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悬崖边的贵族 >

第9部分

悬崖边的贵族-第9部分

小说: 悬崖边的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的确没看走眼,蒋孝武从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后曾赴德国留学,后返台进入国民党党务部门实习。从主持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工作开始,逐步涉足国民党的情报系统。他原来在政坛上一路顺风顺水,被很多人所看好,就因为“江南命案”不仅让他毁了前程,而且成了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
  连小小年纪的蒋友柏对“江南命案”都是耳熟能详,因为以前总有媒体和个人像揭伤疤一般,不断地反复提起:
  1984年10月15日,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旧金山遭歹徒暗杀,因为他出版的《蒋经国传》中涉及蒋经国私情的内容,让台湾当局想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此次暗杀震惊海内外,国外媒体和江南亲友要求有关当局彻查凶手,台湾形象受到前所未见的重挫。
  美国联邦调查局随即查出凶手为台湾竹联帮分子陈启礼、吴敦和董桂森。陈启礼与吴敦逃后被台湾政府逮捕;董桂森在巴西被捕而被引渡到美国。美国向台湾当局要求引渡陈启礼及吴敦未果,便透露已掌握陈启礼为防万一而录制的一卷录音带,证实有国民党当局情治人员介入此案。
  蒋经国于1985年1月10日下令逮捕情报局长汪希苓等人,决心要彻查此案,并承认情报局官员涉案。未料到在3月1日,陈启礼的密友忽然偕同一位替陈启礼保管录音带的人,公开宣布“蒋孝武就是谋杀江南的元凶”,一时舆论一片哗然。
  台湾当局判处陈启礼、吴敦、汪希苓无期徒刑。刘宜良遗孀崔蓉芝则在美国控告台湾当局,获得赔偿145万美元。这件案子表面尘埃落定,涉案的蒋孝武得以全身而退,但终究没能堵住世人对于蒋家涉案的猜忌。
  面对“江南命案”发生后的国际谴责,令蒋经国不能不有所思。他专门询问英语翻译马英九,“*”一词在英语世界的含义以及观感,马英九答曰:“*”的英文意义是“军事管制”“没有法律”。蒋经国连连说:“我们没有这样啊!”
  1985年8月16日,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明确指出从未考虑由蒋家人继任“总统”。的确,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蒋经国为了平息事态,于1986年将蒋孝武外放新加坡,屈就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之职。蒋孝武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其政治生涯实际上已告结束。
  在蒋经国去世之后,蒋家失去“靠山”,台湾政坛人士秋后算账,让蒋孝武回台澄清“江南命案”。此情此景,让蒋孝武顿感人心险恶,萌发了退隐之意。1991年他卸职日本使节归台,但此时病魔却又朝他走来。
  虽然蒋友柏与二叔蒋孝武交往很少,但对二叔有些语重心长的话却刻骨难忘。有次二叔亲口跟蒋友柏说:“作为蒋家人,做的好,外界说是应该的,甚至归因于先生余荫;做不好,则指责交加,甚至扣上有辱先人的帽子。”
  这也许是蒋家境况真实的表达,蒋家人真是难做,注定无法做一个平常人。作为蒋家顶梁柱的蒋孝武很早就感到身为蒋家后代的困境。少年的蒋友柏似乎有点明白父亲和二叔后来为什么远走他乡,远离是非不断之地。
  二叔蒋孝武的离世,让蒋友柏和家人欷不已。尤其经常看到海外华文媒体上,说蒋家变成一门四寡,让他们心中不是滋味。
  

