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寂寞喧嚣 >

第19部分

寂寞喧嚣-第19部分

小说: 寂寞喧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欢现在的生活吗?我问他。
当然喜欢了,我来少林寺以后,曾经去过许多国家演出。每次出去我都带上一些胶卷,给自己留下美好的纪念,关键是让远方的爸爸妈妈看了也高兴。我在这里感觉很快乐,有在家中得不到的快乐。每次回家我都非常想念少林寺,想念我的师傅和师兄弟们。
你在少林寺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肉能够受得了吗?
我14岁就到了少林寺了,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我一块肉也没吃过,真的,不是因为你是记者我才这么说的,我确实是没吃过。我一来就受了戒了,一开始很难受,馋,后来慢慢就好了,也不想了,我现在感觉素食比肉食好吃得多。回家时家人给吃肉,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受不了。当然,师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吃素,师傅特别好,他也考虑到大家在长身体,不过我不吃肉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他特别坦诚地谈着自己,我也特别认真地听着。不经意间,我发现他总是用手去抓自己的腿,这是干什么,我问他。
噢,我的腿受伤过。一次练功的时候,不小心滑破,流了很多血,早就好了,只是偶尔有些痒。说着,他把裤脚绾起来,让我看——足有半尺长的一条伤口!
为了学成功夫,小小年纪也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我正想着,他又说话了——
其实我觉得受伤没什么,反而让我感受到师傅以及师兄弟们对我的感情,我受伤的时候,他们轮流给我送饭,经常来陪我,鼓励我,感觉好温暖。
听着他的诉说,越发感觉到这些小武僧们的可爱,在这些小男孩身上,你很容易找到那些早已快成为历史的名词:侠、义气、无畏……
他在武僧队里的专长是醉拳,我看过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让人想起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感觉。
武松?是啊!听山上的人说,梁山好汉武松在上水泊以前也在少林寺学艺八年呢!他说,这醉拳便是武松在少林武术的基础上自创的。(后经核查,《少林寺志》并无这方面的记载,但几乎所有的武僧都认定武松在此学艺属实。)
他说尽管他在少林寺呆了很长时间了,可是这里依然有很多他无法理解的东西。比如去达摩洞的时候,自己在上面练功,就会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气流从头顶灌到脚底,非常舒服。而在别处练功就几乎没有这种感觉。还有,就是方丈,他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武功和佛法修为都非常高。据说他每次外出办事时间长短不一,可是每次回来之前,只要他一到达山门,他屋中的灯自然就亮了,特别神。我特别佩服他的神力……
他把我讲得云里雾里的,让人将信将疑。 
                  
