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76部分

乱清-第76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假的。



  “没有关系,先把炮架起来。”潘鼎新把握十足地说道,“长毛困兽犹斗,总归是要跟我们拼一拼的。”



  除了正面的强攻之外,潘鼎新另派李庆琛从左翼包抄,派梁安邦带一营淮军跟一千五百团勇。从右翼包抄,打算把前面这股太平军一口吃掉。



  没过多久。左侧和右侧的枪声响起来了。潘鼎新下令发炮,加紧正面的攻击。



  没想到的是,太平军也有炮,而且还击的力度,居然比淮军还要凶猛。冲锋的淮军,屡屡被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不仅伤亡不小,而且完全看不到能够冲破敌阵的希望。



  “搞你娘,出了鬼了!”潘鼎新大惑不解。



  这还不算完。再过一会,李庆琛和梁安邦的两路,居然也都退了回来,说是两侧都遇到了长毛的阻击,冲不过去。



  这一下,潘鼎新慌了——长毛似乎不是“困兽犹斗”这么简单。他定了定神,下令正面先停止进攻,派腾嗣林带一千人,急速向后搜索,一定要保持退路的畅通,心里想:可不要八十老娘倒绷孩儿,被长毛反过来围在这里。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念头还没转定,后方忽然便枪声大作,可见腾嗣林又跟长毛交上了火。继而正面和左右两侧,浓雾之中同时杀声四起,太平军不但不是防守的态势,而且真的是四面合围,开始向中间的淮军步步紧逼上来了。



  “都稳住!”潘鼎新大呼道,“长毛是虚张声势,凭他们的兵力,想吃掉我们九千人,那是做梦!等到雾气一散,冲他个稀巴烂!”



  他这句话很有安定军心的效果,于是淮军收缩阵线,转攻为守,依靠洋枪的猛烈射击,慢慢将局面稳定了下来。浓雾之中,彼此难见虚实,太平军的进攻也并不像造出来的声势那么强大。潘鼎新心下初定,一面指挥,一面疑惑:大败之下的长毛,何以还有这样的战力?



  等到日头高起,雾气便开始渐渐散去,潘鼎新还没来得急高兴,只见身边的一名亲兵,指着左侧,面带惊惶,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



  左边远处的一片高坡之上,于薄雾缭绕之中,慢慢现出了一定巨大的明黄色轿子。



  “犴轿!”淮军之中,便有不少人失声喊了出来。



  潘鼎新的心中一凉:李秀成在这里。



  *



  李鸿章毕竟还是犯了“浪战”的老毛病,以为长毛新败之下,失去还手之力,贸然让潘鼎新这一支孤师深入,却不知“忠王”李秀成已经在太仓足足等了三天。



  李秀成的先锋高疯子兵败之后,他便料定淮军必然要乘势追击,于是率领自己中军的一万五千精兵,再加上由前方退回的一万多人,由苏州方向往太仓急进,秘密集结在板桥一带。他看出了淮军守强攻弱的毛病,深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于是传令沿途的太平军,对淮军的进攻只做最小的抵抗,不惜放弃镇洋县,示弱于人,到底把潘鼎新引入了预先设好的埋伏阵地。



  为了这一役,李秀成不但集中了数倍于淮军的兵力,而且集中了相当强悍的火力,将手中掌握的大炮,调来了十之六七,各式洋枪也有近万支,形成了对淮军的压倒性优势。



  方才于大雾之中,太平军的火力优势还不明显,这是太平军一贯的做法——节省子弹。自从上海租界中的洋人与太平军决裂,太平军的子弹和炮弹的来源就变得艰难,虽然可以通过走私买一点,也有设在苏州和江宁的兵工厂可以制造一些,到底是设备简陋,产出有限,对于大的军事行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全军上下都对子弹格外珍惜。在大雾之中,枪炮没有准头,就不肯放开来打。



  现在大雾散去,双方的布置都是一目了然,情形就不同了。太平军的上百门洋炮土炮一齐开火,完全盖过了淮军的二十几门炮,将淮军匆忙准备的简易阵地打得支离破碎。



  在这样的炮火压制下,李秀成以整编后的原李文钊部死死扼住淮军的退路,让潘鼎新的数次冲击都无功而返,同时拿自己的中军精锐,猛烈冲击淮军两翼,打到中午,李庆琛的绿营终于顶不住,首先崩溃。太平军由此契入,将淮军各营分割包围,四面挤压。



  这一下,战局便再也无法逆转,这一支九千人的淮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自潘鼎新以下,腾嗣林、滕嗣武、李庆琛、周士濂、梁安邦等淮军和绿营的将领尽数阵亡,只有王国安带了三百人,恰恰从包围圈的一个缝隙中钻了出来,慌不择路,在镇洋又被太平军截击一阵,最后剩下一百多残兵,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嘉定城。



  噩耗一传,上海震恐,李鸿章一时之间更是举止失措——刚拜发了报捷的折子,结果立刻遭到这一场惨败,让淮军和湘军的脸面,往哪里去放?



