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

第5部分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第5部分

小说: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细绳绑住大包袱。
  小松鼠托起大松果。
  小鹰抓走大鸡。
  小细绳指小个子男人,而大包袱指高个子女人。该谚语为小个子男人能够轻易娶到高个子妻子进行辩护。反过来看,高个子女人嫁给小个子丈夫有悖常规。夫妻生理的“性别失衡”,需要用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加以弥补。包袱之“高”喻指可能为女人所有而不为男人所有的一切卓越品质。上述三则谚语都包含相同的信息:矮小的丈夫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娶高个子女人为妻,因为他手中握有权力,而根据既定的规则强者中的至小(即男人)也总是比弱者中的至强更加强大。
  同样的观点在一则伊奎尔语谚语中也得到体现:“不管女人大还是小,总要被男人骑在身下。”其他的说法还有“爬在她身上”和“骑在她身上”,都统统表明:男人在做爱时占上位。谁是上司不容置疑,就连神话人物利莉思就做爱的体位与亚当发生口角时也已对此心知肚明。在关于女人高(比喻意义)的谚语中,人们寻找各种办法将女人变“小”,使其变得不重要,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看到。
  事实上,高大也罢,矮小也罢,掌权的男人何须担心女人体型的大小呢?关于女人的身体,最令人不安的不是女人体形的大小而是女人的生育能力。在笔者搜集的谚语当中大约有一千条左右涉及到这个关键性问题。俄罗斯联邦的迪戈尔人说道:“高个子新娘需要的,也是小个子需要的。”此外,一则奥罗莫语谚语也说道:“女孩和泥管从不嫌小。”换而言之,年轻姑娘足以嫁人,由此引申一下也可以说:东西看起来虽小,但仍能司其责守。这则奥罗莫语谚语中的“小”指女性的性器官。谚语指出,全世界都一样,男人首先需要女人繁衍生息的能力,而女人首先需要的是男人,即生殖能力是女性第一位的主要用途,其次是她们做“女人的事”的能力。话虽如此,女人体型及其威猛的相貌所造成的威胁这一主题在谚语中仍受到广泛关注。
  

一  从头至脚(3)
在动物世界里常常是雄性抛头露面来吸引雌性。鸟类中的雄孔雀利用诱人的尾巴、鲜亮的翎羽及美丽的外表向雌孔雀求偶。某些哺乳动物也同样如此。例如,雄狮和雄鹿分别靠鬓毛和犄角驱逐情场对手(Knussmann 101)。人类想当然地认为,美丽的容颜是女性特征。无数条谚语劝诫男人防范女人的魅力圈套,这种以外貌取女人的做法丝毫不逊于当今的广告业。人们认为女人的体形迷惑人心,以至于某些宗教和文化要求女人用布和面纱遮住身体、头部以及脸部,免得在男人中引发“骚乱”。不过,谚语却没有坚持让男性遮住脸部、头发以及胡须,免得引发女性的欲望和性“骚乱”。不想丧失清誉的女人根本就不应该渴慕男人的身体,而大部分指涉女人身体的谚语都反映出男性的欲望和焦虑。
  过去的欧洲女人要遮掩胸部。第一批袒胸露背的女子似乎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如果说在西方世界里人们裸露身体果真是由于个体具有强大的自控力,那么女性越发胸无城府地袒露身体或许表明,一定程度的(男性)自控力使女性可以袒露身体而不必背上“轻佻下流”的骂名。因为只有在不冒被人占便宜之险的地方,人们才会袒露身体。反过来说,女人遮住身体(以及头部)或许意味着缺乏信任和“性安全感”(Tseelon 1995:27…28; Elias 1939)。'16'
  不管怎样,女性和男性的身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展示和观看两个方面。在五光十色的杂志及电影录像里,的的确确出现了越来越多近乎裸体、膀粗腰圆的男子形象。但总体来说,广告业中的美艳裸女比裸男要多得多,她们被当成商品一样展览,招揽消费者。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西欧的情况尤其突出,巨幅广告牌上登有咄咄逼人的女人乳房、腹部、臀部,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不安(至少鲜有听说什么抗议活动)。在这个方面谚语毫不逊色,谁是物品,谁在虎视眈眈,一目了然。
  从优生优育的永恒竞争中长期发展起来的机制可以得到以下解释。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女人希望选择最佳的男性候选人来做自己孩子的父亲,她们施展浑身的魅力,以期比同性竞争对手找到更好的候选人来繁殖后代。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男人们已经本能地吸收消化了关于女性身体以及女性外在魅力的理想形象。女人因而成为“美丽的性别”。然而,女人逐步形成对理想男性形象的看法,她们很少以貌取男人,她们更欣赏诸如智慧、精神、创造力等男性品质。男性的力量和体型逐渐失去大部分的优选价值。这样的事实似乎深刻地影响了男性行为:他们大受刺激,因而去追求男人的成功,顺从而又积极地回应社会的要求。大部分男性从不掩饰自己对女性外在美的强烈兴趣,而女性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美、努力地美化着自己(Knussmann 92…99)。
  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指出:女人倾向于爱男人的性格,而男人倾向于爱女人的容貌。有人或许会问,当他发表上述言论时,是否受到了前面概略提到的人类历史的影响,或者说,是否受到了反映这些发展结果的谚语的影响。
    【灵与肉】
  夫妻应该同身体共灵魂。(希伯来语)
  谚语反映了一场占有女人身体和灵魂的持久战。谚语常常指出,妻子是丈夫的财产,丈夫拥有妻子。正如一则德语谚语所言,“忠诚的妻子是丈夫的身体”,其深层含义就是:男人是那副身躯之头(脑)。
  理想的情况是,男人和女人注定成为夫妻,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他们的大脑和灵魂也融为一体。本节的开篇箴言是一则古老的犹太谚语,在整个欧洲广为流传。实际上配偶们的身体和灵魂不能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婚姻中有争吵和分歧,正如一则朝鲜语谚语所言:“面对面,[他们]共一个身体;转过身,[他们]是陌路人。”尤其是在西方世界里身体和大脑被看成独立分离的事物,而如果万事万物顺理成章,那么大脑就该高于身体,指导身体。一则俄罗斯阿瓦尔语谚语这样来解释纵欲的后果:“满足你身体的欲望,承受随之而来的灾难。”另一则荷兰语谚语说道:“纵欲伤身。”在欧洲身体和大脑的分离源于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文化的影响: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强调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对照,基督教神甫们也将女人与(遭人轻视的)劣等身体及其情感混为一谈,并将男人与优越的灵魂和大脑相提并论。
  

