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农家乐(wan) >

第69部分

重生农家乐(wan)-第69部分

小说: 重生农家乐(wan)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瑶觉得小姨真厉害,她欢喜道:“小姨,还是以后再说吧,俺娘说你过些日子就该出嫁的。”

柳絮脸颊一红,啐道:“少听他们乱说,我才不会嫁人呢。”说完又觉得有点失言,不过想反正是秀瑶这么个小丫头,没什么好担心的。

秀瑶趴在织布机上,仔细看了看,又问道:“小姨,你出嫁了,这织布机要带去吗?我看孙家好像挺富裕的样子,应该不会让你没日没夜地织布了吧。”

柳絮笑道:“怎么,你要这织布机?”

秀瑶嘿嘿笑道:“你看啊,你和芸姐姐出嫁了,那家里就没有女孩子,大妗子二妗子不织布,大嫂子自己有织布机,这台织布机我可以帮你保管。”

柳絮嗔道:“你倒是打的好算盘,你娘会织布,正好你们家就有新衣裳穿了是吧。回头再说吧,你想要什么我给你织也是一样的。”

秀瑶觉得有点不对劲,不过只以为是小姨对旧物的不舍,也没多想,她自己也是这样,用惯的东西也不舍得放手。

想了想,她又掏出柳条炭笔和一张纸,然后开始把她从齐风送的布头里理解到的信息讲给小姨听。主要是城里流行什么花纹的棉布,单色的就主要是讲究织布时候的花纹也就是提花,另外还有各种印花布,秀瑶都看过还是传统的那些扎染、夹缬、防染等几种工艺,另外就是色织布,先染好了丝线,染好织成布。

秀瑶研究了几种简单又流行的花样,详细地告诉小姨怎么个织法,分成几片缯,如何织。她不过是一说,柳絮就懂了。

柳絮问道:“这样的布,舀去县里换钱要比普通的贵吧。”

秀瑶笑道:“小姨,当然啦,贵好多呢。我们可以舀彩色的直接织布,也可以织了布再去染,这种就是靠织布时候的花纹来吸引顾客的。”

目前她们也只能织一些简单的几何以及小变化的缎纹纹样,而织不出太复杂的缎纹,不过这也足够。毕竟棉布和丝绸特性不同,表现形式就会有所差异,大家的侧重也会不同。

秀瑶也发现小姨和她的不同了,她是为了赚钱,脱贫,而小姨却是为了兴趣,证明她自己的价值,这可是生活在两个档次的人的不同追求啊。

还是自己这个穿越人士更俗一点。哈哈。

两人正说着,秀容推门进来,笑道:“小姨,你又给秀瑶什么好东西,有我的没有?”

柳絮笑道:“我这里能有什么好东西。”

秀容眼珠子骨碌碌地看着,“小姨,你给秀瑶做的那衣服,那么好看。”她想要,可她不能直接管小姨要,小姨的脾气和别人不同,她喜欢给就给,不想给别人要她反而更不给。

柳絮笑道:“织布机上这匹,好了就给你们做衣裳,这次秀瑶没份儿。”

秀容乐了,“小姨真好,”又对秀瑶道:“瑶瑶你都有了,别眼馋哈,回头我的穿不上了还得给你穿。”

秀瑶嗯了一声,“姥爷回来没?”

秀容才想起来,“啊,姥爷回来了,我来跟你说呢。”

秀瑶立刻大叫着跑出去,“姥爷,姥爷!”

