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诗酒趁年华 >

第201部分

诗酒趁年华-第201部分

小说: 诗酒趁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神佑道:“眼下只是起了个苗头,再不管,恐麻烦越积越多。”
  李彦果然是个行家,不怪高祖想抓他来做官。深入浅出地给颜神佑讲了一番铸币的原理,以及假币有暴利,除非国家机器很强大,否则是没办法将压缩假币生存空间这一道理。
  最后还说:“贤父女在昂州,自行铸币,本是可行的,然而……私铸盗铸,是重罪,还是须得上报朝廷,朝廷如今,怕是无力管的。即使允了昂州自铸,铜从哪里来?只一永安,不够。且铜还有它用,不合只铸币。很不须费这个心。”
  颜神佑道:“先生可否教我一法?且将眼下这些应付了过去?”
  李彦道:“不去管它。”
  这叫什么办法?颜神佑傻眼了:“若因此有人饿着了呢?”
  李彦道:“配给。”
  妈蛋!压根就没有好办法!
  想来也是,没有实力做支撑,单凭小巧,这种大政方针层面的,是无以为继的。
  颜神佑蔫头耷脑,还要恭恭敬敬谢过李彦。
  李彦道:“昂州既然食盐配给了,旁的,何不也配给?贤父女能安定一州,靠的真的只是蛮力么?是土地,耕者有其田,善哉斯政。有吃有穿,就不想乱。”
  颜神佑顿住了脚住,期待地看向李彦。
  李彦道:“流民来了,必会带些乱子的。不如依食盐配给之法,一家一家清查,限定了地域,就等于套牢了他们。便是废了这些钱也是无妨的,小娘子以为,这些人穷极流亡,能有多少钱财?都与他们兑换了,也没有多少,还是那句话,他们没多少钱。一切皆看小娘子心意了。只有一条,小娘子现在做的,是以后的先例,当慎之。最要紧的还是春耕临近,衣食住三样齐全了,令其劳作,呵呵,熬到秋天有收成了,他们自然安定了。眼下的流民不是大事儿,算能自给自足。想想后来者,才是要紧。”
  颜神佑正经主意没问到,得到一个“你看着办”,反而又被提醒了一堆疑难杂症,再次觉得,如果虞喆管不好这个国家,那也没办法苛责。这才一个州呢,就这么多破事!
  ————————————————————————————————
  回到厅事,方章坐不住地又来讨主意了。他很心疼新来流民的财产缩水,都是穷苦人,不逼到份儿上了,谁背井离乡呢?
  颜神佑一看他,觉得比看到丁号还要头疼。憋气道:“把州府的账册拿来我看上一看,钱粮簿子都要。”
  方章一听,便觉有门儿。与旁人不同,他是眼看着颜神佑长到这么大的,虽然众人服她也怕她,方章却觉得,颜神佑心里有柔软的地方。答应一声,很快搬一本总账来。颜神佑也不是要看明细,就看了一下总账,指着原本划拨出来用于安置将要到的流民的钱粮项问:“这些可都预备好了?”
  方章道:“是。”
  颜神佑又指着兵马粮草项,问道:“这些也好了?”
  方章道:“是。”只是教育经费就有些紧巴巴的了。
  颜神佑道:“这么道,每来一户,皆造册登记,配给口粮。原携的钱,许兑,每人限一陌钱。按丁给田,秋后收税,他们有牛的,什一而税,无牛的,唔……三七分罢。你去算一下,收支可否相抵,若不相抵,钱便不要兑了。有田,就行了!”
  方章得了这么个模楞两可的主意,整个人都不好。比颜神佑从李彦那里回来的时候还糟心,这算个什么事儿呢?
  颜神佑却是越说思路越开阔:“不对,丁男丁女一陌钱,孩童减半。再有授田,凡新来者,以户计,不劳动者不得食。授田数也要稍作变动,照这个,正好填了黄册,”这也是进行人口普查的一个好办法,“尔后征发便都有了依据了,今秋便可依此征税了。”
  方章道:“可是,先前是垦荒五年不征的。流亡之人,有几个有耕牛的?岂不是凡过来的,都要收重税了?”
