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南宋军神 >

第293部分

南宋军神-第293部分

小说: 南宋军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你这也不是什么用人不疑,你是实在分不出人手来管吐蕃那边的事情吧!”高宠倒是一句话就道出了刘涚的难处。如今,以新都城为核心的刘家军势力,悲观一点来说,那就是四面楚歌,哪怕就是跟大理国之间,那也仅仅是个合作关系。
段正誉一直想着攀西高原出产的金矿银矿,毕竟大理国跟金弹子之间的战斗,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从目前来看,金弹子方面的优势反而是要胜过大理国,原因在于金弹子能够将占领区剥削殆尽,毕竟不是他自己的国土,不是他自己的族人,金弹子根本不在意这样固泽而渔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反而是段正誉这边,为了不将战争的压力转嫁给自己的子民,已经将国库掏空了不说,甚至连皇室的开支,都已经压缩了又压缩。
面对国破家亡的压力,皇族的人只能咬紧牙关坚持着,当着段正誉的面,每个皇族成员都可以表现的义愤填膺,然而背地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对此说三道四,甚至因此而开始怀疑段正誉的领袖能力。
这些消息,自然也有人收集来交给刘涚。这些负责情报工作的人手,并非都是影队,张汉在负责。事实上,影队跟暗队一下,都是直接对刘涚负责的机构,说到底颇有些那种特殊部门的味道。
而正式情报的来源,还是直接对军队系统负责,这个工作,詹木在的时候是詹木在负责,詹木不在的时候,刘涚就交给了杨再兴。
倒不是说刘涚对其他人就不放心,关键还是在于刘涚手下人手不足,有能力的人,每个身上都承担着不止一样职责,就连高玉娘和安娜这两个女人,有时候都会忙到几天见不着孩子一面。
“二哥怎么突然关心起吐蕃那边的事情,难不成二哥想去吐蕃大展拳脚?”如果说高宠真有这方面的想法,那刘涚一定会强烈阻止。毕竟以刘家军现在的综合实力来说,还远远不是向吐蕃方向发展的时候,最现实的说,如今刘涚还没能掌控整个巴蜀呢!
要说刘涚眼下最想的,莫过于将巴蜀囫囵的收入囊中。原本他是希望能够跟吴阶一起动手,然而天命使然,吴阶却是英年早逝了,剩下大散关一个烂摊子,还指不定吴璘能不能收拾妥当呢。
“不,我不想去吐蕃!”高宠缓缓摇头,原本望向夕阳的他转向右边,“北方,面对金人,那里才是我的战场!”
“二哥,你想去大散关?”
“对!”
高宠重重点头,道:“吴阶已死,单凭吴璘的年龄和军中资历,即使有柴青源和胡立协助他,也未必能让大散关上人人服气,金兀术挥军南下,此番绝对是存了不破大散关不罢休的心思!”
“二哥你是担心他们守不住?”
“若是他们三个都守不住一个大散关,那只能证明刘涚你看人的眼光太差劲了!你当初决定让柴青源和胡立前往大散关,又调动了一万火器军,不就是相信凭他们能够守得住大散关了么?”
“既然不是去帮他们守大散关,二哥你是想?”
听高宠这么一说,刘涚又有些糊涂了,高宠又说想要带兵去北方,却又不是去大散关,那他是想干啥呢?
“刘涚啊刘涚,你不会这些年的兵法都白学了吧?最好的防守是什么?”
“最好的防守是。二哥,你要主动出击?”
“那是!”高宠异常肯定的点头道:“凭什么一直都是金军主动进攻我们,我们却是不能主动进攻金人呢?这一次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南下,金国国内还能有多少兵力留守?与其每次被动的承受他们的进攻,不若让我带上兵马,也去金国冲杀一番!”
“这。”
虽说高宠的这个建议听上去让人热血沸腾,但刘涚身为最高指挥官,却不能只是凭自己的意气用事!
乍一听高宠的话好像也是有些道理,金兀术都带了十万大军了,那金国腹地还有多少兵马,一个金国总不能有三个、四个五个的十万大军吧?然而仔细一想,金兀术又不是完颜亶,总不可能把隶属于皇帝的军团都给带走吧?
如此一想,就会让人感觉高宠这个计划,貌似有些过于草率,万一失陷,哪怕刘涚可以不在意那些兵马,总不能连高宠这个二哥都不在意吧?
 