她出了西里间去东间,看见老柳头就扑过去,“姥爷,你也不去看我们。”

老柳头笑嗨嗨地摸摸她的头,他怎么不想去看呢,自己闺女,还有外孙子孙女,尤其瑶瑶这丫头,他都惦记着呢,可秦家刚分家,他不能去必须不能去。

若是一分家,他就去给闺女家送东西,少不得让闺女被婆婆和妯娌们闲话,说自己以前不舍的送,一分家了就给闺女家送。虽然从前也送过粮食什么的,可毕竟只是吃的,而且除了最近那次一下子送了一石,之前都没那么多,也就是一些普通吃食。这次要是去闺女家,不送就算了,要送他也忍不住。让他和老婆子一想,什么都得送,因为一分家,闺女家什么都没,据说连吃饭的家什儿都不齐活儿,还是本家大娘家送的。

老柳头那天晚上和老婆子盘算,吃饭的碗柜得送吧,桌子椅子送一套吧——之前陪送的八仙桌分家婆婆没给她,被子得送两床吧,小独轮车得送辆,篓子秦大福自己会编,大小缸、大小盆得送几个,鸡得送几只,最好小猪也送窝,再想想,农活的家什儿最好也送,什么耙地的耙,耕地的犁,川地的耘锄,播种的耧车,最还还有拉粮食的地排车,要是牲口也最好配上,场里打场的那些家什儿,什么碌碡、磙子……

这么一想,简直没有头儿,老柳头觉得索性还是不送了吧,以闺女那脾气,她也不能要,尤其是这个时候,她那性子肯定会拒绝,粮食都不会到娘家来要的。

所以他也就按耐下那份激动,忍着不去,等着孩子们过来,果不其然,他们就来了。

地瓜有秀瑶的一半,老柳头觉得这是名正言顺的,应该给他们,女儿也不会拒绝的。

“我这不是忙嘛,那个水轮子可要做好了呢。”

秀瑶一听怔了一下,过了一瞬才明白姥爷说什么,她激动地跳起来,“姥爷,真的?那么快?”

老柳头得意道:“那是,你三姥爷这几个月没日没夜地给咱做呢,他地里的活儿我都让你大舅给顶了,要不能那么快?”

秀瑶激动得拉着他,“快,姥爷,带我去看看。”

老柳头嗨嗨笑道:“不只是这个,我还做了另外一样家什儿,你肯定喜欢。”说着就领着秀瑶出去。

李氏见状忙喊道:“哪里去啊,就要吃饭了,吃餶餷呢。”

老柳头应道:“就回来了。”

李氏无奈地摇头,对陈氏道:“这爷孙俩儿。”

陈氏笑道:“娘,我都觉得瑶瑶这孩子亲,就跟咱家的似的。”正说着,看秀容和柳絮出来,她又道:“咱们姑家的孩子,可都跟姥娘家亲呢,秀容你说是不是。”

秀容本来听大妗子说秀瑶,心里还有点失落,见她又问自己,知道是怕自己尴尬,笑道:“是呢,我倒是觉得我姥娘才是嬷嬷呢。”说着又上前帮忙。

102八个媳妇

这些天地里农活少;那点棉花一个女人就能照顾过来,秋收秋种都结束了;大家也闲下来。所以老柳头就想着去南河边动工盖磨坊。

先前他已经筹备了许久,还有意识地攒了不少石头;盛夏的时候让儿子做了很多土坯;另外也存了许多麦糠麦草秫秸;盖房子的基本材料他基本都备齐了。

他先查了黄历,找个宜破土的日子;然后宣布那日破土动工,他又让儿子提前就去招呼本家的一些个农闲的青年;到时候要他们帮忙。农家就这样;一有需要人手的活儿都是乡邻之间互相帮忙;你帮我我帮你,只要管饭就好,免得雇人还得花钱。只要在农闲的时候,被叫到的人基本都会去帮忙的,毕竟是互帮互助的事情,谁也不吃亏。

恰好秦业和秦显几个也都在,正好也能帮上忙的,盖磨坊,除了那些技术活,还有一些需要出力气的小工活,甚至还有孩子们都可以帮忙的。

晚饭后,大家坐在老柳头的炕上说话,规划一下磨坊的事情。

柳升笑道:“爷爷,你不让大爷卖那些秫秸原来就是要盖磨坊啊,我都不知道呢。”