一  从头至脚(4)
许多来自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谚语都将大脑和身体描述成一对处于角逐状态的力量。大脑相当于对身体的控制,而身体则被视为狂放不羁的欲望载体。男人将这些“罪恶”强加在女人身体上,似乎这样就可以否认他们自己的狂野欲望。西方世界的犹太-基督教思想不断警告男人们,要提防所有女人的危险,特别是女性身体的魅力:
  远离女人的爱,因为她们的美淫荡邪恶,她们的身体是欲望的墓地。(希伯来语)[17'
  漂亮女人有魔鬼附体。(德语)
  欧洲谚语常常把美丽超群的女人连同整个女性群体描写成危险品:女人就是“女人身体”,而且被简化成“女人身体”。同她们的身体一样,女人也常给人一种魅力十足却又不可靠的印象。
  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大受责难。女人被告知,不能接受礼物,因为接受男人手中的礼物,她将不得不回报以“名誉”,即她的身体,正如一则西班牙谚语所言:“接受东西的女人出卖身体。”
  许多条欧洲谚语指出,一个女人若对某个男人表示出明显的好感,足可见其品行不端。人们力劝女人不要采取主动。人们认为,女人在爱和性的问题上采取主动,就是在奉献自己的身体,供男人消受。
  人类生物结构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个关键,正如指涉女性身体的谚语所示。女性的身体是口述传统中诸多假设和臆想的主题,涉及好的、坏的、可爱的、可憎的等。从头至脚,女性的身体和女性的美都被谚语做了评价。
    【头 颈】
  好女人没有头。(荷兰语)
  人们碰面时头部通常最先入眼。头部就像是名片,为判断一个人提供初步印象。人们或许认为,女人有头何其幸也,可一些谚语对此却持反对意见。上述荷兰语谚语中的“头”是女人个人想法、意愿、见解的隐喻。理所当然的,该谚语传达出以下的信息:最好的女性伴侣是柔顺型的。人们责怪女人有自己的头脑,事实上是责怪女人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想法。安哥拉及###的奥万博人更加明确地指出有想法的女孩所面临的后果:“姑娘有主见,没婆家。”虽然有些谚语接受了女人的确有头的事实,但又连忙补充道,女人的头没什么真正的用处,里面空洞无物,漂亮的脑袋越发如此。
  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用途,比如可以用来顶东西。尽管女人有时被看成较弱的性别,女人习惯于将各种重物顶在头上,一箱啤酒或一盘蔬菜,一捆木棍或一罐水。这样的运输方式在西方世界多已绝迹,但在很多文化中仍属普遍现象,在农村地区更加突出,谚语对此有所说明。以下两则谚语都劝告女人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头上的菜都干了,女人还在喋喋不休。(也门阿拉伯语及犹太语)
  口里的话不是头上的物。(牙买加英语)
  人们常常建议,就如某些相关文化习俗所规定的那样,女人的头应该用帽子、头巾、披肩头纱或面纱遮掩。人们摆出种种严肃的理由,说明保留掩盖女人头部的习俗是为了维护女人的善行和品德,让她们恭顺而受人尊重。不管掩盖女人头部是否是硬性规定,来自多种文化的人们规劝女人低下她那惹是生非的头,原因很明显,因为她的眼睛播种着混乱。一则阿拉伯语谚语这样说道:“女人像洋葱,必须时时头朝下。”另一则中国藏族语谚语也提出告诫,低下头,不仰望,不顾盼,是女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逢年过节越发应该遵守规矩,因为女孩子穿上鲜亮的节日盛装和五彩缤纷的长靴越发娇艳迷人:“亮丽与否,往下看;跳不跳舞,看着脚。”阿根廷人提醒女孩要做理想的、恭顺的新嫁娘:“低下头吧,新娘子,如果你想进入教堂。”
  许多谚语宣称,女人不应该有头或者不应该显示其头,而更多的谚语则反复强调女人不应该出头。世界各国的谚语用直截了当或者间接隐晦的方式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女人不应行使公众权力,甚至不应成为一家之长。“男人是女人之头”的谚语有众多出处,其中《圣经》中保罗写给科林斯人的信就沿用了该说法,由此成为广为流传的欧洲俗语。然而,在其他地方同样不难发现性别关系中的等级观念,如以下这则波斯语谚语所示:“女人的上帝是男人,因此所有的女人必须服从男人。”
  

