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匣中的失乐 >

第13部分

匣中的失乐-第13部分

小说: 匣中的失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一等,这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在进行推理竞赛时,在某个时点加入理应死去的曳间,对我们这些活人提出令人心服口服的解答?或者是你刚才所谓的‘若是变格侦探小说的性质,大致上还解释得通。’就是代表这个意思?的确没错,如果死者有办法推理,的确是一种变格,而且很有趣。”
    “这……这该怎么说呢?”奈尔兹毫不在意地低声说道。
    但仓野似乎也逐渐热衷他的观点。“这么一来……若真发生这样的事,会是怎样的状况?假设曳间出现在推理竞赛席上,大伙儿当然会很惊讶吧!不过,其中最害怕的肯定是杀害曳间的凶手。没错,若是藉此得以查明谁是真凶,曳间确实应该出现在席上。”
    “仓野!”
    仓野愣了一下,回过头.
    奈尔兹以锐利的视线盯着他.“我想的不是那样,仓野.我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手法,在推理竞赛进行中,让在座者错觉曳间突然出现。”
    “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是我想太多了。”仓野像泄气的皮球露出苦笑。
    “的确,若依本格的推理方法进行,这算是略显狡猾的手段,若在提出十诫之前还有话说,但提出诫律之说的正好又是我们两人,那就无可奈何了。算了,忘掉刚才我说的那番话。”
    说完,两人又回归沉默,彷彿残留一道奇妙的隔阂,难以恢复。
    穿越橙色街灯并列的马路。新宿区似乎在此进入丰岛区,粗糙的木造建筑街道与大楼林立的街道间隔并列,其中有个地方,犹如伸向天空的吊车投下的一片阴森黑影。
    在透明黑暗中,沐浴着橙色灯光,眼前的一切都和平日所见完全不同,彷彿裸露出了另外一种意料不到的本性,静止不动。
    仓野忽然感觉奈尔玆似乎也窥见到了这一切!
    橙色路灯投映下的奈尔玆,在黑暗中浮现,如此的沉默不语,与霍南德根本无从区别,让仓野不得不见识到同卵双胞胎的可怕.
    没错,像滑行般穿越黑暗的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奈尔玆吗?
    对霍南德来说,如果有心冒充奈尔玆,应该不困难吧?一人扮演两种角色,或是彼此互换角色的双胞胎诡计,在侦探小说的世界里尽管已是陈腔滥调,但如果轻易暗地在各处进行,结果又会如何?离开“黄色房间”时,应该多的是机会,更何况奈尔玆与霍南德的互换,若纯粹是两人之间的一种游戏,那根本就没必要去辨识两人之中谁是谁了。仓野心怀这样的疑问凝视奈尔玆!
    “奈尔玆。”仓野不是询问,只是低声喊道。
    “恩。”奈尔玆应声,仰起稚嫩的脸孔。
    仓野虽然感到不耐烦而心生混乱,却必须立刻想到接下来该说什么。
    “不,我只是忘了问你最重要的一件事。这起命案是因为你预言曳间会最先被杀害而起,在你的《如何打造密室》中,曳间第一个死亡是否有其必要性?”
    “不,也没太多必然性。坦白说,让谁先死都无所谓,应该算是纯粹的巧合。”
    “哼,你构想中杀害曳间的情节,应该与真实事件有相当大的差异吧?听说在你的小说里运用的是‘颠倒的密室’诡计,而这次的命案,依我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下,应该也属于颠倒的密室。”
    “恩,听到你这么说,我也这么认为。但两者运用的诡计或现场的设定还是不一样。是的,我模模糊糊感觉到的是,这次的命案本身确实有某种‘颠倒’的迹象,不仅是密室,命案的发生先于小说的构想情况也一样。之所以认为凶手在现场停留将近三个小时,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段里,我们并没有凶手在其他地方的反不在场证明。或许在接下来的推理竞赛中,我们可能会听到凶手自己的推理。若凶手的推理在表面上一丝破绽也没有,那么这也算是一种反推理,不是吗?你也说过,为了死去的曳间必须准备一流的凶手,若根据一般的观点,这也就是‘颠倒’了。何况,霍南德还希望凶手执行连续杀人,或许还有更多的杀人事件。但就我的判断,我认为这次的命案是由许多的‘颠倒’串联而成。”
    脸泛红潮的奈尔玆说的这番话,让仓野也感觉到现在站立的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上下颠倒了。
    正如倒立的红色月亮一般。
    
