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回到古代开产科 >

第186部分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186部分

小说: 回到古代开产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杜太太把那小丫鬟喊进来问了一声,才知道今儿齐家也来纳采了,可是那些聘礼却实在是看着寒酸。原来齐昀的母亲知道这姜家如今没了依靠,不过是孤儿寡母的,且就这样赖上了自己的儿子,心中正不痛快的很呢。齐老太爷虽然是答应了亲事,可毕竟这些庶务是不插手的,便只由自己的儿媳妇安排,所以就这样疏忽怠慢了。偏生梨香院的那几个知道杜家今儿要去王府提亲,一早就让下人们看着呢,更是看见了杜太太准备的那些聘礼排场,如今已是把肠子都悔青了。

    姜梓歆这会儿心里也是又恼又恨,只坐在窗前哭个不停,可她仔细想想,她当日踩了刘七巧那一跤,分明就没有人看见,如何就倒了这样的大霉了。她之前头一次瞧见杜若,虽然心里也已经有些意思,可毕竟女孩子是要贞静娴淑的,她也不想自己吓坏了这位表哥,一味的矜持着。她不是一个甘于命运的人,且在江南的时候,爱慕的少年公子也不少,何尝知道进了京城,自己便一下子受到了冷遇。

    沈氏是一个没主意的,见了齐家的聘礼,便开口道:“我看二太太平常也是一个体面人,如何娘家竟然已经这样不中用了吗?”

    姜姨奶奶看了那两箱子不新不旧的面料,只气的捶胸顿足道:“简直欺人太甚,我倒是要去让二太太瞧瞧,让她给咱们评评理。”

    姜梓歆听见外面祖母和母亲两人啰啰嗦嗦,只擦了擦眼泪跑出来道:“如今我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先嫁进去,等我进了门,看她还这般作践我不成,齐家也是书香门第,家里还有人在朝中当差呢,女儿不信他们会不要这个脸面。”

    姜姨奶奶只哭着道:“你若不着急,那咱们就把日子定后头一点,等你弟弟考完了科举,若是他高中了,到时候你再出嫁,兴许还能多收些□□呢。”

    姜家原来在金陵的时候,也没这么潦倒,只是男人死后,两个女人又不懂经营,偏生姜姨奶奶又是一个谨慎人,便把铺子都兑成了银两,只捧着一大笔钱不敢花,是专门等着姜梓丞考上科举后,为他铺路用的。所以这些银子,自然是一个子也不会花在姜梓歆的身上的。

    姜梓歆想了想,却开口道:“不必等开春了,找个日子嫁过去便好了,若是哥哥明年高中,我也能在他家挣些脸面,若是没高中,也不至于被人笑话。若是真等到了那一天,确实空欢喜一场,那才下不了台了呢。”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亥时,杜太太替杜老爷宽了衣服,两人并肩躺下了,丫鬟们吹熄了蜡烛,服侍了一整天了,也是时候歇一歇了。杜太太翻了一个身,借着窗外的月光看着杜老爷的脸侧,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大郎的婚事总算是谈成了,我和老爷也可以安枕无忧了。”

    杜老爷伸手将杜太太揽入了怀中,侧头看了一眼杜太太温柔细致的眉眼,开口道:“七巧的年纪还小,等过门了你别太着急,若是姑娘生投胎伤了身子,后面就不好生养了,你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别太着急了。”

    杜太太只娇嗔的往杜老爷的胸口挤了挤,开口道:“没见你这么疼我,倒是疼起了媳妇来了,我有说了要让七巧赶紧给大郎开枝散叶吗?”

    杜老爷瞧了杜太太一样,只笑着道:“怎么没有?我看你每日瞧蘅哥儿家孩子的时候,那眉眼里可透着欢喜呢。”杜老爷说着,半侧身抱着杜太太,凑到她耳边道:“其实,七巧的接生技术那么好,你若真心想孩子,倒不如我们自己添一个的好。”

    杜太太听杜老爷说得这样直白,只一下子把脸羞得通红,一把推开了杜老爷独自睡去。 

第153章

    一眨眼却已是过去八*九个月,这八*九个月中,王府倒是不曾清闲过,年前的时候二姑娘的婚事就定了下来,赶在正月里的黄道吉日,就过门了。接着又是三姑娘,二姑娘过门不过两个月,那边诚国公府的老爷子身子不好,怕万一遇上了白事要耽误日子,就也早早的给嫁了过去。二房的二少爷周琰中了举人,老王妃高兴,就也许了他和二太太娘家表妹的婚事,六月初六的时候嫁了过来。这位表妹本就看上去没什么主心骨,对待妾氏也算宽厚,倒是和赵红芙处的很好。

    刘七巧身上穿着米黄碎红撒花交领纱衣,下身是一条草绿色绣白玉兰长裙,长发及腰,手上拿着一方白帕子,只在白玉一样的脸颊上微微擦拭了一下,朝着大门里面的人道:“车都在外面等着了,你们倒是好了没有。”

