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95部分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95部分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酰俊

“妙啊。”工部尚书刘遵宪笑呵呵的说了一声,然后稽首给崇祯磕了个头,道:“陛下,朱常渊一语道破天机,真是让臣茅塞顿开。国家制度、军队军令,好,好,若是我大明军队中所有将士都守法尊令,辽东何愁不平?”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也深有同感,不过,他的同感似乎有些悲哀,叹了一口气,道:“朕也深以为然,但是反过来说,若是人人都不尊法度,视军令如无物,那辽东还能收复么?”

一瞬间,下面的人又静了。

朱常渊道:“所以陛下,臣虽有小能力,可些许威望都谈不上,更别说什么督师蓟辽了,臣真的是无能为力。”

朱常渊哪里知道什么兵书兵法,刚刚所说的,不过是将后世那句著名的管理学理念拿了出来献丑罢了。还记得现代话说,就是:小企业靠能力,中等企业靠信誉,大型企业靠制度。朱常渊不过是个可恶的盗版者而已。

“好吧,卿且退下。”崇祯皇帝一摆手,朱常渊与薛国观均各自入队。

没多久,户部尚书程国祥出列,道:“陛下,臣推荐陕西总督孙传庭为蓟辽总督。现如今川陕晋豫四省贼兵或降或灭,已无法为乱,陕西之地兵力尽可抽调去往辽东。”

礼部尚书姜逢元道:“陛下,臣姜逢元,举荐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继任蓟辽总督之职。吴三桂守蓟辽有年,熟悉军务,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陛下,臣举荐陕西巡抚洪承畴为蓟辽督师,此人攻伐果断,在剿灭贼军中曾立大功。”

“陛下,臣举荐兵部侍郎卢象升为蓟辽督师。”

“陛下,臣举荐孙承宗为蓟辽督师。”

。。。

下面的臣子举荐完毕,崇祯皇帝一一驳回,道:“孙承宗为国征战多年,现年事已高,就让他在高阳养老吧,朕无心叨扰;卢象升身兼湖广,无暇抽身北顾,再说张献忠虽降,但此人首鼠两端,建斗(卢象升)留在南方最好;吴三桂年尚不足三十,晋升太快怕难以服众。”

崇祯一个个评点完毕,独独没有说孙传庭与洪承畴,众人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陛下。”刘宗周再次走出来,跪倒在地道:“臣举荐朱常渊。”

刘遵宪也走出来,道:“臣也举荐朱常渊。”

刘宗周是一代大儒,此前举荐薛国观确实是在给这家伙挖坑,可现在举荐朱常渊,便是出自真心实意,便是为了大明朝负责。

刘遵宪亦然。

然,崇祯皇帝不可能同意朱常渊出仕辽东,左右环顾,看了一眼温体仁。

温体仁终于颤悠悠的出来,道:“陛下,臣温体仁,弹劾工部主事朱常渊,在辽东领兵期间,做吃空饷、欺君罔上、私吞我大明兵卒等十二条大罪,请陛下过目。”

我去年买了个表,还十二条大罪,当年清算魏忠贤那阉货的时候才十二条,老子不过刚当官几个月,你特么就能给老子整出十二条大罪,我真是服了你了。

朱常渊心中把温体仁全家上下外加十八代祖宗问候个遍。

不过好在,这一切他都已经提前知晓,只是装作没事人一样往正中间一跪,道:“陛下,温体仁污臣清名,请治其罪!”

温体仁道:“陛下,这并非臣诬告,乃登莱巡抚杨文岳从海上探查的事实,臣敢用项上人头担保,那些所谓死去的兵卒,现在都隐藏在日月岛上。”

“且。”温体仁抖擞了一下精神,继续道:“朱常渊胆大包天,不但私藏兵卒,竟敢私纳皇太极长女固伦公主为妾,里通建虏,臣奏请将朱常渊就地格拿论罪!”

“温大人空口白牙只凭一张嘴,可有证据证明本官之罪。”

朱常渊冷笑一声,直视温体仁。

温体仁道:“证据就在你自己身上!”朝崇祯皇帝磕了个头,道:“陛下,将朱常渊交给刑部,只需大刑加身,料他明日便会招供。”

奇怪的是,二人在朝堂上你来我往,竟然无一人出来为他们辩解。朱常渊心里知道,这在崇祯朝,并不奇怪,因为下面的官员都害怕一件事:被皇帝认为党争。

“陛下!”朱常渊也朝崇祯磕了一个头,说道:“将温大人交给微臣来处理,明日早上微臣就能让他承认昨天奸淫过九十岁老妪。”

“噗!”

崇祯身边的司礼太监曹化淳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崇祯也想笑,可是他是皇帝,得绷着。朝曹化淳训斥道:“狗奴才,笑什么笑?”

