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23部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23部分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说都没用,袁大将军还是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关心革命接班人上面,坚决不许妄动刀兵。气得田丰出门便顿着拐棍说:“千年难遇的机会呀,而以一个小儿之病的理由错过了,实在可惜啊!”

  其实曹操这次出兵打击刘备确实有点赌气:把后方不出事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袁绍给予配合默契上,那袁少爷得病也不是曹操能预先知道的,实际上是运气在帮曹操的忙,当然也有袁绍的人力配合因素,万一袁绍一狠心呢?

  这么不顾一切,桌面上的理由是消除将来的隐患,真正的原因是让刘备捎过来的一句话给激的。刘岱、王忠二人在徐州打了败仗,回来向曹操转告过刘备向他们说的一句话:

  “像你们俩这样的货色,就是来上一百个,能把我怎么样?倘若那曹贼自己来了么,还可以另有个说法。”

  刘备也不是刻意看不起这两个人,是在战场上故意这么损的,是战术的需要,目的就是威服刘岱、王忠,不曾想把曹操给激怒了,这下惹来了大麻烦!

  可见,任何时候对任何人说过头话都不是什么好事。

  需要说明一下:曹操派去打仗的将军刘岱与原来的兖州刺史刘岱,不是像《三国演义》所说是同一个人,只是巧合同名,更巧的是两人均字“公山”;而且是同学。所不同的是:兖州刺史刘岱,是青州东莱郡牟平县(在山东蓬莱东南)人;曹操的部下刘岱,是豫州沛国(在安徽宿县西北)人。

  那王忠却是有点来历,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只不过出名的原因不大光彩:爱吃人肉!

  王忠是“右扶风”(陕西武功一带)人氏,在李傕、郭氾闹长安的年代,因遍地饥荒,老百姓饿的交换儿女吃,这王忠也好上了这一美味,自归顺曹操后,当然要讲究点精神文明建设了,也就不能拿人肉干当点心了。(后来,曹丕曾开他的玩笑,将从坟地里找到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脖子上,引得众人大乐)。

  就这么两个人,一开始进兵徐州时也十分轻敌,也就是因为心里看不起刘备这个人,才招致小沛之战的惨败,还有那令人不得不忍受的战场羞辱。

五十七 刘备出马,一个顶俩
夺得徐州的刘备对付刘岱、王忠没用费多少力气,实际上刘岱、王忠的大军还没有见到小沛城就被打得没有了抵抗力。

  那刘岱、王忠提大军来剿灭叛贼刘备,初次为将独当一面,当然兴奋异常,决心打出个样来让主公瞧瞧。再说,刘备算什么?一个贩席的,不就是凭运气代理了几天州牧吗?后来又凭借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帝本家,混上了左将军的高位。就这还不满足,还要扯旗造反?主公这次真是看错人了,养了这么条白眼狼,咱们要替主公出这口恶气!

  先定进兵方略,两位将军,总得有一人打前锋,一人做后卫吧?保证粮草供应路线通畅更加重要。可是两人都想直接参与对刘备的打击,没人愿意缩在后方,那怎么办?这时候无法相较品级的高低,副将积极求战也是应该鼓励的。怎么解决呢?抓阄吧,那时候还没造出纸来,一般是用铜钱抛反正面来定运气的。

  说起抓阄来,这可是国人的老传统,就是现在足球场上的主裁判也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的。

  刘岱、王忠的抛铜钱却没成功,巧了,在平地上抛的,铜钱下落的时候恰巧靠在了一根干棒上,王忠要重来,刘岱忽然醒悟:这是上天在让我们同时进兵呀!于是二人兵分两路,相隔三十里,同时包抄向小沛。

  没看到一个老百姓,好不容易抓了个失明人问问吧,一句话说得王忠差点挥刀砍了那个瞎子,哪有这样说话的?

  “刘州牧早就派人通知了,这次带兵的王忠,是个专爱吃小孩的畜类,大家要赶快跑啊!”

  尤其是连吃水井都给填死了,只得让士兵们现掘井造饭,这下,本来该傍晚聚会与小沛城下的作战方案就不能实现了,只好半道扎寨宿营,二人倒是有飞骑随时相互通报信息,也没当多大事,不就是让刘备再多活一天吗?

  大军宿营,谨防劫寨,一夜却是平安无事。

  黎明时分,刘岱忽然接到王忠的飞骑求援箭书:营寨被围,正在激战,请刘将军速率大军来援,从外面包围敌军,大破刘备,就在今日也!

