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风流皇帝宋徽宗 >

第4部分

风流皇帝宋徽宗-第4部分

小说: 风流皇帝宋徽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往今来,后宫这些女人们,似乎除了争风吃酷外,并没多少真心辅佐皇帝的。哲宗的龙椅刚坐稳,后宫便分成了三派,一派以向太后为主,一派以孟皇后为主,一派又以刘婕妤为主。一旦哲宗回到延福宫,向太后身边的小太监梁师成,孟皇后身边的陈迎儿便来附近打探。那陈迎儿生得一副伶牙俐齿,梁师成却一副呆相,不善言语。花丛下见了,陈迎儿少不了数落梁师成一番,却常常因此暴露了身份,被站在延福宫外的李宪察觉。从此,哲宗不得安宁,即便想与刘婕妤享乐,那孟皇后常常于延福宫后啼哭。

  那天晚上,哲宗正与刘婕妤享乐间,又闻外面隐隐有啼哭之声。于是披衣而起,来到宫外。哲宗见李宪倚在门上已经酣然入睡,心中有气,却没有喊醒他,自己绕到宫后欲看个详细。

  哲宗大着胆子,朝前走去,谁知,等他走近,宫后已经寂然无声。哲宗在花丛间转了一圈,本想回宫,突然看到一个小太监在远处坐着。那太监十几岁左右,长着一副憨态,正是逢了向太后之命,前来窥视的梁师成。梁师成藏身于花丛间,听到孟皇后的啼哭,想起家乡的亲人,一时望着月亮出神,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待到哲宗走到近前,梁师成才感觉出来,慌忙站立,哆嗦着说:“万岁爷,孟……孟皇后呢?”

  孟皇后?哲宗心说,难道每天在朕寝宫后哭泣的是孟皇后?朕明白了,肯定是她妒忌刘婕妤。

  哲宗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宫的?”

  梁师成说:“奴才梁师成,服侍向太后。”

  哲宗一听是向太后的人,有些不悦,淡淡地说:“天色不早了,快回隆佑宫去吧。”

  “是,奴才告退。”说着,梁师成就恭恭敬敬跪退了。

  第二天散朝时,哲宗把章惇和蔡京留了下来,将自己的烦恼说与两人。

  “两位爱卿,不瞒你们说,朕每日垂幸刘婕妤,确实冷漠了孟皇后,但是,孟皇后也不该如此做法?本来,这是朕的后宫之事,不便外扬,只是,朕近日已被搞的焦头烂额,不得不请两位来出个主意。”

  两人一听是这种事,都低着头不说话。

  蔡京刚受君宠,处事小心翼翼,哪敢管皇帝的家务事。章惇却在心里权衡利弊。

  哲宗皱了皱眉,道:“朕让你们俩来,是信得过你,如果你们不帮朕想点法子,朕还能听谁的?唉,这个孟皇后,真让朕烦心。”

  章惇始终担心与孟皇后相见之事会对自己不利,加之他憎恨高太后的人,听哲宗的话音,显然对孟皇后已有了厌意,于是说:“万岁,从隆佑宫和景灵宫的人互相监视看,显然它们的主人在暗中相斗,后宫是江山的基础,万不可任其分裂下去,一旦矛盾剧烈,怕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晋朝,贾后命东安公繇杀杨骏,灭其族,废太后杨氏为庶人。唐朝,韦后与安乐公主曾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太平公主也曾阴谋废掉唐玄宗。辽邦圣宗死后,耶律宗真即位,其母逼死辽圣宗齐天皇后,垂帘听政。还有西夏的梁氏把夏惠宗囚禁兴州,使其活如死人,哪一桩大事不是因后宫而起?万岁当断则断啊。”章惇一番话使哲宗心中对孟皇后又多了几分成见。

  哲宗原本宠爱刘婕妤,已有废孟立刘之意,无奈罢黜皇后是朝廷的大事,他担心一干大臣阻拦,所以才将章惇和蔡京召来,听听他们的意思。章惇乃当朝第一大臣,只要他支持罢黜皇后,那么,哲宗就无所顾虑了。

  然而,正当章惇鼓动哲宗要对孟皇后出手时,孟皇后竟然产下了龙女。

  那女娃生得玲珑剔透,惹人喜爱,一时,哲宗忘了昔日恩怨,对这个突然到来的龙种大为宠爱,并赐名福庆公主。爱屋及乌,之后,哲宗对孟皇后的态度转变了不少,罢黜之事自然就不再提了。

  刘婕妤却大失所望,本待施展媚惑之术,牢牢地拴住哲宗的心,无奈,哲宗很疼爱这个宝贝女儿,几乎每天都长在皇后的景灵宫里。刘婕妤知道章惇和蔡京很受哲宗器重,于是,每人送了一份厚礼,希望两人能够在哲宗上朝时,寻机为其美言。

  章、蔡二人拿了人的手短,只好为刘婕妤出力。

  有一天上朝,哲宗问:“众位爱卿,谁有本奏?”

