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朝秦不暮楚 作者:冰蛇(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06正文完结) >

第20部分

朝秦不暮楚 作者:冰蛇(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9-06正文完结)-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个对头。

    作为皇帝的亲姐姐,英华长公主压根用不着对吴王妃留什么情面,直接派人训了她一顿,教女无方之类的词劈头盖脸地砸过来,只把吴王妃砸的都要哭出来了!妈的,我辛辛苦苦十几年,提丈夫养大了几十个孩子,谁不说我孩子教得好?这个祖宗根本不是我教的好么?

    福顺县主也被砸晕了,她此刻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是的,她是皇帝的侄女,可她只是个堂侄女啊!皇帝的堂侄女多得数不清好么?她去招惹的是皇帝亲姐姐跟的儿子!远近亲疏稍微算一算就知道了……

    这件事儿过后,福顺县主彻底老实了,但是她那个谈了半截的婚事也算是泡汤了,人家李雅虽然没有王宝芝那么牛掰,可好歹也是个高帅富官二代,人家干嘛委屈自己啊?第二天,国子监祭酒就派了人过来客客气气地说自己的儿子天生顽劣,怕是配不上县主,这婚事便作罢了吧!

    吴王妃能说啥?人家不乐意当备胎还能逼着人家当啊!只得强笑着同意此事作罢。

    这下子福顺县主真的傻了,她对李雅不满意那是相对王宝芝的,这会儿亲事泡汤,她才想起来李雅也是她自己看上的,而且是在王宝芝之前她最喜欢的一个了……这下鸡飞蛋打,她蔫了,老老实实躲在自己院子里不敢出门。

    不过即使不出门 ,此事的恶劣后果也出来了。已经谈好婚事的对方当然不能悔婚,但剩下的三个儿子死活没人问津了……吴王妃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幸好大部分都定下了,幸好福顺郡主发作的晚。

    出了这样的事儿,吴王妃对给剩下的三个儿子找妻子也就没什么信心了,想着干脆还是回江宁吧!起码那里,没有人会不给他家面子。她一回江宁,便让下了帖子办赏花会,只说院子里的荷花开了,请城中的贵妇千金们过来聚一聚,赏赏花,叙叙旧。她请夫人们聚会,女儿则请女孩子们,又让吴王下了帖子,请了城里不少青年才俊过来参加另一场聚会。

    这些事儿,稍微有点门路的都打听到了,不过就像吴王妃想的那样,在开封,吴王的儿子确实不算受欢迎,可是放在江宁,还是称得上香饽饽的:吴王毕竟是这里的藩王,就算平日里不管地方事务,可是各地的军政长官谁能不卖他面子?跟他家攀上亲还是有很多好处。

    当然,这种事儿,不管秦节还是穆维,都觉得跟自家阿昭没甚关系,也就没跟她说这事儿,左右吴王妃总不至于把主意打到秦昭的头上吴王府配得上秦昭身份的只有嫡出的十三郎,问题是那位十三郎今年才九岁,谈亲事什么的还为时尚早,

    作者有话要说:注1:把县主卖给商人家做老婆不是我随便说的,是真实的历史。

    许多时候人们以为商人地位低下,其实呢,这东西都是相对的,没错,士农工商是这么个排序方式,可是一个家里有一百亩地的秀才,跟一个家产百万的巨商,谁社会地位高?别说普通的读书人了,就是皇族,要是混的惨了,也只能领点国家补贴混日子。而这些人偏偏又是最好面子的族类,所以钱不够花就要想办法,说起来啊,把女儿嫁给商人换回大笔的聘礼这种行为在北宋的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流行的。

    史家李焘记,宋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戊午,“太皇太后曰:一事甚悔,前日乃往问帽子田家,见说是家凡十县主,毎五千贯买一个,国家宁要汝钱。也是何门当户敌”。又北宋后期人朱彧记:“近世宗女既多,宗正立官媒数十人掌议婚 京师富人如大桶张家,至有三十余县主。”

