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246部分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46部分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水流量大约是黄河的十倍以上,相当于整个长江流量的二分之一。

丽水自密支那以下河道宽阔,一直到出海口都可以通船,其河谷借地是整个缅甸城镇和人口的聚集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催发地。

从密支那到八莫的这一段河流,由于切山而下,河流流水湍急,但是河道相应的也束窄了不少,整个河段有一百公里左右在峡谷中流淌。

这就给朱常渊的战略提供了一个条件。

就在派出孔和攻击八莫的同时,朱常渊又从系统中兑换出来两艘大船,每艘大船上都带着满满的工程机械,并将城中剩余的两千名士兵统统装到船上,送他们去该去的地方,干该干的事情。

至于整个密支那城,只有两百多个铁甲骑兵。现在,他们还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各个大明教教会中的小组长,每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动员起来百人左右。

日子缓缓的过去,十天的时间不到,已经有六个族群中的首领或者族长被下面的民众推翻,建立了新秩序。

整个密支那城邦洋溢着喜气洋洋的味道,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贵族和族长,他们却是整天忧心忡忡,不知哪一天自己会变成下一个被绑在柱子上游街的人。

甚至那些有前途有关系的大贵族,已经带着钱财和家人偷偷的跑到南边去了。但是大多数土著,都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离开家乡。

大明教的教员,发展迅速,几乎是如雨后春笋般,渐渐的充斥到了密支那的各个地方。

最近,朱常渊的电话和短信数量。急剧增多。

有老婆们给打的,有孔和夺下八莫报捷来的,最多的还是大明王朝各个地方的那些暗桩给他发来的短信息。

比如张献忠在云贵失利,收缩兵力龟缩到了四川。可是回到四川以后依然得不到安生,被四川忠州的秦良玉各种骚扰。

秦良玉虽然是个女子,可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进入到了正史中还单独有列传的女子,此人之忠肝义胆由此可见一斑。

朱常渊也是很佩服这名已经年过花甲的女人,她家中满门忠烈。对大明帝国忠心耿耿,儿子马祥麟在山海关的时候被敌人射中了眼珠子,不但没有怯懦还激起了他心中的愤怒,“刷刷”连射三下回敬,射死三人,一时间传为美谈。

民间传说杨门忠烈,男丁全部战死,十二寡妇征西,其中不少都是借鉴或者是间接添加了秦良玉一家的影子。

除了张献忠的消息之外,还有多尔衮的、蒙古的、李自成的。其中最重头戏的还是李自成。这货率领百万人从长安出发一路高歌猛进,一口气打下了榆林,后来在太原镇受阻无法前进,不过现在好了,经过一番努力,在损失了三十万人的情况下,终于还是攻入了太原,将太原总兵周遇吉赶跑。

“唉,废了这么大的劲,终于快要打到北京了么?”朱常渊看着短信。微微一笑,然后将手机收了起来。

他准备最近先回日月岛一趟。

和朱常渊想的不一样,此时此刻的李自成,有些泄气了。

确切的说是还没有到京师。他就怕了。

一个太原就把他搞的灰头土脸,一个周遇吉死死的抗住太原镇,竟然把他弄得损失了三十万大军。当然这三十万大军不是死了,而是被周遇吉打散了或者是收复了,但这也不得了啊。

因为除了太原镇外,这条通向京师的道路上。还有宣府镇,还有大同镇,最最最关键的是,还有那个坚不可摧的北京城。

要想覆灭大明王朝,对于目前的李自成来说,还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但他是李自成,他是为朱常渊复仇的化身,是天下反贼的老大,是大明王朝终结者中的大哥大,所以,各种社会地位要求他,他不能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他怕不怕的问题了,而是他不能退。前进或许胜利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后退必然会尸骨无存。

“我想回长安,这仗太难打了!”李自成不会拐弯,有什么说什么,当然了,说的也是他心中所想,是他心中真是的想法。

“大哥!”刘宗敏一听急了,跑到李自成身边,低声说道:“大哥且不要说这么丧气的话,现在兄弟们跟着你,都是为了要给延明王报仇,好推翻崇祯那个狗皇帝。如今你若是退回长安,我怕他们会不同意啊。”

李自成犯难了。

别说刘宗敏告诉他,就是不说他也明白,现在自己手下的这支部队,名义上是他的,可是实际上并没有以前自己的部队用着那么顺心。

最重要的是军中基层的将领都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跟随他,而是为了给朱常渊报仇所以才跟他的,最近高层都知道朱常渊没死,下面的人还不知道。若是下面的人知道了,后果真的是可以用不堪想象这四个字来形容。

“周遇吉退守忻州,这个家伙就是个又臭又硬的石头,老子怎么都啃不动!”李自成真的是很沮丧很沮丧,再也不想和这货死磕:“以前在陕西河南,都是和那些地方上的军队交手,没想到崇祯九边之兵如此精锐。太原后面有大同,大同后面有宣府,宣府后面还有北京城,何时才是个头啊!”