绚烂归于平淡
蒋友柏刚到加拿大时,就经常听到这样的笑话:“加拿大有两种人,一种是Canadian,一种是French Canadian”。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在魁北克省的加拿大人,虽然国籍是加拿大,但他们却一直认为他们不是加拿大人,而是法裔加拿大人。他们想要脱离加拿大而独立,而且也把这个主张付诸行动,以“和平”的方式付诸行动。他们过去几年已为“是否独立”举行了两次公民投票,前后两次都无功而返。虽然他们嘴巴上还是说要继续争取独立,但是只要公民投票不过关,他们也只能心甘情愿地继续乖乖当加拿大公民,所有加拿大公民必须尽的义务一样也少不了逃不掉。
  不过,这样特殊的地方有趣是有趣,但却多了一项让蒋友柏这样的小移民很头疼的麻烦——这地方通行英、法双语。英文虽然是学校的主要用语,但是蒙特利尔在加拿大的法裔移民占多数的魁北克省,法语在学校里也是必修的课程。
  在友柏出国之前连英语一点也不会,更遑论相对生僻的法语了。对一个外国学生来讲,同时要学习两种陌生的语言,实在是有点不堪重负。短短3年要学好两门复杂的外语,无疑有点天方夜谭。
  在蒙特利尔上学时,友柏因为语言不通,又是一张东方人的面孔,所以一直打不进班级的主流团队。他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边缘人,班级什么活动也不会想到他,他那时的爱好是一个人打台球、玩弹子和健身。
  蒙特利尔是一个很排外的地方,特别不喜欢东方人。所以蒋友柏在学校每次就像是一个不会讲话的失落者,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同学和班上的活动。假若他想要交朋友的话,也只能找一些像他一样不入群的失落者。这让他感到分外的孤独,他也渴望有小伙伴一起游戏,渴望友情的温暖。
  就在加拿大上学第二年,他们班级来了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同学。他们两个人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语言和文化一模一样。他乡遇故知,两人很快就打得火热。上学放学形影不离,成为一对好哥们。
  友柏把他当成知己,告诉他自己的身世,一开始小伙伴也没介意,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明白蒋家意味着什么。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小伙伴突然跟友柏大义凛然地说,他爸爸不准许他们来往了,因为友柏是“蒋匪”“蒋贼”的后代。
  小友柏听到这几个刺耳的字眼,顿时火冒三丈,当场痛骂小伙伴一顿,小伙伴也毫不示弱地和他对骂起来。友柏气不打一处来,和他抱在一起扭打起来,衣服也被撕破了。很快人高马大的友柏占了上风,把小伙伴一下打倒在地,以胜利者姿态骑在他身上,解了一时的心头之恨。那个小伙伴坐在地上呜呜地哭,但嘴里一刻不停地嘟囔着“蒋匪”“蒋贼”。友柏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两个曾经要好的朋友就这样反目成仇。
  回到家蒋友柏不敢跟父亲提这件事,因为“蒋匪”“蒋贼”这样的字眼,在当时是绝对没有办法从他嘴巴讲出来的。而且,他也觉得在家里面说这样的字眼是会污辱他的家族的。但他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终究逃不过父亲那双敏感的眼睛。在父亲的追问下,友柏只有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父亲没有动怒,也没有责怪他,只是轻轻地叹口气说:“你又何必在意同学的话呢?在台湾那么多政客公开指名道姓地骂我们家,我都没有生一点气,你怎么连这点气量也没有?话让别人去说,天塌不下来的,好在一切都是历史,终究会有公道的时候。”
  父亲对别人恶评蒋家那么淡定,让友柏有点大感意外。这一席充满理智的话让友柏豁然开朗,也让他日后能坦然地面对针对蒋家的形形色色的人和话。
  1992年夏天,蒋友柏即将高中毕业,面临着投考大学的人生关键点。但让全家人寝食难安的是,友柏的法语一直不甚理想,甚至可能没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这意味着将要妨碍升学。因为蒙特利尔是加拿大唯一要求讲法语的城市,该市的教育局规定凡在该地所有学校就读的学生,无论是移民前属于哪个国籍,一律要通过法语考试才能升学,否则连英语的大学都不能就读。
  不光是友柏法语不行,弟弟友常法语亦是一塌糊涂。蒋孝勇和方智怡夫妇也只懂得英语,对法语同样不是很感冒,这样一家子面对着法语这个难题犯难了。假如继续留在蒙特利尔,友柏肯定会因为语言课程的低分而申请不到好大学。所以,他们再一次把搬家提上了日程。
  

