。方宁忙阻拦道:“我不稀罕一个带绿豆壳的绿头苍蝇的夸奖。他爱夸谁夸谁。”被这样的夸是她的耻辱。

    新年过后,天气渐渐转暖。春回大地,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方宁一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这一次,方氏一下子抓了八头猪仔。因为杜朝南常年去给县里的饭铺送菜,跟那些掌柜的都熟悉了,有几家饭铺的泔水都归他了。他想着接下来还有两个闺女要嫁,还要给四闺女准备一份丰厚嫁妆,自然要拼命一些。其实当初给夏宁备嫁时,方宁姥姥和刘大同都说嫁妆太丰厚了,要都这样,家底都掏空了。但夫妻两人再三商量之后,决定还是这样才安心。首先,钱家的家境不错,在别人眼里夏宁是高攀钱家,况且对方下的聘礼也厚,如果嫁妆太少,闺女在婆家难免会抬不起头来。反正他们夫妻俩还年轻,还能干个十几年都没问题,再说家里又没儿子,招女婿也不用费什么钱,财产不分给闺女分给谁?

    除了抓猪仔,杜朝南又和李三顺一起,开了半亩荒地当菜地。东院的猪圈又在方宁的建议下重新修整了一下。以前光要清理猪圈就是一项重活。一担担的往外挑猪粪真是又脏又累。如今可是八头猪,活计越发重了。方宁就跟父亲一起商量着将猪圈的地面铺上石板修成斜坡,坡下打通几个圆孔,用粗些的竹筒直连到外面的大粪池中。每天用水冲洗猪圈,然后连水带粪一起流到粪池里。天热时直接冲洗就行,天冷时用热水冲完再铺上麦秸。这样既干净又省力气。

    猪圈修整好,春宁和李三顺的婚期也到了。方氏夫妻俩只请了方家、刘家、钱家、汪家和里正夫妻。老宅的人只是例行通知了一下而已。对于春宁的再嫁,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他们一家人也学会无视传言了。人活在世上,要想不被人说是不可能的,自己过得舒服才最重要。

    按照之前商量的,夫妻两人想给春宁陪嫁二亩地。不料,春宁死活不肯接受,李三顺也红着脸说他以后一定能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方氏见两人态度坚决,只好作罢。反正他们离得也近,想帮衬也方便。

    接下来方宁开始带着父亲准备嫁接果树,他们都没有经验,一切都是摸索着来,成不成也无所谓。杜朝南又联系卖果树苗的人定了几百棵树苗,准备把果园扩大一些,同时还跟李三顺商量着在园中间彻一道木栅栏。方宁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隔开果园,杜朝南温和地一笑:“你以后就知道了。”

    今年八月,宋乔就要去府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了。因此从年后开始,他就在宋老财的督促下开始用功读书。除了送肉送点心外,他来方宁家的次数明显减少,方宁觉得他读书辛苦也回送了一些吃的。送得最多的还是鱼虾。小木头成了他们之间的快递员。

    这些日子以来,方宁变着花样给宋乔做鱼,炖鱼、煎鱼、烤鱼、炸鱼。

    宋乔觉得自己都快变成鱼了。

    他忍不住问小木头:“为什么总送鱼?”其实他最想问的是鱼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他翻遍了诗经也没找到关于鱼的情诗。只在《庄子》里面找到了几处关于鱼的记载。

    小木头再次对他露出嫌弃的表情:“方宁说了鱼是补脑子的,吃鱼可以让人变聪明。”

    “嗯。”原来如此。

    小木头继续说道:“她肯定觉得你不够聪明。你看她都没送我鱼吃,我想吃啥吃啥。”

    宋乔慢条斯理地接道:“她肯定觉得你补了也没用。”

