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诗酒趁年华 >

第157部分

诗酒趁年华-第157部分

小说: 诗酒趁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昭还想说什么,颜渊之站了起来。兄弟几个里,颜渊之是最显平庸的,单放出去,却也还能看,更重要的是,他是徐昭的舅舅。徐昭被镇压,颜肃之舒了一口气,明显对山璞的态度又好了八个百分度,让他:“年轻的时候不要多饮酒,伤身。”
  山璞看着他一点没变的脸色,心说,知道了,您老一直喝白开水来着。口上道:“是。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颜肃之满意了,并且打算,这两天准备一下,还是要给山璞扩充一下队伍的。打仗么,肯定有减员的,虽然山璞将俘虏给了他,颜肃之还是要给山璞补充兵源的。将奴隶让与昂州方面,山璞展现了最大的诚意。可以说,没有山璞的配合,颜肃之不可能在昂州进行得这么顺利。
  如果山璞要奴隶对半分,颜肃之也无话可说——尼玛兵和人家差不多好吗?还要分兵来守城什么的。山璞不下山,爹妈还能活得好好的,一下山,坏大了。颜肃之心里不是没有愧疚的。哪怕山璞看得开,颜肃之自己却钻了牛角尖儿,总要在利益上面给他补上一补。
  是个聪明孩子,大智而若愚,可是就是这样,才最让人挂人了。颜肃之略忧郁,决定过两天找山璞好好谈一谈。
  看看人家的好少年,再看看自己的外甥,颜肃之就气不打一处来。
  宴散后,各归各处的休息。各人皆有住处,山璞是跟妹妹一道,并不曾留在衙内。叙别情不说,他离家这好几个月,也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族中情况的。
  徐昭被姜氏给留了下来:“天黑了,你不要乱跑了,就在这里和阿云一道住下罢。”连颜渊之一家都被姜氏留了下来。挤虽挤,倒也热闹。
  姜云表现良好,被放去睡觉。徐昭就获得了两个舅舅合力的一顿痛打。
  姜氏和郁氏都拦着,说:“旁的时候就算了,你们管教孩子,我们没有插口的道理。这快过年了,都安生些罢。过年挨打,要挨一年的打的。”
  徐昭:QAQ舅妈,您二位别吓我。
  一顿暴打,让徐昭老实了不少,他二舅连他爹的脑袋都能开瓢,揍死他是分分钟的事儿。长得在母亲的拳头下生长的徐昭果断地识了时务,向颜肃之保证:“我再不做过份的事儿了,就是看山璞可爱。真的,特别干净!一股冬天太阳晒在身上的味儿。”
  颜肃之看他捧着个被揍肿了的猪头,还笑得这么梦幻,一个没忍住,将他踹了出去:“滚蛋去睡吧你!”
  徐昭滚了。
  颜肃之兄弟俩相视苦笑。
  ————————————————————————————————
  第二天一早,颜肃之就整肃衣冠,大清早就堵门儿去寻李彦了。
  李彦有年纪的人,觉少,醒得早,已经洗漱完毕,院子里打了一趟拳了。看了颜肃之来,一挑眉,啥也没说。
  颜肃之默默在看了一阵儿,然后走了。
  第三天,依旧如此,一直持续到了年后。两人愣是都一言没发,似乎都在等一个契机。
  与李彦相顾无言,但是颜肃之与山璞就可以说不少话了。
  颜肃之开门见山,就说要分一半俘虏给山璞。
  山璞却说:“约定好了的,我父母之仇已辈,又得许多财货,已是占了便宜了。首恶已诛,这些人不过是奴隶出身,归我部下,就算是我的部曲了,我照顾不了这么多的人。”
  山璞的想法特别简单,他下山,就是为了让族人过得好一点。自己的势力当然是要的,但是在自己这边的族人还没有过上他心目中的生活的时候,让他再去负责更多的人,他不想因为自己对于势力的过份贪欲而让所有人都过不好。
  颜肃之这边缺人,又有合适的办法去安置,为什么不两相便宜呢?
  他现在是要为了娶上理想的媳妇而努力!
  一度有点小绝望呢,他在努力,尼玛准岳父升得更快啊卧槽!心好累,感觉撑一撑还是能爱下去的。
  要撑下去,就得头脑清楚。就像昨天晚上他跟阿婉交的底儿一样:“乌合之众再多,也是不顶用的,太多了,反而是拖累。我们安置不下这么多的人,为什么不为他们寻一个好去处?再者,咱们手头上的人少些,正好做得精细些。有刀枪,有马,也能尽着他们先用。”
  看了颜氏父女练出来的玄衣军之后,山璞的思路就清晰了起来——他要拼质量。山璞得承认,至少在管理这一块,山民比朝廷这边落后很多。后勤不给力,管理不给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跟不上,还要搞这么多人,管生不管养是不道德的。
  还不如只管好力所能及的,形成强大的战力,至少是丛林这边的战力,然后再抽调部分精兵,进行专门训练呢。这样,至少能保住现在的优势,不是么?
  颜肃之听了,颇为无语,道:“你倒明白!”
  山璞诚恳地道:“放眼天下,谁都会,只是晚辈这里人也少、钱也少,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胸无大志也好,不争不失也罢,却是不种哪有收?”
  颜肃之忽然问道:“你想收什么呢?”
  山璞沉默了一下,深深一揖,道:“已收到了应该得的,余下的,看我能种出什么来了。”
  颜肃之大笑:“那就去种吧,落种前记得看看土地合不合适,这世上的作物,有的喜阴、有的喜阳,有的喜旱、有的喜涝。对了,记得施肥浇水。”