曹化淳拱手道:“奴才该死,朱大人所说虽然是个笑话,可老奴认为也有道理。老奴可是掌管过东厂,知道里面酷刑的厉害。”

曹化淳这就是已经帮助朱常渊说话了。

崇祯冷笑一声,没有言语。

要想让天下信服,不可能光靠审问酷刑,这加在一般的人身上可以,但是用在朱常渊身上,不行。

温体仁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想转移视线,让刘宗周别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将朱常渊推到蓟辽总督的位置上去。

旁边的薛国观自作聪明,出来道:“陛下,不如着刑部派人,去日月岛一查便知。”

这就是骚主意了。

崇祯心中一阵冷笑:去查日月岛?这不是要将朝鲜王李倧逼到皇太极那边去么?

薛国观还在等崇祯的回话,可他没能等到。

因为另外一个重量级的人物,突然出来,跪倒在地,道:“臣,左都御史商周祚,弹劾内阁首辅温体仁,私收贿赂,科场舞弊一案,请陛下过目。”

PS:今天就两章,明日无论如何给兄弟们加更一章,呵呵,嘿嘿,哈哈。。。。

第62章试才

“嗯?”崇祯一愣,看着下面跪倒在地双手上扬,手中举着一道奏疏的商周祚,心中有些愤怒了。

科场舞弊,这可不是一般的案子。

朝廷中的这些人,除了朱常渊之外,其余的哪一个不是科举考试的利益既得者,虽然明末政治*,但是脸面还是要的,如果说真的挖出来敢在科场舞弊的人。

那么,这个人最少削职,甚至处死都有可能!

“臣!”还没等崇祯说话,刘遵宪突然出来,跪倒在地,手中一封奏疏呈上:“工部尚书刘遵宪,弹劾内阁首辅温体仁,与常熟县师爷张汉儒狼狈为奸,构陷原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之事,罪证确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边商周祚的奏疏还没上到御前,这边刘遵宪又给温体仁加了一条大罪:构陷大臣。

温体仁突然有些坐不住了,道:“陛下,老臣冤枉!”

刘宗周不给温体仁辩白的机会,第三次出列,跪地道:“陛下,臣也曾听闻此事。坊间传言金科探花郎李知天,靡费白银三万两贿赂礼部官员,弊于科场,原是个目不识丁的浪荡公子。”

“嗯?竟有此事?”崇祯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凌厉起来,射向跪地的温体仁,问道:“温爱卿,可有此事?”

温体仁磕头,慢悠悠的说道:“回陛下,臣不知情。”

这个回答看似有些打酱油,却将干系脱得一干二净,不管有没有,你们别问我,我不知道。

然而,刘宗周怎么可能放弃这次打击温体仁的机会,冷哼一声道:“温阁部先别急着推脱,老夫记得一甲三名进士的所有试卷,都是阁下呈到御前钦定的,你敢说你对此事一无所知?”

温体仁还没发话。礼部左侍郎薛国观道:“刘大人切莫血口喷人,坊间传言也能拿出来在朝堂上当作攻讦大臣的依据,下官还真是第一次见。”

礼部尚书姜逢元同样质问刘宗周:“君乃一代大儒,如何作妇人语。便果有传言。何足取信?试卷明明白白,难道还做得了假不成?”

“自然是做的了假。”商周祚说了第二句话,第二句话说完后,朝堂上的争吵声便陷入了沉默之中,他道:“臣接到密保。马不停蹄,于昨日晚间寻到李知天,已拘捕在衙,诸位若是不信,请陛下下旨移其入宫进平台,到底是才高八斗还是学富五车,一试便知!”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温体仁及他的同党还有那些想要维护他的人都不说话了。

很多官员只是收受了贿赂,至于到底这个李知天有多大的才华,那只有天知道了。有些清楚内幕的人。也仅仅知道李知天的试卷是考后换过的,事情再往深了追究,就算是温体仁也不知道。

这件事,温体仁不一定参与其中,但是他一定逃脱不了干系。

“诸卿怎么都不说话了?”崇祯冷哼一声,挥挥手朝商周祚道:“去吧,传朕口谕,着金科探花郎李知天御前召对。”

“是,陛下!”

商周祚躬身退下。

然后,崇祯帝叹了一口气。看着下面死寂一样的群臣,伸手将曹化淳招过来,道:“朕记得今年太子已满九岁了吧?”

曹化淳笑着道:“回避下,老奴记着。太子殿下今年过年时,正好九周岁!”

