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梅娘近作及书简 >

第17部分

梅娘近作及书简-第17部分

小说: 梅娘近作及书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升官入党积累资本,我不计较柳青给过我的伤害,明白她是顺应形势,我一直不能和以整我为资本的人来往,原因就在于此。我和某些人不搭话,是看不起她为自己伤害别人。
  至于D,出狱后交往不多,难说具体如何,她的自传止于叙述过去经历的事情,基本上并没有脱开那时颠倒了的是非观。受难那段,基本上说的是如何苦心地写检查,以盼过关,可见她的顺应形势。回忆录的基调是积极,任何环境她都积极地作积极分子。国民党选三青团干部有她,她觉得光荣,共产党选共青团干部有她,她也觉得光荣,思想上以正统为依据,谁正统就按谁的标准作事,满脑子业务第一,在美国打工的一段,仍然特别积极,对自己比同样打工的人优秀而沾沾自喜。你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在琐琐碎碎的生命流程中,能有自己的灵魂才行。李清照的小词:“闻道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盼望游春怡兴,李写的多么富有自己的特色,D的文字流利但可读性不强,原因就在于她没有写出自己的情感。前两天,接到她一封长信,说的是怎样安排今后的生活,同样是含辛茹苦,为什么放弃国内的退休金而在此拼搏,在此等待瞑目,这种心理状态恰恰没写。
  她记忆中的北京,仍是10年前的景象,到处脏、乱、差,对###的上台,像海外大多数的华人一样,寄予期望,她是心甘情愿地要在此终老一生了。
  农场中的事,各种因素凑在一起,难免伤害到某一个人,贯彻的是管理者(政权)的意图,咱们那些队长,有哪个是明白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上级说了算。这也怪不得她们,人家是靠这个养生保命的嘛!后来在场外,和E队长有一段交往,说起往事,她说整谁整谁都由管委会决定,她还说了一句非常坦白的话:“不有计划地整整人,还算什么改造?”后来,直到她因内部派系被整,才明白了整人是种政治目的,谈不上什么是或非。想想看,我认为,是那个特定的时代,跟我们开了个悲惨的玩笑。这也怕是种五行轮回,我们还正卷在漩涡之中就是了。
  蓉蓉劝我,无论如何也要住到6月底,我的旅美签证到6月底,届时不去加拿大,就回中国了。这里的天气已热,我觉得合适,洋女婿非开冷气不可,柳青把我屋子的冷气关死,我便生活在两个温度里,一个靠自然风(睡觉、做手工),一个靠制冷(写字、吃饭)常常闹得流清鼻涕。这里的商店,冷气开得非穿长袖才行,洋人不在乎,穿绸衫就像进了冷冻室一样。只有棉织品穿在身上才舒服,这里的老太太时兴穿短裤,五颜六色,柳青给我买了两条,我只有到海滩上才穿,肚子少点蔽掩,怎么也不习惯。
  真高兴你的睡眠有所改善,我每早坚持走路,下午坚持走海,睡眠时好时坏,常常在夜里一两点醒来,懵懵懂懂,以为身在故土,真的合了李煜的那句词,“梦里不知身是客”。透过矮窗,大西洋的夜空黑黑的,一颗星也找不见,非常非常的寂寞。
  看起来,夏天真的来了,1998…1999年我一直一身单衣,没有冷的意识,少过了一个冬天,也是生命中少有的一页吧!
  我从报纸上学了一个词,我觉得很有韵味,说的是“某人很好,很四海!”你感觉如何?
  祝好。
  加瑞〓1999426〓〓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致朱堃华信
堃华姐:
  西方人庆祝圣诞的愉悦心情,甚至感染了海风,本来寒冷的1月就要降临,这里的海风却仍然绵绵的抚摸着你,使你肢体舒展,心情祥和,无怪乎当地人对这一年一度的佳节是怀着那么多温情的企盼来打扮环境,打扮自己了。
  我现在暂住的这个小都市,叫好莱坞,她并不是被称做电影圣城的好莱坞,是夹在大西洋与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一个景点:沿大西洋蜿蜒而行的长长的海岸线,碧波粼粼,清风徐来,岸边那种在热带、亚热带丛生的仙人掌,有的挺拔俏丽,有的浑厚圆实,开着大的、小的、千姿百态的花朵,颜色之绚丽,令你目不暇接。有种白色的簇生的花儿,厚厚的花瓣,很像咱们家乡的茉莉。我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因为托着花朵的仙人掌叶片,等距离地长着硬硬的芒刺),想嗅嗅她的芳香,结果大失所望,这里的花儿一律一样,别管颜色多美,都不分泌芳香。当然,我看到的只局于眼前,或许其他地方有芳香的花儿开放罢!艳丽的花朵没有香气,我觉得是种自然的遗憾,你说是吗?
