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339部分

乱清-第339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位老中万万没想到,对方如此大方,原以为天大的一个难题,三言两语便解决了,不由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四人对这个问题如此担心,不是没有缘由的。



  和宫下嫁,来到大奥,依然以“内亲王殿下”自居,自觉不自觉地回避“御台所”的相关称呼。她从京都带来的女官、侍女,一直称和宫为“内亲王殿下”或“和宫大人”,从不会叫她“将军夫人”或“御台所大人”。



  和宫对“改许”德川家茂是异常抵触的。不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宫自己也说过:“既然嫁给了德川家,便有连生命也可以为德川氏而牺牲的觉悟。”



  所以,和宫强调自己的“内亲王”身份,倒不是为表示对这桩政治婚姻的抗议,而是认为,“皇女”的身份比“御台所”的身份更加高贵——“改许”、“下嫁”已经很委屈了,我不能继续自降身份呀。



  但是,对于大奥的原主人来说,这种“皇女比御台所高贵”的“错误想法”,如果放任不管,媳妇和宫岂非爬到婆婆天璋院的头上了?这岂是武家出身、性格强悍的笃姬所能容忍的?于是,几乎自和宫进入大奥的第一天开始,这两个女人就较上了劲儿。



  婆媳的第一次见面就异常地不愉快。



  天璋院坐在右首的坐垫上,而让和宫坐在左首。日本以右为尊,天璋院的位置为上座——这也罢了,关键是和宫不但位在下坐,连垫子都没有一张。



  在普通的家庭中,这样的安排并不算太过分,但和宫身为皇女,就算坐在下首,垫子总该有一张吧?



  这个下马威,确实稍稍过分了一点。



  和宫回到住处,大哭一场。



  从此之后,和宫就再也不肯单独和天璋院见面了。



  上有所好,下必风焉,两人的女官和侍女立即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服侍和宫的女官有七十一人,服侍天璋院的女官更多,有九十一人,这些女官又各有自己的侍女——所谓“部屋方”。以一位女官平均拥有三位“部屋方”计算,这两支娘子军团加在一起,总数近七百人。



  大奥里边会变得多么热闹,可想而知。



  日常生活的再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京都风”和“江户风”两大派的争吵,包括女儿节上人偶的服饰和摆放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



  德川家茂完全无意为难自己的妻子,但幕府却是支持天璋院的。在老中们的眼里,把和宫的“京都风”改成“江户风”,使其自觉居于媳妇和将军夫人的地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这代表幕府对皇室的成功“调教”。



  但是和宫方面坚决不肯屈服,这场“战争”,方兴未艾,迄今看不到任何结束的迹象。



  德川家茂身居其间,可以想象如何之心力交瘁。他的早逝,和大奥内激烈的“宫斗”,未必没有关系。



  因为大奥里面如此热闹,德川庆喜原先想着,接任将军之后,就不住进“本城”了,我到西城去住——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和宫继统,西渡中国,从此耳根清净,德川庆喜迅速接受了关卓凡的建议,是多少有一点私心的。



  板仓胜静等人,本来相当担心,关贝子会要求按中式礼仪会面。之前的重要会议,但凡有中国人参加的,形式上都按中国人的习惯做了调整。这些事情,幕府方面完全无所谓,但放在和宫那儿,说不好就会浑身不自在,甚至觉得屈辱。



  至于“上坐、下坐”的问题,更是叫人头大的“雷区”。天璋院、和宫婆媳二人,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弄得势同水火。



  关卓凡、和宫两个都是宗室,但中、日爵位并不能完全对应。和宫的“内亲王”和男性皇族的“亲王”同级,大致来说,“内亲王”可以对应中国的“固伦公主”或“和硕公主”,“亲王”可以对应中国的“亲王”或“郡王”。



  日本女性皇族的封号,“内亲王”之下是“女王”,和男性皇族的“王”同级。“女王”可以对应中国的“郡主”或“县主”,“王”可以对应中国的“多罗贝勒”或“固山贝子”。



  所以,怎么算,关卓凡的“固山贝子”,都要比和宫的“内亲王”低了一级。



  区分这些差异,换一个人来看,会觉得非常可笑:现在整个日本都捏在人家的手心里,你还摆弄什么“我爵位比你高”,有意义吗?



  有意义,对于和宫来说,很有意义。



  半年之内,母亲、兄长、丈夫,先后去世,而自己进退举止,犹如风中飘萍,完全身不由己,对于和宫来说,除了一点自尊,还剩有什么呢?