  那还能犹豫?留步兵守卫营寨辎重,所有骑兵立即出动,杀向王忠军的驻地。

  军行半道,迎面撞来一支铁骑,才要准备厮杀,突然发现领军的正是王忠将军,这是怎么回事?二人见面,都拿出了同样的告急信件,只是台头与署名换了换,两个人都是聪明人,同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了。

  别再分兵了,一起驰援一处营寨吧。到了刘岱的大营,哪里还有什么大营?只有几具自己士兵的尸体,还有余烟袅袅的残炽,连辎重带士兵都被打劫了。不多时,有王忠大营的几个残兵赶了过来,王忠的营寨也是同样的命运,据说是打着刘岱将军旗号骗开的寨门。

  二位将军面面相觑,做声不得,别说继续作战了,今天中午吃什么?往回赶也不成啊,难道让全体士兵饿上三天?回去主公也得砍脑袋呀,王忠竟然立时觉得饿了,恨不得马上拉过个人来啃上几口!

  两人正在进退不得之时,士兵来报:刘备的大军已在二里外结阵,阵前有两溜大车,不知上载何种秘密武器,唤二位将军上前答话。

  死也要死个光明磊落,大丈夫还能让人吓退不成?二位勇将没用商量,便一起策马奔向刘备的军阵。果然是刘备在向二人招手,好像并无恶意,两人相互壮着胆走向刘备,且看这大耳朵说些什么。

  于是,刘备就说了前文二人所转告曹操的话:“像你们俩这样的货色,就是来上一百个,能把我怎么样?倘若那曹贼自己来了么,那还可以另有个说法。”

  不过后面还有两人没敢转告的话,所以正史未载,演义没描:“本州牧奉天子令讨曹贼,你二人好歹也都是国家将士,且看在天子的份儿上,给你二人施于好生之德,送你们二十车军粮,应敷你两天之用,莫要饿坏了将士们。愿降本州牧欢迎,不降刘某礼送你们出境,快些回去举炊去吧,饱餐之后务请上路。”

  再窝气也不敢拒绝人家送的粮食呀?哪里是人家的粮食?那口袋上面还分明写着“曹”字呢,这是刚从咱们大营抢过去的!

  所幸曹操也自知二人非刘备敌手,本人在遣将时也不无责任,就没有重罚二人,而是如刘备之约,亲带大军来了,且看你刘备到底另有什么说法?

  刘备绝没想到曹操能亲自出马,后方有袁绍虎视,他能不要许都?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反而是在例行巡逻边境时遇到了曹操的大军,这仗没法打了。 。。

五十八 又把老婆扔了
“政治攻心”这手绝招刘备做得很不到位,他心里极清楚:自己带的就是曹操的兵,跟别的将领作战,部队有战力,如果曹操亲自来了,手下的部队能不能给自己卖力就很难说了,真出死力跟曹军拼命的,也就自己那两千老部队。

  论人数,现在刘备的兵力并不少,若加上东海郡昌霸等人所来援的徐州地方部队,也有几万人马了,论将领,自己手下的关羽、张飞,都是世所公认的万人敌,可要与曹操抗衡,刘备知道远远不够,让自己的将士去打他们的老领导,确实有些难度。

  再就是徐州的郯城之战给他的影响太深刻了,几次都是死里逃生,若不是张飞死力相救、关羽骚扰粮道,自己早就“为国尽忠”了,刘备现在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此二人。

  说起关羽与张飞来,真是刘备的一对绝配的左右臂膀: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因杀人命案逃亡涿郡;张飞是涿郡土族,乃本地富家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关羽读书肯定不会多,张飞却是上过学堂的。

  没怎么读过书的关羽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般喜欢捧着一本《春秋》古书看,至于关二爷能不能看得懂是没人追究的,也无法验证;而张飞却是书法极好,堪称大家,并且擅长画美人图,给人们的印象却恰好相反,胸无点墨,性情粗暴,这些就要感谢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了。

  至于长相,关羽应该是个红脸大汉,长须及胸;张飞应该是个比关羽个头略低的白面书生,《太平御览记》里面有一句关于张飞相貌的描写:人中张飞,马中玉追。

  体格二人接近,都应该练过健美之类的玩意儿,要不上了战场体力也撑不住啊。两个人都爱留胡子,冷兵器时代,胡须能增大人脸的面积,主要是为了在战场上吓唬敌人,拼刀子的时候大概都喜欢对方是个奶油小生,自己当然是越凶恶越好了。所以,就是真有长得俊秀的帅哥上了战场,也会弄副假胡子戴上,上战场喜欢戴面具的俊男是史有所载的。

  最多有小学文化的关羽最讨厌的就是读书人、士大夫;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张飞对读书人历来极为尊重;关羽傲上恤下,对身边的士卒甚宽容;张飞或许是在老家打骂奴仆惯了,喝醉了爱拿身边侍候的小兵出气。