    里面人应了一声,走出来一个二十五六的年轻媳妇,怀里抱着个奶娃娃,只笑着道:“七巧姑娘也忒急性子了,夫人还在里面整理呢,这及笄是大事情,可千万不能漏了什么东西。”原来这奶妈手中抱着的,就是李氏为刘七巧新添的小妹妹,因为刘七巧和刘八顺的姓名缘故,这可爱的小妹妹也有一个通俗简单的名字,叫刘九妹。大家都很亲切的喊她九妹。

    刘七巧不知道九妹以后长大了会不会也发出刘八顺一样的吐槽,不过眼前看着她眨巴着小眼睛吐泡泡的样子,当真是可爱的不得了。李氏这会儿总算忙完了,从房里出来,手中捧着一个紫檀木匣,这次她们回牛家庄主要有连个目的,第一呢,就是为刘七巧行及笄礼,第二就是将刘九妹添入族谱,也算是正式加入刘家这个大家庭。

    刘老二前几日就已经回了牛家庄安排,今日便是刘七巧带着李氏等人,一起回去。李氏自生过了刘九妹之后,因为请了奶娘,不需要自己每日辛苦,竟养得比以前富态很多,越发显不出她的老态,倒是看着比以前从牛家庄进城前还年轻些。

    熊大嫂把几个包裹一齐摆上了马车,开口道:“夫人,这东西都装好了,我们一起上路吧。”

    刘家人少,所以只备了三辆马车,一辆上面装的都是给亲戚邻里之间的东西,另外一辆上坐着绿柳等几个丫鬟婆子。刘七巧带着奶娘、李氏还有钱喜儿还有刘八顺一起坐一辆马车。

    马车行驶到城门口的时候,忽然就被人给拦了下来。刘七巧挽起帘子瞧了一眼,却见是春生和齐旺两人,各驾着马车在一旁候着。杜若从车里出来,到刘七巧的马车前站定,因为知道李氏也在马车里,所以微微行了一个揖礼,只开口道:“母亲说及笄是大事,她想当七巧的笄宾,顺便也去庄上散散心。”

    刘七巧闻言,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感激,杜太太春日里被测出了喜脉,这会儿正是四五个月的光景,原本是预备请了当笄宾的,可是一想到她这身子,刘七巧也只好作罢了,谁知道杜太太却还是这样疼自己。

    刘七巧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见了杜若便嗔怪道:“你是怎么当人家儿子的,这大热的天,让太太赶路,万一路上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好呢,依我看还是回去吧,我们是逃不过这礼数,不然谁愿意回去呢。”

    杜太太坐在马车中,听见刘七巧这么说,自然也是知道这儿媳是关心自己,只笑着道:“你不要怪大郎,是我坚持要去的,你若是觉得不好意思,等下个月过了门,便把我身上的一应事务都接了去,我好安安心心的享清福,便算是你的孝顺了。”

    刘七巧听杜太太这么说,也不好推辞,便嘱咐道:“那你们的车可慢着点,千万可注意着点,只是这天实在太热……”刘七巧正想继续往下说,杜若接着道:“我们临走时运了小半车的窖冰,就在后面跟着。”杜若说着,就已经让老妈子给凿了几块冰,送到刘七巧的马车里去。

    一行人在路上走走停停,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便正好在李子村的孙三虎家休息了半日,直到了申时二刻,接近日落西山的时候,才又启程出发。到达牛家庄的时候,正好是酉时二刻。

    刘老二和刘老爹等人一早就在门口等着了,见刘七巧的马车这会儿才姗姗来迟,只笑着道:“我还以为你们半道上遇了什么事,后来想想,大抵是中上太热了,在路上找了人家避暑去了。”

    李氏从车上下来,连忙道:“老爷,亲家太太也来了,是给七巧做笄宾来的。”刘老二一听,急忙就往后面的马车那边迎了上去,杜太太正由几个老婆子扶着下车,这一路虽然走走停停,但是对于一个高龄孕妇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刘七巧忙上前,亲自扶了杜太太进门,让她坐在偏厅的软榻上,自己则搬了一个墩子,为她揉捏着有些肿胀的小腿。杜若则坐在另一边,为杜太太揉捏另一条肿胀的小腿。杜太太看着自己的儿子媳妇,一时间简直欢喜的心里都要流出蜜水来了。只安逸道:“再过一个月,七巧可算是要进门了,我这盼得哟,眼睛都直了。”

    杜若听杜太太这么说,心里虽高兴,脸上却还免不得透出些红晕来。这过去的几个月杜若也是过的不容易,若不是因为他这大夫的身份,要是跟其他规矩人家一样,都是非要避嫌不可的,那他一定是早就得了相思病,也是时候病入膏肓了。

    刘七巧见杜若那样子,心里也是带着几分甜蜜的期盼,只笑着道:“头一次觉得,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慢了,前两天太太还对我说,这王府的姑娘一下子少了两个,如今我又要嫁人了,她就越发冷清了。”