“恩。时光荏苒,一晃之间,朕也已经登基十年了。”崇祯单手拍了拍桌子,道:“太子也快要长大成人了。你去将太子喊过来,等下也好让他见识见识。我大明的金科探花的文采风流。”

“老奴遵旨。”

平台就在内宮和外廷交界的地方,距离内宮路程不远,曹化淳趁着曙色将还没睡醒的小太子朱慈烺喊了过来。

太子走进朝廷,有些害怕,曹化淳一边安慰一边给他找座位。

崇祯皇帝道:“太子首次上朝,当虚心观摩,不必赐座,就列在队尾,站朱常渊后面即可。”

曹化淳又将太子领到队尾站在那里。

“哎,大官?”看到朱常渊后,朱慈烺顿时调皮一笑,扯着他的官服低声说道:“就会吹牛的大官,你看你都站在最后一排了。”

朱常渊苦苦一笑,别的地方可以与这小太子没大没小,这里却不行,即便皇帝隔着老远看不清,但是周围的官员可都看的清清楚楚呢。

“臣拜见太子殿下。”还真的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众人看朱常渊这么行礼下跪,也都不由得下跪,道:“拜见太子殿下。”

吓得小太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努努嘴半天,才道:“起来,你们都起来吧。”众人才起身。

崇祯哈哈大笑,道:“太子年幼无知,诸卿勿怪!”

没多久,商周祚也领着同样一身青衣颤巍巍的李知天进了平台大殿中。

朱常渊也是醉了,暗道这皇宫的路程也不近,商周祚怎么才二十分钟就将这货弄过来了,难道是绑好了放在宫门外,就等陛下召见么?

不巧,还真的被他猜对了,这李知天一直就被商周祚带在身边,藏在自己的轿子里。

“陛下,这便是金科探花郎,一甲第三名李知天。”

“臣,李知天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知天的身体在颤抖,声音也在颤抖。

崇祯嗯了一声,朝曹化淳挥挥手,曹化淳将一张白纸递了上去。

“《疏论攻抚大略》,朕初读时,亦惊为天人。”崇祯皇帝将那张纸拿在手中抚摸了一下,道:“辽东与民贼,必须要安抚一方,然后击溃另一方,这个观点深合朕意。”

“文中提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甚至不惜与建虏议和,或借贼军之势。李爱卿真是大才!”

李知天听了崇祯皇帝的话,非但没有喜色,脸上倒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担忧,道:“陛下谬赞,臣不过就事论事,写的不好有辱圣听。”

“无碍。”崇祯一摆手,接着说道:“至于是不是谬赞,朕现在倒说不准了。”突然厉声一喝,道:“李知天,左都御史商周祚弹劾你贿赂礼部官员,欺上瞒下偷梁换柱,并以此获得了这探花郎的名头,你可知罪?”

“臣,臣!”李知天颤颤巍巍,他虽然没有文采,是个浪荡公子,但既然能有通天的手段贿赂整个礼部,自然不是傻瓜。

一瞬间的慌张之后,便慢慢平静了心绪,暗道:承认也是死,不承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便重重的在地上磕了个头,“陛下,臣不敢。微臣虽然才疏学浅,可也不至于如此下作,污了读书人的脸面。”

“嗯!”崇祯帝冷哼一声,看了看刘宗周,道:“刘爱卿当世大儒,熟读经史典籍。你先发问吧!”

刘宗周这货是个大儒,绝非浪得虚名,不但弟子数千桃李满天下,也是下一届内阁阁老的热门人选。

不过,既然要整温体仁,就不可能留情面,专门弄出来一些难题来询问。

这些题别说是李知天,就算是温体仁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众人听了他的题后,莫不腹诽刘宗周无耻。

温体仁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说道:“刘大人,这些问题太过偏门,学术上研究尚无定论,如何拿来为难一个年轻人?”

薛国观也出来说话。

就连崇祯皇帝都看不下去了,道:“刘爱卿,你着相了!”

刘宗周厚着脸皮说道:“微臣之罪,既然李探花答不出来,那老臣就问点简单的吧。嗯。。。”稍一思索,道:“那咱们就考试楹联吧。”

“好,请刘大人出题。”李知天这货学识虽然不好,但是要说到楹联,肯定还是会几个的,至少对他来说,考楹联比其他的要好很多。

刘宗周稍一凝思,出了一道上联:天生大明朝,东西二字为日月。

好对吧,猛一看,很多人都认为好对,这幅对联既不是回文,也不是无情对,认为这个对联最难的地方不就是把明拆成了日与月两个字么?

然而,对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大的问题不是日月组成大明,而是那个毫不起眼的“二”字,这算是刘宗周挖的一个大坑了。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

猛一看,好对,随便对个不就行了,“三光日月星”么不就是,我对“五行金木水。。。”好吧,大家明白了吧,这是个绝对,严格意义上来说没人能对的出来。

而今日刘宗周出这个对子,别说是李知天,就算是满朝文武加起来想,想要对出来可能也要半天的时间。

渐渐的,很多朝堂上的人都发现了这个对联中的陷阱,不禁暗骂刘宗周无耻,出个这么个对联还说容易,你特么再出个难得试试?

和其他人一样,刚刚听到这个对子的时候,朱常渊也认为很是简单,虽然他不懂对联,可是装逼还是懂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之后才发现,这对联真是太难了,几乎能把人难哭。

第63章地动山摇

李知天思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