正和秀瑶趴在一旁的炕桌上识字的秦扬抬头咯咯笑道:“二哥,姥爷早就说要盖磨坊了,我都听见了,你整天就知道磨面,根本没听见。”

柳升摸了一把他的头,“你小心天天读书不在家,倒是消息灵通。”

那边和秦显在看书识字的柳飞也笑道:“二哥,我也听见了呢。”他从旁边舀起了一本装订起来的本子,“爷爷还让我帮他画了一些图样呢。”

磨坊不是大宅子,主要是宽敞通亮,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老柳头不会专门找人设计,都是自己想好了,然后根据经验和有盖房子经验的乡邻们合计着来的。

秦业在周家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他为人勤快和气,有什么活儿从来不推脱,就算不归自己管的都会热情地去帮忙,所以迄今为止也学了不少手艺傍身。

他笑道:“姥爷,正好我能帮上忙了。”

老柳头乐呵呵地道:“本来就想去叫你们呢,正好你们送上门来了。”说着他又对大舅道:“老大,这两天咱们就把地瓜收了,你带着二小子来帮忙,让他二达达和大哥几个管磨坊。”

第二日一大早,李氏带了媳妇们起来做饭,大舅和柳升去检查木犁,按照老柳头和秀瑶的要求,如果用犁具来犁地出地瓜的话,那就要深耕,否则就容易把地瓜犁破。

去年的时候秧的少,还用大镢头刨出来,今年可是五六亩,大镢刨的话不知道何年月才收完,所以秀瑶提议用犁耕的办法。

就算以前没犁过地瓜,可大舅是扶犁具的好手,只要看看地瓜的深浅,他就能很自如地将地瓜都犁出来

柳飞牵牲口,大舅扶犁具,一上午的功夫一大片地瓜就犁出来了。

秀瑶等人就在后面捡,把地瓜捡成堆,然后将擦子搭在筐子上,人坐在擦子的下部,一手虚握住地瓜,然后在擦子的刀口出前后动作,将地瓜切成一片片的。地瓜皮直接落在筐子里,擦满了就可以拎到一边去倒在地里,然后小孩子就过去一片片地摆开。这样能较快的风干,如果有压着的,就不容易晒干。

秋日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飞鸟在蓝天下低飞着,日头在他们头顶温和地照着,就好像是给他们最贴心地温暖一样。

望着满地的地瓜,虽然地单薄些,可沤肥及时量足,这地瓜也算大丰收了。今年的地瓜可比去年又好了很多,一堆里面起码有三个大个的,另外小的也凑活,都不错,这么估计,一亩地保守来说也有两三千斤不止。

老柳头也喜不自禁,对秀瑶道:“丫头,能养很多猪了吧。”他们秧了六亩多沙地,还有另外两亩其他的?p》

兀芄舶四兜毓稀K淙挥腥兜厥呛罄醇粞碜釉缘模褪鞘盏猛恚跋觳皇呛艽螅茨昃鸵嘞嗟毓喜判小?p》

秀瑶滋滋地道:“姥爷,不光地瓜能喂猪,这地瓜蔓地瓜叶咱也不能丢,直接在磨盘上碾碎了就能掺在里面喂猪。”她又告诉姥爷青地瓜蔓最好别喂牲口,小心拉肚子。

“不喂牲口,咱牲口够吃的,就喂猪,喂猪。”老柳头一听更是高兴,盘算了一阵子,嗨嗨地笑起来,把秦显等人惹得直问他乐啥。

老柳头道:“我乐咱们加把劲,就能过好日子。”

而秦业几个也被地瓜惊住了,之前听说秀瑶舀了五六个地瓜回家,去年也在姥爷家种了,只是不知道竟然是这样的状况。一堆里面有好几个,多的五六个,少的三四个,其中每棵地瓜蔓下面都带着至少一个大的,另外两个中等的,再就是小地瓜。

那个大地瓜,秦业掂量一下,怎么也得差不多一斤,再加上那些小的,总共一堆里面能收获两斤左右的地瓜,有点甚至更多,这简直是奇迹!