  但有一条,上了战场两个人都是不要命的主儿,战力极强。

  由于部队构成的原因,就是有这两员大将在身边,刘备现在也不敢与曹操交手,所以,当他发现曹操亲率大军来到面前时,第一反应肯定是转头就逃了,逃是对的,稍迟便走不脱了。

  曹操也同时发现了刘备,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立即指挥大军扑向刘备。刘备转身一溜,部队哪还有抵抗的勇气?兵败如山倒,顷刻崩溃了。

  刘备仅带着几十名马快的亲兵逃离了战场,再投向哪里呢?下邳虽有自己的妻儿与关羽,可他更清楚,那是往曹操罗网里钻,曹操的部队已经扑向下邳了。

  张飞已经在乱军中失去了联系,去哪儿不知道,只能祝他一路走好了。

  谁说天无绝人之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却不知通往哪里!实在是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了。

  忽然想起:自己在曹操推举的豫州牧任上时,曾保举过袁绍的儿子袁谭为“茂才”,这“茂才”身份却是“孝廉”所不能比拟的,实是非同小可,每州仅限一人,还必须由州牧或刺史亲自保举。保举的人也就是这“茂才”的恩师了。

  以袁绍及袁谭的身份,未必稀罕这个“茂才”名分,但总比没有一点情谊强吧?虽然袁绍是刘备的仇人(杀了同学兼老领导公孙瓒),但现在又能去哪里呢?得罪的是曹操啊!除了袁绍,天下虽大,谁又能保护得了他?

  至于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就只能走到哪算哪了,下邳的关羽与妻儿?顾不得了,有心无力,只有各自保重吧。

  曹军把下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关羽仅数千兵丁,战无能力战,守更莫想守,刘备信息全无,两位夫人却还在城中,连拼命的资格都不存在了,怎么办?曹操遣使进城,许诺关羽可以有条件地投降,关羽不得不考虑了。

  最后终于放下了武器,至于投降的具体条件,史未详载,但从后来关羽能顺利离开,并且能携带着刘备的家眷上路,应该是其中的条件之一,也可以看出,对关羽,曹操是信守承诺的。

  对待投降的关羽,曹操又何止于信守承诺?一回到许都,便立即引见给皇帝,没有寸功,竟拜为偏将军,在曹操的部将中,能获得如此高位的也就夏侯惇一人而已,可人家那是跟着曹操从刀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呀。

  后方已靖,现在该轮到袁绍了,但同强大的袁绍作战,诸将还是有怯意,以为不可能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尤其是后方兖洲,紧邻青州、冀州,一旦袁绍从那里下手,怎么抵挡?

  曹操向将士们分析:“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三国志&;#8226;武帝纪》)

  对于兖州方向的防务,曹操其实早就做了准备。早在一月刚消灭吕布后,曹操便做了一个令人们瞠目结舌的决定:把青、徐二州的事情交给了一个泰山一带的强盗臧霸。

  臧霸自匪从良后做的是陶谦部下,后来依附了吕布,素以骁勇闻名于泰山南北,尤其精于战场指挥,曹操一见之下,大为欣赏,当即任命为琅琊相,并且委托他代管青徐二州的一切军务。

  这臧霸果然不负曹操所望,现已率数万精兵杀入了青州,虽然以臧霸的兵力,要想捣乱冀州,成为袁绍的大患,其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但却能牵制袁绍不从这一路进兵,所以曹操不怕袁绍从兖州方向惹事。

  唯一稍担心的还是荆州的刘表,现在只有指望江东的孙策能对他有所牵制了。

五十九 老子好汉儿英雄
孙策一直是一块令曹操左右为难的心病,从本能来说,没有人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强大;但从现实需要又指望荆州刘表的背后有强大的力量给予掣肘,逢这种情况,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都是且顾眼前,曹操采取的什么态度呢?管不了的事就干脆不管,政治上维持友好状态,实际行动上能让步的就不妨让一步。

  所以,对孙策峙勇屡次侵犯自己的广陵郡,连抗议也没有过一句,幸好广陵郡的现任太守陈登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才止住了孙策从徐州北进的势头。

  风华正茂的孙策是不会坐守江东六郡的,当年席卷江东之时,迅速建功的因素除选准了江东地界的军事真空外,主要还是靠他个人的魅力:孙策有吕布之一切所长,而无其所短,帅气加骁勇集于一身,谋略与仁义聚于一人!

  当然,仁义是指对小民百姓说的。

  孙策少年治军,却能使部队军纪严明,部队所过之处,百姓一禾不损,一鸡一犬不伤,所以极得百姓爱戴,身兼各种官职,却无人称呼他的名号,都以孙郎称呼。

  孙策人帅性情也豁达,并且极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