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诗酒趁年华 >

第258部分

诗酒趁年华-第258部分

小说: 诗酒趁年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担心神兽的同学们可以放心,我是亲妈……
  以及,对了她来说,她做过的事情,肯定会有人记得的。担心她为人作嫁的同学们也可以放心,这货不是个会吃亏的人。


☆、201·开阔新思路

  在座的人里;虽然是“不适合去前线”的文士居多;胸中的抱负却一点也不比上战场的人少。每个男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建功立业的梦!哪怕不上战场,哪怕是个君子;也是想掌权的。
  有道是:“醒卧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教我如何不想它!
  纵然是个谦谦君子;不喜弄权谋,可一旦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说不心动,那是骗人的。何况;既然上了昂州这条船,谁个不想表现自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豆腐的状元和金殿上的状元,含金量能一样么?
  连李彦、霍亥这样的高洁之士,也觉得心跳加快了。
  将众人的兴趣都吊得高高的,颜神佑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这是一整套的官僚系统,与现行的官僚系统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说,“府佐”,在李彦等人看来,这就是个类似于宰相的位置,它居然有七个人!同时,又分成了六部。六部里有兵部,然而这个兵部尚书,看起来是掌兵权的,但是据介绍,他似乎又不管打仗的事儿,倒像是个另类的后勤了。
  以上的变化,基本上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心中,自然是有疑问的。
  然而,细细一想,便又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了。似李彦,是真学霸。像姜戎,是朝廷上混出经验了的。其他人也不是没有接触过权力政务的菜鸟,明白只是早晚的问题。
  这里面,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分相权,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气息。
  这是一整套的班子,是个有机整体,不能拆,拆了,都不成事儿。都得紧密地团体在老板的周围,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同时,也能看到,做官的机会增加了。并且,如果只有一个丞相,那么,必须争得头破血流。如果多设几个,大家都有机会,只不过丞相的排序还有一番说道而已。总之,比只设一个强。谁也不能说自己就做定了宰相了。
  文官,自然是以做丞相为奋斗目标的。
  李彦问道:“只有这些?”这里面九卿的地位没有具体的描述,毕竟,昂州现在可没有打出发旗来。
  颜神佑微笑道:“正是,目下只有这些,待事务剧增,必然要有再有些新职位的。”
  丁号有些犹豫,伸手在纸上点了几下,道:“还缺一些呢……”九卿呢?!
  颜神佑道:“以后再添罢。诸位只说,这样可行否?”
  姜戎道:“兵制这里,兵部并不管领兵?”
  颜神佑道:“不管的。另有领兵的。”
  姜戎道:“这样并不甚好的,你须知道,如果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号令不顺,未战先败。”
  颜神佑道:“我晓得的,是以要给军人定严了阶级。再者,我还另有计较。”就是军队搞个标准化,当然啦,将士相处得久了,默契高了,肯定有益。颜神佑也不想搞得跟传说中的宋代似的,那样是不行的。
  话说到这里,连李彦和霍亥都要追问,到底是什么计较了。毕竟,这年头,有兵比较重要,兵事不可以轻忽。
  颜神佑道:“阿舅不是已经知道的么?无论练兵,或是置将,都是有章程的。”简单地说,对军队也进行标准化。
  姜戎道:“还是冒险。”
  颜神佑道:“我醒得,并不是要总让将领换防,那样太傻。我也不怕他们处得好,那是小道。”
  丁号结巴着,急道:“那究竟是何意?”
  颜神佑道:“我还要令士卒读书习字呢。呵呵。”
  大家都惊呆了,心说,你开始要让女童习字,现在特么要让武夫读书。你教育部长投胎转世啊?
  颜神佑却自有道理:“眼下的兵士,人数还是太少。我们原走的就是精兵的路子,可是再精兵,也不能太少了,少了,打不过来,死一个,我都得心疼。将来,必得扩军的,怎么扩?现在的士卒,要拿他们当伍长、什长来教训!到时候,随时征兵,他们就能带得起来。”