    杜太太笑着问道:“听说王爷得了一个六姑娘,是养在太太跟前的,也总算圆了太太一心想要女孩子的念想。”

    说起这六姑娘,刘七巧心里是知道的,这便是春月和世子爷生下来的孩子,王府为了世子爷的名声,就假说这六姑娘是被赶去庄子里的方姨娘生的,所以出生了好几月都不曾带回来,直到日子对了,才领回来的。

    “嗯,我干娘是个有福分的人,经了那么大的难,如今也算苦尽甘来了。”刘七巧正说着,绿柳端了几碗绿豆汤进来,送到跟前道:“姑娘,这绿豆汤是沈阿婆刚煮的,两只红碗里头放着的是加了冰块的,沈阿婆知道亲家太太有了身子,所以单独准备了一碗没加冰的,只绿色的碗,吃的时候可别弄错了。”

    绿柳说完,便把盘子放在了小圆桌上,又退了出去,杜太太笑着道:“我一把年纪的人,还难为她们记挂着这些,这孩子我原本也是不想要的,儿子都娶媳妇了,我还生小子,像什么话呢,若不是你公公和老太太的意思,我何必要冒这个风险。”

    刘七巧听杜太太这么说,只摇了摇头道:“太太这么说就不对了,我记得老爷说过,太太生杜若那年才十六,因为年纪太小,伤个根本,所以这些年才一直不好受孕,如今已是养好了,太太今年三十七,我干娘去年生的六少爷的时候,都已经三十八了,她受了那么多苦,如今不还好好的。”三十七岁生孩子,对于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刘七巧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如今晚婚晚育成风,很多产妇三十七岁才生第一胎,压根就没她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的。刘七巧觉得,在古代晚育的风险,倒不是在于产妇自身的身体的条件,而是高龄造成的一些高发性的病症,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索性杜太太身在杜家,被几位太医照顾的无微不至,这方面的风险也不至于太大。

    杜太太听刘七巧这般宽慰自己,只笑着点点头道:“我现在什么都不着急,就着急等你这杯媳妇茶,我如今正攒了一箩筐的事情,就等着你过门了交给你。你也知道你那二婶子,平常的事情跟她商量一下也就罢了,一些大事上面,她是难得能拎清楚的。”

    刘七巧听杜太太说的这般严肃,知道定然不是玩笑话了,刘七巧顿时就觉得自己亚历山大,仿佛这重重的担子,就要落在了自己身上一样了。

    杜太太见刘七巧这样一副表情,也笑着道:“你也不用担心,到时候我自然帮衬着你,你是新进门的媳妇,在她们面前立立规矩也是好的,老太太身康体健的,杜家一时半会儿还分不了家,二太太那边不肯让她媳妇插手,我可是个喜欢躲懒的,到时候这孩子出生了,我少不得还得忙着他,你自然是要帮我挑大梁的。” 

第154章

    杜若见自己的母亲考虑的如此周全,心里也忍不住感激,端了绿碗里的绿豆汤,送到杜太太的面前道:“母亲,你就不要操心这些了,七巧聪明着呢,这些家务事儿,应该难不倒她的。”

    刘七巧连连摆手道:“你可别小看了这些家务事儿,你一个公子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你知道什么,这里头的学问多着呢,我还是要跟着太太好好学的。”刘七巧很虚心的表示,她宅斗文也是看过几本的,即便没怎么领悟精华,但是《红楼梦》里王熙凤为了整个荣国府忙出病来,上面也确实是这么写的,像王熙凤这样精明的人尚且如此,只怕这做当家奶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太太听了刘七巧的话,连连点头道:“还是七巧说的对,你跟你爹一样,从来不管内宅的事情,如何就知道这里面的学问了,我原也从不指望你的。”杜太太说着,笑着接了杜若奉上的绿豆汤,小小的喝了几口道:“这绿豆汤倒是爽口的很,可惜我不能多吃。”

    第二日一早,正是七月初七的日子,众人就在刘家祠堂举行刘七巧的及笄仪式。刘老太爷那一支,这几年正巧没有要及笄的姑娘,所以刘家祠堂也有些年没办这及笄礼了。这来观礼的宾客也不算多,原先王妃是要过来的,可刘七巧说着大夏天的,从京城到牛家庄百把里的路,这么走一趟都要脱了一层皮了,实在不忍心王妃受这样的苦,所以王妃也就没来。

    宾客虽然不多,但是这远乡近邻的看客倒是不少的。年前的时候,刘老太爷趁着自己还清醒,把族长的位置给了刘老爷,这也是刘家族长第一次在这祠堂里面举办仪式,排场自然是不小的。

    牛家庄有一小半的村民,都跑来看热闹的,杜太太这边一早就安排了下人撒喜钱,一箩筐的铜钱就跟不要钱一样的给了当地的村民。村民们那里见过这样的排场,只齐刷刷的跪下来磕头谢恩。

    刘老爷念白之后,请了杜太太为跪着的刘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