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

第15部分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5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宗主权之下的共和国。①②
在西藏发生了类似的过程,但结局不同。英印对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拉达
克、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等山国的贸易和战略安全的关注促使英国
决心不让俄国势力波及西藏,这些山国在文化上,有时在政治上是西藏的藩
属。清朝在 18 世纪曾用武力确立对西藏以及尼泊尔的宗主权,而在 1886 年
中英《缅藏条约》里得到英国承认。然而在 1904 年,英国感到有必要抢在俄
国前头,她派遣荣赫鹏探险队开辟通往拉萨的道路,并就英国对西藏的保护
进行谈判。但伦敦对这个难以接近的世界屋脊所承担的义务逐渐减少;1906
年英国在中英条约里再次承认北京对西藏的宗主权,作为保护英国在那里的
利益的最佳方式。英国的目标是将俄国的势力阻止在西藏以外,她并不注意
西藏人对脱离中国独立的关心。
这就为 1908 年清朝再次强硬主张对西藏东部的统治提供了舞台;1910
年现代化装备的中国军队终于开进拉萨,一个中国行政当局试图在那里统
治。这破坏了北京和拉萨统治者之间古老的保护人与依附者的关系。这个神
权国家传统的统治者达赖喇嘛逃往印度。不久,辛亥革命和清朝的崩溃导致
了中国驻军和官员被逐。年轻的中华民国难于再次主张对西藏有统治权,而
达赖喇嘛于 1913 年 1 月宣布西藏独立,据说还和库伦的活佛(在喇嘛教等级
中名列第三)签订了一项条约,互相承认独立。这导致了 1914 年英国、中国、
西藏在西姆拉的漫长的谈判,英印试图承认西藏的独立,但中国拒绝。虽然
西藏与印度的贸易和文化交往是独立进行的,但英国从未要求对西藏的保护
权或宗主权。中华民国坚持西藏是中国一部分的主张,而英国则认定中国有
宗主权(不是主权)和西藏有自治权(不是独立)的方案。这意味着中国不
直接控制西藏以及英印与西藏关系的加强,但只有英国留在印度以及中国依
然软弱和不稳定时才会如此。①
新疆和西藏一样,缺少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铁路,在民国初期也处在国际
政治的边缘。1890 年的进士杨增新曾在甘肃和新疆供职 20 年,从 1908 年起
成为阿克苏兵备道员,1912 年他被北京任命为新疆都督,并保持这个职位直
到 1928 年死去。他用胡萝卜加大棒和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中国的革命者、维
吾尔穆斯林原教旨民族主义者和哈萨克部落,禁止官员腐化和鼓励贸易。他
使新疆事实上处于半自治状态,非常成功地隔离了中国和俄国双方动乱的破


① 托马斯?E。尤因:《处于两大国夹缝中?中国和俄国在外蒙古的政策, 1911—1921 年》,第 39 页和各
处。见彼得?S。H。唐:《俄国和苏联在满 洲和外蒙古的政策,1911—1921 年》第 7—13 章的全面叙述;又
见罗萨比: 《中国与亚洲腹地》第 9 章更近的概述。1917 年以后的事件在 B。希伦德夫和 M。桑吉道尔吉编
的官修《蒙古人民共和国史》第 3 卷《现代时期》中有叙述。
②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1 月 5 日,国民政府承认蒙古独立——译者。



坏性影响。1924 年杨与苏联订立的贸易协议规定重新开放领事馆,在尊重对
方法律和司法权方面建立平等的关系。随着这项贸易协议新疆与苏联之间的
贸易急剧增长。从 1923—1924 年度的 340 万卢布猛增到 1926—1927 年度的
2200 万卢布。在政治分裂、民族众多的新疆,任何民族主义运动都未能掌权,
杨督办①设法保持政权的统一和与苏联的贸易,而又防止它的政治干涉。②
外蒙、西藏和新疆以各种方式摆脱了北京的控制,而对中华民国只保留
边际的重要性。满洲是一件截然不同的事,因为那是中华民国在一个汉族地
区与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直接对抗,而中国的国家主权危在旦夕。
日本的蚕食引起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位置的总体问题。已被迫放弃对外
来者礼仪至尊传统要求的中国,怎样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所强加的半殖民地
的屈辱地位?为此目的,她怎样才能以平等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的新观念,
来代替以北京为中心的一元世界秩序的旧观念?在这中间,在中国和围绕中
国而发生的战争——不管中国是否直接卷入——是怎样影响它的政治和经济
的呢?中国衡量东亚和平和秩序的标准是什么?当与另一个国家——大多是
日本——发生冲突时,中国的领导人和舆论是怎样面对斗争的?简言之,他
们怎样看待他们在世界中的新地位?回答这些问题的努力是一个有教育意义
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现代的中国人确立了对他们自己和对现代国际社会
的观念。






