  这是一个弘大计划。
  李彦等人也不得不服。
  昂州人少,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越战越强,必然需要更多的兵,也会征更多的兵。如何能保证新兵的素质?靠送他们上战场历练,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那真是拿命来填。虽然上位者不是特别在乎,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怎么能够拒绝呢?
  这是一个可怕的扩军计划!
  到时候,这些老兵直接升格,哪怕都是伍长,瞬间就能把昂州的兵力直扩五倍!并且,战斗力不会因为掺了水而下降太多!
  李彦敏锐地发现,这是把军权集中收回。
  对于这一点,李彦是双手双肢赞成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武国久矣,自当约束。”以他的眼光和头脑,马上就把颜神佑的主张跟勘刻石经的事儿联系起来了。颜神佑对于石经的作用的总结,在李彦看来就等于直说:老子要给他们洗脑,确定正统思想。
  现在,这是要给军队做思想政治工作了?
  李彦表示,这是对的。
  士人对于一切有心向学的人,都是欢迎的。哪怕是武夫,如果肯做些表面文章,他的负面评论就会少很多。
  何况,李彦相信,颜神佑要做的,绝不是表面的文章。至少,李彦相信,颜神佑给他们灌输的思想,是比较贴近于士人的要求的。
  这样洗脑出来的中低层军官,就算领兵大将想造反自立——比如本朝高祖(李彦对他的怨念很深)——底下的人也不会答应的。如果大将忠心,与朝廷利益一致,那么,接受了朝廷思想教育的中低层军官兵,自然会与他一心,不存在什么兵将之类配合不力的问题。
  这样批量生产出来的中低级军官,忠诚度高,虽然未必会个个都成名将,但是名将本就是不世出的,不是靠教的,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这口饭。总体素质提上去了,李彦也就满意了。
  于是,他头一个赞成了。
  丁号充份认识到了自己政治上的短板,见李彦同意了,他也赞成了。霍亥也挑不出毛病来,姜戎也不好拆颜神佑的台,也都投了赞成票。实际上,颜家父女都定下来的事儿,大家除非有了铁证,否则,是没办法推翻这样的决议的。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细节上的修改而已。
  丁号强忍下了发言的想法,他还是想问,原本的九卿的位置,要怎么办呢?
  霍亥却挺明白的,九卿什么的,还不是一句话吗?比如说,宗正,现在讨论有用吗?比如太府什么的,按颜神佑的计划,有户部管财务了,太府照霍亥的估计,那应该是管皇家内库的。这些个,用得着现在操心吗?还有鸿胪,太常……都不太急。
  太仆是管马政的,然而现在战马都归到军队系统里来了,也不需要太急了。
  唯一让霍亥有点担心的是廷尉,不知道要怎么弄了。不过,有刑部了,治安一类也不用担心。
  这位老先生,因为颜家不造反才留下的,现在已经开始为颜家考虑当皇帝之后的事情来了。
  作为一群不那么私利薰心的人,想完了“公事”,开始问起自己比较关心的私事来了——我在这里面,是个什么位置?
  对此,颜神佑表示:“阿爹已具表,不日便至京城了。”当下,公布了大名单。
  比如,丁号现在就做礼部的尚书,管文化教育修书等事。
  比如姜戎领到了兵部尚书,虽然不如大将军位高权重,到底算是拿到一原始股了。没有做到“府佐”,是颇为遗憾的啦。可是呢,考虑到府佐现在就俩人,李彦、霍亥,多一个也没有,姜戎也算满意了。
  卢慎没有做到府佐,他现在还是顶着个长史衔儿。估计,也是个府佐的预备役。
  原古工曹,现在正经成了古尚书了。方章成为户部尚书,这也是应有之意。吏部尚书没人领,颜神佑接手了所有的档案。刑部尚书,被颜神佑拉了郁衡做壮丁。
  姜戎心道,这么一安排,李彦和霍亥要是有什么意见相佐,打起官司来,还是得你去主持公道,甚好!
  其余诸般职位,亦各有人。
  称得上是皆大欢喜了。
  大家都有了官职,可以开工了。
  丁号便说了石经的事儿,并且说:“万石海盐,犹恐不足。”
  颜神佑道:“慢慢来,先把总纲做好了,做得好,继续拨款。”做不好,都给老子滚蛋!
  丁号抽着嘴角答应了。
  ————————————————————————————————
  重定官制的事情,让留守的人都明白,军权不是可以轻触的,颜家父女铁了心要把兵权抓在手里,一点也不肯放松。这些人也就不去讨这个嫌了。争兵权,这不是找死呢吗?
  再说了,前面正在打仗呢,这会儿争兵权?争得乱七八糟了,这不是帮对手的忙吗?
  更有一种深层的想法:不敢争!
  如果你对上这么一个上马敢砍人,敢说一个俘虏不留,砍下来的海贼脑袋堆京观的女人,你只是有些敬鬼神而远之。如果她还能看得到将来呢?每一步都走得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然而细细想来,又都是在埋伏笔,你只有跟着去分析用意、得失、好处、结果的份儿,完全提不出替代方案,还发现自己被卡得死死的。
