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678部分

乱清-第678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一名长随在书房外面,躬身禀报,“有一位周老爷,说有要紧的事,看您能不能赏见一面。”

    叫做“周老爷”,可见是四品以下的官儿,能有什么要紧的事?

    “哪一位周老爷?”

    “他说叫做周家玉。”

    周家玉?关卓凡的眼睛一亮:“快请。”

    自己穿越来到这个时代,能够做出今天这样一番事业,说起来,还是拜这位周家玉所赐。

    *

    胖胖的周家玉还是老样子,不过这一回穿了公服,看上去倒很有几分官派。

    “给侯爷请安!”周家玉行下礼去。

    “周兄请起,老邻居了,这么客气做什么!”

    关卓凡看见周家玉,便不由得想起自己从印度兵手中夺来的那个小包裹。没有记错的话,里面的贵重首饰,是还给了他,但是两锭金子和二十几个小银锞子,是毫不犹豫地匿了下来。这笔钱,算是自己的“第一桶金”,行贿升官,全是靠他。

    “是,是,侯爷搬了宅子之后,一直没来拜见过侯爷。”周家玉起了身,满脸堆笑地说道,“其实早该来的,只是侯爷现在身份不同,下官不敢造次,怕太冒昧了。”

    关卓凡想起来,当初搬家后那次晚宴,文官里头,还是请周家玉坐的首席。只是他说当初不敢来,今天怎么又敢来了?

    “周兄,太见外了。”关卓凡亲亲热热地请他坐了,笑着说道:“以后有空,尽管来坐。”

    这当然是客气话,一个五品的官,再怎么也说不上“尽管来坐”。

    “是,是,侯爷真是一点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平易近人。”周家玉斜签了身子,半个屁股沾了椅子,毕恭毕敬地说,“不过下官今天来,是另有一件事,跟侯爷禀报。”

    “哦,什么事呢?”

    “听说侯爷这次回京,正在户部办理报销……”

    对了!关卓凡攸地想起,周家玉是在户部做官。

    “是有这么回事。”关卓凡点点头,沉静地看着他。

    “我知道王怀山他们,给老钱开出的盘口是一厘四,”周家玉压低了声音,讨好似地说道,“启禀侯爷知道,这里面,仍有伸缩的余地。”

    原来是为这个。这倒是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不过周家玉做的是户部的官,为什么不惜冒了得罪同仁的风险,来向自己卖这个好?

    “周兄,你现在是……。。”

    “下官是在户部的钱法堂任郎中,好几年都没什么变动。这次听说是侯爷要办报销,想起侯爷当日的恩德,因此特来替侯爷做一个打算。”

    关卓凡恍然大悟,什么恩德云云,都是扯淡——当初还给他一个包裹,上千两银子的事,能放在他眼里?几年没有升迁,才是真的,要在自己这里埋下一份人情了。

    人情就人情,反正也不是眼前的事。

    “承情之至。”他点点头,说道,“不知是怎样一个打算?”

    “一厘四这个盘口,即有余地,也差出去不远,侯爷是不必跟他们计较的。只是兵费这一块,大有讲究。”周家玉还是一副讨好的神态,把话说得很详细,“侯爷的这支轩军,出京时候的名字,叫做‘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协下外标马队’,从根子上来说,乃是京营!”

    京营又如何?关卓凡大感兴趣,示意他说下去。

    “侯爷,这就跟湘军那些,大不一样了。京营军饷的报销,并不用到户部‘投文’,也不准户部诘驳,只要奏准了上头,到八旗俸饷处备案记档就是了。这是有成例可循的,连一分一毫都不用给。”周家玉献宝似地说,“至于以关银购买的枪炮子药,就按那个一厘四,让他们多少吃一口好了。这样也没坏了规矩,不会堵了他们将来的财路,这班人也就不会生出什么怨言来。”

    原来如此!关卓凡明白了,这等于是钻法例的空子,将报销的数目,分作两块,军饷这一块可以完全不受盘剥,算一算,倒省了五六万银子下来。

    “周兄,这可真是受教了!”关卓凡拱手道,“日后我必有补报。”

    周家玉得了他这句话,连声道谢,再闲聊几句,便满心欢喜地辞出去了。关卓凡自己琢磨了一会,写了一个条子,叫人送到江苏会馆去给钱鼎铭,看看他的意思再说。

    忙完了这件事,午饭的时间已经过了好一会。明氏带着丫鬟,替他把放凉了的饭菜又重新热了一遍。他慢悠悠地吃过,好好睡了一觉,把精神养足了,因为晚上还要办事。

    要办的,不是两位嫂子。

    “你们早点歇,”关卓凡笑吟吟地说,“今儿晚上我保证不来打扰。”

