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256部分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56部分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阮大钺一惊,之前只是听到传闻,现在皇帝亲口说,自然是确有其事了。

“陛下,万万不可!”阮大钺也是饱学之士,知道其中厉害,说道:“臣冒死上奏:现在天下人心不稳,前太子无踪。别有用心之人甚至不视陛下为正统,陛下万万不可去襄阳会盟。”

“朕也知道尊卑有别,若是前去如同奉命,可贼子朱常渊胆大包天,竟敢威胁朕,来使说或人去或头去,气死朕了!”

“陛下无忧,南京城固若今天,京城侍卫数千人,他朱常渊奈何不了您!”

“嗯!”朱由崧点点头,暗道也是,随即,脸上又浮现出讥笑之色,说道:“朱常渊可谓蠢货,烈帝遗诏他自己竟然不认;还有这次海啸,这种谣言他也敢胡乱散布,哼,明天之后,就是他声名扫地之时。

第8章海啸到来

确实是如此!

朱由崧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君权神授也好,迷信思想也罢,哪怕包括宗教在内,所有以前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都是用来愚民所用,作为这个帝国的高层统治者,朱由崧还是很客观的,一句话说,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预测灾难。

阮大钺自然也不相信朱常渊。

但讥讽朱常渊事情事小,接下来打乱了朱常渊的计划事情就大了。

比如说,从山东到福建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唯独淮安和扬州二府的百姓,在朱常渊的士兵宣传了以后没有被迁移。

不是百姓不愿意迁移,而是有很多百姓都已经被朱常渊手下的士兵说动,甚至于都跟着往高处跑的时候,驻扎在江北四镇靠海的军队出动了。

这些军队打着朝廷的旗号,一边宣传弘光皇帝的圣旨,一边强令百姓不许迁徙。

朱常渊接到淮安和扬州府的情况以后,脸色很黑。

他之所以在第一时间让老百姓迁移,主要目的并不是想要得民心,而是因为这场灾难由他引发,他有义务帮助老百姓避免灾难的发生。

可是现在倒好,一帮明朝的遗老遗少竟然用老百姓的性命作自己的政治筹码,这让朱常渊如何不气。

可是气归气,他已经没有时间去做什么了,因为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早上,距离海啸的到来还有区区十二个小时,就算是现在快马加鞭的跑到淮安和扬州,无非是和朱由崧打一架而已,没有时间迁徙老百姓了。

“这是我的罪过,你们继续努力,能救多少算多少吧!”朱常渊无奈的挂了电话,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凝视着这个平静的海面。

中午的时候,各地陆续传来电话向朱常渊报告消息。

山东迁徙工作完毕。除了少量不相信固守的老百姓之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全部迁徙往安全地区。

福建老百姓在大木的帮助下提前完成了迁徙。

浙江的迁徙工作比较麻烦,一直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才马马虎虎搞完,倒不是当地官服阻挠。而是浙江靠海的渔民和北方几省的地域文化略有差别,比较排斥那些劝说的人,但是好在,在士兵的威逼利诱和恐吓之下,迁徙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剩余百分之二十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鉴于两广地区的特殊性,士兵们又没有手机,而总指挥孔和现在还身在传信途中,所以朱常渊没有让他们上报完成情况。

再说了连广地区即便有海啸,也不会太严重,毕竟外面好几道岛链加上吕宋群岛的遮挡,到时候即便海啸到达此处海域,能量应该也消减的差不多了。

得到浙江和山东的消息后,朱常渊如释重负。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大木过来。陪同朱常渊站在远处靠海的山坡上,看着异常平静的大海,心中却在腹诽:不像能有海啸来的样子啊!

“王爷,台湾和琼州并没有得到消息!”大木看着朱常渊说道。

朱常渊自然知道,但是他手底下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能够把大陆百姓弄好就不错了,台湾是没有那个能力,毕竟组织时间太短了。

至于海南岛所在的琼州,则没有关系。因为和两广地区一样,外面有吕宋和第二岛链这能为它阻挡第一波和第二波攻势,不会有大的损失。

“寡人之力亦有限!”说到这里,又无耻的扯了一句:“再说了。寡人只是梦到太祖皇帝托梦,并不知到底是真是假!”

噗!

大木听了一会,心中无奈的一笑,不知道是悲是喜,暗道:这延明王也太扯了,竟然连他自己也没有底。

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海明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在落日之下泛着一层诡异的光芒,让大木隐隐感到有一丝不安。

“咕。。。。”

一声怪异的,他从来都没有听过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海上传来,可是大海仍旧没有任何的动静,连一丝海风都没有,让大木的心情更加紧张了。

现在不止是他,就连山上的那些对着大海观看的百姓的脸上,都有了一丝恐慌。世代生活在大海边的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诡异的画面。

“这,这是怎么回事,海上的风都没有了?”有人窃窃的说道。

“我也不知道啊,看来延明王说对了,大海发怒了啊。”另一人附和。

“发怒了,发怒了!”

