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186部分

乱清-第186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的大发展中,最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反复过兵的地区,基本都在南方,战争破坏严重,战后北方又刻意打压,恢复元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弗吉尼亚,战前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但因为是反叛的主力和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战后发展滞缓,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



  这些地方,有的虽然最终也发达了起来,但远水不解近渴,现在就不招惹了。



  还有西部,地价当然更便宜,几乎不要钱,可先得跟印第安人打生打死,算了。



  至于房子吗,在东海岸比较安全的地段,挑大的好的,还是买他几栋,这个大底不能不抄,放着以后会派上用场。



  还有一件事,要交待山度士去做。



  关卓凡道:“我听说战前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做生意欠下了不少债务。他为国家出兵放马,家里人过的这么拮据,实在不大妥当。山迪,你去了解一下,这些债务,咱们替他还上。”



  山度士微微一愕,随即心领神会:“好,我去办。”



  说起格兰特此人,颇有令人哭笑不得之处。不知道是生活所迫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在做将军之前和卸任总统之后,唯一感兴趣的事情,是做生意。但遗憾的是,和他的军事天才全然相反,格兰特的生意眼光奇差,做什么亏什么,背了一屁股的债务,以致内战爆发之前,这位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墨西哥战争的英雄,潦倒到在一家小皮革店里当伙计。



  格兰特卸任总统之后,这样的经历毫无新意地重复了一遍,直到历年宦囊积蓄赔得一干二净。年老的格兰特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不得不忍受喉癌的折磨,为兼出版商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写了一本《格兰特将军回忆录》,未及出版,便与世长辞。不过也幸好写了这么一本书,不然,格兰特是一块钱也留不给他的遗孀的。



  关卓凡做这份人情,换作对林肯,他并不能百分百确定对方会接受,但于格兰特,他有充分的把握。一个是因为格兰特确实需要钱也喜欢钱,另外一个,格兰特主政的那两届政府,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政府,发生了一系列的经济丑闻。格兰特本人虽未被抓到直接的把柄,但关卓凡不认为他是污泥中的那朵白莲花。



  和未来的美国总统既结下战斗的友谊,又进而成为有通财之谊的朋友,对日后两国敦睦邦交、个人谋图大事,都是颇有助益的吧。



  当然,替格兰特还债是有技巧的,尤其不能让人说什么闲话,这一点,关卓凡相信山度士是能够做得好的。



  又仔仔细细密议了一番,第二天一早,山度士便离开了查塔努加。



  紧接着,关卓凡要给朝廷——国内的朝廷,写奏折了。



  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说麻烦,当然不是指文字,轩军带了文案,他自己笔下也勉强来得;也非单单指递送的不便。而是庙堂诸公,真正明白美国国内情形的几乎没有,包括总领洋务的恭亲王,也顶多算得雾里看花。远隔万里,折子递上去之后,上面有什么不明白甚或误解的——这是必然会有的,无从解释,弄不好会误大事。



  要有一个完全了解情况的人在京,以备顾问譬解。



  这个人首先必须是自己人,这是不消说的;其次美国情势和国内官场都要非常熟悉;再次,要有官身,进得宫,行得礼;最后,这个官身不能是实职,不然还得奉旨才能进京。



  如此算下来,除了利宾,不做第二人想了。



  查塔努加战役之前,一经格兰特同意撤防传教士高地,关卓凡就给香港打了电报,然后坐船转送上海,通知利宾,要他到香港候着。查塔努加战役结束的第三天,关卓凡在电报房呆了半宿,和在香港的利宾——也一直呆在电报房里,反复电报往来,把各种事体商量妥当。



  接受所谓美国名器这些事,关卓凡曾经犹豫要不要在折子中写明,但后来想,这是避不过的,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说,甚至美国人自己都会说。他们的领事公使不说,报纸杂志会说,查塔努加战役很快便会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相关消息迟早传回国内,那个时候再说,反倒显得自己好像心里有鬼似的。



  “军衔”这个东西还可以胡混过去,“田纳西战区司令”、“西部战区联席总司令”是混不过去的,虽然国内没有相似的名号,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慈禧和恭亲王可都是聪明人。



  赴美之前,在两宫和议政王那里也含含混混地打过底。打仗要有统一的指挥,和美国人一起打仗,自然就要进入人家军队的序列;就像洋枪队在中国,也要有个名份,打赢了,也得给人家封个副将、参将什么的。