    白氏和明氏,都轻轻啐了一口,表示出“谁稀罕你来打扰”的意思。这是早就说好的事情,通府上下的晚饭,也按他的吩咐提前开了,早早的用完,各自回房。

    这一回房,便再也出不来了。关卓凡的亲兵,竟是在府里各处下了警戒,除了图伯之外,一切下人,都不准出门走动。关卓凡自己,则是在书房里面喝着茶,静静等候。

    果然,天黑了没多久,便有两顶轿子从宽敞的胡同口抬了进来。遮得密不透风的轿子,由一盏忽明忽暗的灯笼引路,一直抬到关家大宅门口,几乎是顶着门停下。

    轿子里面下来两个洋人,一高一矮,鬼鬼祟祟地张望一下,便由图林带着进了大门,从一路排布到书房门口的亲兵身边经过,进了书房。

    “关侯爵,幸会。”见到起身相迎的关卓凡,高个子的洋人伸出手来,“我是美国公使,蒲安臣。”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章 地球仪
    议政王召见华尔和福瑞斯特的地点,自然不能在宫中的军机处,放在王府里也不合适,最后几经考虑,终于选在了总理衙门。

    华尔是提督衔,头品顶戴,福瑞斯特是总兵衔,二品顶戴,而且两个人都是特赏了“巴图鲁”称号的人。恭王为示隆重,这一天把排场摆得很大,王府的太监和护卫,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那块“中外禔福”的匾额下面,一直排到了他办事的院子里。

    这其中,隐隐亦有向新入籍的两位洋鬼子,铺陈我中华上邦威仪的意思。

    关卓凡亲自陪着华尔和福瑞斯特,走到恭亲王那间首席王大臣的屋子外面,用极小的声音,做最后一次交待。

    “你姓华,你姓福,”他叮嘱道,“这是上谕里写好的,不要忘记了。”

    交待过了,才退开几步,看着他们进了屋子,听着他们报名行礼,这才放心地退出了院子。

    回家的路上,在轿子里默默盘算,不知道华尔和福瑞斯特在召见的时候,应对是否得体,自己教过他们的话,是不是一句句的都能够说到。患得患失之心,倒比自己觐见的时候还要强烈,直到在家门口下了轿子,走进内院,才把这个念头暂时抛开。

    “双双,”他见到迎出来的白氏,干脆牵了她的手,把她拥入正厢房内,在她腰上轻轻摸了一把,“昨儿晚上没睡好吧?”

    “睡得不知道有多好!”白氏连忙把他那只不安分的手打开。她还是老规矩,白天不许关卓凡动歪念头,怕对他身子不好。

    “嗯。”关卓凡一笑放手:“双双。新买的那处房子。麻烦你替我把房契拿出来。”

    新买的一处房子,也是在这个胡同里,关家大宅的斜对面,中间大约隔了两家,是一个三进的新院子。关卓凡看中了,特意交待图伯,以高价盘了下来。

    白氏打开保险柜,拿出两张纸来。微笑着交在关卓凡手上。关卓凡略略一扫,点点头。

    “你跟我来。”

    两个人出了内院,来到正厅坐了,关卓凡扬声,把图伯喊了进来。

    “图伯,”他将手里的房契放在桌上,问道,“那所房子,都办好了?”

    “是,照爷的吩咐。都办齐全了。”

    图伯说完,像白氏一样。也是面带笑容。这位爷在上海纳了妾,家里都当成一桩喜事对待。现在看来,将来回了京,也是不住在一起,那所新买的宅子,自然是替姨奶奶准备的。不过他没说开,两人自然也不揭破。

    “里面的家什物件儿呢?也都置备全了?”关卓凡盯得很细。

    “爷放心,一件不漏,进去就住得的。”图伯躬身答道,“连管家都找好了。太太说,其他的丫鬟妈子,等到要住的时候,可以从这边先拨过去。”

    关卓凡笑着看了白氏一眼,转头对图伯说:“好,叫图林来一下。”

    等到图林急匆匆地跟着老爹走进来,关卓凡把他上下打量一番,开口了。

    “图林,咱们开拔到热河,是什么时候来着?”