  街道已经装饰起来了,每隔三五十米,便有一种圣诞饰物挂在电线杆上。红色的圣诞花,白色的雪花图案,金色的小铃铛,红艳的蝴蝶结等等,这是由政府负责的。这里的住家都很少有院墙,老百姓尽情地装饰着房前屋后,这家门前装饰着小矮人和它们的白雪公主,那家是几只小熊在嬉雪;又一家用灯光串起来的树上,一眨一眨,青青的小苹果变大,变红了。乘着雪橇的圣诞老人来了,拉雪橇的小鹿用金色的灯管做角,峥峥嵘嵘好不俏丽。满眼白雪,可没有一点寒意,那都是腈纶棉,蓬蓬松松,比咱们家乡的积雪不在以下。有的人家,临街的落地窗里,窗台上摆着用姜饼砌就的小屋,用乳酪作粘合剂,小屋顶上,有个四角四方的小烟囱,据说,圣诞老人就是由这个只能伸进大拇指的小通道送来圣诞祝福的。那笑容可掬的白胡子老头和着他那鼓鼓胀胀的大礼包,怎样钻进这个小烟囱,够人遐想的罢。
  按西方传统的礼数,砌姜饼小屋,是主妇必备的技艺之一,我亲眼看见,邻家的德裔女士是捧着姜饼礼盒进家的,当然,她的姜饼小屋又工整又耐看。可能,今日年轻的西方女士们已经没有耐心来叠砖砌瓦了,店里一买,既应景又爽气,即或价钱是自做的5倍、10倍,那又何妨。
  街道的居民组织,姑名之为居民委员会吧!约请了居民中的音乐大师,在小小的广场上,已经摆好了架式,圣诞圆舞曲欢快的韵律随着海风吹过来了,圣诞狂欢开始,从家扭到街上,互致祝福,多么来劲!
  我也入乡随俗,换上了一件深红的衬衣,刚出公寓门,便被邻居的老头拉起了手,跳起双人舞来,我本不谙此道,盛情难却,只好笨笨地随着。老头兴致特高,向他的老伴频送眼波,且大声说:“东西方携手,共祝圣诞!”他的老伴向我招手,送飞吻给我,似乎客客气气的邻里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
  西方人庆祝圣诞的祥和,凸显了人际关系的单纯,在这有序的社会里,最有发言权的是本事,是一技之长。“我能胜任!”这种自信、自豪奠定了人的社会地位,也许有后门吧!靠后门进去最佳效果是种麻木的碌碌。胜不了任,只能是悄悄退出!按东方的脉脉人情来说,这会被评为无情、冷酷,其实质,东方温情是在养懒汉!是一种不言自明的人身依附!我这个白面书生,总跳不出忧天的怪圈,也够傻帽儿的吧!
  圣诞的装饰,要到新春的1月月半才拆除,那时,是人的又一个生活时序起步了,请容送致最衷心的祝愿,祝愿新的一年里,你的笔下生辉!
  梅娘〓98岁末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致友人信
D:
  真没想到你的信这么快就来了,你们这些会英文的,可能没这个感觉,我一看见封皮上的中国字便感觉特别亲切,“他乡遇故知”,你可以想见,我是多么的高兴。
  那一年,不记得是那一年了,去北京你的家,你先生因腰伤卧床休息,我们挤在那间你刚刚分到的小屋子里,不顾及会不会吵烦病人,尽情嬉笑乐闹,庆贺我们来之不易的“平反”。当时,是绝对没有想到还会有今天,我们会在富甲天下的美国联系,会在一种完全自由自在的情况中准备相聚。说是好人有好报这种命定的解释,怕是太简单了,我以为:这是生活逻辑的必然。我们都曾以有知识获罪(其实,我们拥有的那点知识太浅太浅),我们完全构不成对共产党铁打江山的威胁,只是跟我们相处的某些共产党员“害怕”我们影响他们做官的前程而已。我是曾把领袖作为理想来膜拜的,现实与理想交锋之后,我那点浅浅的知识救助了我,当我明白,领袖指引的道路是用理想包裹的“倒退”时,我懂得了、切实地懂得了知识的力量。如今,别管我们是依靠女儿、儿子、以及我们自身是用知识敲开了这富国的大门时,回溯以往,就不能不想及父母教育我们的“知识就是力量”,和以“知识为安家立命之本”的道理。我以为:邓大人② 的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主持恢复高考,明白宣告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他的威望,使得那些由农民而高官的人不得不来思考知识的问题,不得不来获取各类证书以充知识门面。这情势使得我们因知识获罪的人得以解脱,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生存环境。这个代价可是我们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无尽血泪换来的。我想,你一定会认同我的体验。
  接到惠③的来信,说国内正在抢“分房子”,这是社会主义原有福利的一趟末班车,不乘白不乘。问我抢不抢?在我们这个官本位的社会里,我由阶下囚升为座上人,已经是不错又不错的啦,没有奢想为官,好事临不到我头上。
  总结生活感受,写写回忆录,是生命中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果以为受过苦、蒙过难就有了写回忆录的“家底”,怕也写不出什么感人的东西来,真能写出自身承受的时代的原罪,从中悟出为人之道,肯定精彩。对吧!我们的文化积淀,和那个时代为我们钦定的人的价值观,是个很难理顺的怪圈。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知识人遭受磨难的必然性、残酷性。只有把这个历史的必然融合在个人的命运之中,才能塑出这个世纪的中国雕像。其实,所谓文学功底,就是结构的流畅,与文字运用的准确,主题是要赋予人的神魂。因为你希望谈“为文之道”,我借题发挥,但愿不致使你发烦。
  我的住处是座苹果园,花香果香,一室天籁,诚心邀你过来,享受自然风光,畅聊人生感受,乐在其中矣!