    第二章
    1。死者的讲解
    “怎么样?”估计已读完最后一张稿纸,奈尔玆略显羞赧似地问。
    整叠稿纸砰地一声放回白木桌上,对方回过头,旋转椅发出轧轧响声。
    “这可就麻烦了。”
    带着共鸣的暸晓嗓音,同样略币苦笑的回话者,竟然是该篇小说第一宗命案的牺牲者,而且应该就是尸骨已寒的曳间。
    这篇名为《如何打造密室》约有二五〇张稿纸的长篇小说,第一章添加了自“第一具尸体”至“颠倒的杀人”十个小标题,另外还有从题为(代替序章的四种景象)的前书开始,酷似本格长篇小说的体裁。
    以围纔曳间不连续线的回忆开始,尽可能导入既视慼、三劫、暗号等要素,第一章就提出曳间的死亡、在“黄色房间”的不在场证明、决定“十诫”  ,最后是仓野与奈尔玆的对话,直到这起命案的核心在于“颠倒”为止,其间也暗示了连续杀人。因此,应该是预定接着写第二章、第三章。现在可能是暂告一段落休息片刻吧!这篇奇妙的真实姓名小说,在登场人物尚未进行正式的推理之前,似乎就急于尽快解开谜团。
    由于对侦探小说有极大的兴趣,终于忍不住开始创作侦探小说,在完成第一章之后,让旁人先阅读。虽然听说是真实人物姓名小说,却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被害者角色,而且一开始就以谜样的身份登场,曳间会苦笑也非毫无道理。
    “虽然遭人杀害,被描写成具有相当的魅力,这一点让我颇有好感。不,没关系,以侦探小说而言,目前还很难下评断,但整体气氛不错,没想到奈尔玆你有这样的文采……看了化为冰冷尸体的我如此安详的表情,仓野肯定会突然掉泪,连我自己都快忍不住了。”
    “哈哈!那倒是真的!读到那部份时,你的眼睛就不停眨动。”奈尔玆露出灿烂的笑容,笑得在皮椅上乱颤。那是在小孩脸上常看到,或是最佳的恶作剧成功时的笑容。“暂且不说这些。曳间,你自己有怎么样的推理?小说里不是也有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过世的曳间能协助我们推理。”这也算是一种挑战信吧!”
    “这可为难我了……因为就目前来说,往后还有许多的解决方法,因此所谓的真相,只要观点有些微的差异,出现各式各样的想像也并非不可能……”
    “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奈尔玆反问。
    曳间的凤眼望向窗外。“呃……可以有各种说法。但这就像是不会说话的花……没错,虽然有趣,可是这篇小说有些部分让人不是很满意,要我指出来吗?”
    “哪个部分?”奈尔兹神情严肃,双腿用力跳起.
    “不,也不能算是很严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兴趣.也就是说,这篇小说里出现的小道具太少了,实在有点可惜...最有趣的是华商鬼型的风铃,可是那与实践并无直接关联吧!我认为这个部分就是个重点,若能讲究细腻的部分,尽管可能会有各种状况出现,但也算是比较完整。另外还有一件事令人无法释怀,也就是霍南德去拜访根户那段,在这段情节里提到了所谓的符咒。‘鬼’字属于黑魔术,上面缺少一撇的‘鬼’却属于白魔术。头上少掉一撇是‘鬼’的古字,也可能是异体字吧?”
    “喔?是吗?”奈尔玆浮现惊讶神情,“不,那段对话是我读了根户的《加持祈祷秘法》,所以想到而加上去的,并未经过详细求证。”
    “是吗?可是因为字体的不同导致用途有别,或许是事实。因为所谓‘鬼’的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相当的调整。”
    “喔?是吗?”
    “当然。所谓的鬼字乃是中国字,日本人则将鬼附上oni的读音,也因为这样,
    日本的语意应该会与中国的语意有所不同……阅读这类相关书籍非常有意思。  oni一词的语源出自源顺这个人所着的《倭名类聚钞》,其中有‘于迩者隐音之讹也’  一文,也就是所谓的鬼隐藏拾物中,不欲显露其形,故‘隐’on的尾音n改为ni  ,于是成为oni。即使到了现在,根据《倭名类聚钞》  ,仍以‘隐’或‘阴’转音的说法为主,但折口信夫却在他的《汉音语源说》中提出异议。”
    “折口信夫就是以释迢空为笔名写短歌的那个人吧?”奈尔玆搜寻记忆似地喃喃说道。
    “恩,你居然知道。是在国语课上学到的吧?”
    “我实在很想说,你这样说太过份了!这种常识我当然知道,但……其实也没错,我是暑假前才学到的。其受不了,事情一落到曳间手上,全都被看透了。”
    “看来,说不定我是菲洛,凡斯(菲洛,凡斯,范达因撰写的推理小说中一名业余侦探。)的后裔。关于折口先生……他因为oni并无必须是‘鬼’的用语实例,所以在《外来语说》、《汉音语源说》中加上问号,从全新的观点来分析oni这个字,亦即他提出在古代,oni和kami(译注:kami有神之意)乃是非常近似的名词。依
    照他的解释,所谓的oni与源于中国的‘鬼’完全不同,而是具有日本独特的个性。若借用他后来所写的《鬼之话》所言,则是因为oni被翻译成‘鬼’的汉字,其意义也固定了,认为人死后就变成鬼……在此之前的‘oni’究竟所指何事虽然不太清楚,但应该与“kami’一样,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吧!尽管民间传说中有各种型态的鬼,但有趣的是,这些鬼给人的形象都是披着蓑衣或戴着斗笠。”
    “蓑衣斗笠?”怎么会扯到与鬼有关的话题,奈尔玆一时也想下起来,但此时既然谈到鬼的具体形象,他便不禁想问:“我知道头上长角、身穿虎斑短裤的鬼怪形貌是来自鬼门的连想,亦即丑寅的方位。但藏于蓑笠里的鬼,不就更有趣了?毕竟,不显露屡正形貌的鬼可有意思多了,在这篇小说里出现这样的鬼也无所谓...你知道,乱步就曾使用隐蓑愿望这个词语,而这篇小说中的真凶正好就像披着所谓侦探的隐蓑,堂堂混入推理竞赛席上,不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吗?”似乎随时在脑海里考虑自己的作品的奈尔兹兴奋地说着,接着又沉默不语像在思索什么.过了片刻忽然开口,问道:“对了,这么说来,所谓的生秃也是裹着蓑衣?”
    “没错!在日本书记中,同样有类似的记载,也就是在朝仓山上出现戴着大笠的鬼,在一旁观看齐明天皇的葬礼,其中流传至今的歌谣有土佐的烧窑之歌童谣.