第458章 大散关,批白单(下)
 第458章 大散关,批白单(下)
 
“我还是要去大散关的!”
任凭刘涚如何说,高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正如他向刘涚说的,不向自己动手。
其实高宠这话说的颇为武断,如今新都城暂且立于不败之地,故而他还有的选择,若是南宋朝廷的屠刀挥向高家庄的时候,他高宠又该如何自处呢?这其中的道理,刘涚是想的明白,倒是高宠自己没有转过弯来。
打他从岳家军营中离开的时候,跟南宋朝廷之间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即便那天岳飞能够抗住传旨太监的命令让岳云私下里放了高宠两人走,可这不代表下一次岳飞跟高宠再见的时候,不会兵戎相见。
这边刘涚见高宠坚持,遂只能是摇头,“二哥,若是你已经确定,那兵马,我只能给你一万,实在是不能抽出太多了,至于说将领。”
“我把再兴带走!”
“哦?大杨?”刘涚顺理成章的以为,高宠说的是大杨再兴。
“不!他对于火器作战并不熟悉,而且你这边也需要人手,他留在新都城反而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说的是你那干儿子,十六了,也该出去锻炼锻炼了!昨儿我跟他聊过,你这个当干爹的,把他保护的太好了!”
“二哥愿意带再兴出去锻炼,我倒是求之不得!唉,不是我把他保护的太好,实在是我手里的事,你明白的。”刘涚这倒是心里话,以他跟小再兴之间的感情,自然是希望小再兴能够成长为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相信有高宠照看,小再兴想必能够很快的成长起来。
“你呢,有什么打算?那韩世忠,究竟会不会来?”
“以我对朝廷的理解,韩世忠应该还是要来的,只是时间早晚,不过我还是想趁着这些时间,汉中走一趟,若是可能的话,在汉中把吴阶接回来。”说到这里,刘涚又是一声长叹,吴阶的死真是让他感觉非常惋惜。
刘涚这么说,顿时让高宠惊讶起来,“你不管这边了?万一韩世忠来的快,新都城怎么办?”
“韩世忠来不快!除非朝廷是聋子、瞎子,不知道金兀术已经南下了,况且就算来了,这里不是还有玉娘坐镇大局么?怎么,二哥难道还放心自己的大徒弟?”
刘涚这话虽说有开玩笑的味道,但高玉娘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真是高宠教出来的徒弟,不管是武艺还是兵法,加上这些年刘涚的指点,防守一个益州,应该是可以胜任的。
毕竟作为采取守势的一方,高玉娘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太多,只要保证将既定的防御方阵执行下去,相信韩世忠即便是一次性将十万大军都扔出来攻城,也不可能将新都城攻破。
反倒是刘涚觉得自己,自己一路循向汉中,意义重大。
吴璘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是说吴阶他不愿意大肆操办丧事,但如今吴家已经在新都城生根,吴阶活着的时候没能回来,死了以后总是要回来了。
虽说刘涚跟吴阶之间并无君臣之名,但哪怕是出于对吴阶的敬重,刘涚觉着自己也该走这一趟。
同时,刘涚想要看看由益州到汉中这一路,是不是该速战速决了?
柴青源和胡立领兵前往大散关,按照刘涚的意思,是不会去惊扰沿途的城镇,然而,一旦柴青源和胡立兵马进驻大散关之后,从汉中到益州这根线上所有的城镇,实际上就已经成为刘涚的囊中之物,一旦韩世忠跟刘涚之间的赌约以失败告终,就是刘家军收服这些城镇的时机。
所以刘涚觉得,自己亲自去走一道,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刘涚的决定,刘家军上下很难有人能够动摇,所以他跟高宠之间议定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分头执行,在众人的协助之下执行下去。
刘涚又要出远门了,吴安邦的伤势,却还没有真正痊愈,他倒是想跟着刘涚走,可惜刘涚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吴安邦很是无奈的留下,却是小再兴说动了柴胡,让他跟在刘涚的身边。
原本柴胡是想跟着好兄弟杨再兴,随高宠出大散关,打外族人,然而高宠却不是很同意,只因为高宠不甚喜欢柴胡那个性,觉着小再兴要是老是跟柴胡在一起,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世界观不同带来的不同视角,在清虚散人和王重阳眼中看起来是个宝的柴胡,在高宠眼中却是一根草都不如。
无奈的柴胡,不能跟着小再兴,一个人留在新都城也无聊,遂答应跟刘涚走这一道。
从新都城出发,朝着东北方向一路走去,沿途有德阳郡、利州郡等重要城镇。严格意义来说,这些“路”都应该有重兵驻扎,只是因为如今南宋朝廷的国力和军力都不允许这样做,所以只能集中军力,驻扎在那些关隘之地,以防备外族的入侵,至于说这些“内地”的路府,寻常时候都只少量的地方兵马,防备一些寻常盗贼都有些勉为其难,就更不用说对抗真正的军队了。
