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15部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15部分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呢?二人决定:坚决不出战,固守蕲阳城池,等曹军粮尽退兵,这场与曹操身份平等的仗也就算胜了。

  这恰敲在了曹军的七寸上,曹操怕的就是这种局面,强攻一座城倒不在于划算不划算,问题是需要多长时间,曹操有那个时间吗?更为担心的还是曹洪那边的战况,一旦有失,许都将直接受到威胁。

  第二天试探攻蕲阳城,主要目的在于摸清守军的防守薄弱点,没有达到目的:张勋、桥蕤几乎是在平均分配兵力。曹操心里明白,是没试探出来—对付坚城,曹操的办法不多。傍晚收兵回营,一个更为严重的消息报给了曹操:军中纷纷传言,南阳曹洪已经兵败,现生死未卜。

  自古无风不起浪,虽未接曹洪军报,曹操对此传言也确认十有###,问题在于这不确实的消息是从守城的敌人那边流传过来的,这意味着敌人坚守的意志将会更加坚决。

  的确,这消息也同样传到了张勋、桥蕤的耳朵里,而且还不是流言,是自己的探马从荆州的内线那里得到的确实消息,张绣在南阳大胜曹军。

  张勋、桥蕤几乎不相信自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曹操这回该走了,这保卫战胜得这么轻松!派人潜出城外,摸清曹操的动向,必要时来个趁势掩杀,痛打落水狗!没想到苍天竟给了这么一个扬名天下的好机会。

  不多时出城的侦察兵来报:曹营皆是空灯高悬,早已没有人迹,连那值岗的士卒也都是草人穿着衣服。曹操跑了!

  那还犹豫什么?当即由桥蕤带领全部骑兵出动追击,张勋率步卒留守城池,二人开始还为谁能出击杀敌发生了争执,谁不想为新朝立新功?最后经过猜枚决定去留,那张勋的运气不如桥蕤,被桥蕤抢得了立功的机会,所幸提前约定好了,不管是谁出击,回来缴获平分,功劳各半,干啥不是工作的需要?分工不同而已。

  桥蕤率部点起火把,破夜雾勇追远遁之敌,哪管“山高路远坑深,大军任我驰骋,”不多时追出十里,前面已遥见逃敌引路之火光,桥蕤军令下颁:追上去,缴获一律各自归己,另外每个曹军的脑袋赏黄金一两。

  赏虽不重,却也不乏勇夫,众军前呼后应,呐喊壮胆,铁骑无不争先,直扑曹军的后卫,哪里走!留下脑袋来!

  眼看那一两两的黄金就要唾手可得,敌人的火把忽然纷乱四散,桥蕤急传令:敌军在四散逃命,追上去,捉住曹操,赏万户侯啊!前面的士兵更加急眼,怎么?到手的金子想溜?

  这时候谁甘落后于人?黑夜之中又有谁管什么攻击队形?后面的催前军让开,前军的士兵心里说:哪个傻瓜才让开,你见过赛场上的运动员有让跑道的?一时桥蕤铁骑乱成一片,吵成一片,刀枪一片,火光一片,就是不见敌人一个。

  突然,曹军中的火把如同听到口令一般,瞬间全熄,四周立时漆黑一团,那些活动黄金忽然看不见了,只剩下桥蕤军自己的火把照亮着自己。其实曹军不是好像听到口令,而是真正听到口令,目的很明确:让自己处于暗处,把光明让给敌人。

  桥蕤突感不妙,怎么忘了这是跟曹操作战呀,那是个打巧仗、恶仗的祖宗啊,我真是为了立功昏了头了,这样追下去莫非不要自己的头颅了不成?正待下令停止追击,忽听得自己的部队惨呼四起,战马纷纷栽倒,却原来遍地腾起绊马绳索,四周黑影里乱箭几乎同时飞来。

  与此同时,后方呐喊突起,不知多少曹军已截住了后路,自己部队的一片火光,竟是为敌人照亮了目标,一片惨呼之中,自己部队的火把渐暗,四周的敌军却突然全部亮起了火把,将一片屠宰场耀得亮如白昼。

  呐喊四起,一个声音:“早降免死!”,大势已去!桥蕤喝止声中,部队却刀枪扔了一片,没有人愿意做无谓的抵抗。不知哪来的一箭,也不知射中了桥蕤身体的什么部位,只看见桥蕤一头撞下马来,瞬间被自己的士兵砍成肉泥,在干什么?抢尸体呀,献给曹军,赏金绝对不止一两!

  四更半,一阵暗。蕲阳的张勋听得城外得胜鼓响,城头远望,火把一眼望不到边,早有飞骑前来城下报告:桥蕤将军大胜凯旋,斩获首级无数,缴获辎重无数,现满载也不能归了。

  张勋大喜之余,不禁心里酸溜溜的:怎么猜枚时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呀?啥也别说了,天意!开城迎接,去帮着搬运东西去吧。

  城门大开,张勋一马当先带军迎出城外,只见桥蕤的乐鼓队前导,大军随后,隐隐约约只看见战士火把高举,却看不见桥蕤得意的面孔,及至走近,张勋突然感觉不对,自己是全军主将,桥蕤再无理也不会稳坐中军去让自己去见他吧?

