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水浒枭雄 >

第120部分

水浒枭雄-第120部分

小说: 水浒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已是半个多时辰已经过去,考生便开始准备文具,不多时考场间便充斥着墨香,偶然有人忘带什么文具,只要举手示意,御林军便也会很快送上。
    “吱。”
    众考生正做着准备时,后面几人却听得大门再次开启,不由疑惑地回头看去,却发现一身龙袍的皇上正昂首进来。
    如今因为大量画像的出售,罕有民众不识皇上真容了。
    张扬对此也是很无奈,当初只是想着像现代开
    一般,家家挂个肖像,再弄些高档点的,还能赚大笔钱。只是没想到出售画像后,自己都无法真容上街了,不然铁定被人认出来,引得万民围观。好在虽然没什么易容术,但简单的化妆还是能做到的,不过脸上涂抹一些东西总是难受地。如果再给张扬一次机会,那他一定不会再出售自己地画像了。
    张扬见后面考生正要起身下跪,赶忙道:“不用多礼,你们都准备考试吧。”
    一众考生闻言,也只好躬身站着,等皇上走过,才敢坐下,只是亲眼看到天神一般地皇帝,很多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有人弄翻砚台,弄得考场中的墨香又浓了几分。
    晁冲之作为主考官,也亲自坐镇,看到皇上到来,赶忙率一众考官来见。君臣叙过礼,张扬便让他们开始宣读考场纪律。
    考场实在太大,不得不每隔一段便安排一个考官宣读考纪,好在考纪简略,不多时,便也完工了。
    读完考纪,张扬便向一旁官员道:“什么时辰了?”
    考场内设有巨大地日、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多种计时仪器,以使任何一个考生都能找到自己熟悉仪器。
    “还差一刻便是巳初(上午九点)了。”
    张扬闻言,点点头走到场中,宏声道:“这是天朝第一次科举,天下英才大半会聚于此,无论是否中举,你们都是民族的精英,民族未来的命运掌握在你们手中。朕希望你们能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金榜题名会有时。”
    说完,张扬便吩咐考官开始分发卷子。