一  从头至脚(5)
一家二主不可避免地引发危机,谚语对此多有指涉。有时谚语直接否定二头的观点,“一家不容二主”表示男人应成为独一无二的头。一室不容二头,同一观点还常常借助其他隐喻得以表述,如母鸡任公鸡主事,或者马儿需要紧拉缰绳的骑手和鞭策才“乖”。
  谚语试图建立起众望所归的等级秩序。在实践中人们对该等级的接受并不像谚语中所说的那样不言自明。例如,在北美和欧洲男女间的权力较量呈现为一场头颈之争,尽管由于颈部位置较低,所以注定了要“自然而然”地服从头部,但是颈似乎并没有完全认可头的权威。根据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述,头之为头,没少受到颈的挑战和控制。例如:
  男人是头,可女人转动它。(美国英语)
  老公是头,老婆是随意转动头的颈。(荷兰语)
  “颈”因此可以说是女人施加在“头”上影响的隐喻。在谚语所呈现的理想性别等级之下演绎着权力间的较量。
  谚语并不经常提到颈。有几条谚语将颈视为是一种女性美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谚语还表现出一种粗暴的观点:像拧鸡脖子那样“对付”、扭动或拧弯姑娘的颈,或女人的颈,或者更确切地说,妻子的颈。因为不如此大张旗鼓地展示男性的权力,她就成不了“好姑娘”:
  想要老婆和母鸡听话,就拧住她们的脖子。(欧洲、南北美洲)
  想要蜡烛和女人听话,就扭弯她们的脖子。(西班牙语)
  吹口哨的姑娘和打鸣的母鸡,应该尽早扭弯她们的脖子。(美国英语)
  有些论点往往直接以身体意象为基础,自称可以解释女人为何不应吹口哨或“打鸣”(意即在公共场合显示自我),为何不应管理和统治:脖子或身体上只能长一个头颅,一处居所只能容纳一个头。其“逻辑”是,从性别差异出发,男尊女卑;或者不妨说,要想过上理想生活事情就应该顺理成章。因此,凡是在认为头高于身体的地方,男人都等于头,而女人都等于身体。一家二头难免发生冲突,而谁为头不容置疑。话虽如此,头颅和身体互相依存,正如两则德语和俄语的谚语所言:“没有老婆的男人是无身体的头,没有老公的女人是无头的身体。”男人为头、女人为心,这两种观点互相补充。理想地看,头和心互相补充:
  丈夫也许是头脑,可妻子是家里的心脏。(吉库尤语)
  男人是头,女人是心,这是幸福的婚姻。(巴西葡萄牙语)
  上述观点普遍受到强调:倘若男人听命于大脑而女人听命于心,则万事皆好。
  智慧于男人,好比感情于女人。(日语)
  男人有理,女人有心。(荷兰语)
  人们相信,心有时为女人提供男人所不具备的洞见。心与“女性”直觉相联系。一则瑞典谚语说道:“女人的心比男人的眼睛看得多。”或者换另一种说法:“女人的心比十个男人的眼睛看得多。”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心的可信度比头低得多,因为心的等级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