  然而已经不是考虑颜面的时候了。李秀成乘新胜之威,卷土重来,一共四万名太平军,大围嘉定、宝山。淮军一则猝不及防,二则气势大挫,两城城外的营垒,便尽为太平军所夺占,只在嘉定西门外,还保有一个叫做“淮胜堡”的大垒,仍在苦苦支撑。



  仗打到这个份上,即使心高气傲如李鸿章,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向轩军求援了,当初信誓旦旦说过的“独当北线”的话,也只好先放在一边不管了。



  求援的电报发到,是恳求轩军能抽出一团人,急赴嘉定增援。



  “到底还是要来求我们轩军!”在藩司衙门的侧厅中,张勇看过电报,双眼放光,“老总,咱们救他们不救?”



  “什么话!唇亡齿寒懂不懂?”关卓凡慢条斯理地说。在侧厅中坐着的,是丁世杰、华尔、张勇和刘郇膏四个人,听关卓凡这样说,都等着他的吩咐。



  “世杰,我看就派戈登的洋枪二团去好了。”



  “逸轩,洋枪二团只有两营人,会不会少了一点?”华尔不无担心地问。



  “只要有援兵到,淮军的士气就有提振,何况洋二团也挺能打的。”关卓凡叹了一口气,看了看几个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可以说实话的,“跟你们交个底吧,李秀成在上海,待不长!长毛的江宁被围,洪秀全对李秀成一日三催,巴望着他回去救驾呢。李抚台是在太仓丢了九千人,被李秀成吓怕了,其实淮军只要顶过眼前这一阵,李秀成自己就得撤围回去,我们又何苦再多派人手,徒增伤亡?不过这个话,出了这间屋子,便再也休提。”



  原来如此!大家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可是亦有一个疑问:既然如此,又何必再派戈登过去呢?



  “戈登这个人,心大得很。”关卓凡幽幽地说,“他到李抚台那里,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二更奉上。)
第七十七章 拿命来换
  戈登是接替受伤的白齐文,署理洋枪二团的团官。他是英国人,曾在英军里面担任过上尉,他担任这个团官,是得益于英国领事阿礼国向华尔的推荐,其时关卓凡正在依靠会防局提供军械,不能不买这个面子。



  倒不是说戈登有什么不好——事实上,他也是很能打仗的一个人,而且为人也算很正直。但他以英国军官的自傲,对自己只能作为一名署理团官,居于华尔之下,一直是不肯服气的,总是想着打仗立功。关卓凡说他“心大”,所指的就是这个。



  同时,按照关卓凡的计划,轩军之内,要渐渐把英法的军官清理出去。这不仅是感情上的亲疏,而且与将来的大计甚有关系——毕竟总有一天,是要跟英法翻脸的。前一段时间,他已经有意把这些英法籍的军人,逐步集中到洋枪二团之内。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便毫不犹豫地将戈登拨给了李鸿章。



  不仅仅是要守住嘉定这么简单。



  关卓凡有充分的把握断定,戈登这个人,未来必定会给李鸿章带来绝大的麻烦。



  这层用意,不仅华尔这样的美国式思维领会不到,就连一向深沉的刘郇膏,也难以参透。而戈登更是想也没想,就高兴地率领洋枪二团的一千三百人,八门野炮,即刻开拔,从南面投入了嘉定城外的战场。



  以新式枪械装备和新式训练的轩军,战力确实高出太平军和淮军一筹,洋枪二团一动手,不仅立刻撕破了太平军的包围圈,而且直接攻破了嘉定城西已经失陷的一个圆垒,继而在城中的淮军和“天胜堡”中的淮军配合下,把另一个圆垒也攻了下来。这样一来,淮军的城西三垒,又尽复掌握,曾经危急的战况,一下子便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李鸿章大喜之下,先赏了戈登那一团人两万银子,又传令驻防青浦,正在无所事事的刘铭传,星夜来援,准备借着势头,再跟城北的李秀成好好打一场。



  不曾想这一下,把青浦城给弄丢了。



  问题出在交接上。照说,刘铭传既然带走驻防的主力,则必得要向人在松江的丁世杰申明,由丁世杰派轩军来接防青浦。然而刘铭传以青浦防区得来不易,恋恋不舍之下,心存侥幸,认为开战以来,中路谭绍光的太平军只在松江城外做功夫,从未发一兵一卒来攻打青浦,那又何必把青浦城交给轩军呢?他心想,这里本是轩军让出来的防区,如果还了给人家,则李中丞再也没办法开口讨回来了。