    考卷是特制的宣纸,宽一尺二寸,长一丈零八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二尺二寸,考生在此填自己的姓名、籍贯,写好之后便加以密封,不能让人知道是谁的卷子,谓之“糊名制”。
    第二部分六尺八寸,是考生写策论的地方,必须用楷书做答,否则后果便得自负了。因为这一部的答题在交上去之后,会有专门的人另行抄写一遍交给考官判卷,防止考官认出笔迹来循私。若是字体不工整,抄写的人不认识,他们有权以白卷论处。倒霉的终究是考生自己,那可是申诉无门的事情。
    第三部分一尺八寸,将有三个考官在这里写评语盖上自己的印章。
    就这样天朝第一次科举正式拉开了序幕,没有现代考场书写的沙沙声,却多了几分墨香。
    看着考生们或挥笔疾书,或皱眉苦思,张扬巡查片刻,并未发现任何舞弊行为,便也悄然离开,他可不喜欢沉闷的考场。
    上午考的是经义,这些经义对从小熟读经书之人并不难,不到半个时辰便有人开始交卷。
    不同以往,考生需要考完才能离开考场。这次交卷后,考生便可以出宫,下午再来考策论。
    很多自命不凡、潇洒倜傥的考生出的宫门,便直奔青楼放松放松。
    也有人在考场外等待同伴,碰头后便互相对对方所做的卷子点评了一番,最后几乎人人脸上都颇有得色,自信满满,携手而归,只等下午的策论,只是得意之时,心底却也都多了几分忐忑。
    上午的经义并不难,下午的策论必然不简单,不然便也无法从中选秀了。
    果然,下午的策论难倒了许多人,考题都是一些历代朝廷难以解决的政务,甚至有朝廷以后对辽金的战略方针。
    下午考完,一众考生便陷入忐忑中,只有一二狂生尚能谈笑自如,汴京城仿佛都压抑了不少。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七章 阅卷标准
    生们忐忑不安等待成绩之时。阅卷处却是热火朝天。多大争论,一道关于水利的试题,却让考官们争论不休。
    考卷评判制度由张扬制定,满分一百,三人评述,各打一分,均分便是考生所得分数。此举算不得新颖,前朝甚至有九位考官评分,不过引进分数制却是第一次,百分制比以往优良中差更加明显,也给考官们带来了更大纷争。
    赵霖伸了个懒腰,不经意间,瞥到一旁同组的侨评判完的最上面一份卷子,治水之题,自己打了九十五分他却只打了八十,不由拿起来看了起来,见是自己满意的卷子,忍不住拿起来读道:“古之治水者,但闻疏浚以深川,不闻曲防以壑邻,故曰:左堤强,则右堤伤;右堤强,则左堤伤;左右俱强,则下游伤。凝其势,不分其水,虽神禹不能为功。故弃地予水,田墓庐舍邑里,决堤防以避之,固有所不能。然则如之何而可?曰:患在天者,人力无可如何,无已,则惟有相其决口之成川者,因而留之,加浚深广,以复支河泄水之旧,庶因败为功之一策乎?患在人者,上游之开垦,亦无如何,惟乘下游圩之溃甚者,因而禁之,永不修复,以存泽水之旧,亦因败制宜之二策乎?弃少而救多,事半而功倍,虽江、汉之浅深,洲渚之亘袤,非人力所能排浚,而水无所,则其力自足以攻沙而深川也。是之谓以水治水,其贤于堤防曲遏也,利害相百也。
    这篇策论很好嘛,考官如何只打八十分?”
    (赵霖也是前朝遗官,因为颇有才学,故被张扬抽来充任阅卷考官。曾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大致在11…1119年)曾主持兴修太湖水利,主张开浦、置闸、筑圩三者缺一不可,认为:“治水莫急于开浦,开浦莫急于置闸。置闸莫急于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处,便于防潮、排洪、护田、浚沙、通航的筑圩工程措施。他又说圩岸要高大,非但能护田,还可以挤水处泄。)
    L:本也,本当在先;决水者末也,末当在后。历朝以来,上至朝廷之缙绅。下至农田之匹夫,治水必议决堤,良田毁弃无数,而水患却百未治一二。此治水之失也。
    此卷不治其本,而但攻其末,能得八十已然不错。”
    其父亶,北宋著名水利学家。
    相比子侨。亶更具传奇性,出生于农家,自幼酷爱读书,识度不凡,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县,但他却没有去上任。而是终日跋涉于野外,从事农田水利的考察和研究,深究古人治水之迹。直到认为有所得,才上任。
    父子二人合著《吴门水利书》,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指出了以往治水中存在的六处失误,并指出了治水必须“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等六得。又提出了“治田利害大概”七条,深为当时的宰相王安石采纳和赏识。还绘制了许多水利图,为历代治理太湖水利的重要依据。
    赵霖闻言,摇头道:“围田容易造成水道狭窄,洪水无法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委实不可取,先朝时便已被摒弃,前朝单锷已做过论证。子高如何还能以此做阅卷标准?”
    (单锷也是北宋著名水利专家。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著有《吴中水利书》。认为治水有上阻、中分、下泄三策,对侨治田之说却是大为反对)
    前朝虽然没用氏父子治田之策,不过侨却不认为自己父亲一生心血是错误的,起身驳斥道:“治田之法,因地制宜,其低田,则阔其塘浦,高其堤岸以固田;其高田,则深浚港浦,引江海以灌田。后之人,不知古人固田、灌田之意,乃谓低田、高田之所以阔深其塘浦者,皆欲决泄积水也。更不计量其远近,相视其高下,一例择其塘浦之尤大者十数条以决水,其余差小者,更不浚治。及兴工役,动费国家三五十万贯石,而大塘、大浦终不能泄水,其塘浦之差小者,更不曾开浚也。而议者犹谓:此小塘、小浦亦可泄水,以致朝
    见信。而大小塘浦,一例更不浚治。积岁累年,而尽坏,使二三百里肥腴之地,概为白水。高田之港浦皆塞,而使数百里沃衍潮田,尽为荒芜不毛之地。深可痛惜!前朝百余年间,除十数条大者间或浚治外,其余塘浦,官中则不曾浚治。若能不问高低,不拘大小,亦不问可以决水与不可以决水,但系古人遗迹,而非私者,一切并合公私之力,更休迭役,旋决修治。系低田,则高作堤岸以防水;系高田,则深浚港浦以灌田。如此则高低皆治,而水旱无忧矣。”
    张扬在侨的高谈阔论中进屋,见二人面红耳赤的样子,奇道:“你们在争论什么?”
    二人见皇上来到,赶忙行礼,陈述自己观点,同时请求圣裁。

