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四卷) 作者:肖申克117 >

第60部分

[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四卷) 作者:肖申克117-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道理,忙好,一看就是繁荣地景象啊。”曾智插话道。“如果是一片死气沉沉地样子,这还是公司吗?要是晚上,我看可以拍部鬼片了。”
    今天一大早,就有数批人来打蔷了,包括李思明等人熟识地秦副主任。
    不过。李思明也不是没有准备。他将公司未来的规划模型给弄了出来,这还是当初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为了获得设计委托权搞的,李思明这次借花献佛从仓库里弄了出来。
    中央首长是在上午十点钟到达的。这个占地颇大的正在建设之中的公司,现在却显得有些拥挤了,那些一堆又一堆的建筑材料占据了好大一片地方,建筑工人的帐篷成片。各种车辆加上来宾地车队,还有保卫人员,随行人员,当然少不了还有大批的记者。李思明站在曾智的身后,打量着首长的随行人员,他很失望,这次他没能看到乔小龙,也许乔小龙已经调职了,他一直就想留在军队中。
    不过他看到了他的岳父,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拙在首长地后面。眼睛却盯着自己。李思明连忙冲着岳父眨了眨眼睛,算是打了招呼,不过岳父很显然对他做的这个小动作很不满意,瞪了他一眼。
    徐大帅等人很激动也很兴奋,曾智由于见过一次,这次表现得还算觉着,作为“老板”。他这次是唱主角的。不过李思明很快不得不抢了他的“风头”。
    “这位小李我认识,这是位不简单的小朋友。”首长握着李思明的手,看得出他很高兴看到李思明,他转送冲着陪同的本地领导说道,“你们恐怕还不太了解他吧?”
    “……”陪同的本地领导很尴尬,他们倒是来过这里,不为别的,因为曾老板地协议投资额挺大的,况且曾智的家族在香港也有影响力。但是每次李思明都不在。他又不是老板或者未来的总经理z总裁什么的。出面的总是徐大帅。这怎么能让人家认识呢?
    “这位小李,报纸上经常提到。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却改行拍电影。报纸上说地有些过了,不要争论,等等看看就会知道。”首长一语双关,表面上身是在肯定李思明,但听者却想到其它的事情,首长半开玩笑,半赞扬道,“你们深训去年一年的工业产值是7。2亿,他的一部电影恐怕赚得也不止这个数吧?”