汉中城里倒是有一支兵马,不多,两千人而已,柴青源和胡立领军经过的时候,可是将汉中城的驻军将领吓的不轻,生怕这两万刘家军是来攻打汉中城的。
虽说最终两万兵马只是在汉中城外亮了个相就径直开赴大散关,然而汉中城里的朝廷官员们却没有因此而轻松下来。他们当然知道这些刘家军是冲着大散关去的,表面上跟他们没啥关系,可若是大散关落在刘家军手中,不迟早都会轮到他们么?
故而柴青源和胡立这么虚晃一枪,却是让汉中城的奏折,如同雪花般落在赵构的案头,准确的说,是落在秦侩的案头。这些如同汉中城冬天那鹅毛大雪一般的奏折却是注定要让汉中城那些翘首以盼的朝廷官员失望了,只因为赵构和秦侩眼下根本没有心思来理睬汉中城,他们很忙,忙着准备两国正式的联盟,或者说,忙着正式向金庭下跪呢!
虽说赵构签字的国书,算算时间应该快要送到完颜亶手中了,但赵构等人心中并不轻松,在没有拿到盖着金国大印的国书之前,这件事情都有可能产生变数。或许有人会说,国家大事岂能儿戏?当然,反悔这种事情不是儿戏,那根本就是有心为之啊!
对两国议和毫不知情的金兀术,领着他的兵马,一路快行,直逼大散关。因为吴阶的过世让金兀术感觉有机可趁,故而这一次,他甚至没有按照行军的规矩派出先锋部队,而是大军裹夹着民夫,一路狂奔到大散关之下。
站在距离大散关北方最后一个山头之上,金兀术能够清楚的看见大散关的城头。
“吴阶,真是死了!”
依山而建的大散关,在经历了数次大战之后,仍旧如同矗立在山间的巨大勇士一般,魁梧的身材,一双健硕的双臂张开,像是要将所有来犯的敌人统统拦住!
这种气势,绝非是那种人为的城池所能够营造,只有在这种天然形成的关隘身上才能感觉得到。而金兀术也是不由的一阵感慨,在这大散关下,金人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失败,不知道多少儿郎,将自己的性命,扔在了这大散关下!
只是今日看这关隘,雄壮之中却放佛带着浓浓一抹的哀伤,就连天上的云头,都是阴郁的,盘绕不去。山间有风,那冷冷的,来自北方的风,却是吹不动那的阴郁的云。
再继续往下看,那阴郁云层之下却又有一股子冲天的杀气,像是不屈的英魂,硬生生顶着那沉甸甸的阴云,始终无法降落到城头之上。
或许,是那城头上一如既往的刀戟如枪林,还有那些来回巡逻的将士身上的杀气,跟无数年来战死在这大散关的英灵汇聚才一起,才能产生这种形同实质的杀气,弄的放佛睁开眼睛就能看见。
不过最能吸引金兀术等人注意的,还是大散关处处的白色,白色幔帐,白色旌旗,白色。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昭告,在大散关之中,有相当重要的人物过世了。
眼前这一切毫无疑问是在告诉金兵,吴阶真是死了,这决计不会是宋人的一场阴谋诡计。
“这个吴阶。”
金兀术今年也是不惑往上的人,虽说他年纪远不如吴阶大,但两人也是数度交锋,虽说各属敌对双方,但心中却是有股惺惺相惜之意。
如今,吴阶身死道消,何尝不是一种对金兀术的提醒?
望着如同披上雪花一般的大散关,金兀术不由得也想到自己,他这一身戎马,年纪轻轻就随父亲打天下,到如今满身伤痕,却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迹。
“吾辈身在这乱世,求仁得仁!晋卿兄一路好走!待他日你我黄泉相会的时候,吾照样要跟你杀个天翻地覆!憾,此生不能率儿郎正大光明胜晋卿兄,吾生之憾啊!”
从马背之上落地,金兀术却是对着那大散关,毕恭毕敬的三鞠躬。他的行为让其身边随从之人也不敢怠慢,纷纷持晚辈之礼,跟在金兀术之后,妥妥的跪地磕头。
“晋卿兄,睁开你的眼睛看着吧,这大散关,吾收了!”
祭奠礼毕,金兀术却是振臂狂呼,只是没人留意到,他那张沧桑老脸之上,却是有两颗眼泪滑落。
 

第459章 战鼓擂,谁最威(上)
 第459章 战鼓擂,谁最威(上)
 
“叔,那里就是德阳郡啊?看上去,也不咋地嘛!”柴胡嘴里叼着草根,立马于刘涚右侧,两眼望着地平线上那座小城,嘟囔的声音说道。
“不咋地?”
身为后世的职业军人,刘涚对于后世德阳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德阳有个二重厂,曾经为国家制造了不少坦克大炮等军械。只不过后来随着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浪潮,辉煌的二重厂逐渐没落下去,甚至于一度成为地方的老大难问题。
这样一个重要的军工企业再后来能不能重新焕发出光彩,刘涚已经无法知道了,而他对于德阳这个城市的印象,也就仅止于此。
他眼前的德阳,当然不会是什么军工企业所在地,只不过是一个相对人口集中的城镇而已。站在这个位置看,城墙也算不上高耸,简简单单的一架云梯就能登上去罢。
不过刘涚若是需要拿下德阳城,那是不需要什么云梯的,他已经不惯于使用哪种落后的攻城方式了,再有了大炮和火箭炮之后,刘涚心中唯一期盼的,就是产量能够提上来,质量能够稳定进步,那么唯一需要的条件,就是时间,攻占这条线上的城池,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