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南宋军神 >

第253部分

南宋军神-第253部分

小说: 南宋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说火箭炮方面,利用精钢打造的活动支架,达到了反复利用数十次的标准,也就意味着无须每枚火箭弹都需要配套一个支架的麻烦,不管是制造成本还是使用成本,也因此而大幅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拉线手榴弹,因为精钢的出现,而正式登上战争的舞台,经过反复测试之后,已经首先成为暗队士兵的标准配置,这种预制破片的拉线手雷,虽说因为火药成分的缘故,威力还达不到后世那种程度,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了。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出现。能够批量炼制精钢的工艺成熟,却意味着刘涚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铁矿,以及附带的煤矿,否则,精钢的成本价格仍旧会居高不下,对于刚刚才起步发展的刘家势力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阻碍。
在益州府周边,可是没有合适的矿场,在刘涚的记忆之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攀枝花。
然而如今的攀枝花,可不是在巴蜀境内的,甚至可以说,攀枝花这个地方,压根就没有在南宋境内。
“难啊!”
每每想到这个事情,刘涚总是仍不住揉额角,幸亏此时对于铁、煤的需求,还能通过周边的贸易方式解决,但刘涚相信,随着自己势力的不断发展之后,对钢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总有一天,他还是会需要攀枝花。
“夫君,你怎么又在唉声叹气了,喏,这是最新的情报,你可知道,如今南宋朝廷跟金国,竟然。”
高玉娘的话还没说话,刘涚就猛然抬头起来,如同呓语般说道:“他们媾和了,对不对?”
“嗯?你,你怎么知道的?”
“猜都能够猜到,即便没有金弹子南下,南宋朝廷也早就不想跟金国打下去了,太劳民伤财,而赵构又不是那种穷兵黩武的人,他图的还是安逸稳定。”刘涚眨巴眨眼眼睛,在高玉娘看来,刘涚这是说的头头是道,其实吧,这还是刘涚在穿越前刻意的了解过。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金国因为接连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面前受挫,举国军事实力都遭受到严重影响,新登基的金国皇帝完颜亶如今不过十九岁,虽说已经坐在皇位上三年的光景,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利,一切都要看完颜宗弼的颜色,根本就是个傀儡而已。
而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在金国的威望却是不能完全服众,加上他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帝,只是借皇帝之口行事,故而金国府上还是有很多重臣、家族势力暗中不服金兀术的统治,导致上下难以齐心,想要继续采用军事力量剿灭南宋,几乎成为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无奈之下,金兀术和完颜亶商议,转而想通过议和的方式,一方面持续消耗南宋的国力,打压南宋的民心,另一方面则是争取时间,修生养息,以便在将来合适的时候,一举降服南宋。
在双方都有需求的情况之下,南宋跟金国之间的媾和,根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便南宋朝廷有诸多重臣大将反对,可赵构仍旧是力排众议,一心要跟金国议和,执行此事的大臣,则是。
“狗官,秦侩!”
 

第394章 新年至,宋金和(中)
 第394章 新年至,宋金和(中)
 