  颜神佑道:“比他们在家乡之税如何?”看方章不说话了,才道,“垦荒令要暂止了,五年不收税,还要养这大半年,以后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再宽纵下去,州府总有一天吃不消。这事儿,我自与阿爹说去。也不叫他们过不下去,多的税,权作耕牛钱,他们买得起牛了,自然与旁人一样了。若只为流民,便要全州百姓跟着吃紧,你说划算不划算?”
  方章长叹一声:“是我想岔了。”
  颜神佑道:“能护得时,我自然想所有人都过得好。护不得时,少不得要权宜行事。”
  方章点了点头,他跑这一趟,除了得到一个“有钱就给兑,没钱就不认账,以前税收优惠现在不执行了”之外,啥都没有得到!只是铸币问题,渐成了颜神佑的一块心病,飞快写信给颜肃之,求指教,求想办法。
  ————————————————————————————————
  颜肃之回信很快,答曰:“不用着急,一时半会儿的用不上。乱起来的时候,有米、帛两样足矣。先以米、帛抵,钱不必铸。”乱世里,这两样最顶用了。复杂的东西,既然耗时费力还不好办,那就先不要了!等腾出手来再办!
  真是简单粗暴的中二作风!
  颜神佑收到了信,这才松了一口气。仔细想想,李彦说的,好像也是这么个意思?“有吃有穿,就不想乱。”神仙和中二病居然观点一致?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挠挠头,颜神佑自言自语道:“这是个什么意思?李神仙这是真的无私帮助了呀,不是打哑谜?”不解之下,又写信给颜肃之,如此这般,汇报了一下。
  很快,颜肃之回信:你太好运啦,老家伙居然开口给你支招了?
  颜神佑黑线。
  然而颜肃之又指出,此后政策便不要再多变了,朝令夕改,乃是为政之大忌。如今是不得已而为止,所以,那个税率,颜神佑要跟方章仔细算过了,再问问颜渊之等人,讨论一个以后无论涌进多少人来,都不必担心政府吃紧的数额,以为定制。
  颜神佑捧了颜肃之的信,把他吐槽李彦的那一段给裁掉了收起来,又向诸人展示了颜肃之的批复。方章此时转过了弯儿来,沮丧之意少了很多,又复振奋,讨论起事情来。
  最终,还是以颜神佑的意见为底稿,又添上了关于徭役、兵役等的规定。颜神佑暗道一声惭愧,徭役她还能想到,但是对于强制抽丁当兵这个,她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是以不曾想到。
  于是又添了这些条款,核对之后,觉得再无疏漏了,才发给颜肃之去看。待颜肃之批复了,才命人发抄,张贴于各处关隘。
  忙完了这些,古工曹等人的家眷也陆续抵达了。令颜神佑意外的是,丁号的娘子是个不识字的妇人,据说嫁给丁号,乃是因为丁号他爹当年钻狗洞一路逃亡,遇到了丁号岳父。两人一路互相扶持,最后结了个儿女亲家。
  虽是个文盲,丁号这么多年也没把她教出来,然而行事却有章法。颜神佑是亲自出迎的,独丁家的行李分布有序,男女人口各自成列。不该说的,一字不说。因丁号不在,颜神佑又亲自送他们去分配给丁号的住宅里去。
  进得宅里,丁娘子就一句话:“去安放行李。”颜神佑投去一眼,就惊呆了,丁娘子等人,千里迢迢而来,除了铺盖衣服,什么金银细软也没有,只带了几车书来。纵有丁号书信嘱咐,事情也是主母在办,且看丁娘子的样子,是说话算数的主母。这样的女人,哪怕不识字,这见识也不会低的。
  是以丁娘子谦虚说:“我口拙,又不识字,有不周到的地方,小娘子海涵。”
  颜神佑是一点也不敢小看她的,郑重回礼,且邀她去家里见母亲。
  丁娘子痛快地答应了,颜神佑又命人送了柴米过来,好给丁家开伙,且记下要给他们家添置些日用生活品一类。
  颜神佑相伴丁娘子回府,一脚才踩进门里,阿竹就顾不得她正在忙,急匆匆来禀道:“南边有消息了。”
  丁娘子十分识趣,让到一边不说话。颜神佑看了舆部的消息:南蛮校尉身死,丁先生已安定局势。
  颜神佑笑对丁娘子道:“丁先生快回来啦。”