  *RS
第五十五章 和宫的要求
  如果关卓凡以天朝上使的身份,对和宫居高临下,颐指气使,难保已经默许继统的和宫,不会愤而生变,毕竟,你不能真把刀架到她的脖子上。



  关卓凡的表态,超出幕府所求,大奥内外,皆大欢喜。而且,其影响迅速越出了江户内城,江户、京都,以及日本其他许多地方,不少原先对这位“征服者”感到恐惧、仇恨的人,开始转变态度。



  至于会面的地点,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大奥表面上是“将军以外的男人的禁足之地”,事实上,这个规定执行得并不严格。执行公务的男性官员,女官的男性亲戚,为大奥服务的男性役人,为大奥提供商品的男性商人,都有机会出入大奥。



  比如,井上正直、松平康英、桥本实丽三人,就是入大奥觐见和宫的。



  这些人入得大奥,关贝子自然也入得。



  问题在关防。



  关卓凡在江户内城的安全保卫,名义上由轩军和幕府共同负责,实际上幕府只负责在“外圈”做象征性的护卫,实质的保卫——“内圈”的护卫,百分百由近卫团自己负责,完全不假幕府之手。



  在日本,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即便在大奥里面也是如此。谁知道会不会有个隐藏甚深的“尊王派”突然跳出来,一边大喊“天诛”,一边向关贝子冲去?



  幕府对此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自己对自己也非绝对放心。因此,在任何公开场合,都有数十名荷枪实弹的近卫团官兵,环侍关贝子左右,虎视眈眈。



  在这个问题上,不管关卓凡个人意愿如何,近卫团都不会做一分一毫的变通。



  可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外国军人进入大奥,确实史无前例,恐怕相关人等又要深受刺激了。



  最后,决定在中奥的“御座之间”会面。



  中奥是将军本人的住所,“御座之间”是将军的书房兼办公室,平时将军也常在这里接见幕臣,其作用有点像紫禁城的养心殿,算是将军最主要的政务活动场所。中奥和大奥也就一墙之隔,在“御座之间”会面,对双方来说,都比较合适。



  *



  *



  关卓凡进入“御座之间”的时候,和宫已在房内上首位置立候。



  双方微微鞠躬,相互致意。各自“落座”后,再次相互欠身致意。



  这个“落座”,就是跪坐在垫子上。关卓凡发现,这种“跪坐”,膝盖其实不着地,身体的重量落在小腿胫面还有脚背上,因为受力面积较大,所以单位压强并不大,即便身下没有垫子,也不难受,和在中国觐见皇帝的跪姿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的跪姿,完全依靠膝盖支撑身体,那真是对体力和忍耐力的严峻考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日本上下级之间,是要比中国更平等的。



  和宫的形象,颇出关卓凡的意外。



  和宫身材娇小,但关卓凡目测,总在一米五以上,没有传说中的“1。43米”那般夸张。虽然和服复杂宽大,看不到双脚,但日本人进入房间是一定要脱鞋的,不至于在脚上套了什么增高鞋之类的物件。



  和宫面容姣好,不过,比之原时空流传下来的那张著名的照片,相似度并不太高。这倒也不奇怪,那张照片不但模糊不清,还是和宫“晚年”——三十岁前后所拍,现在的和宫,只有十九岁。最重要的是,那张照片上的和宫,是按照“标准”浓妆重抹的,而眼前的和宫,只是淡扫娥眉。



  这是最出关卓凡意料的。



  这个时代的日本贵族妇女,尤其是“江户风”,在正式场合,都要“剃眉敷面”:把眉毛剃掉,再画上“殿上眉”;同时在面部敷上白粉,一直要敷到胸颈。身份高贵的女人,不如此将自己妆成一张小白脸,是绝对不好意思出门的。



  当然,贵族妇女敷面用的白粉,称为“轻粉”,强调肌肤的透明感,敷面之后,样子没有歌舞伎演员那么夸张。



  而面前的和宫,虽然化了妆,但很明显地没有“敷面”,更没有“剃眉”。



  以当时的标准而言,简直算“原生态”了。



  还有,和宫的发型,虽然也是“御台所”在大场合必梳的“大垂发”,前面看,两鬓上方的头发,亦按“标准”如翼状向左右张开;但垂在身后的头发,却没有严格按“标准”束起来,而仅仅是用叫做“绘元结”的发扣扣住,自然下垂。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其实,江户大奥的种种规矩,包括服饰、发型、化妆,都是历年“山寨”京都的皇宫所得。但到了后期,大奥的种种规矩的繁琐细致,反而超过了京都的皇宫。以致和宫的相对朴素自然的“京都风”,看在大奥的女官的眼里,变成了:“和宫殿下是个小毛孩儿。”又或者:“淡妆是下等人的样子啊。”



