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

第27部分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第27部分

小说: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惇靖率第81军不战而退,撤到黄河以北的中卫地区。

第64军占领中宁后,与敌第81军隔黄河对峙。

这时,郑维山的第63军从左翼挺进,第188师沿黄河北岸向中卫进发。敌第81军陷入被包围聚歼的危势之中。

军事打击和郭南浦老人的调停见效了。

9月19日下午7时,64军军长曾思玉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与马惇靖代表的国民党第81军正式签订了和平解决协定。

签字完毕,双方代表合影留念。曾思玉设宴招待马惇靖一行。

马惇靖一行于当晚返回中卫后,召集全体官兵宣读协定全文,并认真贯彻执行了诸项条款。

应该说,马鸿宾和马惇靖父子,为瓦解企图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宁夏兵团和迅速解放宁夏,做出了贡献。

杨得志清楚,敌第81军的起义,无疑是在马敦静的宁夏兵团头顶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马敦静得知马鸿宾父子起义的消息后,气急败坏,急忙令工兵炸堤放水,企图阻止我解放大军进击宁马老巢银川的步伐。

守堤的工兵接到命令后,在军官的监督下,同时点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药的导火索。只听到轰轰隆隆,排炮一般的爆炸声如阵阵惊雷,震天撼地。数十里河堤纷纷崩裂坍塌,洪水一泻而出。霎时,万亩良田,千里村野,一下就被决堤的洪水所淹没,目光所及,一片汪洋。

然而,洪水并没有阻挡住解放大军前进的步伐。

9月19日11时,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和第192师,分左右两翼,向金积一线猛扑,揭开了金灵之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解放军第63军由石空堡北渡黄河,沿黄河两岸北进,直指银川。

当天,代父行使军政全权的马敦静,见解放军先头部队离银川很近了,便慌忙将前线指挥的大权交给了第128军军长卢忠良,随即驱车直奔机场,钻进一架早已准备好的座机,飞往重庆。

马敦静走了,宁马的高级将领闻讯后,在银川集合,商讨对策。会议在一片吵吵嚷嚷中结束,形成了这样一个决议:马全良和马光宗负责交涉起义。卢忠良即刻去金积。

9月20日下午,贺兰军军长马全良领衔发出起义通电。

马军首领于20日虽发了通电,但卢忠良执迷不悟,指挥128军仍在拼死抵抗。

杨得志命令曾思玉继续前进,狠狠打击一切敢于顽抗之敌,以军事打击为政治解决彻底扫清障碍。

9月20日14时许,解放军左右两翼已逼近金积,对守敌形成围攻之势。

金积守敌被迫投降。

为切断金积残敌溃逃之后路及歼灭吴忠之敌,曾思玉又令191师和192师绕过金积,迅速向吴忠之敌发起猛攻,并将敌全歼。

卢忠良率第128军军部和第256师,从灵武增援吴忠,企图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9月对比我第192师先头部队在吴忠东南的涝河桥与敌展开激战,终于抢占了敌桥头堡阵地,保证了师主力安全渡河。

渡河后,解放军乘胜追击,迅速穿插分割,歼灭了吴忠外围之敌,直捣吴忠敌128军指挥部。

敌人全线混乱,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军长卢忠良趁兵溃混乱,在乱军之中只带少数人马,逃回银川。

至此,解放宁夏决定性的一战,胜利结束。

9月21日下午,彭德怀给请求接受和平解决宁夏问题的马全良等复电,要求他们立即派代表至中宁与杨得志司令员接洽。

9月22日晨,国民党宁夏方面由马鸿宾主持,决定派第128军军长卢忠良为全权代表,宁夏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马天光和宁夏省政府秘书长马延秀为代表,前往中宁,与第19兵团杨得志司令员和李志民政委会晤。

9月23日上午,卢忠良等3名代表抵达中宁。

杨得志一见卢忠良等人,便迎头一顿痛斥,列数他们在我军进军宁夏以来所犯下的种种恶行。

卢忠良等人一个个被说得羞愧满面,无地自容。他们低着头,谁也不吭一声,老老实实坐在谈判桌旁,开始商谈和平解决宁夏的问题。

当天下午2时,双方签订了《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

当晚,我第191师奉杨得志命令乘车进入银川。

杨得志和李志民站在司令部的门外,呼吸着迎面扑来的新鲜空气,顿觉浑身轻松了许多,真有一种心旷神信之感。

杨得志忽然想起一件大事似的,兴奋地大声喊道:“快!立即向兰州发电,告诉彭总,宁夏已经解放了!”