“大王,您千万不能灰心啊!”刘宗敏给李闯跪了下来,哭着说道:“现在您的手下还有七十万大军,如果就这么撤回陕西,此生再也无望称霸一方,而且,也会贻笑大方。”

“还有,现在您打着为朱常渊复仇的旗号,手下有七十万人愿意为您卖命,服从你的指挥。如果您现在折回长安,恐怕到老家的时候手下连七千人都没有。”

李自成慨然一叹,将刘宗敏亲自扶了起来,说道:“宗敏,寡人又如何不知道这些?只是你看,别说北京城,就算是想要到达大同镇,中间还隔着忻州、代州,这两个地方虽然不大,可是防守坚固,易守难攻,就算是我们七十万人齐上,也不一定能够攻下来。”

李自成雄心松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知道朱常渊现在还未死亡,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既然不能退后,又不想前进,李自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原地休整。

太原城被破之后,他就让士兵将城池修筑起来,然后全体七十万大军开始了没有目的的休整。

之所以说没有目的,是因为其一他不像想别的军队没有粮食,他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其二,他军队虽然有死伤,可是数量庞大,刚刚攻下太原城,战斗力很强,士气正旺。

可惜,李自成没能把握机会。

在太原城一连休整了八天之后,文武百官终于按捺不住了,一个个出来劝说李自成继续发兵北上,甚至还有不少低级将领也过来劝说去北方战斗。

李自成无奈,继续起兵攻击太原去往大同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忻州。

很不巧,忻州的守将还是他的老相识,也是老对手:周遇吉。

周遇吉是太原总兵,当然了,不管是忻州还是代州,都是他的下属地,现在太原丢了他自然不可能跑,只能依靠残留的兵力死守忻州。

忻州城是个县城,可是城防却是相当的好,其中原本就有五千守军,加上周遇吉从太原城突围出来的一万多人,正好有两万。

在攻陷了太原城的八天之后,李自成率领他七十万大军,跑到了忻州城外,开始更加猛烈的攻击。

然而,城上的周遇吉也不是吃素的,依靠着充分的物资和城防,足足抵抗了十余日,让李自成的七十万大军变成了六十万。他自己的手下,也死光光。

但周遇吉这货或许是命比较大,或许是功夫比较好,反正忻州城城破的时候,很多士兵都战死了他没战死,还跑了。一口气跑到了忻州城后面的代州。

李自成越打越是纠结,这尼玛周遇吉才多少人,愣是累的老子丧失了十万大军才把一个小小的忻州给平定,那尼玛以后还怎么打?

怎么打?硬着头皮打。

于是,故技重施,在忻州城休息了五六天的时间,闯王率领账下的六十多万大军,又冲着代州城打了过来。

代州和忻州一样,是个县级小城,城防做的比较到位。

唯一不同的是,代州城的人数没有忻州多,只有不到一万的守军,这让李自成心中一喜,继续攻击代州城。

可是代州城虽然小,人也少,丝毫不比那啥忻州好打,一打到了十天,还没有结果,而代州城中仍然还有两千人。

李自成现在头都大了,这尼玛打到京师要到什么时候呢?

第35章帝国最后的抗争

头大也没办法,想要得到一个国家,想要成为那万中唯一的存在,哪里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不付出血的代价,就不要想创造神的历史。

牛金星不知道又从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一路跑到李自成的跟前,给他献了一条计策。

“大王,现在久攻太原各地城池不下,不如仿照当年唐太宗引兵入长安的故事!”

“什么故事?”李自成问道。

牛金星躬身说道:“当年李世民由太原起兵,意图直接拿下长安,所以他舍弃沿途的大小城池而不攻击,兵锋直指长安,大王您不如舍弃这个代州,然后带着人绕路直接到达京师。然后凭借着百万雄师之威,定然可以一战而定天下!”

李自成眉毛深深的皱在了一起,摇摇头表示不同意。

“丞相你这个计策原也不错,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当年李世民入长安易,如今我攻入京师难,一战而胜定天下倒是不假,可若果战而不胜呢?”