① 1914 年 6 月,都督改为将军;1916 年 7 月,将军改为督军;1925 年 1 月,督 军改为督办——译者。
② 入江启四郎:《中国边疆与英俄角逐》;和罗萨比:《中国与亚洲腹地》,第 220— 229 页。又《中华
民国传记词典》第 4 卷,第 11—13 页。杨增新在新疆保持 的中国统治,在国民党政府的控制于 1943 年得
到重申以前,由 1933 年夺取 权力的盛世才继续,盛世才是蒋介石下面的一个日本训练的军官,他处决了 许
多反对者,并与俄国人交往。关于最近研究得到的评价,见陈福霖:《盛世 才在新疆的改革计划:理想主
义还是机会主义?》。



日本在满洲势力的崛起

共和革命前夜中国的国际地位,深受日本上升到一个强国的地位和西方
列强在东亚的作用相对下降的影响。①1901 年后,西方列强已经加强了自我
约束以保持现状,并追求它们自己既得的经济利益——俄国和德国除外。甚
至随着 1917 年的革命放弃了原来在中国本部的不平等条约权利后,俄国也继
续渗入蒙古和北满;而德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从东亚舞台上消失,
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东山再起。相反,日本不仅追求扩大她的经济利益,而
且在外交和军事行动中运用她的政治力量。在吞并朝鲜之后,满洲成了她的
主要活动中心。
满族部落的家乡(现称中国东北),在中国所有人口稀少的地区中最为
引人注目。旧中国沈阳以下地区称为辽东,自汉代以来就是有人定居的中国
的一部分。然而北满仍处于部落状态,在满族征服中国后,清朝把它作为民
族禁区保留,并作为军事边疆治理。19 世纪中叶,中国人入境已不再能被遏
制,而北京也认识到甚至必须对此加以鼓励,否则俄国将从黑龙江向南扩张
以填补真空。而吉林和黑龙江对移民的进一步开放导致了经济的开发,特别
是鸦片和人参,伴随着走私和抢劫,由此引起管理和税收问题,比未充分扩
展的清朝军事管理所能应付的更快。在满洲的蒙古人,像在蒙古一样,易受
中国商人剥削,也产生了忠诚问题。
到 19 世纪 90 年代,清朝为了自卫,已经开始计划修建从长城向北的铁
路,以抵御俄国筹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威胁,但中国的努力太晚,工作也
太少。1895 年日本对中国的胜利,直接导致了 1896 年的中俄联盟和俄国修
建穿越满洲的中东铁路。俄国在 1900 年义和团期间对满洲的军事占领在灾难
之上更加上了灾难。日本诱使其他列强要求俄国撤出满洲,而沙皇政府却竭
尽全力压迫北京政府签订符合它的利益的秘密协定。昔日满族的家园,当今
成为大国特别是俄日之间竞争的焦点。①与其他主要从海上到达中国的列强不
同,这两个国家正从陆上蚕食。在下一个五年内,日本已经在辽东半岛取代
了俄国,并沿铁路干线向北推进。
这是 1904 年 2 月 8 日爆发的日俄战争的结果。俄国遭受多次失败,但到
1905 年夏日本的信心和资力已丧失殆尽,难以再战。例如,在 1905 年 2 月
23 日至 3 月 10 日的沈阳大会战中,日军 24 万人和 992 门大炮与数量上占优
势的俄军 37 万人和 1219 门大炮对抗。毫不奇怪,俄军发射了 54 万发炮弹,
超过了日军的 35 万发。当 3 月 9 日日军开始对建有城墙的沈阳发动总攻并于
次日占
领该城时,俄军主力只是由铁路撤至沈阳以北铁岭的新阵地。日本已经用极
大的代价包围了俄军,但因缺乏弹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俄军有秩序地撤退。
日本人的后援储备已经动员起来,他们发现事实上已不可能运送另外的军队
和弹药到前线。


① 所以理查德?斯托里为他 1979 年的著作选用书名为《日本与西方在亚洲的衰 落,1894—1943 年》。关
于这一节的一般环境,见马里乌斯? B。詹森: 日本 与中国:从战争到和平,1894—1972 年》;又见乔舒
亚?福格尔:《政治与汉 学:内藤湖南(1866—1934 年)个案》。
① 见约瑟夫?弗莱彻:《剑桥中国史》第 10 卷第 7 章,《东北满洲的丧失》。又 见罗伯特?H。G。李:《清
史中的满洲边疆》和韩德:《边防与门户开放》第  1 章。



