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

第1部分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第1部分

小说: 公主是怎样生活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
??? ? ?中国古代,除了“母仪天下”的后妃,最为人所羡慕的女人,恐怕就是公主了。
  ?????? 嗯,不对。其实公主更值得大家羡慕。至少皇帝是她的爹爹、兄弟,舍得对大小老婆下刀子的皇帝一抓一大把,但是向女儿姐妹下手的皇帝倒还真是不多。
  ?????? 至少,公主们不用跟三千佳丽争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可不一定就咋地呀,定陵地宫被挖开以后,大家才发现,万历皇帝就是一个个子不高的跛脚。
  ?????? 公主们只要满意包办婚姻(那年头,有几个女人不是包办婚姻?)、不掺和政事、不赶上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倒霉年头,日子过得实在是很不错的。
  ?????? 但是兄弟姐妹们,世间无绝对呀。
  ?????? 故纸堆的背后,荣耀与奢华的下面,一群群留连哀伤、辗转难去的身影,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不绝的感叹!
  ?????? 是为序。
  

化竹的公主(1)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中,只有两个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伊娥皇伊女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当然,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还没有“公主”这个称呼。
  公主的称呼,似乎直到秦时才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在此之间,周天子的女儿,也只是被称作“王姬”而已。但是作为天子的爱女,王姬们有一项特殊的待遇,她们的婚礼,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这一项礼仪的简称。《公羊传》写道:“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战国以后,“公主”的称谓开始被公认。当时,周室式微,诸侯的女儿也用这种礼仪及称谓,则被视为一种谮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称呼。
  到秦汉时,“公主”的称号系统逐渐形成并成熟。汉朝时最后定制:皇族女性所得的封号,以字数多少来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儿,“长公主”则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妈们当然就被称为“大长公主”。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表示与汉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称呼改为“室主”,但是这个“室主”到底应做何解,至今没谁能弄得彻底明白。
  宋朝的时候,曾经恢复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称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时,他恢复了“公主”的旧称。
  最复杂的公主职称恐怕数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儿,因为生她的妈地位有高低,所以同为帝女,称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等于亲王;妃嫔的女儿称“和硕公主”,等于郡王。
  还有元代,皇帝的女儿、各亲王郡王的女儿、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统统称为“公主”可也,公主遂泛滥成灾。
  最离谱的是金国,虽然学着样子将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可是却出了个皇帝海陵,将小老婆都赐予“公主”封号。这更是大丢“公主”尊号的面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娥皇女英姐妹,从身份的真实意义上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公主。
  但是,为什么两位尊贵的公主却会同时嫁给同一个男人呢?
  那是因为,当时还在氏族社会时期。当时有一种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种选择权,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决定是否要将妻子家中无夫或待嫁的姐妹们,也一起娶回去。
  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正式成为一种贵族特有的礼制,写入礼法中,被称为“媵制”。《礼仪 婚礼》中明确地写着:“嫁女必以侄娣从,谓之媵”。充当“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亲姐妹或堂表姐妹们。“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从属于正妻。
  后人据此推测,尧帝嫁女时,就使用了这种媵制。一般认为,正式出嫁的应该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则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罢,总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个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华。
  舜帝姚重华,应该是爱上了这对姐妹的,因为与伊部族的联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办法,这应该是他爱恋的一种表达方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化竹的公主(2)
当联姻的好日子来到的时候,舜带着人马和礼物,在妫水边迎娶了这一对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黄帝第九世后裔,当时他和尧帝伊放勋的势力范围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内。
  传说中,舜帝“目重瞳子(每个眼眶里都有两个黑眼珠),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是个壮硕墩实、长得有些奇异的黑汉子。虽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体倍棒,会种庄稼会捕鱼打猎,还会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业余爱好,会弹琴(想来劳作之余,丈夫弹琴,妻子歌舞,感情与日俱增)。在那个物质条件简陋的时代,舜算得上是超级的好男人了,更何况他还是部族将来的首领。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却过不了关。传说瞽叟联合后妻之子姚象,决心铲除这个迕逆的长子。——关键原因可能是因为与儿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长子一家勤劳致富,牛羊成群、粮食陶器数不胜数,老儿早已眼热,姚象更是对两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对姚重华屡屡加害,却又屡屡被他逃脱。据说在这场兄弟阋墙父子离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帮助。可见夫妻间已同心协力、共同进退了。
  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继母的孩子。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所以严格来讲,她们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马迁在《五帝本记》里说道:当年尧帝听说了舜的声名,于是嫁女与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觉得舜确实堪当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这位乘龙快婿,是为“禅让”。这千古德政让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发了一通议论,感叹古时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实情是什么呢?
  《竹书纪年》却讲述了另一番景象。
  尧帝伊放勋最宠爱的是一位名叫女黄的妻子,她为伊放勋生下了儿子丹朱。由于尧的偏爱,丹朱在十个儿子中地位最高,成为尧内定的继承人。
  当尧自觉年老力衰的时候,他果然将皇位传给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们从小就看着各自的母亲受到父亲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况丹朱一向恃宠,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禀性凶顽。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让丹朱做这个皇帝。
  于是一场政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姚重华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胜利,将尧和丹朱都囚禁起来——尧应该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当初他就是用同样的方法从大哥挚手里夺得了首领位置。
  接下来,九个小舅子和姚重华之间,又为谁最后继位展开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华最后胜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娥皇女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丈夫的一边。(真是女生外向啊!)
  姚重华成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尧夺兄位、舜夺丈人位的事情说成是“禅让”制。
  所以在广大民众眼里,尧帝与舜帝都是中国上古史中,具有美德与智慧的统治者,被后世的人们视为典范。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化竹的公主(3)
托了父亲与丈夫的名声,娥皇女英也成为中国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书纪年》说的才是事实真相的话,这个表率就很成问题了:卫道士们岂不是明着教女人不用履行为人女儿的职责,只要对老公好就够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几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随着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个“禅让制”的传说,说是舜传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实《竹书纪年》所纪,却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夺了皇位,还把舜帝姚重华夫妻流放了。——这个应该比“禅让”更靠得住:舜杀了禹的父亲,怎么会把禹选为继承人?应该是禹为报杀父之仇,与舜的部落来了一场战斗,最后报仇且夺权喽。)
  三年后,舜死于苍梧,归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对奔流的湘江,痛哭失声。
  流水远逝,正象她们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复生。芦蒿无边,江雾苍茫,临风凭吊,更添哀伤。
  无力北返、伤痛难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尽了。
  同情这对姐妹的人们,从此将她们视作专司蜡月的花神水仙。
  还说,她们的眼泪滴在湘江边的竹子上,泪痕不褪,点点成斑。
  传说天帝因为姐妹的痴情而怜悯他们,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为湘水之神,号曰“湘君”,娥皇女英则为湘水女神,号曰“湘夫人”。湘江边沾着这对姐妹思夫泪痕的斑竹,因此被称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离骚〈九歌〉》,做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时的乐辞: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覃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爰,隐思君兮诽侧;
  桂擢兮兰世,囗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决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烦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中,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媛;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
  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
  