经过秀瑶解释他也知道这里面如果是那种黄皮白瓤的地瓜就又肿又大,但是口感很差。如果是那种红皮黄瓤的地瓜,个头会相对小点,口感稍微好点。

他看看那一片地,惊呼道:“照这样,这一亩地得收好几石地瓜吧?”

大舅柳升等人已经习惯了,秦显却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自然更是惊讶。

柳飞笑道:“这个可不能像麦子那样论石,得论斤,一亩地起码得三千斤呢,另外那两亩地更好些,差不多都上四千呢。”他计算了一亩地有多少堆地瓜,一堆地瓜差不多能产多少斤,然后一算总数就出来了。

这也是读了书学的本事,之前可没这么厉害,所以老柳头一家更是觉得读书赚了。

秦业好奇地问姥爷这地瓜如何种如何护理,姥爷把秀瑶教给他的又一点不差地说给秦业听,什么时候席地瓜,如何泼水,拔苗,然后起垄,秧地瓜,中间还得来锄好几遍草,翻地瓜蔓子,尤其是雨后,否则地瓜蔓子容易扎根,就会长一些小地瓜,浪费了养分,大地瓜就长不好了。

秦业听完了惊呼道:“姥爷,看来也不比种麦子轻松呢,不过产量可高了好多,这样以来,一年都吃不完。”

老柳头笑道:“这东西也有人吃不住,肚子疼,我们种了可以喂猪,换了钱买粮食也是一样的。”

秦业说也是,然后他又去那边从柳升手里接过擦子,“哥,给我试试。”

柳升交给他,教了他诀窍,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犹豫,关键手指头要翘起来,不能送进刀口里去。秦业虽然不识字,可做农活学东西却是个快的,几个地瓜就上了手,擦得嚓嚓飞快。就见他手上下来回地晃,然后地瓜雪片一样落在筐子里,很快就一大筐。

他拎去已经出了地瓜的空地上撒开,然后秀瑶领着秦扬还有秀容几个就开始摆地瓜干。

秀容看那些地瓜干有的瓤白有的带着淡紫色的纹络,还有的跟吊方瓜的瓤一样发黄,她好奇道:“这个能吃不?”

反正吊方瓜和方瓜不能生吃,但是黄瓜能,不知道这地瓜能不能,可都是瓜呢。说着她舀起一片就想尝尝看,那边柳升看见了忙喊道:“秀容可别乱吃,吃了肚子疼。”

秀容忙放下,柳升又道:“咱捡一些小的回去烀着吃,火候大点,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呢。”这是秀瑶教给他的。去年他们不知道,以为好的送人,就捡了些个头最大的送给三爷爷吃,火候又小,那口感真是差劲,三爷爷不肯吃也不舍得扔又打发柳红木给送回来。

想起这个来,老柳家的人还笑呢。

秀瑶摆完了地瓜干,站起来歇歇,她笑道:“三姐,回去我给你做地瓜枣吃。”

秀容和秦扬都围过来,“什么是地瓜枣?今天就做吧。”

地瓜枣就是把地瓜煮熟,切片或者条晒干,然后让它自然上霜,得到的就是地瓜枣。之所以不叫地瓜干而叫地瓜枣是为了和生的地瓜干区别开来。

解释了名字,秀瑶又道,“不过咱们得动作快点,早点把这些地瓜都收出来,然后擦成片晒干了收起来,否则一下雨那可就要发霉的。”好在深秋此地风大又干,雨水稍微少点,几场大风,不几天地瓜干就能干透。

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晌饭是柳起和他媳妇送来的,比起老秦家的伙食,自然好了不是一两个档次的。热乎乎的细面大饼卷鸡蛋烧肉,另外还有热乎乎的菜汤,咸菜自然都管够。

吃完了大家接着干活,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没有偷懒的,不过一天的时间就把一大片地都收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