  作者有话要说:【1】榆荚钱是一种统称啦,其实在古代,货币主要是金、铜本位,汉代的五铢钱,说的就是它的重量就是五铢。榆荚钱不是按重量来的,可能上面打上“半两”其实连五铢都木有。可以视为滥发货币。
  古代也有很多造伪币的,就是掺假,该用铜的,掺点其他贱金属。
  假币的历史,真是……由来己久。
  当然,盗铸是犯法的。


☆、159·彻底当家了

  话说;颜神佑因丁号外出未归;亲自接待了丁号的家眷。觉出丁娘子身上自有不凡之处;当机立断,要与她多多相处。将人带回州府赴宴的当口儿;巧了;丁号有消息传来。
  颜神佑一看这小纸条;心里已经转了百八十个主意;面上却不显,十分和气地卖着萌,招呼着丁娘子去见姜氏。丁娘子固然精明,姜氏却也不是省油的灯;应付丁娘子还是绰绰有余的。以丁娘子这能干且明法度,姜氏想必也会欣赏她。到时候两人相得;也就没颜神佑什么事儿了。
  颜神佑微微一笑,很自然地扶了丁娘子一把,助她上了台阶,道:“家母早就盼着娘子来了。”
  姜氏降阶出迎,却是敬丁号的身份地位了。丁号未出仕时,便是经史名家,实是当得此礼的。
  两人客气了一回,姜氏也发现了,丁娘子不像是个斯文人,却实是个懂礼的人。姜氏便放下了心来,这事上不是没有名士老婆是泼妇这种事情的。万一自己倒霉遇上了,对她不礼貌,是打她丈夫的脸。对她礼貌了……是打自己的脸。如此甚好,甚好。
  颜神佑见她们说得投机,无非聊些昂州生活之事。姜氏也是个知机的人,准备判断出丁娘子的归类之后,也不说什么诗词歌赋了,只说昂州气候物产、生活习惯,什么特色小吃之类。
  颜神佑陪着听了一阵儿,笑道:“我去厨下看看。”
  姜氏道:“你去罢。”又问丁娘子的子女如何安排一类。丁娘子道:“都叫他们在家里去了。本该递帖子来求见的,不想小娘子真是太客气啦,我倒舍了老脸跟着来了。他们还不知道本地风俗,且不敢带出来。”
  姜氏道:“她就是性急,却是疏忽了,该请娘子歇息两日再过来的。”
  丁娘子十分客气,却说这样正好,恰能听姜氏说些风俗,回去收拾家里也好心里有数。至于晚餐,姜氏欲使人往丁家将丁家子女皆请了来,丁娘子连说不用。虽然丁号说过,昂州风俗,男女之间是略开放的,但是进来一看,刺史不在家,出去走动的是个小娘子,而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颇大了,来了谁招待?
  级别高的,为招待俩小货?显得自家轻狂,海内名士是她老公,又不是她儿子,不好劳动身份高的人。级别低的,这事儿就不上不下。若是刺史有个差不多的儿子,也行,问题是六郎……还是个孩子呢。小娘子?那就更不像话了。
  这事儿,丁娘子肚里明白。请她来,是给她面子,她却不好给三分颜色便拿去开染房。自己来领了人情,这就够了。
  姜氏却想:她自己来,却又不使儿女们来,人生地不熟的便敢如此托大,可见儿女也是能放令人放心的呢。
  两人相视一笑,又说起儿女经来。
  颜神佑出去,往厨房去一回,很快吩咐完了晚饭。因知丁号之籍贯,又唤来丁号旧仆,问了丁娘子品味,命照着准备了一席。
  吩咐完了,却并不回姜氏那里,而是抽身往厅事走去——她还有一堆的政事要办。
  身为颜肃之的闺女,照常理,颜神佑是应该侧重夫人外交的,丁号这种人物的妻子是需要留意的,这么走开,纵有姜氏在,她也有点失职。可谁叫她弟弟太小了呢?很多得儿子做的事情,她就得顶上,要不然,就得她堂兄弟顶上了。第二种情况,还是不要发生为好。颜神佑宁愿自己累一点,也得把这份基业给守好了。
  不是她防着堂兄弟,若是堂兄弟里有十分出挑的,说得恶俗一点就是霸气侧漏、虎躯一震小弟拜伏的,她还真不介意做一个跟随者。宗法搁那么摆着,也不用担心被堂兄弟欺负什么的。然而并没有,一代人杰楚女王,子孙们都生得奇奇怪怪的。三子一女,只有颜肃之看起来更能立业,却也……是个中二病,产品成材率勉强算是25%。孙子们到现在,小的小、中庸的中庸。
  不得已,颜神佑就得把什么狗屁理法都给扔了,撒泼就撒泼吧,乱世里,活命是头等重要的。颜神佑也不耐烦整天困在后宅里头,不是她小瞧这一方天地,里面的门道无非就那些个,七岁前她就摸得透透的了,还有什么好玩耍的?不如将眼界放开,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若是太平盛世,她也许就是个走和田流的文,既逢乱世,那就……尽我所能,让天下人能太太平平地种田吧。
  想一想,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呢。
  ————————————————————————————————
  推开桌上一堆书卷,这些都不是新兴的翻页书了,统统都是卷轴。自从有了翻页书,卷轴什么的,就渐渐少了,翻页书携带也方便,看起来也方便。常用的书籍,早有人以翻页书的格式给抄录出来了。犹用卷轴的,都是些不常用的、抄录得少的。
  眼前这摆的,就是读之者甚少的经济类书籍。不是什么经济事务,攒钱买地之类的种田流。而是正经的国家政策:铸币、货币流通、打击经济犯罪……
  颜神佑啃得相当头大,上辈子高考都没这么用功过!
  不过现在,她还且将这些推到一边,开始写信。
  丁号那里已经开了个不错的局,她这里,也要接着坐下去。颜神佑早有所觉,楚氏好些个事儿,似乎是在通过她来与颜肃之沟通的。这与丁号先前所为,倒是十分相似的。考虑到楚氏与颜肃之的母子关系,颜神佑倒也明白楚氏这么做的原因。当然,也相信楚氏不会豁自己的子孙。
  既然如此,大家就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