 44、释延华:武术不是狭隘的英…
 俗名孙占锋,1981年生于河南许昌禹县郭连乡曹庄村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中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在培训基地,延的(武僧团团长)安排我们看了一场武术表演,小伙子们一个个出手不凡,动作潇洒利落。延的指着那个拿教鞭的小伙子说,他就是我们的教练,孙占锋,很不错的一个小孩。
练功完毕,我们坐在了一起,他有些腼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说,咱们就当是哥们儿,聊天呗。他笑了,好,大哥,那咱们就聊天吧。
他说,他从小喜欢练武,后来电影《少林寺》火爆全国,他便慕名来学功夫,在山下的武术学校里,由于武术学校是少林俗家弟子开的,和寺院有很深的渊源,他在武术学校的出色表现很被老师看好,老师觉得他是个好苗子,便把他介绍到武僧队里来了。那一年他16岁。
五年如一日,他和师兄弟们在一起练武、生活,一晃他已经长成一个身体强健的青年了。以前的教练外出读佛学院了,觉得他足以承担教练的职责,便在方丈的首肯下把教鞭给了他。
占锋对“教练”这个词的理解很深刻,他觉得,做教练并不是说你武术好就行,教育工作、照顾学生、管理等都得考虑到。比如教学,有的学生很刻苦,但心理条件不成熟,练了很长时间不见长进,这最让人挠头,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常常让他很难受。
为此,他摸索出一套教学法,让悟性比较低的队员把十八般兵器全部摸一遍,慢慢找出适合自己的,再强化训练,这样,看起来消耗时间,其实是在培养他们的自信。效果还不错,真的。延华有点自豪地说。
谈到自己的专长,他说,我喜欢刀,尤其是大刀,抡起来忽忽风响,很有味道,很有气势。边说,他边跃跃欲试。在武僧对的练功场上,他专门为我表演了一趟刀法,我不懂武术,可至少是看呆了。
我问他打不打打算出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僧人。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人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目标,一个人得有上进心,否则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在少林寺和俗家都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而已。以后出不出家?我还没考虑。因为这个世界的变数太多,一切随缘吧。他强调说,现在,家中条件不好,还要供哥哥上学,费用支出很大,而他在外面却很好,在这里练武,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寺院负责,所以还没有给自己的未来有太多设计。
我不甘心他这样的回答,便颇含诱惑地问他,你想没想过将来靠这身功夫去闯天下?比如演电影、开武馆、做公安之类的?他沉吟了一下,没说话,后来,像是突然想开了似的,对我说,我也想过外面的花花世界的样子,想过自己开武馆,做公安之类,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过一种更平静的生活,并决定在适当的时机出家,这可能就是因缘吧。
什么是适当的时机?
我穷追不舍。
比如,我现在对佛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我必须把文化课学好,学到能够准确理解佛经了,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他说他特别喜欢读书,上课时特别愿意学习,因为他知道,现在虽然看不到什么,将来一定挺有用的。
在谈到武术与行侠仗义的关系时,他说,练武术不是为了打人,但是如果碰到了不平事,在公安机关没有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有行侠仗义之举,但尽量少出手,因为说不定会在没有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伤害无辜。武术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炼,不是狭隘的英雄主义。
再后来聊到外面的世界,他来了精神,他说他珍惜每一次外出尤其是出国表演的机会,那样的时候,他感觉自己都不是自己了。是什么?是少林。
聊得久了,他主动提出结束谈话,他说自己从来没和别人谈过这么多的话,因为我们是哥们儿才谈了这么多。说完,他拉我出去,又让我看他练了一趟大刀。 
                  