    小木头别过脸去:“我就知道你眼红我。”说罢,得意扬扬的离开了。

    时光飞驰,转眼间就到了六月底。考试在八月初举行,宋乔七月初就要动身去省城。宋老财也挺善解人意,恩准儿子可以四处走走,换换脑子。宋乔接到赦令,拔腿就往村南头跑。

    方宁早早准备好了一床薄被子,还有驱蚊、提神的药膏,以衣治痢疾的药丸,外加一些零碎但实用的小东西,装了满满的一包袱。

    她一见到宋乔就笑着将包袱递了过去,宋乔抱着沉甸甸的包袱,感动得一塌糊涂。她一个女孩子家哪里知道科场用的东西,可见她为了自己没少费心。

    此时,月上中天,银辉倾泻。两人站在荷塘边,迎着习习的晚风,喁喁轻语。

    宋乔再次厚着脸皮提出自己的愿望:“方宁,等我回来咱们就成亲好不好?”

    临别之际,方宁也不禁有些多愁善感,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认和犹疑:“你要是中了举人,别人给你送女人怎么办?”她可记得宋老财说过,他爹的爹的……爹,中了举人以后,除了爹妈,啥都有人送。女人肯定是少不了的。

    宋乔听到她这么说,心里不禁涌上一丝甜蜜和骄傲,她开始紧张他了!

    他心中的愉悦不由自主的浮到脸上,带到声音中:“没关系,我只收你一个。其他人送的都交给我爹。”

    “哦,他会怎么处置?”

    “大概会让送的人换成牛、驴或者猪吧。”

    “噗。”

    方宁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宋乔见她心情极好,心身又开始痒痒起来。他搓了搓手,暗暗给自己打了几回气,最后一咬牙,猛地把她拦腰抱起,在原地转着圈儿,方宁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惊得险些叫出声来。

    宋乔还不忘为自己的行为注解:“我想称称你有多重,回来再称一下。你要记得不许瘦只许胖。”方宁双手抱着他的脖子,轻笑不已。

    今夜,月白风清,天宇澄澈。也就是在这一刻,她终于体会到了心动的感觉。   
94
月亮的清辉倾洒在两人身上;四周万籁俱寂,清凉的夜风中飘着幽幽的荷香;两人的声音压得极低,不停的说着,大多数都是些昏话傻话,不过这个时候没人去在意说话的内容。

    宋乔抱着方宁往荷塘边走了几步;脸贴着她的脸,气息不稳的吟了一首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你说好不好?”

    方宁格格一笑;伸开双臂环绕着宋乔的脖颈;伏在他胸前低声笑着:“真是书呆子。你累不累?”

    宋乔骄傲的挺起胸脯:“你别总以为我手无缚鸡之力;我的力气大得很,以后……你就知道了。”再累他也不觉得累。

    两人说了一会话,方宁开始一句一句的嘱咐他:“……不要贪凉,要小心身体,考前几天就别用功了,好吃好睡好玩。心里别紧张,你就当去涨经验的,反正你还年轻,慢慢考。”方宁来到这里才知道,古代的科举比现代的高考难多了,录取率非常低,除了京师外,其他省份每次也就录几十名。其他偏远省份的录取人数更少。像范进那样考到五六十才中的大有人在,更多的人是一辈子都没考中。她对于这次应考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宋乔心里十分受用,他认真聆听,把她的话一字不落的全烙在了脑子里。

    末了,喃喃说道:“方宁你真好。”她看上去是真的不在乎自己能否考中。这让他心头的压力减去不少。

    两人一直在荷塘边呆到月上中天,宋乔看夜已深,只得依依不舍的松开他,告辞回家。

    ……

    几天后,宋乔整好行装准备出发。

    他虽不是第一次远行,但这次却是与从不同,心里总是没来由的不安和焦躁。临走时他再三嘱咐父亲:“爹,我不在家,杜三伯家要是有点什么事,你可一定去帮忙。”

    宋老财没好气的回了一句:“知道了,你都说了几遍了?没良心的,你就没嘱咐你爹和弟弟妹妹。”

    宋乔忙道:“都说过了。”

    宋老财轻哼了一声,叹口气,语重心长地叮咛儿子:“路上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