    “首长过奖了。现在票房还没统计出来,目前在美国已经取得2亿美金的票房,其他国家还在陆读上映,不过按照估计,大概在5至6亿美金左右。”曾智作为老板站出来解释道,很是沾沾自喜。
    不过这个不精确的数字,却让陪同的人员不得不为之惊叹,国内的电影此时压根就没考虑过票房,因为这不是目的,许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拍电影也能挣钱?有人开始在脑海里岩李思明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啊?而那些记者却更了解一些,只不过李思明这个名字却一直是反面教材,至少不是受鼓励地。
    “我听说你们是五个年轻人,来,让我看看是哪五个人。”首长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个问题让陪同的人纳闷,首长是怎么知道地。
    李思明等人聚在一起,曾智将大帅,张华和袁侯——介绍给首长。大帅表现还算正常,张华和袁侯激动地语无轮次,差点出洋相,李思明和曾智对视了一眼,还是他们俩人为首长介绍公司的情况吧。
    曾智是见过大场面的,在美国时不论是参加电影圈内的酒会,还是参加美国政治人物举办的就职典礼,慈善酒会,他都迎刃有余,而且他还乐此不疲。作为香港微星科技公司的老板,他就是个结巴在这个场合也要站在最前面。
    “这个十层的科技大厦,将主要是实验室,我们将来要做得是半导,这个高尖端的行业。对我们来说。现在最缺地不是钱。而是人才,为此,我们公司通过内引外联,支持国内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国外留学,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邀请国外地人才包括华人科学家参与我们的事业,现在看来还有所收获。”曾智指着这个正在建设中的大厦向首长介绍道。那些摄影机和照相机对着他,让他感觉十分不错,这话说得比平时更利索。
    “这个技术要达到什么标准,跟国外比有差距吗?”首长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曾智有些为难。这个他可不懂,所以他求助的目光转向李思明。
    “在集成电路方面,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是北京东光电工厂3英寸的技术。而我们公司将来瞄准的对像是国外的大公司,我们不仅要5英寸的,我们还要上8英寸地,当然这是循序渐进的。”李思明介绍道。
    “哦。那家工厂的成果还有你的功劳吧?”首长道。
    “是的。”李思明承认。
    “这不是跟国内企业竞争吗?”有人表示怀疑。
    李思明看了那人一眼:♀个问题我不这么看,事实上,我们不是一个技术等级的,产品也不具有可比性,困为我们产品使用范围不同。就好比吃饭,有人只吃慢头,而有地人只吃大米。况且,我们的产品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电子行业的一些最终产品。比如彩电,录音机,也要用到集成电路,通过我们的产品,可以让相关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谁。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而如果靠进口,却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且受制于人地滋味可不好。”
    说一千道一万。李思明当然只会说自己的好话。此时的外资企业,一般是从事来料加工的企业,面向的也是国外,若参与国内竞争则是个令一些人担心的问题。
    “我看呐,你们要是成功了,也可以给内地的一些企业转让一下技术,大家一起赚钱嘛。”首长开玩笑道,但是李思明知道这不仅仅是玩笑。问题是现在李思明还是白手起家,只能纸上谈兵。
    “当然。我们公司将以产业报国,充分考虑我们企业地社会责任。”曾智说了两个比较“新颖”的词。“产业报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李思明口中曾经说过的词,曾智挪用了,说得很冠冕堂皇很让人开心。
    “如果有内资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们当然欢迎。”李思明道。
    “哦,你们还要搞计算机?”首长指着规划蓝图说道。
    “是的,我认为未来将是一个计算机的时代,以此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悄然生起,而计算机最关键的技术是微处理器,这正好是我的专业。”李思明道。
    “有一位美籍华人学者告诉我,美国搞电脑软件地都是一批娃娃,在来你们公司前,我去了中航电脑公司,观看了人与电脑下象棋的表演,这很不错。希望你们也能搞攻关,拿下关键技术。”
    “这是我们奋斗地目标,一定会成功的,请首长放心!”李思明保证道,不过他发现站在一边的岳父对他下的断言很不爽,因为李思明一点谦虚的意思也没有。
    “我根放心你,说到就能做到。”首长勉励道。得到首长赞扬的李思明,得胜似地看了看岳父,岳父却装作没看见。
    “来,我跟你们五位年青人照张相!”首长主动招呼道。
    大帅等人拘谨地站在首长的身后,而李思明和曾智的手却被首长握住。这张照片又成了李思明和曾智等人的私人收藏品,成了他们和众多来这里参观的外国政治人物合影影集中最突出的一张。
    杨月也在记者群中,看着李思明在众多领导面前的侃侃而谈,一点也没有怯场的意思,说起自己的事业头头是道,即使是再挑剔的人李思明也能让别人信服,她心中充满了骄傲。她也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从父亲那不动声色的表情中,她也看得出父亲很高兴很骄傲。
    看了正在建设中的大厦,看了工厂区的崭新的设备,探望了首批工作人员,首长并没有离开的打算,而是临时决定在这里吃午饭。
    这可把徐大帅给难住了,公司现在是有食堂,可是现在正式职工还很少,平时也就是凑合吃一顿就行了,然后回家让徐丽做一顿好吃的补一补。即使不考虑饭菜的质量,也要有数量啊?让随行的人饿着肚子可不是他的待客之道。
    “小徐,这有什么难的啊?”秦副主任很显然知道徐大帅的难处。
    “我来想办法。咱深圳还能让一顿饭给难住了?要是说出去,也丢咱深圳的脸面呐。”
    秦副主任这次本就是负责后勤工作的,他看得出来首长很高兴。当然他也很高兴,因为刚才李思明在回答首长的问题时,顺便夸了他一句:“非常感谢市政府的秦副主任等领导同志,对我们公司的关心,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了。”
    花花轿子众人抬的道理,李思明比任何都要明白,这一夸不要紧,对李思明来说不过是张张口的而已,却让秦副主任美上了天。秦副主任刚才没有资格上前亲耳听到,但转述这句话的某位同事的语气听得出很是妒嫉。
    徐大帅的难题在秦副主任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难题。他迅速派人将市委食堂的厨师请来,在附近找了家国营饭店,盯着做饭。没多长时间,香喷可口照顾到每人口味的饭菜送到了这里。
    看着忙前忙后的秦副主任,再看看正和首长侃侃而谈的李思明,大帅暗暗想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那么的大,不服不行!”