  欲待退军回城,却醒悟传令也来不及了,对面鼓乐队已经向两边让开,急速的马蹄声已传入耳中,张勋实是个乖巧之人,立即反应出:回马等于自杀!忙横转马头,狠狠地加了一鞭,斜刺里单骑飞逃。

  张勋的部下却是来不及反应,只见“桥蕤”的骑兵蛮不讲理地直冲入城来,迎接的人们避让不及,被马踏无数,有些人至死还以为自己被冤丧于战友马下,大多数士兵当了明白鬼:知道被曹军算计了。

  张勋漏网,李豊、梁纲、乐就等皆殒命破城之时,蕲阳城被曹操巧取,曹洪的军报恰好也到了,事情没有流传得那般严重,曹洪军现正与张绣军相持于叶县,张绣本人已率主力退守穰城,以曹洪目前兵力却不便追敌求战。

  曹操早闻张绣军师贾诩的名头,知道曹洪非贾诩的对手,即回书嘱咐坚守,等大军回去再雪耻不迟。曹操自己率得胜之师,绕行淮汝,一路浩荡,实乃显示军威,镇慑地方,以求长安。

  而曹操得意之时,却正是他的宿敌刘备的凄惨之日,刘备现在又处于无家可归的境地了。

三十七 拳头不硬的同学一般是受气包
还是老话题,就是“仁义”这两个字。

  现在好多品史专家都喜欢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念评价古人,这没什么不对,问题在于大多数大师还喜欢根据现有的史料发挥,用现代人的观念来推测古人一切行为,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是什么?利字当先,也就是俗话说的“无利谁起早五更”?古人能有这种商业头脑吗?古人有些行为用我们新人类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解释不过去的。

  那时候的人们对善与恶的分辨就是靠一把“仁”字牌显微镜,对生命的价值的估量就是靠一架“义”字牌天平,当然也有人不遵守这个,却难免要遭到时人的唾弃与后人的鞭挞。

  例如:臧洪因袁绍拒绝出兵援救张超,从此断绝了与袁绍的来往,袁绍用大军围了臧洪的阳武城,攻打年余,城中粮尽,臧洪便杀了自己最心爱的小妾供将士们垫饥—这也算爱心?—却无法供几千部队吃上一顿,无奈跪求将士们出城自行逃命,但所有将士及城内官吏、士民男女七八千人皆无一人愿活,最后全部相枕而卧,生生饿死。

  城破之后,袁绍在审斩臧洪时竟有洪邑人陈容主动求死,原话是:“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结果二人同时被杀。如果是现代,理所当然要被冠以天字一号的傻瓜,最起码也会被责为“迂腐”。问题是有七千人全部傻瓜、同时“迂腐”的道理吗?

  所以,在“孔明择主、陈宫叛曹”等问题上,用“打工仔选老板”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去推断古人是不妥的,这是对祖宗的侮辱,是标准的以今天小人之心度古人君子之腹!假如他们真的英灵有知的话,也会被气得魂魄消散。

  当然,就像任何地区的人都有良莠不齐一样,任何时代的人们也是善恶共存的,即使同一个人也不例外,极难用好与坏来断言他终其一生的多种行为。比如袁术就是一个从不知仁义为何物的家伙。

  但就是这种人也有表现出“仁义”的时候,例如:袁术从蕲阳鼠窜后,势孤兵弱,大将尽折,众亲离叛,再加上天旱岁荒,江淮间人民相食殆尽。这时,袁术交给沛国国相舒仲应十万斛米军粮,舒仲应接到粮食后全部散给了饥民。袁术大怒之下要斩舒仲应,舒仲应说:“知道你必然杀我,我宁可以一人之性命,救百姓于涂炭。”感动得袁术立即下马握住舒仲应的手:“仲应,足下想自己独享天下重名,为什么不叫上我一起来呢?”—不杀了。

  而恃勇击败了袁绍的吕布却是旧习难改,这里说的是他反复无常、不讲信义的旧习。打败了袁术,解除了来自南方的军事威胁,他立时趾高气扬起来,转脸就对被他自己安排在小沛的刘备动手了,因为他听说刘备在小沛挺得民心,部队又恢复到万余人了,袁术的威胁不存在了,也该轮到烹你这条“看门犬”了。

  吕布亲率大军杀向小沛,刘备当然要与吕布拼杀一场,无奈还不是吕布的对手,一场接触战便被吕布把刚整训的新兵给打散了,只得带残部退到海西。

  恰遇到杨奉、韩暹在海西率部抢掠老百姓,刘备这回来了个另类“仁义”,宴请击败了袁术大军、劳苦功高的二位将军,杨奉、韩暹也是贪吃昏了头,忘记了自己全国通缉犯的身份,在慰问宴会上被刘备砍了脑袋,此举刘备做的是为了百姓的大仁义。

  不光如此,这还是为朝廷立了一功,为现掌朝政的曹操除了一害,朝廷—也就是曹操不是正通缉二人犯吗?现在可以去曹操那里暂栖残部了,虽不能说尽释前嫌,但总不能说是势不两立吧?