同一时间,山东半岛南侧和浙江、南直隶外的海岸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淮安府的村民看着海平面,一个个像是见了鬼一样,同时,他们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不妙,赶紧撒腿往山上跑。

不过,他们还没有跑多远,就被当地的官兵给赶了回来。

有些农民发怒了,自发的组织起来往高山上冲击,终于在大海啸来到的最后一刻冲上高山;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么幸运了,要么是没有抗得过官兵的镇压,要么是由于距离高坡太远无法走到。

至于家里的粮食和牲口,就想都不要想了。

“咚、咚咚!”海上像是响起了炸雷之声,然后,在人们惊恐的目光里,海岸迅速的后退。

十米、二十米、三十米。

在坡度很小的沙滩上,海水像是遇到了巨大的落潮一般,从海岸上快速的往大海里收缩,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最终,距离朱常渊最近的海面几乎整整的被大海吞噬了三公里远。

“这是。。。。”

不但大木不懂,连朱常渊都露出了诧异之色!

尼玛不是说好了来海啸的么?海啸不是高高的一堵墙忽然就打过来了么?为什么没有水墙?为什么这海水还往后缩了?

“大海呢?不是有大潮么?为什么海水都退了?”

村民们也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祖祖辈辈在这片海上打鱼晒网,也知道潮起潮落,可什么时候见过如此离谱的落潮。

“不知道!”老百姓和那些极有经验的渔民都没见过这种情况。

“你们看你们看,沙滩上!”

随着一个人的声音响起,好多人的目光都从远处收缩回来,看到沙滩上留下了大量的贝壳,器物碎片,还有几艘沉船的残骸。

“我的天呢,这海底多少年没见过天日了,这。。。”

那些人正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突然,海风吹来,越来越强!

远处天际,在太阳正要落到海中的一刹那,有眼尖的村民终于看到了大海中的海啸。

镀金的海面上,突然堆叠起一条横着延绵无尽不知道有多长的白线,而且,那一条横在众人眼前的白线还在以一种快到不可思议的速度朝海边冲击而来。

“轰隆隆隆隆。。。。。”

夹杂着快如奔雷的声音,白线越来越近,越来越大,逐渐,等那海啸距离众人在一公里之内的时候,他们终于全部露出了惊恐的面容。

海啸来了。

一个呼吸!

两个呼吸!

三个呼吸。

。。。

短短是个呼吸不到的光景,原本看着不是很高的水墙终于在距离的作用下越长越大,等到了海岸的时候,俨然变成了一堵厚实的直立水墙。

水墙横亘天地,无边无际,携带着毁天灭地的力量一同朝海边冲击过去。

“啊。。。。”

看到这种震惊如同世界末日般的景象,许多人心里承受不住,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叫喊声。

顿时,海啸的啸叫声、风声、人的恐惧之声交织在一起,让所有在山顶的人都感到异常的烦乱,分不清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

“唰。。。。”

水推浪起,浪涌水墙,一条四五十米高的水龙朝岸边冲击过去。

最先映入视野的是朱常渊那一艘被巨浪托起朝天空中抛出了高大十几丈高度的巨轮。

巨轮飞到空中,而后落下来,泛起的大水花和海啸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吼。。。。。”

伴随着一声声众人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海潮涌上了岸边,不,应该说是冲上了岸边。

岸边所有的房屋、农舍、树木、灯塔,所有一切,在大海啸面前都不堪一击。所到之处,汪洋一片,房屋不存,生命不留。

哪怕是四五人合抱粗的大树照样被连根拔起。

平日里在众人眼中高大威武的诏安县城墙,在这一场大水的冲击之下瞬间破碎,而后,大水入城,所有房屋像是被水挤扁,向内塌陷。

离得近的人甚至能听到房屋被瞬间冲来的大水挤扁的“噗噗”声。

“呼,太恐怖了!”无数村民盯着眼前的境况,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心中却是同样的想法:太恐怖了,太吓人了,若是没有延明王及时提前通知,就算提前看到了大浪,谁又能跑的了。

“王爷万岁!”

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然后,周围的村民又一个算一个,不管是举着?头还是举着锄头,都兴奋的看着朱常渊,一声声的高喊:“王爷万岁,王爷万岁!”

