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名门良婿 作者:鸢时(纵横女生网vip2014-08-31正文完结) >

第103部分

名门良婿 作者:鸢时(纵横女生网vip2014-08-31正文完结)-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辛茂山不在家,他也没必要逗留。严恺之忽然明白为何弘方那么好墟他开路,原来是故意引他进来的,或者是说他早知道韶华在辛家?他眉头微皱,弘方在辛家遇到韶华,然后离去,以他对韶华的了解,想来韶华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该不会韶华故意和攸宁亲昵暧昧,气得弘方离开,所以弘方才要让他进来目睹一番吧。
    想到这里,严恺之有些明白刚刚进来时,攸宁和韶华说话的姿势了。换做任何人,看着这样子,都免不了会往暧昧的方向去想。听过了韶华的告白,他就算嘴上没提,可是一直默受对李斯年说过的话,也是默认了韶华将来会是那个可能的人,所以看到刚刚那一幕,他没气得转身离开都算他有素养了。
    见严恺之转身要走,韶华立刻追上去,挡住他的去路,“等等,严恺之,你给我站住!”直视他漠无表情的脸,韶华觉得心里有些难过。“你、你刚刚误会了。”
    严恺之问:“误会什么?”
    韶华支吾地解释:“我和攸宁、我们刚刚在说话。”确实只是在谈话,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严恺之会出现。
    严恺之点点头,表示明白,“我知道,我看见了。”只是明白是一回事,理解是另一回事。“你们慢慢说,我得回去了。”
    等严恺之侧身再次从她身边经过,韶华忽然问道:“你是不是吃醋?”她转身看到严恺之的脚步顿了一下,她连忙解释:“你听我说,我只是来做客,我们没什么。”
    “我说了,我知道,看见了。”严恺之没有看她,但听到她欲哭的腔调,脸上的神情已经不再凝重,声音也轻缓下来。
    “可是你生气了。”韶华看他根本不回头,着急得快要哭了。
    攸宁却耳尖地听出严恺之的语气变化,一直在瞧着他们的好戏,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开口:“严大哥,要不,进来喝杯茶再走吧。我阿爹不在,至少我在,咱们都好久没见面了。”
    严恺之转过身,对攸宁抱了一拳,依旧没去看韶华,“胳吧,我还得去趟二皇子府。”眼角斜到她脸上的表情,严恺之嘴唇微微勾出浅浅的,不为人知的弧度。
    既然,严恺之这么说,攸宁也不好再挽留,只能让人再送他出去。
    等他回头看到韶华一脸欲哭无泪的样子,心里得意极了。只是没想到,这笑容落在韶华眼里,却不是滋味,气得她大骂:“辛攸宁!你这个混蛋,我今天跟你没完!”说着,伸手朝攸宁劈去。
    幸亏攸宁身手敏捷,不说当年的辛子墨都不是他的对手,如今的韶华更不用说。攸宁一边轻松地躲开韶华的招式,一边愉快地想着:还是不戳破好了,谁让她自己笨,没发现。


第一百四十七章 川北之乱
从将军府回来后,韶华又重新被禁足了,原因是斯晏回来了。
    斯晏归家意味着,刘李两家的婚事也敲上议程,终于轮到刘氏扬眉吐气,大张旗鼓办喜事的时候,刘氏显得特别得意。不过因为辛子萱有身孕,原本交给她的事情,刘氏以体贴媳妇为由,又重新拿回自己的手中。
    经过这几个月的书院苦读,斯晏整个人就想脱胎换骨一般,人也清瘦挺拔,气质也练达清隽。刘氏看到心爱的小儿子回来,完全不顾形象地扑上去,哭得老泪纵横,十分凄凉。就连李良勋眼眶也红红的,看着儿子温声安慰着母亲,然后走过来朝自己走来,恭敬肃立,然后行了大礼。他打量着渐显成熟的模样,连声道好。
    斯晏特意给长兄做了大礼,表情神态都认真诚恳,不像是作假。李斯晋比父亲淡定得多,对斯晏的成长变化,点点头,一句话都没说。心想当初把他送去屏山书院,算是做了件对的事,至少如今的斯晏看上去像是个正经的读书人,而不只是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
    由此也可以想象,这屏山书院到底是怎么一个地方,竟然会在短短这么几个月,让一个人改头换面地变了模样。
    斯晏问起辛子萱的去向,也想去行礼,结果被刘氏训了一声,说辛子萱怀孕不便见其他人,然后唠唠叨叨拖着他回屋。他们并不知道,刘氏心里对辛子萱的怨是积着的,特别是晴怡的小产。她好不容易把晴怡收买了,又让她怀上孩子,结果辛子萱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给下了。她去训话,李斯晋却彻底地站在辛子萱那边,这才让刘氏更加恼火。
    若不是看在她肚子里怀了李家的长孙,说不定刘氏还会想出其他什么招。
    就在煦园紧张地准备斯晏和燕绥的拿定礼时,藩家也传来好消息,绾华已经有了,算日子估计还是洞房夜就有的。这下可把凌氏给乐坏了,没想到刚刚做了丈母娘,这么快就要当外祖母。想也没想,立刻就拎着礼物往藩家去。