  章惇和蔡京对视一眼,双双出班,道:“万岁,臣有本奏。”

  “呈上来。”

  “遵旨。”

  章惇和蔡京每人从怀中掏出一幅画,递给李宪。李宪将画呈给哲宗。哲宗心说:“看他们脸色神秘,不递折子,一人上一幅画什么意思?”

  哲宗慢慢地打开画,一愣。原来,两幅都是美女图。画中女人,飘然若仙,越看越像刘婕妤。

  哲宗将画收起,看了蔡京一眼,知道他善画,扫一眼殿下众臣,问:“众爱卿谁还有本奏?”

  哲宗连问两声,见无人应,便起身退朝了。

  哲宗刚从后殿走出,蔡京和章惇便从前边绕了过来。

  哲宗只好停了下来,问道:“两位爱卿还有什么事?”

  蔡京道:“万岁,臣的画您还没有批评呢,臣洗耳恭听。”

  哲宗气乐了:“蔡爱卿,为了刘婕妤,你们可是煞费苦心啊,好啦,回吧,朕心里有数。”

  蔡京和章惇见哲宗这么说,也只好退下了。

  谁知,过了几天,哲宗仍没有去垂幸刘婕妤。刘婕妤便派人去问蔡京和章惇,他们有没有劝告哲宗。两人传话刘婕妤耐心等候机会,他们会再想其他办法的。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蔡京给刘婕妤送来一种奇草,刘婕妤趁去景灵宫探望的机会,将草末捻碎,撒在福庆公主喜欢吃的点心上。当时,服侍福庆公主的陈迎儿并没有注意。这是一种奇草,无色无味,服后当天并不见异状,七十二小时后才会发作,人病如抽丝,一天减去一分生气,所以又称为抽丝草。三天后,福庆公主渐感不适,又几天,才浑身无力,卧床不起。当时,宫中的太医轮流为福庆公主诊断,无人敢下结论,纷纷以为是世所罕见的怪症。

  孟皇后有位姐姐孟姑,知道自己的妹妹婚后寂寞,幸亏添了福庆公主,才算生命中有了依靠。她知道后宫深似海,说不定哪天妹妹便不再被皇帝宠幸,所以,她希望能够让福庆公主健康地活下来。有一天,孟姑听闻道教林灵噩的大名,专程前往林灵噩在永嘉的道观,拜求了一瓶符水,带进了皇宫。

  见了妹妹孟皇后,孟姑把装符水的瓶子拿出来,说:“快给福庆公主喝下去吧。”孟皇后问:“这里面装的什么?”孟姑告诉她,是求来的道教圣水。孟姑一向信奉道教,她的妹妹却不相同,担心女儿出了事端,不但皇上那里不好交代,连自己也受不了,于是借女儿熟睡,谎称自己会让女儿喝下,便将姐姐劝走了。孟姑走后,孟皇后便想将符水扔掉,她刚拿着瓶子走到宫门口,迎面哲宗走了进来。孟皇后忙跪下叩安。哲宗走了进来,坐在床前看着女儿,目光一瞥,见孟皇后似乎在藏什么东西,便问:“皇后,你拿的什么?”孟皇后更加紧张,说:“没……没什么。”哲宗说:“你藏的什么,拿出来吧,朕已经看到了。”孟皇后不敢隐瞒,只好将符水拿了出来,并将姐姐的好心说了一遍。哲宗大怒,道:“我大宋太医都束手无策,他一个只会画符的道士又能弄出什么救命圣水来。”孟皇后吓得慌忙把符水扔了,并连连解释其实自己并没有相信,刚才便要扔掉的。孟皇后没有想到,她的一行一动都在刘婕妤的掌控下。此时,哲宗身边的太监李宪,实际已成为孟皇后的人。李宪在景灵宫外偷听到哲宗和孟皇后的对话,就从花丛中捡起那瓶符水拿给了刘婕妤。刘婕妤颠来倒去地看着,问:“李公公,这里面是什么?”李宪说:“是救命的符水。”

  “符水?难道是道家的东西?”

  “正是,听说是孟皇后姐姐弄来的,只可惜皇上和孟皇后都不敢给福庆公主用。”

  “哦,明白了,你拿给我的意思莫非是……”

  李宪笑笑,说:“该怎么做,您拿主意,我要去伺候皇上了。”说着,李宪转身就去了景灵宫。

  刘婕妤望着手中的符水瓶,有了主意,美丽的嘴角浮上一丝歹毒的笑意。

  几天后,刘婕妤趁哲宗临幸的机会,说:“万岁,就让奴婢给您生个龙子吧。”哲宗笑道:“不忙,朕还年轻。”刘婕妤说:“奴婢知道万岁喜欢福庆公主,只是,据奴婢听说,有人想用道教的毒水害公主。”

  “是谁?”哲宗脸色一变。

  “奴婢不敢说。”

  “说吧,恕你无罪。”

  “是……是孟皇后。”