李志民也高兴地说:“是啊!彭总正等着我们的消息呢!”

9月26日,杨得志组织了隆重的第19兵团进入银川市的入城式。

4天以后,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庄严伟大的声音,震荡着古老的银川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杨得志静静地听着,心在激烈地跳动,眼睛湿润了……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

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

郑维山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一野第63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十将军衔。

1.一面死围涞水,一面挑战庄疃。郑维山左右开弓,傅作义“虎头

师”虎头被斩

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部分条目释文汇编第139页,上有如下记载:

“涞水庄疃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涞水地区,对国民党进行的一次围城打援战役。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8000余人,毙第35军军长、参谋长。新编第32师师长等高级将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的嚣张气焰……”

组织实施这次漂亮的围城打援战役,创解放战争以来我一个纵队全歼傅作义一个王牌师,而给傅作义以沉重打击的指挥者是谁呢?

他,就是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年仅33岁的郑维山。

郑维山,191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著名的“黄(安)麻(城)暴动”就发生在他的家乡。父亲郑国棋,是参加“黄麻”暴动的老战士,暴动后,任村苏维埃主席。

少年的郑维山,受其父亲的影响,13岁参加童子军,14岁参加少先队,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赤卫队副指导员的身分参加了红军。

参加红军后的郑维山,曾先后任排长、连指导员、团政委、师政委。1934年,不到20岁的郑维山任红30军88师政委。该师由全军的3个有荣誉称号的老团组成。郑维山率这支攻坚突击部队,作为红30军的开路先锋,展开山地攻坚、攻城拔寨、江河强渡等,打了一系列漂亮仗,初步显示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红4方面军,郑维山是出了名的“夜老虎”。

红军长征,郑维山三过草地。作为西路军主力,郑维山率88师二次西征,度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

1937年,郑维山进抗大学习。1938年,被派往晋察冀抗日前线。1947年6月,正当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际,军委决定郑维山随刘、邓南下,此举正合他的心意,但聂荣臻极力挽留,并通过朱德总司令劝说,郑维山便留了下来。值晋察冀成立野战军,郑维山便接替杨成武,任第3纵队司令员。

时势造英雄。年仅32岁却有17年战斗经验的郑维山,如猛虎下山、蛟龙人海,率英勇的第3纵队,驰骋在华北战场上,屡建奇功。第3纵队,被誉为“华北劲旅”而威震四方。郑维山,作为一名能征善战、智勇兼备的骁将,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篇开头所说的“涞水庄疃战役”,就是郑维山一手“导演”的经典之作。

事情还得从1947年秋说起。

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一年,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当时,华北国民党军在晋察冀野战军的连续打击下,除其第3军驻守石家庄外,其余主力全部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企图依托平、津、保战略基地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机动作战,以巩固国民党在华北的统治。

晋察冀野战军执行军委的指示精神,开始出击了。

率先发动的是保北战役。我军在清风店歼敌1。7万人,俘虏了包括敌第3军军长罗历戎在内的官兵1。1万人,此役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

这之后,仅隔9天,晋察冀野战军又乘势攻克石家庄,歼敌2。4万余人。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个战略区完全连成一片。

华北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慌了。

1947年11月26日,蒋介石匆匆飞往北平,撤消了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的职务,撤消了保定、张垣绥靖公署,成立了华北五省“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一华北军事指挥,加强平、津、保地区的防守。

傅作义临危受命,他自恃足智多谋、经验丰富,也很想再露一手。他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说:“过去,国军处于被动地位……今后改取主动,决定反守为攻,不仅要收复点线,而且要将匪区全部收复,消灭共匪主力!”

傅作义并非说说而已,为实现他的宏图大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为了组织一个得心应手的地方行政机构,他撤换了一批地方行政长官,用他的话讲,这叫政局与战局相配合。

接着,他提出了打总体战的观念。所谓总体战,就是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正规军与地方军相结合,向我展开全面进攻。他大力扩编地方部队,以代替主力部队进行地方防备。