    本来是想带着韶华的,可崔妈妈好嗅醒,韶华的八字太硬,唯恐对绾华肚子里的孩子不利。

    凌氏想起,当初就因为生了韶华,所以好几次有了身子,不到三个月就莫名其妙就没了。若不是那道人提点,恐怕斯陌都保不住。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如今韶华回家后,李家也顺风顺水,就连李勋卓的生意也红红火火,可这一切都抹不掉凌氏心中的担忧。
    最后只好让她留在家,自己独自前去探望未来的小外孙。
    韶华对凌氏的举动并不在意,她也没心思在意这些,只是终于按耐不住,跑去焘园求周嫣支招。
    “二嫂,这可怎么办,你帮帮我吧,我想去见见他。”韶华可怜兮兮地看着盘腿坐在软榻上,毫无形象地抱着一盘红枣的周嫣。
    今年的冬枣长得特别快,天气才刚转凉,果子都已经打霜了。忠义侯夫人知道女儿最喜欢红枣,刚长出第一批,就赶紧使人送来,周嫣每日早晚都要吃上一碗,几乎当饭吃。吃完了就使人回家要,被李斯年知道了,自己带人去山里给摘了一筐回来。周嫣心里就跟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可是李斯年却不许她每日吃太多。
    其实不需李斯年交代,她也不舍得吃太快,这可是丈夫亲自给她摘来的。
    周嫣特意捧了一盆红枣出来,本就是为了向韶华炫耀一番,没想到她却告知她和严恺之闹僵的事。这下更是刺激得韶华眼红,周嫣轻笑道:“活该,谁让你见着谁都能闹到一起,让人误会了也是正常的。”
    韶华伸长手,从周嫣怀中摸出几颗新鲜的冬枣,一边吃一边说:“我怎么知道他会去。”
    周嫣看她迅速吃完一把,伸手又来抓,立刻把盘子移开,惹得韶华扁嘴嘀咕。她立着眼睛,哼哼道:“他不去的话,难道你得寸进尺了?”
    韶华立刻跳起来,嚷了一句:“怎么可能!我和攸宁之间……就像我和你一样!”她打量着周嫣的脸色,“因为我阿娘和辛夫人关系要好,我们才走得近的。再说,攸宁眼光要得很,才不会看上我。”说到这里,周嫣颇为理解地点点头,气得韶华心里直嘀咕,但想到如今是有求于人,只好柔声哀求。
    “二嫂,拜托了,你就带我出门吧,要是让阿娘知道我自己跑去兴勇伯府,她一定会不高兴的。”
    难得抓住韶华的尾巴,周嫣很得意,故意凉凉道:“现在需要时才想我,那你好吃好玩的时候,把我放哪去了。”