 45、山力:13岁独闯少林的德…
 1981年生于德国莱比锡,德国姓名不肯相告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8日晚
采访地点:河南登封市少林国际大酒店
电影《少林寺》热播到了德国莱比锡,传奇的少林武功一下子打动了13岁的山力,他对父母说,我要去中国,去少林寺学功夫!父母起初只是觉得他在说着玩儿,没当回事儿,直到山力买好了大大的旅行包,准备动身的时候,他们才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能学习中国功夫在德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许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学成呢。父母没有横加反对,送山力走了。
一路上,山力的心忐忑不安,他的脑子里闪现出许多难题,他对中国的认识只是毛泽东、长城、茶叶、李小龙和少林寺。其他的一概不知。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怎么办?急也没有用了,已经在飞机上了。
飞机在北京着陆。他发现,有很多和他一样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往一个大巴里挤,他想,这辆大巴应该是可以把人带离机场的,至于去哪里,他不知道。来不及多想,他就上了车,那辆车开了好久,中间有很多人陆续下车,但是他没下,一直坐到了终点站。他说,那个地方后来他知道,叫什么坟(注:可能是公主坟)。那里有很多人,他拎着大包,看着人来人往,一种无助感涌上来,他很疲惫,却不敢有丝毫停留,至于去哪里,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时候,他“命中的菩萨”出现了,那是一对60岁上下的老夫妇,他们看见这个德国帅小伙儿,很亲切地用德语和他打起了招呼。山力兴奋极了,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来中国的目的和所遭遇的窘境。两个老人都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他们了解了山力的情况,就把他邀请到他们家中,一起愉快地相处了四天,山力说,“他们一个姓来一个姓刘,他们对我很好,给我烧中国菜吃,给我讲述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一到中国就碰到这么好的人。那时候天气很冷,大概是2月份,我在他们家中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刘教给我简单的汉语,如一、二、三、四、五……、电话、厕所……四天以后,他们帮我买了去开封的车票,送我到火车站。那天我哭了,我看见他们的眼中也含着泪。这四天是我一生难忘的”。
但是,遗憾的是,山力在后来的一次远足中遗失了自己的通讯录,从此和两位老人失去了联系。
离开北京以后,山力去了开封,而没有直接去郑州。因为他听两位老人说,开封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东西值得一看。山力后来才明白,原来两位老人不希望他先去少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他头脑一热就出家了。在这里,他更进一步了解了少林寺。他知道了,少林寺不光是武术圣地,更是文化沃土。他了解了达摩、慧可等高僧的故事,“他们都做到了别人不怎么做得到的事情”,这是山力对他们的评价,充满崇敬的。
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他在武术方便只是稍微学了点基本功,可是语言能力却有了不小的提高。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少林寺看看了,便乘车去了少林寺。一路上,他的思想一直很平稳,没有什么激动,也没有什么恐惧。可是,到了山门,一切都变了,他面对梦中的少林寺,竟又一次陷入了迷惘——这就是少林寺?太威严了!我过去的生命中根本没有见到的一种威严!我想学功夫,它会收下我这个外国人吗?
少林寺当然不会轻易收下一个人,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但是仅仅学习武术还是可以有径可循的,一个小和尚介绍山力到嵩山少林武术学院,延鲁师父那里,山力成了武术学院的一个学生。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呆竟是四年!有人说他是少林寺有史以来呆得最长的外国人之一。由于他好学敏思,颇得延鲁师父的喜爱,便把他收为弟子,取法名恒进。
山力的语言能力也在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英文和德文在思维方式上接近,而且出于英语的广泛意义,他把英文学得和他的母语一样熟练,汉语虽然不怎么精通,但基本的交流已经没了问题。“我现在已经可以为师爷和师父做翻译了”,他有些骄傲地说。
提到方丈永信,他的眼中闪现出一种独有的光芒,“师爷是个好人!”他迫不及待地说出一个与师爷之间的故事:一次,他受命陪方丈去德国,在从登封开往郑州的路上,他的小腹剧痛无比。他估计是自己的阑尾炎犯了,想强忍住,可是病来如山倒,没办法,他疼得大叫。这时候,方丈便说要送他去医院,他怕耽误师父的事情,连说不要紧,可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滚,怎么都掩饰不住。方丈最终还是把他送到了郑州最好的医院,安排好了才走。山力哭了,说自己第一次为师爷做事,便没有坚持,实在是不好意思。而永信大师笑笑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不必内疚。
“师爷不仅负责我在少林寺的生活,对我照顾,还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这太让人感动了,我一个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他那不怎么熟练的汉语中夹杂着最真实的感情,让人也随之激动不已。
四年中,山力回过两次家,他说家里对他很放心,他也很放心家里。在中国这几年,他不光在寺中学艺,还遍览名山大川,他掰着手指说,我去过北京、香港、上海、广东、山东……
他说,很多次外出都是陪着师父去演出时偷空去的。山力的演出被很多媒体报道过,去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现在的山力,已经开始涉足影视圈儿了,他说,这次拍电影是出于对朋友的友好。至于将来要不要继续做,他也不知道。
“我自己要学佛,生活也是佛。比如说喝茶,你喝是因为渴,但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多其他的东西。茶的味道、杯子、有多少人做这个杯子,杯子怎么就来到了这里?每个事情可以想得简单,也可以想得复杂,婆婆妈妈也可以。”
至于将来会不会出家,他依然说这是未来的事情,我不知道。
口风极紧的山力解释说,他并不是不想说什么,而是因为确实不敢妄言。他觉得自己和永信师爷、延鲁师父是一家人,这就够了。
中央电视台专门为这个少林洋弟子做了一个专题片。他刻录成光盘送我。回来播放时看到一个镜头,是他跪在永信大师面前,大师问他,你为什么来少林寺?他说,锻炼身体。大师又问,你为什么学佛?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锻炼身体。这个故事很有点禅林公案的味道,浅白到了极致,你也说不清深奥是什么了。
临离开少林,在山门外碰见了他,在正好站在“嵩山少林寺”的“山”字下面,很有味道的一个场景。他冲我们打招呼,说要请我们去他的住处,尝一尝他的“中国菜”,说实在的,如果时间再充足些,还真想尝尝他的手艺,可是这次,没口福了。
车子开出去很远,回头看他,依然清晰可辩——绾在头上的他的发髻像个攥起来的拳头,仿佛在向世人说明他有大山一样的力量。 
                  
 46、释小宝:8岁的大侠
 俗名李腾,1993年生于湖北黄冈麻桥乡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1日下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对释小宝的采访,实在是很困难,他像是个小童星,总要拿一把似的,始终躲着我们。直到后来终于想出了个馊主意,把他骗到教他文化课的冯老师的屋子中,他才老实巴交地讲起了自己。
小宝今年8岁半。他4岁那年就来到了少林寺,引他来这里的是他的叔叔,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