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293部分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93部分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赖家林说道:“除了跨越长江、淮河和黄河的还有两个峡谷的五座特大桥之外,其余的都能在一年内完工。但是这五个大桥需要三年!”

“好吧!”朱常渊没办法,这种事情是客观的,不是说人力就可以改变的:“就依你所言,十六个亿的工程承包总价,我明天就可以让人把第一批的动员预付款六个亿先打给你,后续的工程款按照进度结算。”。

“你准备好充分的人员和机械,一个月后长江码头我带人走,记住,不要带任何无线电设备,包括手机在内。”

十六个亿,朱常渊觉得自己尚且能够接受。

毕竟是整个京九的最主要的四十多座桥,当然了,京九上面的桥梁肯定不止四十多座,但是其余的朱常渊让自己的部下修,这样一来不但提高工期节约开支,还能让手下人充分学习,获取经验,给后期的大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纳闷跨长江黄河的特大桥不是一建设就要几十个亿吗,怎么四十多座桥梁才十六个亿,这不科学。我来科普一下,首先这十六个亿只是机械、人工还有管理费用,不包括钢材、水泥、能耗、模板、拆迁、征地、勘探、设计等费用,所以。十六个亿是合理的。其次,其实铁路桥和公路桥相比,工程材料用量只有公路桥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公路桥动辄五六十、七八十米宽,单线铁路桥的话仅仅只有不到十米。)

赖家林笑了,笑的很开心,说道:“首长您放心,一个月之后,包括农民工在内。我肯定会把所有的人员和机械安排好。”

大桥局就不缺机械,更不缺人员,不知道多少人抢着要做项目经理呢。这下光中层领导职位就多出一百多,到时候还不知道要竞争成什么样子呢!

还有,这次工程仅仅是机械费和管理人员工资能花费多少?这十六亿已经不是加了百分之二十那么简单了,他暗地里足足加了百分之三十了。

朱常渊不太清楚。但是这个价格在他的合理评估之内。毕竟条件特殊,想要花费低也不太现实。还有,前段时间发了一笔大财,如果不回顾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那还留着他干啥?

和赖家林谈好,朱常渊又去了隧道局。

实在是没办法,你麻痹整个京九铁路又不是光有桥梁,单单五百米以上的大隧道就有十三条。自己手中修隧道的机械和炸药一样都没有。

照着之前的思路,和隧道局的老总也谈好。基本上是花了和大桥局相当的价钱。

谈好以后,每方先支付了预付款,花了足足十亿元。

又花了好几亿支付黑手党和泰铢社,从他们的手中弄过来弄来了一万多支ak47,还有堆积如山的子弹。

朱常渊将这些枪支分发给自己的忠勇武士,让他们每人换了一身绿色的军装。

如此一来,荷枪实弹加上绿色军装,不是内行人士根本无法区分他们是真的特种部队还是真的灰帮小弟。

“走了!”

老老实实的带着自己的小弟,开着飞机回到大明朝的皇宫之中。

“我的天,那是什么?”

皇宫中的小太监和宫女看见紫禁城上的大飞机之后,无不惊讶。

朱常渊将飞机停靠在坤宁宫前的一块专门打造的空地上,然后走下来。下面的人看到是皇帝从飞机中下来,本来的担心去了大半,一个个赶紧跪下给他磕头行礼。

“起来吧。”朱常渊先回宫里,然后看到皇后正在教朱慈烺读书。

朱常渊说道:“走,出去看看我带来了什么东西。”

带着张嫣走到宫门外,当她看到飞机的时候,眼前一亮,说道:“飞机,你从哪里弄来的!”

朱常渊道:“你别管了,走跟我上去转转。”

拉着皇后的手上去飞机,然后将门一关。

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呈现在了张嫣面前,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好像在梦中见过的东西和材料,张嫣的眼圈湿润。

朱常渊从她的身后贴上来,手不老实的开始袭击对方的矫臀。

张嫣咯咯一笑,说道:“你要干什么?”

朱常渊恬不知耻,说道:“我要打一发高空炮,你等我把飞机开到三万英尺的高度,试试效果。”

张嫣啐了一口,骂道:“没正经!”

这个时候,手机响了,拿出来一看,是郭城打过来的。

我去,这货竟然敢耽误朕的好事,好吧,你赢了。

朱常渊将飞机的舱门打开,下去,一边接电话一边往乾清宫走。

“陛下万岁!”那边传来郭城的声音。

“嗯,朕听着呢,中南半岛那边的事情办的如何了?”二十多天前从缅甸回了现代社会,当时丢下了四万忠勇武士大军,给他们的命令是荡平中南半岛,不知这二十多天了,是不是已经将缅甸还有暹罗国拿下来了。

朱常渊想着自己最少应该征服两个国家了,谁知道那边郭城直接回答道:“赖陛下之威,天子神兵,如今中南已平,九国十一主被俘。”

“九国?十一主?”朱常渊一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意思。

郭城说道:“中南半岛上共有东吁、安南、占婆、暹罗等九个国家,可是安南南北对立,郑氏挟天子令诸侯,所以安南国算是有三主!”