  至于事前没有向朝廷请示——再不讲理的人也得承认,将在外去国万里,这种事没法子事先请示,最多自己假惺惺骂自己几句“臣罪当诛”就是了。



  折子自然由钦差大臣、二等嘉勇侯关卓凡领衔,上面还有一等轻车都尉华尔和江苏巡抚赵景贤的名字——关卓凡的钦差行辕还在上海,到时候由赵景贤附一个夹片,把利宾和折子一起送到北京。当然,利宾得提前动身,“六百里加急”他可受不了。



  都弄妥当了,正准备去发电报,卫兵来报,华盛顿来人了。



  来者是老熟人,战争部长西蒙?卡梅隆,他的身份是“总统特使”,来替总统宣布两件事。



  第一件,授予姜德、亚瑟?麦克阿瑟和吴建瀛国会荣誉勋章。



  这是意料之中的,田纳西战区报上去的就是这三个人,但这只是一个通知,正式的颁发勋章的仪式得去华盛顿,由总统亲手颁发。



  第二件,授关逸轩荣誉中将军衔。



  这个大出关卓凡意外。



  *RS
第二十九章 荣誉中将
  所谓“荣誉中将”,就是“替补中将”,比中将低半级,比少将高半级,是为解决联邦陆军高级将领衔级太少搞出来的花样。



  查塔努加战役之前,美国联邦陆军在役的最高军衔是少将,唯一的荣誉中将,墨西哥战争的美军统帅、前美军总司令斯考特老爷爷已经退役了。



  格兰特一到华盛顿,即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美国联邦陆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将军衔。



  就是说,关卓凡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格兰特的、整个联邦陆军军衔第二高的人,而且,没人和他并列。



  关卓凡感觉到的不是惊喜,而是微微的惶惑:会不会过了?是林肯的意思还是格兰特的意思?其他的将领会怎么看?特别是,谢尔曼会怎么看?



  当然是林肯的意思,格兰特附议,而谢尔曼,不但没有意见,还更加精神焕发了。



  谢尔曼这个人,说的好听点,叫做“激情澎湃”,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情绪化”,他有一点点的神经衰弱,状态起伏变化很大,状态好的时候,仗打得好;状态不好的时候,有时候仗会打得很糟糕。查塔努加谢尔曼的仗打得不大好,跟不久前他的爱子去世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所以,谢尔曼是需要适度的良性的刺激的——这是林肯对谢尔曼的认识。而授予关卓凡荣誉中将军衔,对谢尔曼,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刺激”。



  和关卓凡并为西部战区联席总司令,谢尔曼是有一点心虚的,原因就是格兰特顾虑过的:查塔努加战役,轩军比谢部打得好。至于资历什么的,关卓凡洋洋洒洒“平南八策”,却不真正清楚自己在美**人中的形象:功勋卓著、堪平大乱的东方传奇统帅。谢尔曼脑子中,根本没有关卓凡“资历不如自己”的概念。



  因此,关卓凡被授予荣誉中将。谢尔曼心里反倒舒了一口气;同时,这种微妙的差距更激起了他努力奋战的热情。这就叫“良性刺激”。



  而关卓凡因为意外加身的荣誉,不论出于压力还是动力,也得更加卖力地打仗。



  这就是林肯打的如意算盘。



  当然,可能还是有一部分美军将领会有想法。但大家也都明白。这支中**队打完仗是要回国的,所以关卓凡的军衔不论多高,都可以说是“暂时的”。将来不会和美国国内的高级将领产生什么利益纠葛。因此想法归想法,没人真正不满。



  林肯还有一个考虑是很现实的。虽然说谢尔曼和关卓凡战略思想相近,但具体到战役战术安排,总不能完全排除会产生不同意见,达不成统一时总要以其中一个意见为准。在这个问题上,从查塔努加战役之种种来看,林肯更信任关卓凡。



  谢尔曼的长处是战略思路清晰,执行力坚决;带兵上,战役指挥多少是他的短板。他更擅长治军和后勤。谢尔曼的部队从不缺装备给养,他的工兵是整个联邦军队里最强的。



  关卓凡的军衔比谢尔曼高半级,也即暗示:如遇事始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以关卓凡的意见为最后决定。