  那就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儿了。
  说来也奇怪,似李彦等人,对于女子主政,天然是不太开心的。如果是楚氏出面,他们的接受度反而会高些。
  但是,自从与颜神佑接触得多了之后,李彦也不得不服气:不让她管事儿,浪费了。甚而至于,李彦也觉得,虽然六郎是个好学生,也有做明君、君子的潜质。但是从长远布心局来看,颜神佑超脱众人非止一筹,好像生了一双天赐的眼睛,一眼看到了千百年后。
  曾经,丁号为了安利他,无所不用其极,后来更是各种夸赞。李彦对有些内容是并不相信的,对部分内容却也记了下来。现在想来,丁号虽然热切,虽然有些毛躁了,但是毕竟是个博学之士,海内有名的经史名家。要说他利令智昏到不管不顾,节操底线全抛了,李彦也是不信的。
  丁号的眼光还是有的,能令他夸赞的人,又能差到哪里去了呢?
  李彦猜度,这官制的事情,搞不好就是出自颜神佑的手笔,可以说,是她一手操办的。颜肃之的行动,李彦是没有监视,但是颜肃之在前线,脑洞开得再大,这也不像是他的风格。反倒是颜神佑,总是要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布局。
  这手笔,李彦也只能说一个服字。
  惜乎为女!
  这让李彦的心里矛盾而踌躇,他有些不忍心。
  丁号听了李彦的说法,整个人都不好:“有什么不忍呢?”
  李彦道:“让她归于后宅,确是暴殄天物,有些不忍。”
  丁号失笑道:“小娘子现正主着事呢,要她退了,谁来顶上?”您老这是老糊涂了吗?
  李彦道:“她如今做着颜仲泰的事,掌着一方权柄,待六郎长成,小娘子如何自处?”
  丁号微怔。
  李彦道:“可是真要她退了,真是不忍心。让她留下来,她的将来,又让人不忍了。弄权之名,不好。再者,她终是山家妇。让她根基深了,这天下,姓什么好呢?就算不为丈夫,儿女呢?”
  丁号:“……”丁号也踌躇了起来。
  李彦道:“她倒不像是有私心的人,可以说有大智慧,且仁义。虽有杀伐决断之能,却又包容。只是不知道,她长的那一双慧眼,能不能看得到她自己的将来?女人有这份心胸,不容易。越不容易,就越不想让她没有好结果。善始容易,善终难。”
  丁号:……
  这还真是愁人呢。
  ————————————————————————————————
  颜神佑并不知道李彦对她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还在做部队的建议计划。军队是不让文官系统插手了的,这些人,怎么说呢,书生里想挥斥方遒的人很多,真正能做得好的,太少。尤其现在的士人的影响下,想掌权,指挥千军万马,八面威风,却根本瞧不起大头兵。
  把军队放到这些人的手里,好好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好男儿,得让他们作践得狗屁不如!
  颜神佑的构想里,却不是这样的。她要倚军建国。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这话不假。但是,谁说这些人从马上下来之后不能治天下呢?
  反正,不能全丢给文官去了。
  颜神佑将这等想法说与楚氏之后,楚氏很犹豫了,道:“这样可行?武人可治国么?”
  颜神佑道:“也不是要全交给他们,就是,让他们能参与一二。别都给文人了。”
  “不如文人,文有人礼,有气节。”
  “文人有气节,这是真的,但是,文人无行起来,也很可怕,这也是真的。现在京城,大概已经被一干士人在那儿估价,看看到时候打包卖给谁比较好了。而赵忠,什么什么都不好,为虞喆死了。”
  楚氏道:“这样依旧不好,让他们读书,也未必可行。还有女童读书,同样不行。你晓得这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昂州,出不起这个钱。刻石经的钱,有,做这个的钱,没有!”
  颜神佑笑了:“这其实是极容易的。”
  楚氏道:“计将安出?”
  颜神佑道:“我计,将一些女子集中起来做工,譬如做纺织工,做军衣。我发钱,买。又或者,算征发她们的徭役。”
  “这算什么?”
  颜神佑道:“集中呀。无论是女工,或是将士,都有一条好处,集中!放一只羊也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一个师傅,教几十上面的人,只教最简单的道理。教一些简单的文字。很难么?”为什么工人罢工能这么容易的发动起来?为什么士兵炸营哗变这么快就能成气候,就是因为集中。
  楚氏一想,笑了:“也是,只是你也太敢想了!教武人识字,呵。”
  她认真地对楚氏道:“士人、门阀,统治了这片土地数百年,尾大不掉!天下人心里,还是重门第,重声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