☆、127·今天爆字数

  将外甥揍成个猪头;又与山小同学进行了一番恳谈;颜肃之终于有功夫跟老婆孩子闲话家常了。
  先前两天;又是宴请,又是安顿;颜肃之只来得及慰问姜辛苦;表扬颜神佑能干;同时问六郎正式学习感觉如何。具体的细节;都没时间问。现在将随征诸人放了三天假,留守诸人又要忙碌盘点接收战俘等事宜。连大会都定在三天后举行,颜肃之大清早跟李先生练完对眼神功,回来一家四口半一起吃完了早饭之后;开起了茶话会。
  姜氏心里,如今昂州无大事;一切都很健康向上,除了闺女不大正常——这个已经习惯了——以外,其他的都好。是以吃过了饭,漱过了口,缓啜一口茶,笑着问道:“郎君回来看到的,可还满意?”
  颜肃之连连点头:“很好。”
  颜神佑笑道:“阿爹才回来呢,什么都还没见着呢,也没看修的新城,就说很好。”
  颜肃之正色道:“你阿娘是个可靠的人,她既不曾愁眉不展,倒是没甚大事。无事便是好消息。”
  颜神佑撇撇嘴,小声道:“马屁精。”
  颜肃之伸手拍拍她的狗头:“嗯,我是马屁精,我还挺喜欢马屁精的,来,多拍拍我,拍得你爹开心了,有你的好处。”
  颜神佑陪着他玩,想了一想道:“唔,新城盖好了一大半儿了,天气虽暖,也结了点薄冰了。放他们过年,年后再有几个月,阿娘都能在新房子里坐月子了呢。”
  颜肃之表扬道:“很好,发糖吃。”
  六郎听着这俩没营养的对话,十分忍不住地吐槽道:“阿爹,糖也是阿姐给你的。”
  姜氏掩面而笑:“我这辈子总算在家里见着一个正常人了。”
  颜肃之&颜神佑:……= =!
  以上,只是玩笑话。
  颜神佑翻了个白眼,等姜氏笑够了,才将宴上殷氏不对劲之处说了出来。姜氏道:“我也觉得有些个奇怪,只是不知道怪在何处。往常也不是没见过有人夸,只是她夸得总是有些怪异,莫不是有甚事有求于京里?”
  颜神佑道:“咱们怎么猜没用,何必费那个神呢?”
  姜氏问道:“你知道?”
  颜神佑坦然答道:“不知道。只要卢家父子知道就行了。我当时就使阿圆去告诉卢家父子了,不多时,卢家父子便借醉告辞。想来不是什么能说得出口的好事儿,我也懒得猜,我也懒得说。说出来怕要不好看。”
  姜氏偏不能放下心来,在她看来,堂客们的事情连着官客们。皱眉想了许久,居然被她想到了:“莫不是?她想唔?这是看上阿云了?”
  颜神佑:“卧槽!”真的爆出口了,“有这么蠢的外婆真的没问题吗?”
  姜氏捧着肚子要揍她,被颜肃之小心地接住了姜氏的手:“夫人,息怒,息怒。不要气坏了。”说着还转过头来对颜神佑一挤眼,其实心里对颜神佑的话是颇为赞同的。卢家父子都不错,是个不错的下属,卢湛狡猾一点不假,大事却不糊涂。卢慎更好,颜肃之对这小子也挺欣赏的。但是做亲戚就免了吧,实在消受不了这种摘不开的猪队友的。把闺女给这种婆婆当儿媳妇,父母不是眼瞎就是脑残。
  姜氏冷着脸道:“人手不够使,你为父分忧是尽孝,但若是因此学得粗鲁了,趁早与我滚回来!旁的事宁愿缓一缓,你的教养不能丢!”
  颜神佑一个哆嗦,乖乖答应了。
  颜肃之对六郎道:“你去上课罢,想这会儿李先生打完了拳,骂完了天,也该准备好了。”
  六郎爬起来,对父母姐姐一施礼:“我去读书了。”
  姜氏等六郎走远了,才忧心忡忡地道:“虽则李先生在别处行为放诞,教授六郎时却严谨认真。只是李先生总是这个样子,是一直心有不满吗?老先生固然是名士,放诞些是常态,可这个样子……是不是有些不妥呀?”
  颜肃之道:“他心中的戾气,自然要发散(第三声)发散。”
  颜神佑道:“名士何尝真是放诞爱清谈呢?不得已罢了,这个不让说,那就只好什么都不说了。”【1】
  颜肃之默。
  姜氏想了一阵儿道:“我怕六郎染上这份愤世嫉俗。”
  颜神佑啃了一下手指头道:“还不至于。不过忠义二字而已,前朝于老先生有知遇之恩,他才是如今这个样子。我家在本朝,有何可激愤的呢?”说这句话的时候,颜神佑是万万没想到将来会有应验的这一天的。而且,用一种令她哭笑不得的方式去应验。
  姜氏道:“也是,我观李老先生为人,并不是心存邪念之辈。”