  “宫斗”就这么起来了。



  嗯,看来传言不虚。



  和宫声音细柔,但说起汉语来,语速很慢,咬文嚼字,略有违和之感。



  双方互相客气了几句,然后转入正题。



  和宫提出了几点要求。



  西渡中国之后:



  一,要居住在“和式”宫殿之中;



  二,一切服用起居,要用“和式”;



  三,贴身女侍,要由和宫自择,从日本带去中国。



  四,允许典侍庭田嗣子随侍身边,一起西渡中国。



  庭田嗣子是和宫的老爸仁孝天皇的“典侍”。庭田家的家格是“公家”第四等的“羽林家”,而嗣子的母家是大炊御门家,家格是“公家”第二等的“清华家”。因此,庭田嗣子的出身可以说非常高贵,尤在和宫的母亲观行院之上。



  仁孝天皇崩逝后,庭田嗣子原想退休出宫,但孝明天皇殷殷挽留,于是就留在了宫中,负责指导后宫诸事。



  和宫下嫁,孝明天皇派了他最信任的庭田嗣子,随侍和宫身边,打点一切。



  在江户大奥,庭田嗣子和观行院一起,获得了“上臈御年寄上座格”的衔头和待遇——这是大奥女官的最高级别。



  庭田嗣子没有辜负孝明天皇的嘱托,尽心竭力地辅佐和保护和宫。母亲逝世之后,庭田嗣子就是和宫在大奥中最亲信的人了。



  因为庭田嗣子的身份不同,所以和宫要将她单独拿出来,特别说明。



  关卓凡全部答应下来。



  他说道:“新殿完工之前,只好委屈殿下暂居别府。不过,在下已经去信国内,将……离宫按‘和式’改造,比如增加‘御上场’和‘御汤殿’。殿下一切起居,都不会有什么不便的。”



  “御上场”就是脱衣间,“御汤殿”就是浴室,内有敷设木地板的澡池。



  这个时代,日本人对沐浴的需求和爱好,是远远超过中国人的。“御台所”每天早上都要沐浴的,如果晚上和将军同宿,那么入睡前还要再洗一次。沐浴的场所、设施、程序,也远比中国人讲究。



  这事关和宫在中国的“生活质量”,因此关卓凡要特别主动做出交代。



  和宫小小的脸庞上红云飞过,她微微欠身,低声说道:“多谢贝子。”



  关卓凡说道:“殿下登基之后,敝国上下,即以君上之礼相待。在下对殿下,亦当以臣礼事之。殿下的一切起居服用,敝国自会尽心竭力。这方面,请殿下不必有什么疑虑。”



  和宫再次微微欠身。



  关卓凡微笑说道:“不过,殿下yu体微恙,主要在于饮食失调。这饮食一道,咱们就不好纠结于‘中式’、‘和式’之分了,一切要听医生的。”



  和宫白嫩的面庞上又一次微微泛红,轻声说道:“贝子所言甚是。”



  *RS
第五十六章 和樱天皇
  和宫提出的要求,全部是关于起居服用的,就是说,都是“生活”方面的,没有“政治”方面的要求——这是她聪明的地方。



  和宫不懂政治,她聪明的地方在于她晓得自己不懂政治,因此也就不去碰触政治。连舅舅桥本实丽随行西渡,她都知道是不妥当的,又怎么会再去提出更敏感的政治要求呢?



  她之所以坚持“攘夷”,并不是她自己对“攘夷”有什么执念,而只是为完成兄长孝明天皇的嘱托和履行皇室加诸在她身上的义务。



  离开日本,西渡中国,“攘夷”这个本不堪承受的千斤重担自然烟消云散;另外,想来中国不会再有人逼自己以“江户风”为人处事了,几年来的身心俱疲,在异国他乡,是不是反倒可以消解了?



  既然“天子诸艺能事,第一御学问也”——那好吧,我就埋首诗词歌赋好了。



  这本来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这一辈子也许再也回不到日本,可嫁到江户,不也像王昭君和亲匈奴一样,再也回不到京都去了吗?



  就算咫尺,也是天涯。



  所以,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按理不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