“好吧!”

朱常渊又了解了一会,心中大喜。

原来自己离开之后,郭城暂时成了中南半岛上最高指挥官,他指挥这四万可怕的忠勇武士,并分十路,一路摧枯拉朽,半个月的时间扫荡中南。

“没想到啊,没想到!”

朱常渊挂了电话,然后喃喃自语。

他真的没想到,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忠勇武士在古代会这么无敌,什么四万人大军入侵,那都是开玩笑,基本上两三千人一个队伍,走到哪灭到哪!

可怕!

一队拥有超高级武功的士兵,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遇到任何敌手。

那么,这次携带连灭九国之势,在回头处理国内的形式,朕倒是要看看还有何人敢于反对?

朱常渊眼睛微微一眯,当机立断召集内阁中的人,开始下令。

第一:将整个京九铁路所有桥梁和隧道所在之地,周围十里划为暂时无人区,不许任何人进入,凡在十里之内者,全部迁徙出去。

第二:分出忠勇武士,荷枪实弹,特大桥驻守三百人,小型项目驻守五十到一百人,围绕工地设立哨岗,有任何敢于进入其中的百姓或者其他人员,直接射杀;当然了,将来现代社会中的人,有无故外出的,也要射杀!

隧道桥梁共有六七十个项目工地,朱常渊几乎将自己荷枪实弹的一万忠勇武士全部安排上去才填补满。

十日后,郭城押解从中南半岛掠夺过来的财物、王公贵族等,乘船从海上直达天津卫,然后从天津卫逶迤而西,到达京师。

至此,朱常渊扫荡中南,灭亡九国的事情才开始在京师流传。

百官震惊,天下震惊。

然后所有中华百姓无不拍手称颂。

后世史书在《郭城列传》中如是记载:其率良将劲旅、旬月之内横扫中南,灭九国擒十主,并王公贵族不下万人,逶迤而北,献于天子之前,由是威震华夏。天子以为功,命其为中南王,世镇九国之地。

“陛下!”郭城被封为中南王,并没有因此而志得意满,很谦虚的单独求见朱常渊,向他陈述了一件事。

“臣听说陛下要将整个中南汉化,所有人必须说汉族语言!”

“是的!”朱常渊挥挥手,说道:“如此百年之后,天下唯有我大汉一家,朕正可以开创古今未有之功业!”

郭城说道:“百姓之俗源自于祖宗,中南之地九国数百民族,语言不纯,话音各异,如果全部汉化,恐怕耗费人力,也非一时一日之功。臣建议不要强迫,要引导为善。”

“怎么讲?”朱常渊问道。

“我大明乃是****上邦,携大国致使灭其国而有其土,擒其王而养其生!若是立即在九国之地上实行汉化,恐怕事情会很难,而且,日后陛下还要继续灭国,难道一直不断的派人汉化各地之居民?”

朱常渊一听,郭城说的倒是很有道理。原因很简单,你灭亡一个国家很容易,无非是把他的政权给弄掉就行,但是想要将老百姓全部汉化,容易,也困难。

容易是因为,只要下一道命令,老百姓的衣服,习惯都会改变,可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怎么变,让他们说汉语,他们会么?

派人教育,那得派多少人?把整个中国的读书人派出去也不够啊。

所以说,郭城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朱常渊表示接受,点点头,说道:“就以爱卿所言,中南九国之地百姓,可以保留其原有文化。”

“不过!”朱常渊扭过头,龙目灼灼,说道:“朕可以让他们保持固有习惯,但是土地革新之政,务必施行!”

只要打倒当地所有的地主豪强实力,将整个中南清洗一遍,然后把财产弄回国内,将土地分给贫民百姓,他分分钟就能变成九国百姓心中伟大的神!