    一个大商人,敢在太后面前直言自家有十几个县主做媳妇,五千贯买一个弄来的;而另一个大商人大桶张家更是买了足足三十多个县主。

    这个事情我在《李想的北宋》里提过,这里我还要再次吐个槽:阶级确实是天生的,但是阶级再高,自己没出息照样没用!皇族咋了?没钱照样卖女儿。

    PS: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恶心透了,穿越就是个坑!哪怕你穿成金枝玉叶的县主,被爹爹为钱卖了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绝对不能反抗,中国的孝道那一套,别说把你卖了,就算打死你也不算什么重罪呢!男孩子还有个盼头,长大了成人了就拥有了一部分做“人”的权利,对女孩子而言,我真得说:穿成啥都没有在现代当个普通人爽啊!就自由这一条,给个公主也不干啊!

    要么我怎么喜欢写男性的穿越而不是女性穿越呢?那种生活简直想都没法想,落差太大了!

 第三十章

    次日;穆维果然带着秦昭出去买了些时兴的首饰,其实秦昭家里当然有首饰,可是她年纪小,过去又一直在守孝,所以这几年秦节并没有给她专门置办过什么值钱首饰,秦昭母亲的首饰匣子都存在她这里,问题是里头大部分的样式都更适合妇人,适合女孩子用的往往款式都比较老了。这会儿秦昭眼见着半只脚踏进了社交圈,自然不能再随便下去了。出头露面,必要的潮流还是要赶的。

    这里又能看出没母亲的女孩子的郁闷之处了;其实那些卖首饰的商人;真正的大生意大都不是坐在店里等来的,而是上门向大户人家的太太闺秀们推销。而大户人家也往往有固定的采购商人,还有熟悉的首饰匠人。可是秦昭家里不行啊!她母亲去世了,商妇们怎么上门?而且她家就她一个女孩子,还没成年,谁会为这点生意费尽心机啊!

    秦昭虽然对衣着打扮并不是特别执着,但也不是不讲究的人,看到做工精致的小东西还是很喜欢的,可惜她头发依然少得可怜,挑挑拣拣,只选了一些小巧的首饰,选完了也觉得有些泄气:“好看的东西多的是,可我又带不了!”如果秦昭真的只有八岁也就罢了,问题是她已经十二了,正式场合怎么能还做垂髫小儿的打扮?

    穆维也哭笑不得,只得帮忙又挑了个一对儿手镯,又要了一大盒子相生花,总共花了二十两金子。于首饰而言,这个价钱买不到什么难得的珍品,反正秦昭脑袋上并不缺珍品压阵,过来就是为了买些时髦货,也就不需要买太贵的东西了。

    这么一折腾,秦昭的兴致便有些淡,她年岁渐长,也知道自己的样子实在称不上漂亮,个子小,头发黄,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皮肤白了,问题是再白有什么用?被那头黄毛一衬,面色怎么看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即使是她的父亲秦节,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她好看,只劝慰她说以后长开了就好了……长这么大,似乎只有连瑜曾真心实意地夸过她生的漂亮可惜那家伙脑子又不太好,说的话实在做不得数。

    秦昭的心情灰暗了大概有两刻钟,等她回到自己房间里对着镜子试首饰的时候,已经满血复活了!铜镜里照出来的人实在是影影绰绰不清楚,她便从梳妆柜里掏出个匣子打开,对着里面那只小小的玻璃镜看,哎哎,别说,头发好像比前阵子看起来厚了一些呦?人生还是很有希望的。

    据说前朝的时候,做玻璃跟镜子的工艺一度十分发达,中等人家的小娘子出嫁的时候都能陪送上一个带着玻璃镜的梳妆柜。但是随着外族入侵,朝代更迭……制作玻璃的工艺便散失了,只剩下民间一些没有在战火中散失的玻璃镜还在,人们管这种晶莹剔透能够完全把人照清楚的镜子叫做“水晶镜”。秦昭这块水晶镜还是她母亲的陪嫁,圆圆的镜面,镶在一个首饰匣子里头,当然,这匣子也是前朝传过来了的。