                  第八十一章 新年新希望

    首长在李思明的公司停留了一整天。而首长在深圳总共观察了四天。
    那天傍晚的时候,李思明又被首长带回住处,至于谈些什么,没人能够知道。但至少说明,李思明是受首长颇为看重的。有好事者千方百计地岩着李思明来历,媒对李思明的评价似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李思明不是自学成才,就是在美国为国争光云云。总之,李思明这次咸鱼翻身,成了正面人物。
    李思明很乐意看到这个变化,因为自从首长来过之后,特区政府明显关照了许多,徐大帅等人一时有些受宠若惊之感。不过这也留下了后遗症,因为从此以后,来公司参观视察的人多了,让李思明等人烦恼无比,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岳父这次跟随首长视察,没能在李思明的这个家吃一次饭,只是在晚上的时候抽空来看一下,这让李思明和杨月颇感遗憾。不过,在春节到来的时候,李思明的父母赶到了深训,与他们这对夫妻团聚,没让这个春节显得太黯淡。
    其他几位兄弟都回家去了,特别是徐大帅,自从结婚还没再见过几次岳父母,这次李思明说什么也要让他晚点返回深深圳,好让他有机会尽一下孝心。
    大年三十干什么?如果是八十年代的城市人,十个有九个人告诉你那当然是看春节晚会了,另一个人是左邻右舍实在找不到电视看的。第一次是去年,也就是1983年的春节,当时几位老导演黄一鹤,邓在军等人提出除夕夜搞一台大型的现场直播晚会。在论证可行性之后,他们将主题定为全民喜迎新春,特邀老艺术家侯宝林,王昆,凌子风,袁世海为艺术顾问,并邀请名角演出各自的拿手好戏。一切操办得非常简陋,可第一台春节晚会总算新鲜出炉了。
    这一年,马季的一声吆喝——“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叫破了寂静的春天。之后许多赶时髦的小青年们,抽烟时都要学着那腔调吼一声“宇宙牌香烟!”王景愚演了个绕着桌子“吃鸡”的哑剧。鸡肉卡住了他的牙齿,那一段儿可把观众给乐趴下了。
    而最让人难忘地是,首位登台的歌手李谷一在晚会上一连唱了七首歌。最热火的歌曲要属《乡恋》,据说当时还有“不健康”之嫌,在观众点播,领导点头的情况下才允许播出。
    这次春节晚会创下两个第一:第一次用实况转播,第一次用热线电话现场点播。由于这台晚会节目精彩,现场气氛热烈,一炮打响,得到社会的认可。从此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作为春节的特定节目形式被肯定下来。这成了中国人大年三十的一道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
    而1984年的春节晚会。这一年亦有很多个第一:第一次邀请港台艺员登台演出,第一次采用“茶座式”办表节晚会,第一次穿插“动情节目”。
    这一次,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红火了半边天。后来有人对吃面条地方法专门做了一番细致地考证。
    来自香港地“业余歌手”张明敏,用《我的中国心》表达了海内外所市的赤子之心。这也使其从初时一个名不见经传地歌手,变为红遍两岸三地的巨星。张明敏本身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掉在人海里,你根本搜索不到他那张方方正正的脸。而他拿起话筒的时候。也想不到自己会一夜成名。因为在那之前,他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歌者,甚至,还被港台的一些媒尖酸地称为“业余歌手”。


    除此之外。一首《难忘今宵》唱得多少人潜然泪下。并且这首歌,成了后来每次春节晚会结束时的保留曲目。
    李思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品着茶磕着瓜子,边看电视边聊着天,其乐融融。电视上地节目很精彩,也很经典,当然这个经典是李思明这位后来人的观感,晚会的气氛很热烈很质朴,很难想像在未来这个节目的收视情况却是一年不如一年。李思明暗想,要是他来导演一次春节晚会会怎么样?如果将记忆之中的所有经典节目浓缩在一起。那是不是会让别的寻演有高山仰止山穷水尽之感,李思明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父母是昨天到达深圳的。母亲对李思明进行了一番耐心地教育。
    “你看,你们都结婚一年了,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孙子啊?”母亲一见就问道,杨月也在场,“一不小心”听到了,立刻不好意思地闪人。
    “这种事急不得,要顺其自然。“李思明感觉很冤枉,自己夫妻俩已经很努力了,没动静可怪不了他们。
    “顺其自然?我看你是图自己利索,东奔西跑的,什么时候能稳重一点?”父亲责备道。
    “生了孩子就代表稳重?”李思明怀疑道。他心里想说自己已经两世为人了,还不够稳重?
    “那当然,你爸当年跟你一样,全厂就数他做事最不牢靠,整天没个正形。有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