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科幻之路 (第2卷) >

第42部分

科幻之路 (第2卷)-第42部分

小说: 科幻之路 (第2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个。真是稀奇古怪——那些推着装有垃圾的小车进来的怪物从我们身边通过,只相距咫尺,可是一点也没有注意我们。
  “特威尔肯定注意到了这一点。突然,他一把抓出他那个灼热的香烟打火机跟整车的植物叶片一碰,噗地一吹!整车东西就烧了起来——可是推那辆车的怪物居然脚步丝毫不乱地继续往前走着!不过,这火还是在我们的‘笨——笨——笨——友,中引起了骚乱——这时我看到滚滚烟雾在我们身边打着转,盘旋而过;毫无疑问,入口处就在那边!
  “我一把抓住特威尔朝着外面急速跑去,身后跟着那20个追击者。在日光下,那感觉就像是到了矢堂,尽管我那时一眼就看到太阳差不多已落下去了。这可不好,因为在火星上,夜里如果没有睡在保暖睡袋里的话,我就无法活——至少,要是不生火的话。
  “猝不及防地,事情变得越加糟糕。那些生灵把我们围困在两个土堆之同的角落里,我们就站在习巧里。我没开枪,特威尔也没有;激怒那些怪兽毫无用处。他们在不远处停了下来,就开始嗡嗡作响,念叨起他们有关友谊的话。
  “接着事情更糟!一个圆桶怪兽推着一辆车出来,那帮怪兽就一轰而上,匆匆钻进车里,取出大把大把的大约一脚长的铜制飞镖——看起来尖锐锋利——忽然之间,有一个从我耳边飞掠而过——飕的一声!这时要么开枪射击,要么就是等死。
  “有一会儿,我们干得相当漂亮。我们逐个击倒了车边的几个,并设法使他们的飞镖尽量减少。可是突然传来了雷鸣般的轰隆声‘笨——笨——笨——友’声,‘哎哟’声响彻不断。他们整班人马都从洞里出来了!  ”
  “老兄!我们完了,我知道我们完了!这时我意识到特威尔不会完蛋。他可以从我们身后的土堆跳过去,不费力气,就跟没有一样。可他为了我留了下来!
  “唉,要是有时间的话,我也许会叫喊!从一开始我就喜欢特威尔,但是我是否会怀着一种知恩图报之情来像他这样做呢——假如说f是我曾经把他从第一个幻觉怪兽手下救了出来——他也已经为我做了同样的多,是不是?我抓住他的手臂,就说‘特威尔’,并往上指指,他懂了我的意思。他说,‘不——不——不,剔克!’说着就拿起手枪,迅速离开了。
  “我怎么办?太阳一落山我准保完蛋,可是这一点向他解释不清。我说,‘多谢,特威尔,你是个男子汉!’并感到这并不是在恭维他。男子汉!能像他这样做的男人寥寥无几。
  “这样我就‘砰砰’开枪,特威尔‘噗噗’射击,枪声大作,而那些圆桶怪兽在投掷飞镖并随时会向我们扑来,可还是念叨着有关我们是朋友的话。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这时,突然一位天使从天而降,原来是普兹,这一来他那个底部喷气机把圆桶怪兽喷射得粉身碎骨!
  “哇!我发出一声大叫,向着火箭冲过去;普兹打开门我就进去了,边笑边哭边大声叫喊!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特威尔;我往四周一看,刚好看到他鼻喙朝下纵身一跃跳过土堆走了。
  “我费了多少口气才说服普兹去追赶啊!等到我们把火箭飞往高空,夜幕已经降临,你们知道这里夜色降临是怎么回事——就像关了一盏灯。我们在沙漠上空飞翔出去,降落了一二次。我叫喊着‘特威尔’。我想,我已经叫喊了100次了。我们没找到他;他步行如风,而我所听到的——要不然就是我想象出来的——就是一阵似有似无的吱吱啭鸣嗡嗡啁叫,朝着南方漂浮而去。他走了,这真该死!我多愿——我多愿他没有走!”
  阿里斯队的4位男士都沉默了——就连那个总是冷嘲热讽的哈里森也是。终于勒鲁瓦打破了寂静。
  “我想去看看!”他咕哝着说道。
  “对,”哈里森说。“还有那治疣药。你要是没看见,那可太糟糕了;这也许是那些人一个半世纪来一直在寻找的那种治癌药。”
  “噢,这个!”贾维斯表情忧郁地咕哝道,“就是这玩意引起了争斗!”他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闪闪发亮的物体。
  “给你。”

    (王银娥 译)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谁去过那里?
 