  此举实在是因为刘备的确无处可去了,依附曹操最起码能对天下人有个冠冕堂皇的说法:我保的是大汉皇朝,依附的是天子献帝,“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时便是“屈”的时候。

  曹操胸怀的确如同海纳百川,像是忘了曾经与刘备在郯城拼过血仗,马上以朝廷的名义封刘备为豫州牧。积极为刘备的部队补充军粮,而且允许他带自己的部队重回小沛,收拾刘备被打散的部卒。当然也是为了让刘备暂时拖住吕布,以便自己对张绣再次用兵。

  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曹操再次率兵南征张绣。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人及时地补充了典韦的重要位置,而且勇猛不亚于典韦,忠诚不亚于典韦,战场谋略、带兵治军却是典韦远不能比拟的。这个人就是曹操在这次巡视淮汝一带时,得到的猛将许褚。

  许褚字仲康,曹操的同乡人。据史载身长八尺余,腰大十围,(一围是多长?大概是一拃吧?那也够粗的!需要订作多少腰围的裤子呀!)相貌雄毅,勇力过人。曾拉着一条牛尾倒退过百余步,名震淮汝!

  曹操一见许褚,就对其雄毅气慨大为赞赏,说:“真是我的樊哙啊!”看来曹操任何时候都忘不了把自己比作汉高祖,樊哙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之猛将,项羽鸿门宴上想要杀掉刘邦,樊哙当面予以斥责,保护刘邦得以安然脱险,因此名标史册。

  曹操又表现了他非同常人的一面,用人不疑,不论新老。当即任命他为都尉,接替典韦做了自己的亲随侍卫。许褚带来了几百人,估计都会些中国功夫,曹操全部任为自己的警卫,并且给他们起了个“超猛”的名字:虎士!

  历来好事难成双,就在曹操大军出动南征的时刻,紧急军报到了:那张绣提前联系好了强援(估计又是贾诩的点子),刘表派大将邓济占据了湖阳,如对穰城的张绣用兵,湖阳的邓济必然威胁侧后,看来“临门一脚”又要被迫转向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十八 战前动员会
古今中外,大战之前是最紧张的时刻,除了集中物力、分配人力外,有一门必做的功课,那就是政治思想动员工作,这其实就是战前磨刀。

  国家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政治集团追求的利益不同,战前耍的戏法自然也不同。

  据说侵略中国时的大日本皇军也不免此俗:先宣读天皇御旨,再让士兵们集体宣誓等等;有的部队还要给官佐们展示“大中华地图”,让他们直接认识日本军人的王道乐土的广阔;到了下层士兵那里就宣传得离奇了:###军人的不行,###花姑娘大大的好;死拉死拉的没关系,靖国神社的有,天照大神大大地保佑!

  东汉时的曹操当然也懂战前动员这一套:大军行至淯水岸边,让将士整队肃立,曹操亲自把酒,隆重祭奠上次南征时在这里阵亡的将士,酒洒淯水,曹操不由潸然泪下……部下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三军肃穆,复仇之情顿腾于胸,这时候,大家最盼闻到的就是血腥味。

  曹操如此,绝不是作秀给大家看,子侄均丧于此,心爱的贴身卫士典韦也魂留宛城,无数将士的鲜血皆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轻洒,他内心深深愧疚,他需要宣泄,需要怀念因他而阵亡的将士。用这种方式来加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当然也能激起将士们的同仇敌忾之情,这就是部队的战前动员,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曹操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部队的求战情绪空前高涨。

  尤其是刚投奔曹操的许褚,从周围人的嘴里,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前任的伟烈事迹,今天亲眼看到曹操如此重感厚意,内心着实热血沸腾,一面暗自庆幸跟对人了,一面决心在自己新主人面前出场头彩,以报曹司空的知遇之恩。

  建安二年冬十一月,曹操大军兵临湖阳。初次与荆州军交手,大家心中谁都无数,只听说那驻军湖阳的荆州军主将邓济是名深通兵法的将才,临敌厮杀甚是剽悍,而湖阳城更是地处险要,城高池深,实属易守难攻之地。

  最令曹操担心的还不是讨厌的攻城战,而是湖阳城南十里的比水。比水河是淯水的一条支流,河虽不宽,但东流湍急,若邓济出动主力在此阻渡,对曹军来说可是个大麻烦!

  历来兵贵神速,但曹操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军日行不过三十里,摆出了一副步步为营的架势,慢慢地逼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