    韶华一咬牙,豁了出去。“你说吧,你怎么才肯帮我!”
    周嫣被她慷慨赴义的样子给逗笑了,脑筋转了一圈,然后笑道:“把你给辛家郎君做过的点心,全部都给我做一遍,我就帮你。”
    “行!”韶华爽快地答应下来。
    就在两人偷偷约定,准备找机会出门时,一道八百里加急送进京城,一时间满京慌乱。只道是定西将军离开川北的事被多罗人知道了,所以趁机大肆进军,在川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辛茂山心里清楚,定西军在他手中训练有素,就算是多罗十万大军全力攻击,只要按兵不乱,十天半月内都不会被攻陷。
    更何况,川北不远处还有凉城救援,除非是内外夹攻,否则以如今川北的防守是不会轻易沦陷的。
    而如今青国上下一心,根本不可能内乱,所以说不上内忧外患。除非多罗人先是攻破陵京,然后从陵京绕到中原,再直向川北。所以现今让人担心的不是川北,而是陵京。定西将军进宫请战,却被皇帝劝归,说已派人前去。
    陵京原是兴勇伯严素的驻地,皇帝派的自然是兴勇伯之子严恺之。
    韶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攸宁正借口看望辛子萱的时候,偷偷来寻她说话。
    “什么?他出征了,怎么会。”韶华脑子一轰,整个人都惊呆了。
    攸宁也是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赶来李家,他是在川北长大的,自然明白两军交战意味着什么。然而,皇帝今日没让辛茂山出战,而是让从没出征的严恺之。若不是对严恺之实在信任,恐怕是如先前流言,有人密告辛茂山与多罗人私交。辛茂山心里清楚当年严素的事,为保家人平安,是以提前进京,以示清白。
    看韶华紧张地不能自已,攸宁轻声道:“大概是接了密旨。凉城那边赶来送急报的时候,阿爹即刻进宫,请求返回川北。结果圣上却说已经有人领旨前去了。”皇帝不肯放行,其实是在辛茂山的意料之中,所以他早早就在川北布置好一切。
    没想到,事情真的还是发生了。
    “他能去做什么,定西军怎么可能会听他的。”韶华激动地抓住攸宁的手,大声吼道。
    攸宁知道她心里着急,看她这样,攸宁心里也不好受。“他若持有虎牌,倒也不是不可以。”他叹了口气,“阿爹说过,他此行恐怕非川北,而是陵京。陵京是兴勇伯的驻军,他是兴勇伯之子,如果陵京没事,川北也定然无忧。阿爹手下的几名大将你也是清楚的,绝对不会让川北陷于危险之中。”要不是因为对手下大将能力的信任,辛茂山也不会大胆带着妻儿早早进京。
    看韶华脸上稍稍平静,攸宁又道:“兴勇伯当年在军中也是颇为威望,若不是当年遭人陷害,说不定身份都要比阿爹高。”
    “早知道,我就早点去寻他说清楚了,至少见一见他也好。”韶华忽然后悔自己没有尽早去见严恺之说清楚,这情报来得凶险,满城都在传多罗人攻破川北,凉城岌岌可危。
    一旦凉城攻破,京城也即将不保。
    虽然那些造谣的人早早就被抓起来,关进大牢,可人心还是惶惶不安的。就像去年那次流言一样,那一次还是没有战报传来的,有的人已经担心得准备卷家逃跑。这一次倒是没有关闭城门,除了少许小户人家想要逃出去,大部分都是按兵不动。就像李阁老说的,如果京城都不保,那天下还有什么地方是安全的。
    韶华并不担心多罗人会攻进来,因为无论是辛茂山,还是严恺之,她都有十足的信心他们可以抵御外敌。怕只怕两军交战,刀剑无眼,死伤难免。
    “多罗与我们都和平了那么多年,怎么好端端地说战就战呢。”这点韶华有些不解。
    她在川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多罗人,大多数都是善良友好的平民。因为他们地广人稀,牛羊比人口都还要多,就像罗布族说的向往天空的人都是善良的,因为他们的心胸都无比辽阔而宽广。
    “我听说,这回带兵的并不是多罗王,而是多罗大王子。”攸宁想起那个脸上带伤疤的男人,周身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第一百四十八章 巧合
多罗和青国之间的恩怨就跟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游牧民族和耕种民族之间的矛盾一样。一个是地广人稀,水草丰美,天高高,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个是风景秀丽,物产丰饶,山海相望,水田阡陌,生养不息。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谁都眼红对方所拥有的,当谁都不能强大都吞噬对方时,战争与和平就相互交替,直到另一种形式来取代。历代青国皇帝都是极为聪明能干的,因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从未放松警惕,勤加练兵。所以三十年前那场恶战才能得以胜利,甚至还生生地将多罗的生产力打退了十年。
    辛茂山是常年驻守川北,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多罗的谨慎和发展迟早会重新挑起这场战争,只是他不知道能否在他有生之年,护住川北这一道防线。
    只是严素的惨死让他多了一个心防。
    他与严素并非深交,各守一城,只因信念相同,相互神望罢了。而他的下场让辛茂山提了醒,但凡不在皇帝眼皮底下的臣子,再忠心也经不起旁人的一声挑拨。论起战绩,论起忠心,严素又何尝比辛茂山少,况且他的妻子和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妹。可最后他被诬陷叛国,惨死士兵刀下,这怨只怕会让六月飞雪,窦娥泣泪。

    所以,当年一袭白衣的少年跪在跟前,青涩稚嫩的面孔上,有着一双与严素无二的坚定眼眸。辛茂山选择出手,不但是因为他对严素的敬佩和惋惜,也存了一丝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没想到,十年后,严素早已被追封为兴勇伯,而他也侥幸地在川北过了十年快活日子。一听有人传言川北不保,凉城告危,安坐在府中的辛茂山立刻跳起来。当年也是这样,隔日严素就被京中派来的人给扣住,甚至未等归京已经杀害。辛茂山差点就带着妻儿连夜归京,可没过几日,听闻严恺之率兵解了凉城之困。
    那时才知道,当年那个少年已经长大成人。
    再听他是从陵京而来,辛茂山心中也明瞭几分,暗自吩咐手下大将,布好城防。只等小女儿周年祭日之后,就择日返京。而当他们归来后,不出辛茂山所料,皇帝龙颜大悦,赏赐金银府邸,令他安生在京里住下,只字不提返回一事。
    当二皇子弘弋微服前往将军府拜会辛茂山时,攸宁隐隐有种预感,严恺之要回来了。

    果然,还没等他去给韶华通风报信,就听到捷报归京。
    川北一战,多罗大败。
    这一消息瞬间就传遍了皇宫内外,城里百姓纷纷出门争相欢呼拥抱,感激皇帝英明,苍天仁慈。因为凯旋的大军要五日后才能到达京城,兴勇伯府的门槛差点要被踩平了。兴勇伯夫人受不住这种热闹,早早就向皇贵妃求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