至少在 5 月 27 日以前,情况似乎有利于俄国人,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已
经驶过好望角,穿过印度洋,并在法属印度支那金兰湾停泊作最后补给。5
月 27 日,这支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本的联合舰队歼灭。这使俄国难于继续作
战。同时,1905 年 1 月 22 日“流血星期日”开始的俄国革命,给沙皇体制
带来了进一步的困难。6 月,战舰“波将金”号上的水手在奥德萨起义。虽
然人员和物资继续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前线,但是军队士气低落。伴随着
国内的骚动,这使俄国政府丧失了战斗的决心。
5 月 31 日,日本人秘密请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作调解人安排和平会议,
这次会议于 8 月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举行。在此以前,罗斯福寻求有
关日本意向的保证,并同意东京坚持满洲门户开放以及有意将满洲交还中国
的答复。在谈判进行时,俄国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拒绝承认战败,隐瞒了
俄国国内形势,并宣称俄国准备继续战斗。在俄国这种强硬路线的压力下,
日本政府认识到它已无力继续作战,放弃了财政赔偿的要求;了解到对库页
全岛的要求是不会成功的,而决心获得南半部。俄国在辽东半岛的权益,还
有在长春附近一个地点与旅顺之间的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
了解日本真正战争形势的外相小村寿太郎,与维特伯爵进行了一波三折
的谈判,他受到许多人的指责,因为这似乎是一场外交上的失败。不了解真
正形势的日本公众被条约的条款所激怒。报纸谴责政府,而以东京的心脏地
区日比谷公园为中心的反政府骚乱,花了三天时间才镇压下去。①然而政府领
导人明白,朴次茅斯条约提供了他们所能得到的最佳结果,他们试图获得中
国和列强对条约的认可,以促进东亚的稳定,并减少俄国复仇战争的可能性。
他们首先接近中国。小村经过与维特伯爵的令人精疲力尽的谈判后于 9
月回国,11 月前往北京。他与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进行谈判,得到了北
京对俄国让与日本的各项权益的承认。日本也就一个秘密草案与中国谈判,
以增加日本的经济收获,并包括中国对不修建任何有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利益的铁路的承诺。1905 年 12 月 12 日《中日北京条约》签字。②③但在两年
内,为美、英参加满洲交通建设而进行的多次讨论发现中国反对这种安排。
日本同时寻求加强与英国的联盟。因为最初在 1902 年签约时,英、日同
盟仅适用于中国和朝鲜,但当日俄战争期间英俄间的对抗遍及整个欧亚大陆
时,英国想加强这个联盟,同时日本也需要一个更强的同盟来帮助它制止俄
国的复仇战争。因此,英日同盟于 1905 年 8 月 12 日进行了修改,其范围扩
大到印度。1907 年英俄关系突然好转后,为了对德国势力的迅速增长作出反
应,英日同盟的性质再次发生变化。到 1911 年,在第三次修订稿中,焦点是
对德国和俄国,这份修订本执行了 10 年。与英、日一方签订仲裁条约(如英
美之间)的各个国家被排除在外,减轻了英国对与美国发生冲突的担心。①


① 关于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见伊恩?尼什:《英日同盟:两个岛屿帝国的外交,1894 年—1907 年》;冈
本俊平:《日本寡头政治集团与日俄战争》;约翰?A。怀特:《日俄战争的外交》;鹿岛守之助:《日本
外交,1894—1922 年》第 2 卷《英日同盟与日俄战争》。
② 秘密草约收入约翰?冯?A。麦克默里编:《1894—1919 年与中国缔结或涉及中国的条约和协定》第 1 卷,
第 554 页;怀特:《日俄战争的外交》第 341 页和韩德:《边防与门户开放》第 159—161 页讨论到这个草
约,但对草约的效力表示怀疑。
③ 该条约的签字日期应是 12 月 22 日。——译者。
① 关于条约中心点和措词的含糊,见伊恩?H。尼什:《同盟在衰亡:1908—1923 年的英日关系研究》第 70



法国同时也认为有必要为其在亚洲的地位寻求另外的保证。1907,日本
和法国达成协议,开始确认尊重中国主权和机会均等,并继续避免干涉对方
的特殊利益和势力范围。以未公布的附加条款为基础,协议指出法国愿意就
日本在大陆的新地位达成妥协,也希望东亚政治稳定,使俄国可以再次自由
地在发展中的欧洲反德联盟方面,扮演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作为这次新的热
诚的一部分,同年法国允许日本在巴黎发行三亿法郎债券。在业已加强的在
满洲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