()
    张扬对治水之道却也是不甚了了,闻言问道:“你二人所言理论可有实效?”
    |》水田中,开圩崖、沟场圃,实践治水理论,成功获得农业丰收,也验证了先父治水之论。”
    赵霖却不以为然的道:“区区一片水田,不足以证明什么。疏浚之策,神禹治水始,之后历朝多采之,功效亦喜人。”
    o本不在水。”
    “水患在人不在策。疏浚之策,早有无数先人论证,不过河道疏浚工作常常被疏忽,才导致水患不断。”
    “咳”
    二人在专业上争论起来,顿时进入忘我境界,正面红耳赤之时,听得张扬咳嗽,这才清醒过来,赶忙跪下请罪道:“微臣失礼了,请皇上恕罪。”
    张扬在现代都见过专家在会议上对骂,他们这些争论还真没放在心上,挥手笑道:“不妨,都起来吧。”。
    =
    赵霖自然也不甘寂寞,叩头道:“臣也请皇上裁定。”
    张扬看着二人都不甘服输的样子,无论论谁胜,另一人都不会心服,说不得还会生出什么闹剧来呢,只好道:“你二人所言都有理,不过却又都不对。治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这治水则讲究因地制宜。不同地地方,水患各有缘由,或疏浚,或治田。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效。”
    虽然张扬有和稀泥的嫌疑,不过却也言之有理。
    二人不论是否理解赞同,都拱手道受教了。
    “只是不知这试卷又该如何评判?”
    张扬笑道:“无论考生选取何策,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便可,作为考官,你们要摒弃自己的私见,公正无私地审阅考卷。”
    一众考官闻言,赶忙道:“臣等惭愧。”
    有了张扬此语,判卷便也简单了。
    六号一早,皇宫外便又人山人海,煎熬了数日的考生都在等着一张纸宣告他们的命运。
    辰时,宫门正式开启,金榜也贴了出来。
    数万考生便向前涌来,好在有御林军监督,才没发生踩踏事件。
    此次科举录取人数远超前朝历届,进士科便录取了千人,虽然如此,但数万考生还是失落的更多。
    守得云开见明月地人自然是笑逐颜开,落榜之人则无精打采,城中顿时多了许多失意之人,酒楼生意却又好了许多。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举结束
    榜不多时,文官百官便也在勤政殿聚齐,准备开始早上没到,因此众臣都三五成群的闲聊着,最热的话题自然也是此次科举。
    众人正聊间,见张扬贴身太监富贵从御阶上侧门出来,赶忙各回各位,准备迎接皇上。
    往日富贵都会等众人站好位,再请皇上出来。
    今日他却不等众人站好,便喊道:“皇上有旨,今日早朝推迟到巳初(九点),各位大人请先自便吧。”
    众人闻言,不由一愣。
    往日早朝都是辰正(八点)时分开始,皇上也从来没有迟到过,怎么今日却推迟了半个时辰。
    难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免费TXT小说下载
    或者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还是哪位妃嫔在生产?
    ……
    一瞬间,众臣产生了无数联想。
    鲁智深却不愿多费那个脑筋,见富贵转身要走,赶忙道:“富公公慢走。”
    富贵收回已经跨出殿外的一只脚,转身见是朝廷中出名直爽的鲁智深,知他是皇上老臣,深得皇上信任,也不敢怠慢,点头道:“鲁将军还有何事?”
    “不知皇上因何推迟早朝?”
    一众大臣见鲁智深出头,也纷纷看向富贵。
    富贵见他问到这个问题,赶忙陪笑道:“鲁将军见谅,此事皇上并未说明,小的也不敢妄自猜测。您也知道,皇上不准宦官过问朝事。皇上那里还等着我伺候。众位大人若无事,我便先告退了。”
    鲁智深见他话已至此,也不好再为难他,颔首道:“那富公公去吧。”
    富贵闻言,便也冲众人点点头,转身而去。
    张叔夜待富贵离去,疑惑的对一旁宗泽道:“莫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宗泽摇头道:“也许吧,不过可能性不大,我自跟随皇上以来。还从未见他有过任何小恙。”
    说着,宗泽也是一惊,以前还未注意,不过此时想来。却委实惊骇。皇上仿佛真地从未有过生病,甚至头疼脑热都没听说过。虽然皇上是天神下凡的事情在民间传播甚广,但众大臣中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怎么相信。宗泽怎知经过基因改造的张扬,抵抗力远超常人。自然不会被一些疾病所困。
    想到惊人处,宗泽也是大为惊骇,摇头道:“或者皇上有什么事吧,圣上的事情岂是我们能揣测的。还有半个时辰。我们先回部里处理些政事吧。”
    张叔夜闻言,便也往大殿外走去。
    众臣见状,便也都各回衙门而去。
    快到巳时。这才又都回到大殿。
    此时放榜已有一个时辰。宫门前已然恢复平静。只剩十数举子或呆立或不死心的寻找。偶尔也有一二狂生姗姗来迟,查阅榜单。上榜者便故作平静的离去,仿佛上榜是理所当然一般,落榜者则愤愤而去,还有几人发誓不再赴考。
    巳时一到,富贵便又从侧面进殿,待众人站好,才喝道:“皇上驾到。”
    一些以为皇上小恙的文武百官,待见得张扬精神奕奕的出现在大殿上,不由又都疑惑起张扬推迟早朝地原因了。
    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