    “回爷的话,是咸丰十年的十月。”

    “嗯,自打那时候算起,到现在有三年了。”关卓凡慢条斯理地说,“这三年来,慢说是风里雨里,就算血里火里,你也都是一直跟在我身边。我呢,从来没给过你什么好东西,这一回,太太看不过去了。”

    说完,把桌上的房契轻轻向前一推,笑着说道:“这处宅子,你爹已经替你置办的齐齐全全。今天是太太做主,赏你了。”

    这一下,三个人都大吃一惊——白氏固然没想到,他新置这个宅子,是为了赏给图林,图伯更是手抖抖地,嘴唇翕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有图林,涨红了脸,犹豫了半晌,向前一跪。

    “图林谢太太的赏!”

    *

    第二天,关卓凡进宫当值的时候,左手拿着一卷大纸,右手却抱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大球。

    “关侯爷,”守门的护军校,陪着笑脸问道,“您这个……是个什么物件儿?”

    “这是要进给两宫太后看的东西。”

    “这……”

    护军校犯了难——这个怪东西,没见过啊,拿不准违不违禁,贸贸然放进去,怕吃挂落。可若说是拦住了不让进,这位关侯爷又是大大的红人,万一得罪了他,也不上算。

    正在犹豫不定的时候,安德海特地派来接东西的太监出来了。

    “太后吩咐了,让把东西拿进去。”

    这就没话说了。小太监接过关卓凡手里的两样东西,自顾自进去了。关卓凡向那位护军校笑着点点头,也就跟着进去了。

    上午照例当值,十点多一点的样子,又是照例有太监来传旨,芳斋堂赐宴!

    这是心里有数的事情,到了芳斋堂,果然便见到自己带来的两样东西,摆在了御膳桌旁的一张小桌子上。等两宫太后一到,醇王和关卓凡行了礼,这才坐下吃饭。

    今天这顿饭,吃得甚快,因为要说的事,不能在吃饭的时候说。

    等到两位太后都用帕子抹了嘴,又传过漱口水之后,便有两名太监,把那张小桌子抬到了御案之前。

    “关卓凡,这就是你说的,洋人的那个……地……地……”

    “启禀太后,是地球仪。”

    “对了,地球仪。”慈安和慈禧,都用狐疑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圆球。

    要替这两位年轻的寡妇,讲一讲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形,想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关卓凡虽然已经在思想上做了足够的准备,但看到她们的眼光,心里还是不由得打起鼓来——自己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他微微躬着身子,站在小桌子旁边,轻轻转动着地球仪。

    “洋人说,这里就是中国。”他留了一个心眼,指着地球仪上那一片区域,把自己的话,冠上“洋人说”三个字。

    两位太后,迟疑着点了点头,没言声。

    “洋人说,这里是美国。”他把美洲大陆转上来,指着说道。

    “那中国不就转到下面去了么?”慈禧微微蹙眉。

    关卓凡心中一惊,赶紧把中国又转上来:“回太后的话,中国原是在上面的,臣是为了让太后方便看见……”

    “那也不对,”慈禧摇了摇头,“九州大陆,一望无际,怎么能是在一个球上?”

    “是啊,”慈安太后也说话了,“咱们是住在上面,那倒还好,洋鬼子住在下面,那岂不是大头朝下,都掉下去了?”

    “或许洋鬼子练就了一门大头朝下走路的功夫,也未可知……”关卓凡绝望地说。

    “决计不能。”两宫太后一齐摇头,慈禧更是想起来什么似的,说道:“乾隆爷的时候,洋教士好像就进过这个东西,后来叫乾隆爷给锁在内务府的库里了,不让看。可见洋人的这个地球仪,甚为荒谬。”

    没办法了,只好果断黑洋鬼子一把,先谋脱身再说。

    “太后真是圣明,无事不在洞鉴之中!”他额上见汗,躬身说道,“这个东西,果然甚不可信,臣请将之亦锁入库中,庶几不使谬毒流传。臣另备有咱们自己做的地图,供太后御览。”

    两宫太后对自己的英明甚感满意,听说有“自己的地图,于是让太监将地球仪搬走,一齐去看小桌子上展开的那张大图。

    关卓凡连呼侥幸,心说还好自己备有后手,带了这张地图进宫。

    这张地图,是他特地委托利宾,在墨海印书馆赶制出来的,真的是“自己的地图”,把中国端端正正地放在了中间。

    “这里是中国,”现在说起话来,可以理直气壮了,“这里是美国,这里是英国,这里是法国。”

    “这才对嘛,”慈安太后见到洋鬼子们的国家都缩在边边角角,满意地说。

    慈禧却在认真看着地图,特别是把英法跟中国做着比较。

    “英法都这么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