“没想到,堂堂南宋帝王,竟然会跟金国媾和,相比岳元帅等人,对此极其不甘吧?”
高玉娘带来的消息,让刘涚暂时停止思考关于铁矿来源的问题。虽说他早已经猜到南宋和金国会在今年议和,但他却从不曾想过,要去干扰,或者是阻止此事。
虽说两国议和,对刘涚将来的发展必然有所影响,但历史上连岳飞、韩世忠之流都未能阻止此事的发生,刘涚自认在当世的影响力还不如此二人,更是不敢幻想改变什么。
当然,关于赵构跟金国议和,若是刘涚站在赵构的立场去想,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宋金两国,自北宋时期起,征战连连,死伤无算。
即便是抛开钱财物的损失,光是以战死之军士数量论,两国之间的战争,其实已经走到不得不停战的时候了。
虽说现在南宋的军事实力已然上涨,能够堪堪抵御,甚至是略微胜过金国,毕竟岳家军成型,就意味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始发力,但是站在宏观的立场来看,无论是金国吞并南宋,还是南宋反攻金国,都意味着上万,甚至是数十万的人口损失,就目前的两国人口数量来说,这样的损失,无论是哪一方,都负担不起。
南宋经济上强过金国,但不代表就能无视这些人口的损失,而金国呢,地缘形势却是比南宋更加严峻。
金弹子借着御驾亲征的机会,实行摆脱金国控制之策略,虽说让金国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原伪齐地区,然而要想真正将这些地方牢牢的掌控,没有五到十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毕竟女真族只是一个小族,加上教化不足,在女真族内是严重的缺乏管理类人才,根本无法胜任广袤国土的掌控,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目前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既然金国愿意议和,赵构没有半点理由去反对。并非是很多人认为赵构缺乏血气,没有祖宗观念,实际上正是因为赵构站在他帝王家的立场上,才会做出如此决定,而秦侩等人,其实只是执行者而已。
这些道理,不管是当世,还是后世,真正能够去明白的人很少,他们指责赵构,往往是从岳飞被谋害开始。
既然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刘涚也不想去分说谁对谁错,如今两国议和的消息已经传到他刘涚的耳朵里,也就意味着这次议和开始走上前台,他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措施。
“玉娘,新兵招募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皱了皱眉头,刘涚不打算再跟高玉娘讨论金宋议和的事情,既然现在没人来找他的麻烦,那就更应该埋头发展自己的势力,这年头,实力决定一切。
“还行吧,从春节过后到如今,咱们一共招募了两万新兵,倒是外面的人源源不断的涌入益州,若是继续以前的那种土地政策,怕是到年底,我们就没有新的土地登记给那些平民了。”
“如今已有的良田,都已经快要耗尽了么?”
这个问题倒是刘涚没有想到的,他原本预计三年之后益州的现有土地才会紧张。
“主要还是你不限制人口进入,这三个月的功夫,从外地涌入益州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二十万?”
别以为在后世中国随便一个地级市的人口数量都是二十万的数倍之多,在如今这个时代,二十万人口,足以让一个小势力,慢慢发展成为大势力了。在刘涚正是占据益州之前,整个益州府的人口数量,也不过就是四十万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刘涚势力的人口数量,提升了百分之五十!
虽说人口增加会带来人口红利,但是快速增加的人口,必然会涉及到资源消耗的暴增,如何保证同步提高这些资源的供给能力,这是一件非常考校统治者掌控能力的事情。
当然,凭着益州府目前的自然资源,还面前能够应付,但正如高玉娘说的那样,若是人口一直按照这样的速度增加下去,那么到年底的时候,益州府的自然资源就会开始出现短缺!
资源的短缺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民众对刘涚这个统治者不满,刚刚才竖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就会因此而出现重大危机。
“刘涚,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扩张了?”
益州,是巴蜀之核心。无论是东西南北,都还有足够刘涚扩张的空间,唯一的问题就是,南宋朝廷会如何看待刘涚的扩张?
尤其是在这个两国议和的关键时刻,万一南宋朝廷铁了心要跟刘涚战一场,刘涚又该如何面对?
寻常的将领打来也就罢了,若朝廷下令让岳飞来,那刘涚又该如何自处呢?
“玉娘,你哪里有没有关于大理国的情报,回头整理一下,送一份给我!”
“大理国?”
刘涚的话,让高玉娘眉头微微一皱,道:“夫君,你怎么会想要大理国的情报,难不成。”
“嗯,我想来想去,暂时咱们还不能去触动赵构过于敏感的神经,既然北面和东面都不行的话,那咱们就只能朝着西面、南面寻求扩张的空间了!”
“可是,若要取大理,还是需要南下,咱们无法绕开嘉定这些地方啊!”
“不!”
刘涚摇着头道:“我们并非是直接南下的,我会让世辅领军,先西,后南!”
从益州府出发,先西,那就是吐蕃诸部,很显然,刘涚是想让曾经在吐蕃诸部叱咤风云的李世辅率军,先攻占一部分吐蕃部落,扩张自家的势力,同时取道向南,最终跟大理段氏交战,至少要从大理段氏手中,将后世的攀枝花拿下,成为今后的原料产地,一石数鸟。
然而,高玉娘并不是很赞成这样一个计划。
如今,刘涚势力正受到来自东、北、南三个方向的压力,但好歹都是南宋一家,可若是按照刘涚刚刚所说的战略方案来行动,那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刘家的敌人就从一个,变成了三个。
不管是吐蕃也好,大理段氏也好,都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
如今大理段氏的统治者,正是宪帝段正严,而其上一任皇帝,则是后世大家耳熟能详的“风流皇帝”段正淳。
当然,段正淳的风流那是武侠小说之中虚构的,虽说大理段氏所在的区域,因为少数民族众多而风俗不同中原儒家思想教化区域,然而也不会出现小说里那样荒唐的事情,毕竟大理段氏延续到段正淳时期,已然经历了一百七十年十七代帝王的发展,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帝王规矩。
段正严的确是段正淳的儿子,而他还有个别名,叫做段正誉,其大伯,就是同样当过大理国皇帝的段正明。
历史上的段正誉,活了九十四岁,在位三十九年,是整个大理王朝所有帝王之中,活的最久,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当然,刘涚不相信这个段正誉是因为修炼了《六脉神剑》外加娶了王语嫣之后才活的这么久,毕竟那只是小说里的情节,事实上,在整个大理王朝历史上,段正誉此人,可称为是一代名帝。
今年四十七岁的段正誉,正是前富力强之时,虽说大理段氏王朝向来对外扩张的野心不强,但能够将这种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域整合的如同铁板一块,也能彰显出其实力不凡。
正是因为高玉娘手中掌握着相对丰富的情报,所以她才会对刘涚提出的战略规划,表示疑惑。
“玉娘啊,其实此时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难,况且也不是我一时兴起才做出的决定。”刘涚摇了摇头,他知道今天要是自己不把话说明白的话,恐怕高玉娘会将反对坚持到底了。
“此话怎讲?”果不其然,高玉娘眉头一皱,就要刘硕说出理由何在。
“那金弹子,可是前往贵阳了?”
“上个月有情报说,金弹子围贵阳城一月之久,最终因为朝廷增派兵马,不得不撤走,而朝廷的大军,正在尾随伪齐军所动,想来是寻机要跟金弹子决战。”
高玉娘这么说,刘涚缓缓点头,“然。朝廷可以跟金国媾和,那是被压力所迫,能够默认我们的存在,那是因为我们本身是宋人,在朝廷眼中不过是小小的叛乱,反掌即可镇压,可朝廷不能容忍金弹子在腹地兴兵,只因为朝廷会担心,金弹子,其实是金国安排的一颗棋子,是金国吞并南宋的伏笔!”
“你这么说,倒也是有理,不过金弹子,跟你刚刚说的谋略,又有什么关系?”
听高玉娘发问,刘涚淡淡一笑,道:“自然是有关系。”
“那你赶紧说,不要买关子,再不说,小心我。”
“怎么,你还要家法伺候不成?唔,今日李世辅正好也在城中,不若去将他们几人通知前来,也免得我多费口舌!”
看样子刘涚现在是铁了心不打算继续说下去,高玉娘性格虽然泼辣,但总归还是不敢过于放肆,无奈之下,只能是狠狠的瞪了刘涚一眼,随后就去传令,召集如今在城中的大将,一并前来磋商此事。
“一会儿你要是不能让我满意,小心我让你在他们面前,下不了台!”
临走之时,高玉娘仍旧不忘给刘涚一个警告,惹的刘涚连连发笑,却是不敢再接话了。
 