  20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史也许可以概括为巨大物质的再扩展和微小物质的再分解。
  1918年,哈罗·沙普利宣布地球所在的星系银河系的体积要比人们原先认为的大1O倍;稍后,这个数字稍有减少,估计为2·5万光年乘10万光年。1924年,埃德温·F·哈布尔证实了其他星系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千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宇宙中心的地球,以及几百年来实际上一直被当做独一无二的太阳系,被转到了它们所在星系螺旋式分支中的一个外围的位置,而银河系也缩小成仅仅是宇宙数10亿个星系中的一个,这些星系有些距太阳达10亿光年之遥,几乎以光速难以觉察地急速飞旋着。
  与此同时,原子——这个曾经一直被看作是不能再缩小的物质形式,此时也被分解成越来越小的微粒。对于这些微粒的活动方式,只有等到人们发现了新的定律才能解释。1896年,托马森发现了电子。接着在1904年拉瑟福德弄清了辐射性分裂的本质,1910年,戈克尔发现了宇宙射线,1913年库利吉发展了X射线管,博尔制成了行星原子的模型。1924年与1926年间,德布洛格里和施罗丁格宣布了他们在原子理论方面的光波力学理论,海辛格宣布了量子力学。劳伦斯在1930年制造了第一个回旋加速器。1931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的假设,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爱迪生发现了阳电子。1934年弗米开始创制超铀元素。1938年梅特纳·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宣告了铀原子核分裂的成功。
  在这样一个不断扩展的宇宙中,就连其中物质的真实性都在消溶瓦解,人类也由创造万物的独一无二的中心位置转到了与蚂蚁或微生物没多大区别的位置。人类在经济萧条时期难以调节操纵自己的社会体制,以及无力对付处理造成美国大草原中干燥地带的干旱气候,这两件事进一步削弱了人类的重要性。
  就这样,有两种力量从不同方向把科幻小说作家的想象力推进到了空间。一是人类地位的削弱要求得到抵消中和——假如人类重要性削弱了,他们就需要有更大的野心,更大的勇气,更强的能力来应付更大的挑战;二是科学在洞察微妙事物方面的巧妙性i暗示了人类有能力掌握这种科学。
  自从H·G·威尔斯写了《被释放了的世界》(1914)一书以来,有关原子能甚至原子战争的小说就源源不断。现在,随着科学开始解释原子的结构,开始解释辐射过程的本质,这种小说在杂志上发表的频率就越来越高。
  有关宇宙飞行的小说在读者中流传的时间比这更长。它起源于卢琦安撰写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约公元165—175)。这类小说开始更加令人信服地在一些早期的廉价流行冒险小说杂志中发表。去另一个行星或恒星旅行,人们较为喜欢的方法是幻想的外化,也就是伯勒斯作品中的约翰·卡特去火星或吉尔西作品中的贾森·卡罗夫特去天狼星的方法。接着,1928年《离奇故事》连载了埃德蒙·汉密尔顿的《碰撞的恒星》、《惊异故事》刊登了爱德华·埃尔默·史密斯的小说《太空云雀》。当伯勒斯在《金星的海盗》(1934年出版,1932年在杂志中连载)中把卡森·纳比尔送往金星时,用的是太空船(当然,他起初是被送往火星的,但由于月亮使他偏离了航道,结果去了金星)。
  这种新类型的故事建于这样一个假定:人类会通过科学和工程征服太空——不是借助精神而是借助机器。一旦进入故事所发生的太空,人类就会征服太阳系,随后扩展到银河系,当然,这会遇到生理上困难以及来自外星的威胁,有时也建立起帝国,进行统治和管辖。
  汉密尔顿写了一系列有关恒星议会和星际巡逻队的故事。史密斯(1890-1965)也写了一系列小说(通常更长些)。在他的小说中,善与恶经常为了争夺对宇宙的控制权而交战:最先在《云雀》四部曲中,接着是在以主人公命名的六集连续集《摄影师》中。
  史密斯成了科幻迷们最喜欢的宠儿,而在二次大战后出现的科幻迷出版运动,其动机看来主要是想重新印刷史密斯博士的太空剧。譬如说《摄影师》系列就是以《文明史》为书名统一盒装成套,由幻想出版社出版的。但是,有个青年作家,当他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就向《惊异故事》投稿,不久就向史密斯提出了挑战,争夺科幻迷们的恩宠。
  1930年小约翰·W·坎贝尔(1910-1971)在《惊异故事》中刊登了两篇小说。有个事实经常为人们所注意,这就是,他的第一篇故事与《惊异故事》杂志的第一期在同一个月诞生,后来他竟与这本杂志紧密相连。这犹如人生中的一个奇怪的巧合。
  坎贝尔由于德语没通过被麻省理工学院淘汰。一年后在杜克大学学完了物理方面的学位。在经济大萧条早期的困难岁月里,他为了谋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其中有6个月撰写专题作品,并为卡尔顿·艾利斯编写课文。但他一直坚持着写小说,并每月为《惊异故事》献上一篇天文学方面的系列文章。
  在最初的几年里,坎贝尔专写太空剧。到1934年,当他的第一部小说《超级机器》在《惊异故事》连载时,在撰写题材广泛的传奇性文学方面,许多人已把他与史密斯相提并论了。但甚至还没等《超级机器》一书付诸印刷,坎贝尔已开始着手写作另一种形式的故事,少了些狂乱,多了些诗意,更多地关注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而不再是天文学和物理学。这些故事在描述科技文化方面更富砚实主义,在处理永恒主题方面则更具浪漫色彩。其中的第一篇《黄昏》是在《超级机器》开始发表前一月以唐·A·斯图亚特的假名,在《惊异故事》上发表的。
  接着《黄昏》后,坎贝尔又写了一系列风格和质量相似的故事。到1937年,斯图噩特这个名字(取之于他第一位妻子的婚前姓氏)已比坎贝尔自己的名字更受敏锐的读者们的青睐。《谁去过那里》是科幻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中篇作品,于1938年出版,署名为斯图亚特。后来,以这篇小说为基础,改编成了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物体》(1951)。
  然而,当1937年,坎贝尔已受雇于《惊异故事》担任编辑。不到一年,他自己的小说写作生涯实际上已经结束,那时他才28岁。从那时起,他致力于从其他作家那里搜集他想要的科幻小说。作为作家,他标志着科幻小说的一个转变;作为编辑,他最终把科幻小说引向另一个转变。