  就这样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刘铭传的队伍一离城,随即便被谭绍光所侦知。谭绍光麾下的中路军有近两万人,当夜便分出六千,由郜永宽统带,猛扑青浦。这个时候,松江和泗泾的轩军完全还蒙在鼓里,等到警讯传来,青浦的形势已然是危急万分了。



  丁世杰大惊之下,只得一面派离青浦最近的洋枪一团两个营、克字团的半个营,在福瑞斯特的率领下,不带火炮,漏夜兼程驰援青浦,另一面派人飞赴泗泾,发电报急告关卓凡。



  关卓凡半夜被张顺敲门惊醒,披衣起身,却得了这样一个消息,登时睡意全无。藩司衙门中灯火大亮,关卓凡来到签押房中坐定,在地图上比比划划了一阵,认为事起仓促,单靠福瑞斯特的一千多人,没有把握,于是与泗泾电报来往,先命此刻身在松江西侧的轩军马队,再派两营驰援,又命令丁世杰随时报告青浦战况。



  就在这样的焦急等待之中,熬到渐渐天亮的时刻,从泗泾发来一条电报,却是张勇的落款,内容只有一句话。



  “青浦失陷,福鬼子被长毛抓了。”



  福瑞斯特被俘虏的情节,相当离奇。



  刘铭传一走,青浦县城中的守军就只剩下三百淮军和一些县兵。等到福瑞斯特率兵赶到,从东门进城,太平军已经先一步攻破了西城,大举涌入城内,守军溃散,只有知县李文渊带了一百多个团勇,靠了两门土炮,据守县衙和县库。



  破城的一方,总是气势如虹,加之黑暗之中的巷战,短兵相接,轩军的火力不能完全发挥,因此无法将太平军驱逐出去。随着太平军后队源源不绝地到来,福瑞斯特无法判明到底有多少敌人,担心这一千轩军反而被困在城内,于是决定先撤出城外。撤退之前,组织了一次冲锋,将包围县衙的太平军打退,不仅将困守于此的知县李文渊等一干人接了出来,而且硬是在枪林弹雨之中,将县库里的七万多两银子也抢运了出来。



  坏就坏在这批银子上。福瑞斯特是个朴实的人,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让这批银子落在长毛手里,决定要将它们运出去。



  七万银子,足有六千斤,照说是没办法带走的,但县衙不远处,就是通向城外的河道,小码头旁正泊着两艘汽船。于是这批银子被运上了船,福瑞斯特亲自押运,而李文渊和轩军的大队,则由东门原路撤出。



  没有料到的是,太平军进展极其迅速,已经有小队在向城东渗入。轩军的大队安然出了城,但河道的水闸,却为一小股太平军所占据,也不管什么机关,拿大刀砍断了缆索,将水闸的闸门隆隆放下。而青浦的东门,在轩军退出之后,也随即便被太平军占据,等到张勇率两营马队赶到,跟李文渊等会合,发现“福鬼子”没有出来,再想攻城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这一来,福瑞斯特所押的两条汽船,变成了瓮中之鳖,经过一场短暂的战斗,全体被俘,除了他本人,另有两名美国人,一名葡萄牙人,三十四名轩军的士兵。



  关卓凡收到详细报告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他在藩司衙门的正堂上,听过这一番前后的情形,始而目瞪口呆,继而茫然失措,终于回过神来,勃然大怒,环顾四周,抓起一个青瓷花瓶,狠狠摔在地上!



  堂中的刘郇膏、丁汝昌、图林,都被吓了一跳。再看关卓凡,已经坐回椅子上,抚额沉思。



  “轩帅……”刘郇膏轻声说。



  “刘先生,请你替我写一封信,给你的那位同年。”关卓凡抬起头,声音却出乎意料的平静,“把事情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他,至于这件事该如何处置,就说我听他李中丞的吩咐。”



  说“如何处置”,当然是指刘铭传。追本溯源,这一切都肇始于刘铭传的不打招呼,擅离防区。在关卓凡的心里,自然恨不得把他抓过来,一枪毙了,但他毕竟是淮军的大将,现在又不能跟李鸿章翻脸,只得把这个题目,先出给李鸿章。



  “是。”刘郇膏答应下来,还有话说,“轩帅,现在得赶紧设法救一救福瑞斯特。”



  这是不消说的,只是要有一个周全的办法。关卓凡看着刘郇膏,等他说下文。



  “洋人被俘,从前亦有这样的例子。长毛最早一次打上海,那时候轩帅还不在,华尔的洋枪队里就有洋兵被俘,当时是找了中人,跟长毛去联络,拿东西把人换回来的。”



  “拿什么去换?”



  刘郇膏略作犹豫,说道:“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