牛金星当然知道战而不胜的结果是什么,无非就是身首异处而已。可如果不拼一下,就这么一点点的磨着去京师,早晚必死。

不过这话他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自己只是给主子提建议,他听则听,不听就算,作为一个成熟到能把自己政治对手轻易玩死的政治高手,牛金星这些道理还是懂的。

所以,李自成畏首畏尾的时候,他只能拱手说一句:“大王英明”而已。

代州城虽然坚固,可是外面是李自成的六十多万大军,注定了它不可能坚守太久。这个道理,不但李自成懂,城中那位大明帝国最后的武将周遇吉也懂!

趁着自己身边还剩两千人的时候,他就决定要突围了。

站在城头,看着城外和城上如山的尸体,到处充满着腥臭的血污。周遇吉一手扶着大炮,一手放在城头,满脸乌黑的看着远方的天幕,慨然说道:“周某人已经尽力了。如今唯有战死而已。”

他身边的将领和士兵,一个个威武不屈,直挺挺的站在城头,看着下面的尸体和远处黑压压一片的贼军,没有丝毫畏惧。

并不是他们不畏惧。而是时间长了,他们或许麻木或许忘记,已经木然了。

“周遇吉!”城下远处的刘宗敏看到周遇吉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一个朱常渊从现代社会贩卖过来的喇叭,摇摇喊道:“快快开门投降,否则的话,等我闯王进入代州城,必然屠城泄愤!”

周遇吉木然的抬起头,对着刘宗敏的方向开了一炮。

“城中有多少人?”周遇吉朝属下问道。

“回将军,城中只有将士两千余。百姓万余人,战死之人不计其数!”后面的副将看着周遇吉,口气悲伤的回答道。

“唉!”周遇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凄凉的说道:“我周遇吉,为大明尽忠守则,可惜贼兵势大,我不能挡,如今既然左右无法抵挡,又何苦为难百姓,今日晚上。就放他李自成进城吧,咱们退守宁武县。”

周遇吉看似献城,其实并不是投降,只是无奈中的一种选择而已。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城中的百姓保命,也可以将压力转移到后面的大同镇身上,毕竟大同府兵精粮多,和太原府是一个级别的军事重镇,就算被破,抵抗李自成两三个月还是有可能的。

到时候消耗一些贼兵的力量。后续宣府和京师的压力就会减轻,贼兵就自己溃退了。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周遇吉没有无脑的死守代州城,而是连夜带领两千士兵突出重围,朝西边的宁武县跑去。

李自成再下一城,成功的进驻代州,此时此刻,距离大同府只有不到二百里,可谓遥遥在望。

李自成遵循他一贯的作风,进入了代县之后,六十万大军原地驻扎休息,既没有追击逃亡到宁武县的周遇吉,也没有任何朝大同镇进军的想法。

刘宗敏和牛金星多次劝说,他才勉强提兵再战。

然而,再战的对象竟然不是进攻大同,而是反过身来跑到西边追击已经逃到了宁武县的周遇吉。当时很多官员就开始吐血了。

太原、忻州、代县到后面的大同,四个城池连成一线,还都是在平地上。而四个城市的西边,是一座南北延绵的大山,将四个城市和西边隔阻开来,而宁武县正好是在大山的西边。

周遇吉跑到宁武县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老子玩不过你,不跟你玩了,你爱咋咋地,去打大同也好,攻击京师也好,往后就没我啥事了!

可现在李自成竟然放弃大同去攻打毫无意义简直可以说没有任何战略价值的宁武关,手下的所有大将还有文官,都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其实只有李自成明白,他根本不想真正的进攻京师,不想再去啃一个比石头还应还臭的大明九边重镇,因为他在同样的重镇太原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打击。

至于追杀周遇吉,估计是因为周遇吉现在对他来说是个软柿子吧。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已经羽翼尽折已经变软了的柿子,依然不好啃,依然是个能崩掉人牙齿的臭石头。

历史上,李自成不直接攻打大同府而是跑到宁武县和那个叫做周遇吉的家伙去浪了一波,也成就了他个人生涯中的诸多败笔之一。

他忽略了,宁武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重要性。

确切的说,宁武县比代州和忻州更加易守难攻,更加让人感到绝望。

这个地方有个著名的雄关,叫做宁武关,在大明中期的时候,宁武关是大同、太原和宁夏三边的驻军主基地,虽然大明朝后期没有重视利用,可并不等于说这个关口不存在。

宁武关很大,周长四公里,每边都有一公里长,可以想象这座城池到底有多大,比特么山海关和宁远城都大了不止一圈。

关上设置了四个城门,十六座箭楼,又有红衣大炮六十多门,常驻军有两万余人。

还有个至关重要的地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