  又商议一回过年往京里送的东西,盐糖两样是必备的,亲友处或多或少皆有。本地若论特产,也就是这两样了,其余的在京里却不甚受推崇的。姜氏道:“且不说四郎与阿昭、阿云几个,便是府内诸曹等,皆是从京中来,难道过年便没有甚物事往京中去送递了?不如与他们行一方便,叫他们搭车一同去。一样一样的写了单子,写了地址,到京代为传递。”
  颜肃之道:“夫人周到。”
  又议进贡给皇帝些什么好。这却是约定俗成的,每地,特别是高级的官员,过年过节的,多少要额外给皇帝等人送些礼物。这就是贡品了。这些是在缴纳每年的税赋之外的,税赋是义务,是给朝廷的。贡品是看官员对皇帝的态度的,是给皇帝私人的。
  鉴于小皇帝对颜肃之的态度比较不错,哪怕小孩子中二一点熊一点,颜肃之方面还是要照顾到他的面子的。于是除了一些甘县令在时的奇怪水果之类的,此次进贡,颜肃之在考虑要不是给他进贡一些盐之外,再加一些糖?
  姜氏的疑惑却是:“盐糖二物,皆是使君家产呀!怎么献?!开了这个头,以后就不好收了!”
  颜神佑道:“他还能夺了怎地?”
  颜肃之道:“是道理不对。唔,给多少呢?我再想想罢。给家里的先准备着罢。神佑跟我来,收拾一下,过几日他们到齐了,咱们得合计合计。”
  因颜肃之出行的时候是颜神佑看家,现在回来了要开会,让她汇报个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姜氏原想说什么,又合上了嘴巴,只是道:“多带上几个侍女!”
  父女俩乖乖地都答应了。
  ————————————————————————————————
  家庭会议开完,颜肃之嘱咐妻子好好休息:“四房也要往京中捎带东西的,正好请四娘过来与你商量着办,还好与你分担些儿——与郁伯父家的要丰厚些,我正想为四郎从郁家借一、二能用之人,至少给他做个都尉呀。”
  姜氏便将这此当成一件正事来办,郑重派人请了郁氏过来。派去送信的人还没走出大门,颜神佑已经跟在颜肃之后面,到了她爹的书房了。
  父女俩没外人,颜肃之下巴一挑:“坐。”
  颜神佑坐在他左手第一的位置,也不等问,就先说了:“京里,只要不给咱添乱就成了。我看他们快要自顾不暇了,昂州历来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别太耀眼就成了。至于盐糖,给亦可,不给亦可,也不过这二年的事情了。”虽然现在已经有些出格了,好在底子依旧挺薄的,比起传统的大州大郡,昂州只是占了个发展比较迅速的便宜而已。
  颜肃之心中颇觉怪异,甩甩头,问道:“你有何根据?”他是预见将来会有一场乱的,现在看来五王都不是省油的灯,乱事可期,但是颜神佑何以能够确定乱在当下?
  颜神佑道:“给阿爹看样东西。”说完,拍拍手,外面便有侍女应声,颜神佑使她们将自己卧房内蒙了布的架子取过来。
  侍女去取架子了,颜神佑道:“我奉阿爹之命留守,也不曾闲着,着手做了些事情,看历年之资料,发现近年来乱民起事一年多似一年……”
  你们都想着藩王了,可还记得苦苦挣扎的百姓吗?
  不多时,架子搬来了,挺沉的。铁的,当然沉!三尺宽、六尺长一块铁皮,上面吸着径寸的磁石做的小圆盘,没错,就是告示板。
  颜神佑好歹沾了点穿越的光,给做了好多张简单的统计图表:格子样的统计表,折线的、柱形的、扇形的统计图。一目了然。
  不用她解释,颜肃之一眼望去就能发现,格子里面横是十三州的名称,竖是年份。按照朝廷邸报等公开的数据,在先帝登基前的时候,类似起义是颇多的,后来少了些,近几年又有猛增的趋势了。
  从扇形的统计图上看,先帝登基之初,各州纳赋基本上比较正常。近几年来就异常多了,尤其是几个藩王的领地,占的面积只有以前的一半了。颜肃之知道,这几年这些封地报灾的、报匪的,就没一年消停的。
  折线图、柱形图等,无不显示出了类似的问题。
  简单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