这一点,毫无疑问,毛爷爷绝不欺我!(未完待续。。。)

第67章养猪岛

中南作战取得了大胜利,朱常渊很高兴,文武百官的福利自然是少不了。。。

首先,所有官员的工资,在前明的基础上普遍涨了五倍,让不少人着实欢欣鼓舞了一大阵子,其次,朱常渊第一次对诸王实行俸禄制度。

也就是说,从今往后所有的诸侯王,都不在给予封地,而是折合成为俸禄,和朝廷的官员一样。

起初的时候他是觉得每个诸侯王的俸禄应该和一品大员相当,涨了五倍之后差不多年薪三千两银子左右,可是后来想想这么干对诸侯王实在是有些苛刻了,于是,将诸侯王的薪资标准提高到了万两银子一年,除此之外,还另有赏赐。

另外,每个诸侯王可以拥有私兵三百人,改了之前那些制度,显得对宗室好一些。

当然了,那些原本就有土地和财产的诸侯王,朱常渊没有立马动。

这样一来,诸如张献忠、李自成、豪格、罗汝才等人的处理方式也就有了依据,差不多基本上工资待遇就是万两银子一年。

诸侯王还有一项好处就是,可以世袭罔替与国同休,这是那些一品官员比拟不了的。

朝会的时候,朱常渊也明显的感受到,由于这次中南大胜,他在百官心中的地位不由自主的提升,现在基本上在朝堂上说一不二,想干啥就干啥,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阻碍。

于是,朱常渊终于对那些已经分封了上百年的诸王露出了獠牙。

农业部尚大臣严宏上书,道:“陛下,臣听说台湾那边的土地革新已经完成,整个台湾一片靖平,此乃太平盛世之大道,臣建议,应该立即在全国推行土地革新之策。”

“哦?”朱常渊笑了笑,看着朝堂上的其他人,问道:“诸位可有什么意见?”

礼部尚书候恂说道:“严大人说的倒也是实情。实行土地革新,确实是太平盛世之大道,可是陛下,若是如此。难免引起人心不满,别的都还好说,臣担心那些诸侯王们。。。。”

候恂是根正苗红的地主阶级,虽然理论上思想上同意朱常渊的做法,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也确实证明朱常渊的做法很好。对于全天下来说是个长治久安的政策,可是从他的,他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如果人人的土地一样,没有地主和贫民百姓的区别,当官的地位何以彰显,他侯家的富贵如何能够保证?

所以,他先出来给朱常渊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陛下您如果能治得了那些宗室,再说吧。。。

朱常渊摆了摆手,说道:“这个朕自有安排,候爱卿暂且退下。”

然后曹化淳上前。拿出一道圣旨开始宣讲。

诸臣听了这圣旨的内容,无不苦着脸笑,暗道:陛下这是要把诸王玩死的节奏啊。

朱常渊制定了一个计划,将整个海南省按照地域贫富,差不多分成了一百多份,每一份划分成一个诸侯国,有什么晋国、鲁国、宁国等等。

然后,再逼着这些王爷迁移封地!

朱常渊琢磨着,为了整个中华,然后又不能太苛待朱元璋的那些后裔。只能舍弃一个海南岛,将海南岛变成养猪岛,养着那些王爷。

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去吧,诸位!”朱常渊拿出一副超级巨大的含有海南岛地形的地图。然后送到下面告诉那些内阁的阁臣,说道:“这些你们将这海岛平均分成一百二十份,给那些藩王划分好地盘,明天就要将方案拿出来,朕依照方案处理。”

内阁接过海岛图,然后下去开始准备。

同时。朱常渊对那些藩王同时下诏书,让他们做好封地迁移的准备。

藩王们虽然也是一股庞大的势力,那是和老百姓相比,如果反过来和朱常渊现在已经非常牢固的皇权相比,那就不够看了。

只要有吃有喝又能继续欺男霸女,朱常渊相信他们不会敢造反或者玩个靖难,特别是他携带平定中南九国之威势,那些小藩王就更不敢反对了。

况且,藩王迁移的事情,自古就有。

当年西汉的时候,藩王更换地盘是再也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下一件事,这次中南九国平定,获得了不少金银财宝,现在我大明虽然还未有税收,可如今可谓是国库充盈,这些银子购买那些地主的土地绰有余裕,土地革新之政策也要加紧时间实行了。”

“诸位爱卿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这下谁也没有意见了,刚刚侯恂出来给朱常渊出了个难题,可是这个难题很快便被他破解,所以,整个国家的土地革新势在必行。

于是,朱常渊说道:“既然没有意见,那么内阁就按照朕的意思拟旨,全天下的土地都可以出售给国家,令个州府衙门按照大明律执行即可!”

“是,陛下!”内阁臣子和太监同时拱手,表示同意。

朱常渊又道:“此次押解过来的王公贵族实在是太多,足足有一万余人,朕一时之间想不到什么好的安置措施,诸卿为朕想想,这些人应当如何安置?”

“陛下!”工部尚书刘宗周出列,朝朱常渊说道:“陛下可以仿照汉代安置匈奴降将之故事,择其善者可入朝为官。”

朱常渊说道:“中南之地不比匈奴,和我大明思想有诸多相异之处,他们入朝为官恐怕不妥!”

刘宗周道:“如此,就为国主可以各自分封,给予些许土地,让其供奉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