  “这……这怎么可能。”哲宗并不相信。其实,换了谁也难以相信,亲娘会杀害亲女儿。

  “万岁爷,您听说武则天的故事吗?武则天曾为唐高宗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如掌上明珠。但是,武则天当时与王皇后不和,想尽一切办法要让高宗疏远皇后。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则天的女儿,其刚离开,武则天发现女婴已死。据说,此女乃武则天亲手所杀,意欲嫁祸皇后。果然,高宗以为是皇后所为,便生废立之心。奴婢观察孟皇后要效武则天,打自己女儿的主意。”

  哲宗听后半信半疑,便带着刘婕妤一起前往景灵宫。刘婕妤趁机将怀里的符水瓶塞进孟皇后的枕头下,并假装欣赏她枕头上的绣花。枕头一拿起,符水瓶便露了出来。孟皇后和哲宗都是大惊。孟皇后惊讶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在自己枕头下还放着一瓶符水,难道是姐姐暗中留下的?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刘婕妤的手段。哲宗却认为刘婕妤的话大有道理,孟皇后果然欺瞒了他。

  孟皇后见哲宗脸色越来越阴沉,吓得慌忙跪倒,说道:“奴婢该死,求万岁爷开恩。”哲宗虽然气恼,见富庆公主瘦如竹竿,也自心疼,便冷哼一声出来了。

  两天后,福庆公主逝世。哲宗在伤心之余,牵怒于孟皇后,认为她已经为福庆公主服过符水,于是将她贬为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出居瑶华宫。

  
   。 想看书来

第05章:一见钟情

  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春节,北宋京城开封张灯结彩,千家万户喜气洋洋。

  据史册记载,北宋时期,春节与端午是民间的大节,每年自五月一日至五月四日是端午节,市井之上摆满了葵花、菖蒲、艾草、桃子等等。买卖生意络绎不绝,传说老百姓将这些东西挂在门口可以辟邪。

  讲究的百姓会将收集来的菖蒲、杏子、李子、生姜、紫苏等切成细丝,加入盐晒干,叫做“百草头”,也有用蜜糖腌的,裹于梅皮之中。做粽子则更加讲究,用菰叶装了黏米,或加之以枣、栗、桂等,做成角、锥、筒状,闷煮一个时辰,其色如金,亲朋邻里之间相互赠送。有钱人也好,无钱人也罢,纷纷庆祝,更有彻夜尽欢者。

  北宋时,京城汴梁的年味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般要到节后的正月十六结束。腊月初八这天,讲究喝腊八粥。腊八粥原称“七宝五味粥”,“七”在宋时为吉祥数字,“宝”指干果,“五味”即五谷杂粮,“七宝五味粥”便是将干果和五谷熬成粥。另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三十吃饺子。老百姓即便收成欠佳,也要将一年的细粮留到腊月,家家户户过个好年。

  在开封城东北隅,有一铁塔。该处原名夷山,唐开元十七年(729年),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归来,路过开封建立。宋开宝三年扩建寺院,改名为开宝寺,后来,福胜院内建一木塔,用来供奉佛舍利,名曰福胜塔。相传宋真宗时,曾有人见塔顶放光故改名为灵感塔。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被雷火焚毁。皇佑元年(1049年),宋仁宗下诏重建灵感塔,共十三层,高约五十五米,塔的外壁镶嵌花纹砖,有降龙、飞天、菩萨、伎乐、狮子、花卉等50余种雕饰。通体使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塔体坚固,犹如铁铸,故称为“铁塔”。后来,元朝诗人冯子振观铁塔后,欣然作诗:“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地轴,八方景象下天梯。光摇潋滟沉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大书法家米芾曾作“天下第一塔”碑石,对铁塔给予了极大地赞誉。且说正月初五这天。铁塔之下,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远处鞭炮齐鸣,众民欢庆。却是驸马都尉王诜在大宴亲友,共庆端午。众人围成数桌,喧闹无比,开宝寺主持敢怒不敢言,因为王诜是蜀国公主的老公。王诜和苏轼、黄庭坚、米芾、秦观等文人墨客素有往来,手中珍藏了不少他们的作品,常常拿出来让宾客观赏。而且,他本人也附庸文雅,喜欢做几首诗词。在他的宾客中,有一个十*岁的少年,面色白净,身着华贵,气质非凡。王诜对这少年异常恭敬,原来这少年便是先被封为遂宁郡王,又被封为端王的赵佶。赵佶虽然年少,但因为喜欢书画,所以与王诜性格相投,常有往来。众人喝到酣处,王诜即兴做了一首词:

  蝶恋花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此词做完,众人无不鼓掌道好,惟独赵佶轻轻一叹息,因为他懂得词意。此词“小雨初晴回晚照。”便道出了王诜的心情,以“雨后初晴,夕阳返照”,来暗寓王诜久遭外迁始得归京的一生。现在,虽然“雨过天晴”,但是生命已是“夕阳返照”之时,还可以享受多少快乐的日子呢?

  王诜倒了一杯酒,举了起来,向赵佶道:“知我者,端王也。”

  赵佶说:“都尉此生,拥有了那么多诗词书画,也算富可抵国了。”

  王诜站了起来,将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