《科幻之路》(第二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黄昏》'美' 约翰·坎贝尔 著
 
  “说起搭便车的人,”吉姆·本德尔感到困惑不解地说,“前几天我搭载了一个,那人肯定是个怪物。”说着,他就笑了起来,但笑得不自然。“他给我讲了个闻所未闻的最最离奇的经历。大多数搭便车的人总对你说他们怎样失去了好工作,怎样想出去到西部的广阔天地里寻找活于。他们似乎没意识到,离开这个地方,外面还是有许多人。他们认为这整个美丽而伟大的国土荒芜人烟;”
  吉姆·本德尔是个房地产商,并且我知道他会有怎样的发展前途。你知道,这是他最喜欢的行业。他真正担忧是因为本州还有大片宅地可以开拓利用。他谈论着美丽的国土,可他从来跨出过这个城市的边界,更没有涉足荒漠野土。实际上他害怕那种地方。于是,我微微掉转话头,让他言归正题。
  “他声称是什么,吉姆?他说他自已是一个找不到勘探土地的勘探者?”
  “这并不好笑,巴特。不,这不仅仅是他声称是什么。他根本就没有声称标榜自己,只是谈谈而已。你看,他也没说自己说的是真话,他说过就完了。真是这令我感到不解。我知道这并非真实,但他说话的样子——唉,我弄不懂。”
  从这里我看出他确实弄不懂。吉姆·本德尔向来措辞讲究——对此非常引以为豪。他找不准字眼,表明他心烦意乱,就好像他把响尾蛇当作了一根木棍,想把它拿起来扔入火中时一样心慌意乱。
  吉姆接着说:“他穿的衣服也很滑稽。看着像银子,可又软滑得像丝绸。在夜晚居然还会发点光呢。
  在黄昏时分,我把他载上了车。那真是把他捡到车上的。他那时正躺在离南大路约10英尺的地方。起初我以为是什么人把他撞了,没停车就溜了。你知道或许是因为没看清。我把他拉起来安顿在车里,就继续赶路。我还有约300英里的路要赶,不过我想可以让他在沃伦泉下车留在万斯大夫那边。可是大约5分钟后他就苏醒了,睁开眼睛,他直盯盯地看着远处,先看看汽车,又望望月亮。
  “感谢上帝!”他说道:接着看看我。这一看使我大吃一惊。他长得很潇洒。不,是很英俊。
  两者都不是二他不同凡响。我看他身高约6·2英尺。棕色头发,略带点真金的颜色,就像是泛红的细铜线。卷成波纹式的鬈发。前额很宽,有我的两倍。外表纤弱却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眼睛是灰色的,像是蚀刻出来的铁制品,比我的要大——大多了。
  他穿的那身衣服——更像是浴衣与睡裤的凑合。他手臂修长,肌肉匀称,像个印第安人;他皮肤白晰;不过被太阳晒成稍有点金褐色而不是棕褐色。
  但是他不同凡响,是我见过的最潇洒的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