化竹的公主(4)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辟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谍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除了这篇诗歌,她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更多的事迹。
  从屈大夫往后,只有骚人墨客,在诗词歌歌赋里不断哀悼追思她们的身影;只有点点斑竹,至今随风摇曵。
  

齐国有一对姐妹花之宣姜(1)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这句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姜家先祖姜子牙先生,似乎在话本小说里的形貌有些古怪,怎么后代女娃们却生得那么娇艳?
  最出名的姜家女儿名庄姜,诗歌赞颂她的绝世姿容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庄姜既美,而且操行也很好,令男人心驰神往,可是继她之后的姜家女儿却似乎在操行方面每况愈下,还因此惹出了天大的祸事。)
  公元前七世纪初; 齐鲁大地上; 有一对超凡脱俗的姐妹花; 她们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她们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
  当然,她们姓姜; 姐姐嫁给了卫宣公; 被称为宣姜; 妹妹被称为文姜; 嫁给了鲁恒公。
  照道理说; 嫁得门当户对呀; 可是这对姐妹的人生悲剧; 就是跟她们的婚姻同时开始的。而她们的婚姻悲剧; 又影响着公元前七世纪初的东周历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岁的宣姜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夏天,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
  卫太子姬伋的身上也流着姜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姬伋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
  齐僖公当然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卫国人材辈出啊,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国内,这个家伙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当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记喽。
  ——小储君要想当国王,还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当不当得上也未见得,还是现成的国王马屁要拍好喽。
  老色鬼姬晋想当年无权无势时,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胆之大可想而知,如今一朝权在手,更是没了忌惮。立即就对没过门的儿媳妇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
  小公主盖着盖头,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
  直到进入洞房,宣姜才发现,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
  《诗经 新台》,将这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