    在对面河岸烧窑,
    五、六、七、八,
    第八个人最后出现,
    那就是鬼,
    披蓑衣、戴斗笠出现的是鬼。

    这应该就是这种鬼的典型吧!但由于童谣的意义不甚清楚,反而具有某种恐怖的魅力.就像最近流行的鹅妈妈也一样.
    但由于童谣的意义不甚清楚,反而具有某种恐怖的魅力。就像所谓鬼的概念就此开始产生变化,披戴蓑笠的鬼,逐渐在其他各种文献中出现。在《枕草子》一书中出现了‘蓑虫乃是鬼子’的有趣文章,而在《堤中纳言物语》中的(虫珍姬君)文章中,写到‘鬼与女人都像被人见不到般飘忽’  ,这应该也是因为受到披戴蓑笠的形象影响的缘故吧!在《躬恒集》中,也有一首:

    即使鬼在都内,
    只要脱下蓑笠,
    今宵亦无人能见。

    另外……”
    “等一等!”奈尔玆慌忙阻止继续举证的曳间,“这些事我知道,但是,意味着死者或其灵魂的‘鬼’字,后来又是如何演变成现在我们所认知的鬼的外貌呢?”
    “恩,鬼开始具有凶恶的外貌,乃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有所谓逻卒的概念,而逻卒又称为地狱卒,属于非常可怕的族群,在小栗虫太郎(小粟虫太郎,1901…1946,本名荣次郎,十二岁就读京华中学,举凡英语、法语、文学、电影都怀有
    极深极广的研究兴趣,为未来的推理作家生涯奠定稳实的根基。一九三四年,开始在《新青年》连载毕生巨作《黑死馆杀人事件》  ,与隔年开始连载的梦野久作之《脑髓地狱》相互辉映,同时也与中井英夫的《献给虚无的供物》  、竹本健治的《匣中的失乐》并列为日本推理界的四大奇书。)的《失乐园杀人事件》中应该有出现,总而言之,就是和牛头马面的地狱卒混杂在一起,因此鬼的形貌才逐渐增加恐怖的一面……刚才你说的角与虎皮是鬼门,那是来自艮(即是鬼门之意)的联想,实乃世俗的观点,但的确具有说服力。所谓的鬼门并非源自佛教,而是来自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阴阳道的观点,就在佛教和阴阳道的影响之下,所谓的鬼就有了凶恶的外观……这样清楚了吗?鬼这么一个概念,就停在如此的变迁,这也难怪一般人对于鬼字这个字头上少了一撇的鬼这个字,存在概念上的差异。就结果而论,我希望可以说明这一点。”
    “曳间,你懂的真多!依此看来,应该还有其他不少地方惹你不满意吧!话说回来,在这篇小说里,应该是死者的曳间却如此谈及小说内容,而且还是关于鬼的话题,实在是太妙、太有趣了!换句话说,这应该算是死者的讲解吧!”余尔玆的脸庞在房间里渐渐伸展的阳光照射下,不知不觉中散发出白色光辉,还带着悠闲的口吻回答。
    夏日刺眼的斜阳,在奈尔玆房间的绿色毛毯上射人鲜明的光影,枯草色墙壁瞬间像冒出火焰般明亮。但是,若仔细注视仿彿隐藏某种预兆的漫射光线,光线似乎被壁纸吸收一般融化消失。对了,隔壁房里的霍南德不知是否在午睡,已经毫无声响的静寂持续了好一阵子。听到的只是窗外遥远傅来无比轻微,似乎是一群小学生在嬉闹的声音,恰似一阵遥远的雷鸣。
    这是奈尔玆私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