  匆此,问候你的全家。
  加瑞〓20014多伦多
  

致张莉信
亲爱的张莉:
  你的伊妹儿5月30日发自北京,柳青在当日的傍晚便读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因此只是个地理的标记了。浓郁的友情随着点击的节拍涌到了完全是他乡的彼岸。感谢高科技带来的方便,更感谢你记住了柳青邮址的细心,使得我在这花香鸟语的宜人环境里,平添了思乡的柔情。情思缱绻,一时竟说不出是悲是喜,真的是一种“他乡遇故知”的绵绵情怀。
  柳青为我安排的在温哥华小憩,是很想冲淡我对故土的依恋。这里的大环境,确实是件天造地设的美好构想。你第一次到我家,所携的鲜花中,有一棵白玉似的马蹄莲(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这个细节),可这里的马蹄莲,几乎是家家庭院里的宠物。屋角、墙边,宽宽的绿叶衬托着白玉的花朵,那个挺立在花心深处的雌蕊柱头,覆盖着厚厚的黄色花粉,招得蜂蝶来归。蜂蝶在铸造子辈的未来,而我美丽的俏佳人,你奉给我的是短暂归去的呼唤。我问自己,如何呼应?这对我是道难题,费了几十年的心思还没解开的难题。怎么说呢?柳青的为女之心,我并不是浑然不知。而是我沉积了80年的东方尘埃,碍难一时扫净。首先,我心甘情愿固守我的蜗居,而不是喜欢这里的华厦。蜗居是我奋斗了一生的归属点,那里掺杂的不只是流走了的岁月,更是血与泪的无可奈何。在这空气洁净的北美大地,用一位哲人的形容词来说,“空气洁净得想让你大口大口地吞咽”。而我没有停留在这里的金钱底座,我只能依靠赠与。尴尬的是,父亲从小就为我灌输了一个信念,养儿不是为了防老,而是应尽的义务。我对柳青没有尽到义务,在她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我成了右派,不仅没有养育她,且把照顾弟妹的重担强压在她那少女稚嫩的肩上。这是我的终身遗憾,我亏待了她,对于她的成长不是呵护而是碾压。我的为母之心始终丢不开这个死结。她现在富裕了,这是她茹苦含辛的成果,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有什么资格分享。
  我原来也曾有过一拼英文的决心,晚近我发现,这是个难圆的梦。无论心态和精力都不堪负此重任。我要做的事还太多太多,我这个曾为解除妇女困境而呐喊过的女人,对妇女那积累至今的苦境仍乏超脱之术。我仍在上下求索,这需要彻悟,更需要时间。我没有学英文的余力了。这苦果造成了我与环境的隔绝。那绿荫环盖的条条道路,我记不住那蟹行文字的街名,出门就得有人服务,哪怕是想去买棵小葱。“行不得也哥哥”这句元曲里的感叹词道出了我的窘境。在这里,我是路盲啊!外孙女雁子的宵夜,是酒吧之后茶吧,这群超支青春的俊男靓女,那恒久爱情的世俗说唱,老太太不搭调,享受不了,又是个无可奈何。
  柳青企图为我建设个社交环境,动机不错,但为时过晚。这里的华人,包括柳青在内,都有个谋生的任务。商品世界的求生之伍,不兢兢业业,只有掉队的份儿。来这里依靠儿女的老人,带孙子,看孙女,别管黑头发黄头发的幼儿,嘴边流淌的是美式口语。这是幼儿园、小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庭医生的诊所里,一个小姑娘肚子说不清哪里痛,又哭又闹,看护她的奶奶,手足无措,不知她嚷的是什么。医生解了围,奶奶一脸惶惑。这里就是这样的世界,你不会主流话语,就只能没辙。
  这当然只是困顿之处了。说起生活,不仅方便舒适,而且便宜(是以这里的普通收入为准)。温哥华的海蟹,我吃半只,便胃满肚撑,价钱比北京低。中国食品要什么有什么,很多超市,很多餐厅的老板都是中国人。老板泰半是咱们的香港同胞。香港人创世界的干劲,可以上世界之最的纪录。有人做了个惊人的评语,说是散在世界各处的华人餐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