在兵力部署上也作了一系列调整,成立了3个机动兵团:平汉兵团、津浦兵团和平绥兵团。在战法上,实行以主力对主力的机动作战的新战法。

正当傅作义积极备战踌躇满志之时,解放军新的攻势开始了。

1948年1月,晋察冀野战军为打击傅作义的嚣张气焰,将6个纵队全部展开,向平张路、平汉路发起攻击,以调动敌人,寻机歼敌。

但老谋深算的傅作义不为所动,除指示地方部队出击迎战外,其主力平汉兵团仍猥集于涿县与徐水之间,不进不退,伺机而行。

我野战军遂改变战术,集中2个纵队猛攻华北三大要点之一——保定,并以地方民兵和地方部队配合,作声势浩大的佯动,给傅作义造成我取保定的错觉。

果然,傅作义认为我军要动真的,他怕保定有失,便令平汉兵团机动,由涿县高碑店地区向南驰援保定。

战机出现了,在涞水地区,仅敌第31师驻守涞水城。

野司杨得志司令员当机立断,命郑维山的3纵队调头北上,攻打涞水,歼敌第31师。

郑维山接到命令后,非常兴奋。

这里有一段轶事,不能不说。

在去年清风店战役中,郑维山的3纵因在保北战场与敌打成对峙局面,野司命令他撤出战斗,西去攻打涞水。郑维山不从,与政委胡耀邦商议后,给野司回电:“我们没有考虑,也不准备打涞水,我们的意见在现地坚持,争取情况的变化。”

郑维山后来回忆说:“我们真是太年轻气盛了,只顾讲出自己的想法,全然不顾上下级关系。”

令郑维山大为感动的是,就是这样一封电报,不但没有受到野司的批评,反而被野司所采纳。

也就是郑维山的这一坚持,导致孙连仲和正在北平的蒋介石误以为保北战场我军兵力不足,已陷于不易脱身的被动境地。于是,便令罗历戎的第3军仓促北上,以期与我军会战。从而才有我野战军取得全歼第3军,活捉罗历戎的清风店大捷。

现在,野司将攻打涞水的任务再次交给第3纵队,郑维山决意要打个漂亮仗,以回报野司的信任。

当天下午,也即1月10日,郑维山率7旅旅长易耀彩、8旅旅长宋玉林及少数侦察分队,化装成商贩骑自行车直奔涞水城而去。黄昏时分,来到城下。

涞水县城面积不大,但城墙以巨石为基砌成,相当坚固。城外有3米深、4米宽的外壕环绕;城关有堑壕、交通沟和地堡相连的野战工事,并有两道鹿砦、一道铁丝网等辅防设施。城东的拒马河犹如一匹桀骛不羁的野马,奔腾流淌,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城北是片开阔地,难以接敌。

侦察之后,郑维山的部署是这样的:以第7旅和第8旅为第1梯队,分别从城南和城西发起攻击;第9旅为第2梯队,待命于涞水东南的白堡、史谷庄、庄疃地区,集中全纵队火炮,组成炮群。

1月11日夜7时,战斗打响,进展顺利。12日晨,7旅和8旅分别攻占了城的南关和西关,将敌压缩在城内,准备晚上攻城。

12日上午,大雾弥漫,白茫茫一片。

郑维山在思索着晚上的攻城计划,忽听得东南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

“怎么回事?”

参谋马上打电话问9旅,回答说,有一股敌人向拒马河桥头阵地进攻。

“是什么敌人?”

“雾太大,看不清。他们判断,可能是民团。”

“民团?那就赶快把它消灭掉!”

不一会儿,9旅报告:“拒马河桥头阵地被突破,27团3营退入庄疃,继续抗击。”

“民团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命3营坚决把敌人消灭,不要影响攻击涞水。”

郑维山的注意力仍集中在当晚要打响的攻击涞水的战斗上。

9旅却接连报来:

“敌人跟踪追击,进入庄疃。”

“敌人正在庄疃与27团3营激战。”

“27团3营被敌人压缩在村西北角的一所院落里。另一股敌人向史格庄进攻,被27团回营击退。”

郑维山这才引起警觉,民团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告诉他们尽快查明敌人。”

报告来了,原来他们的当面之敌,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号称王牌军的第35军一部。

敌35军是傅作义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傅作义得到连连升任,全赖于他有个战斗力极强的35军。傅作义是35军第一任军长,尽管之后职务多次升迁,他仍兼任第35军军长多年,据说该军排以上军官均由傅作义亲自选配。其所属的第32师是傅作义部队中两大骨干力量之一,曾被傅作义誉为“虎头师”的称号,并授予绣有虎头图案的战旗一面。全师官兵均配戴绣有虎头的袖标。

看来,傅作义开始动手了。一上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