朱常渊听到这些声音以后,没有半点喜色,而是一脸忧心忡忡的看着面前的大海啸,心情无比的沉重。

这海啸的强度,比他估计的还要强,破坏力还要大!

第9章会盟

山东半岛!

南侧靠海的居民和渔民全部被安排到了附近靠海的山上,山上不仅仅有人,还有牛、马、羊等各种大畜,还不时能听到一两声鸡叫鸭鸣!

“我的天呐!你们看你们看,海水没有了!”

不用他说,在山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奇观:大海突然后退了,海潮没有上涨反倒是落了下去。

正在他们喋喋不休讨论不已的时候,海潮在退过三分钟的时间突然携带着毁天灭地之力扑卷而来。

“轰隆隆隆隆!”

夹杂着人耳难以忍受的雷鸣之音,一道白色的城墙横卷而来,冲上岸边,大水所过之处,片瓦不遗,所有的树木村庄只在一瞬间就崩溃。

山上的很多人背后莫名其妙的生出了冷汗!

“延明王啊,延明王万岁!”

当反应过来谁救了他们之后,那些百姓一个个像是虔诚的信徒,跪拜在地,朝日月岛的方向狠狠的磕头。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浙江,福建各地。

唯独淮安和扬州两地的百姓糟了大殃,海水来的时候,九成的人都没有任何准备,聪明胆小的人虽然跑到了山上避难,可也不敢带粮食,怕被官府的人发现。

所以,海潮到来的时候,无数人眼中惊恐莫名。

“朱由崧,我草你祖宗!”

不过,现在在这么骂都晚了,一切无济于事。

“跑啊!”海洋开始倒吸的那一瞬间,所有人带着巨大的恐惧开始朝家里跑,朝山上跑,朝自以为安全的高处跑。

不过,人的力量有限,速度还是太慢太慢,毕竟海啸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从波谷到下一个波峰,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几分钟之后。那些跑的最快的人也不过刚刚跑到一公里之外,然而,巨浪推动的水墙已经横扫过去。

“呼!”看着水墙,很多人停下来。他们已经被吓得无法挪动肢体,看着那高高的水墙越来越近,直到遮蔽了天边的夕阳,他们甚至惊恐的连喊叫都无法发出。

“唰!”海水逆流而上,朝岸边****过去。所到之处墙倒屋塌,婴幼不遗。生还者寥寥无几!

“朱由崧!”山上一个男子看到海边的景象,先是被吓到说不出话来,而后,当看到无数人畜被大水淹没,所有村落全部变成汪洋大海的时候,他的口中歇斯底里的发出满含恨意的吼叫。

淮安府,知府黄玉成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书,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黄玉成很不高兴。他不喜欢在自己看书的时候被打扰。

“老爷老爷,不好了,淮安各州县急报!”

门外响起了管家急促焦急的声音。

黄玉成拿着书,不满的开门问道:“到底何事?”

“大水,大水,老爷,海边来大潮了,浪高十丈,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百姓十不存一呀!”管家一边说。一边叹气。

“什么时候的事?”黄玉成问道。

“就在刚才,两个时辰之前!”

管家的话刚刚说完,黄玉成突然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两眼目光呆滞。手中的一本小戴礼记也不由自主的掉在了地上。

“老爷!老爷!”

“我等,皆是千古罪人!”黄玉成口中喃喃。

+++

南京城皇宫中,朱由崧看着新近秀女的名单和画像,对身边的太监说道:“这钱氏的女儿倒是不错,可惜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有点太大了。”

“是是是。陛下,臣这就让人把她的名字删掉!”太监附和道。

“不用,钱氏乃是江南望族,收进来吧!”

朱由崧皇帝范十足,又看了看另外一张女子的画像,说道:“这个不错,眉清目秀,这是谁家的女子?”

太监说道:“是江都县县丞的女儿。”

“嗯!”朱由崧神色微微一冷,道:“天下的女子都死光了么?竟然给朕进御如此低贱之人?”

“陛下,我大明太祖有制:凡民间女子,皆可。。。。”

一句话还没说完,外面就又跑进来一个小太监,朝着皇帝“噗通”一声跪倒,说道:“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

朱由崧脸色一沉,道:“不懂规矩,拖下去先打二十板子再说!”

“陛下,饶命啊!大水来了,海边大水来了!”

朱由崧眼色突然一暗,感觉头脑一阵空虚,勉强抚了抚头,看着跪倒在地的太监,问道:“你给朕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小太监喘着气说道:“延。。。不,是朱常渊,朱常渊预测的大海潮来了,据淮安、扬州两府来报,海浪高达十五丈,所过之处夷为平地,沿海村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