第395章 新年至,宋金和(下)
 第395章 新年至,宋金和(下)
 
“吐蕃那边,最靠近巴蜀这一带是有两个小部落,当初大人您不是要求我将凡是贴近我们的吐蕃部落,一律不准有人口超过两万以上的存在,这个命令,末将是一直都在执行啊!”
“你啥时候下过这样的命令?”
李世辅的话,让高玉娘很是好奇,她还真不知道这样的事情。
“睡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眠?”刘涚冷冷一笑,其实即便没有眼下的这个战略计划,刘涚也绝不会容忍一个壮大的、统一的吐蕃部落出现,和平统一的吐蕃,不利于刘涚的利益。对此,他并不对高玉娘解释,而是用赞许的眼神望着李世辅,道:“世辅这事你做的极好,回头我给你记功!”
“这本就是末将分内之事,只是不知今日大人通知我等前来,所谓何事?”
“是这样的!”
刘涚摆摆手,眼神从众人身上扫过,道:“刚刚我们接到消息,宋金两国准备议和,不知大家可有想法?”
“议和?这怎么可能呢,两国之间的仇恨,根本无法化解啊!”
只要身为武将,大部分都很难理解“国家”和“政治”这两个词,单纯的武将,心中只向往一件事情——“攻城掠地”,他们的愿望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
在众人不敢相信的议论声之中,刘涚又提出他欲图大理段氏北方土地一事,手指着竖起来的地图板,刘涚以益州为圆心,在上北下南的地图上,将位于益州西北、西、西南的三个方向,纳入到一个半圆之中。
这个半圆的圆弧所囊括的范围,包含了吐蕃部落和大理段氏,而刘涚却又特别将包括嘉定府、泸州等属于南宋的地盘,从圆弧里面勾了出来。
“南宋,咱们暂时不去激怒他,可是其他地方,我,想要!”
“大人,交给末将吧!吐蕃那地方,末将熟悉!”
“哟,就你熟悉,我不熟悉啊?我也是熟悉的很啊!”卢宏站起来,不服那李世辅。
“卢大哥你就别吹牛了,吐蕃那边还是留给我跟世辅两兄弟吧!”李世成当然是支持李世辅的,反正有李世辅的好事,必然少不了他李世成的,上上下下谁不知道,他俩穿的是连裆裤。
见大家因为此事竟然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