  不过出这种事的概率很低,南下的时候,轩军和谢尔曼部肯定是分兵两路。具体的战役战术动作发生冲突的机会很小,有备无患而已。



  关卓凡把“荣誉中将”加入奏折,发了出去。



  同时发出的,还有两封家信,北京一封。上海一封,关卓凡倒有千言万语要说,可电报是利宾接收的,然后再转交给上海和北京的两个家,所以什么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话都不能说,泛泛地报个平安罢了。



  送走了卡梅隆,另外一个好消息从战地医院传到了司令部:吴建瀛苏醒了。



  这可是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关卓凡立即赶到医院。



  吴建瀛还非常虚弱,脸上惨青惨白,没有一点血色,对着关卓凡勉强微笑,几乎说不出话。关卓凡着实勉励了几句,并告诉他获颁国会荣誉勋章,给国内的折子也重重地叙了他的功劳,嘱他静心养伤。



  不能呆太久,关卓凡退出来之后,吴建瀛又沉沉昏睡了过去。军医说其实吴上校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但毕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战地医院出来,关卓凡心情大好,终于有精神余力好好总结一番经验、想一想轩军的未来了。



  首先,他可以确定,这支轩军,虽然还有种种不足,还没有经受过最残酷的考验——进攻队形被密集炮火轰击,但已经破除了对洋人的心理上的畏惧和迷信,甚至还多少因为武器装备的先进,建立了对洋人的某种程度的心理优势,当然,这种优势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惨败而丧失殆尽。



  这支轩军已经初步算得上近代化的军队,全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全近代化的训练和战术,以及更重要的,初步具备了近代化军队两个最主要的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强度的抗打击能力。



  现在拉出去,即便对手是英、法、普,一样可以一战。



  如果说还有什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文化素质和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



  武器和战术愈先进就愈复杂,对武器的使用者、战术的执行者——士兵的文化素质的要求就愈高;至于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的问题,轩军和中国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兵吃粮”而已。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在士兵的头脑中基本上是很淡薄的。



  仅为了建立真正的近现代化军队,中国都不能总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国家和民族必须高高在上,“朕”只能在下面作为这个利益共同体的代表和执行者为它服务,而非“朕即国家”。



  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朝夕之功,前面的那个问题,现在就可以着手;后面的那个,一步步来吧。



  其次,他深刻感受到,国力是战争之本,钢铁和火药是近代战争的全部内容。什么战略战术、奇谋妙计,如果没有足够的钢铁和火药打底,都是个渣。真以为可以抄把大刀片子左冲右突,砍翻十几个装备线膛枪的近现代化军队的士兵?真以为现实中能上演抗日神剧?



  查塔努加之战弹药消耗、武器耗损极其惊人。说是歼敌“七万五千人”,这是指的“击溃了七万五千人”,真正打死的敌人远没有这么多。很难作准确的统计,但关卓凡感觉至少需要几百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敌人。北军的弹药供应几乎是无止无休,而南军就相形见绌。据俘虏说,弹药紧张到了这种程度:士兵没有军官的命令不准开枪,否则罚款25美分加上劳役。



  关卓凡哑然。



  南军火力密度明显不如北军,除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外,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武器耗损也非常厉害。武器的发展基本都是这么一个特征:愈先进的武器,零部件愈多;零部件愈多,就愈容易出故障。另外,新式武器最早生产出来的型号,永远是问题最多的型号。轩军装备的撞针步枪,英国货也好、德国货也罢;还有斯潘塞连珠枪,步枪版、卡宾版,统统属于这种情况。



  战后统计,约有六分之一的撞针步枪因破损和故障而无法使用,斯潘塞连珠枪的的故障率更高,好在状况大多出在击锤,这个部件很好更换,等备件就是了。但撞针步枪全部采购自欧洲,虽然战事一结束就给欧洲司和驻普鲁士公使馆发报要求补订一批,但肯定赶不上亚特兰大战役。幸好空缺可以用新的斯潘塞来填,倒不影响战斗力。



  但这是在美国,北方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缺多少补多少,来日回到国内,又如何呢?



  *RU
第三十章 釜底抽薪加特林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弹药单靠买,是买不来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的。



  所谓“自己的兵工厂”,并不是说非得由中国人建设管理,关卓凡一向认为,这么干缓不济急,而且效费比太低,做出来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