宋美龄的点拨
“就让孩子们到美国来吧!”就在全家人为友柏、友常无法在加拿大升学一筹莫展之时,宋美龄对着前来美国的小孙子蒋孝勇心疼地说道。
  蒋孝勇这次特意从加拿大飞往纽约,是年近百岁的老祖母祝寿。宋美龄关切地问起了重孙的情况,蒋孝勇把兄弟俩因为法语无法过关而不能升学的情况实打实地告知。耄耋之年的宋美龄反应一点也不迟钝,听后立即给小孙子出主意说:“既然在加拿大过不习惯,可以让孩子们来美国读书,这样回家近点。”
  宋美龄是希望蒋孝勇带着全家移民到美国,因为她一直以来对这个小孙子情有独钟。蒋孝勇小时候就很讨宋美龄的欢心,是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小开心果。可能是爱屋及乌,友柏和友常也自然成了老夫人的心肝宝贝。如今小孙子家里又添丁进口,更得要一家人团聚下。当初宋美龄下决心离开台湾,也同意蒋孝勇移居加拿大时,就想让蒋家的子孙都远离政事日非的台湾,能到她身边形成一个大家庭就再好不过了。
  宋美龄早在1975年,老先生蒋介石逝世后一个星期,全台为蒋介石举行安厝之日的第二天,伤心欲绝的她下定决心去美国安度晚年。那年的9月17日,她和同行的20多个家眷、侍从飞往大洋彼岸,后来长期居住在纽约长岛蝗虫谷。
  宋美龄在蝗虫谷的居所是她在赴美前两个月,私人掏钱专门修缮一新的。这幢房子原是孔祥熙家族的产业,而孔家没有后代在纽约。房子坐落在僻临郊区的地方,四周都是参天大树,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经过宋美龄一番精心装修后,终于显现出它的华贵原貌。
  不过,宋美龄在蝗虫谷的生活一直不是很安定。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曾数次往返于台湾与美国之间,其间除了治病外,最主要的还是陆陆续续地搬东西。绝大多数都是她的私人用品,来来回回总共搬了3次才算搬完。
  到1991年9月宋美龄再度离开台湾,这一去真的不再复返。因为她老人家在台湾饱受了亲族的凋零,首先长孙蒋孝文的去世给她很大打击,祸不单行的是紧接着非常能干的蒋孝武又突然离世。老干犹存,新枝却一个个凋零,尤其是蒋孝武的去世,仿佛向世人宣布蒋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台。虽然历经人生坎坷的宋美龄表面很平静,但是她内心还是犹如波涛般汹涌。
  宋美龄在台湾看到一日胜过一日的“*”叫嚣,她看尽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分合,她不愿意将来埋骨于一个不是“*”的土地上。与其看不到台湾未来的希望,不如一走了之,一了百了。
  宋美龄这次来到美国后,没过多久因为蝗虫谷老房子的条件所限,不得不搬到纽约84大街的葛莱西官邸。
  著名的纽约84大街在美国几乎无人不知,但坐落在84大街东河的宋美龄寓所却很难找。蒋孝勇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在周围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还是被侍从们下楼接进去。
  从宋美龄寓所大楼的外表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栋15层高的普通公寓,宋美龄和她的侍从们分别住在9、10两层。房内装饰以红色为主色调,大量运用了锦缎修饰,地上铺满了地毯。公寓的正面对着风景秀丽的公园,紧邻宽阔平静的纽约东河,距离纽约市中心的各大医院也很近。大隐隐于市,比较适合宋美龄退隐而居。
  宋美龄在蒋孝勇眼里一直就像位哲人,他有什么不解的人生难题一贯都喜欢找她请教。这次蒋孝勇来到祖母寓所收获颇大。经过宋美龄这么一点拨,蒋孝勇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动了向美国移民的心思。
  

全家移居美国
蒋孝勇回到加拿大,立即召集全家人一起商议移民。蒋友柏想到告别令人痛苦的法语,自然是欢呼雀跃,举双手表示赞成。再说到美国这样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又可以经常见到亲爱的曾祖母,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生活。
  方智怡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她觉得这样回台湾可以缩短四五个小时的行程,探视父母和婆婆更为方便。她想着想着突然灵机一动,建议丈夫可以让中兴电机公司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如此妙计,顿时让蒋孝勇眼前豁然一亮。
  在加拿大这几年他已经休整够了,毕竟正当年富力强的壮年,不能再做寓公坐吃山空了。蒋孝勇虽然对从政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但对于商业经营兴趣一直有增无减。他觉得设立分公司的提议非常之妙,他当即起草文件和报告,向台湾总部提出申请。
  到底把公司设立在美国哪里呢?蒋友柏建议大家一起到纽约,这样可以经常见到他敬爱的曾祖母。但妈妈方智怡左思右想,认为还是去旧金山比较合适。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台湾的飞机航程比较近,便于他们回家探望祖母蒋方良;再说旧金山无论从求学和经商都比纽约更为合适。不过,最重要的一条理由是,虽然宋美龄十分希望他们全家过去,但年岁过高的她一贯行事比较低调。一大家子围在她身边,反而会给她带来诸多不便。
  等一家人主意拿定,蒋孝勇开办分公司的计划实施得也格外顺利,中兴电机公司多数董事赞同他的决定。经过公司董事会的研究表决,每年向蒋孝勇主持的分公司提供20万美元投资,以后逐年累计增资到120万美元。新成立的中兴美国分公司着手考虑经营各种业务,包括物品的进出口,甚至兰花的进出口。
  在1992年一个春暖花开之日,蒋友柏跟着家人一起,搬到风景优美的旧金山。这座城市当地华人又叫它三藩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圣弗朗西斯科半岛,三面环水,风景如画。同时是一座山城,气候冬暖夏凉,一年四季阳光充足。
  旧金山的华人华侨特别多,市区东北角的“中国城”是美国华人最大的聚集地。在蒙特利尔的时候,蒋友柏一家人走在街上显得格外瞩目,因为那里很少有东方人出没。加之他们法语又说得不地道,始终让蒋友柏感觉到被排斥在当地社会之外。到了旧金山这种感觉就荡然无存,街头满是来来去去的黄色面孔,让蒋友柏感觉到十分亲切和自在。
  他们一家住进了旧金山东湾的一个社区,这里紧邻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