    秦昭的纠结从来不会维持太久,尽管觉得不能带大件的首饰挺可惜的,可是等到赏花宴那天,她还是打扮的清清爽爽,高高兴兴地带着琥珀跟琉璃过去了。

    吴王府面积不小,客人们都是从侧门进的,秦昭的车马也不例外,走到门前便有人询问,见了帖子,便有丫鬟上前,引了秦昭主仆进去。

    这丫鬟应该是被专门叮嘱过的,所以秦昭并没有像别的客人那样直接被带到要坐的位置上坐好,然后等吴王妃出来再行礼拜见,而是直接被带到内室,有丫鬟传报:“秦大姑娘到了。”

    秦昭进去,见一个打扮的富丽堂皇的妇人坐在正中,圆圆脸,看着挺慈祥的,秦昭估计这就是吴王妃了,便紧走几步盈盈下拜,吴王妃急忙站起来伸手扶了她:“快别多礼,让我看看,这孩子生的可真俊……”

    秦昭顿时想喷了,您哪只眼睛看到我俊了?王妃啊您有点诚意行不?您就是夸我长得娇俏可爱也比这个俊有说服力啊。

    其实王妃这么说,一方面纵然是场面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真心觉得秦昭挺好看的以一个小女孩儿来说。秦昭本来的模子本来就挺好,皮肤白,五官也秀气,只是发育慢显得太小,头发又黄了些,所以她才觉得自己不好看。但是忽视了年龄,单纯把她当个小女孩儿看,她这样子顶顶可爱的。吴王妃把秦昭叫过来,是因为她没母亲照顾,作为主人总不能就把个小姑娘直接丢在那里人家好歹也是地反最高行政长官的女儿呢!而且过去没见过,总要送个见面礼,她随便问了秦昭几句话,便让人拿了个盒子过来,秦昭一看,里头装了两匹尺头并两个金锭子,吴王妃口中只说简薄。秦昭忙称不敢,推拒了一下,然后才称长者赐不敢辞,收下了东西。其实秦昭看到金子,面上不显,暗里还是蛮开心的,为了这么个宴会,她又是准备首饰又是准备礼物的,唔,总算稍微收回点本儿。

    吴王妃正跟秦昭说话,丫鬟来报,福顺君主过来了,紧接着门帘子被掀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轻薄夏装,头上戴着顶珍珠冠,容貌中上,只是眉毛高挑看着有些厉害。福顺县主草草地给吴王妃行了个礼,吴王妃便与她介绍:“这是秦知府家的千金,叫做秦昭,正好你过来了,一会儿去后头的时候把她捎过去吧!”

    秦昭赶紧站起来冲福顺县主行礼,福顺县主看了她一眼说:“那你跟我过来吧!”语气硬邦邦的,连招呼都没打一声。

    擦,果然跟传说中差不多!秦昭心里暗暗吐槽,乖乖地跟着福顺县主走了出去。

    听吴王妃吩咐完了,便冲秦昭道:“秦妹妹跟我来吧,大家伙儿都在后头花园呢!”

    秦昭便岁了福顺县主走了出去,福顺县主一边走,一边心不在焉地问她:“你今年几岁了?”

    秦昭回答道:“十二了。”

    福顺县主的脚步顿了顿:“十二了?我以为你只有□□岁呢!生的真小巧……”

    秦昭心说这位县主聊天的技巧不怎么样,不过她被身边的几个嘴贱的男人打趣惯了,倒也不生气:“是啊,我爹爹都愁死了,说再这么下去,过几年我弟弟都要赶上我高了!”

    福顺县主问:“你弟弟几岁?”

    秦昭苦着脸道:“四岁。”

    福顺县主猛地发出一阵大笑:“哈哈哈哈你爹挺逗的嘛!”

    秦昭暗道,这到底有哪里好笑了,脸上倒还是保持着笑容道:“我爹最气人了!”

    福顺县主道:“你爹喜欢你,才逗你玩,他若是不稀罕你,管你长多高呢?”这位县主显然是个非常不会说话的姑娘,话不算坏,让她那刻薄的语气说出来,便让人十分不舒服了。

    福顺郡主领着秦昭,不多时走到了后花园,吴王府的花园自然不是秦昭家的那个小园子能比的,这园子大得很,所谓的赏荷并不是像一般文人似的对这个小池塘里的几朵荷花吟几首算诗就算了,吴王府的荷花,根本就是种在湖里的!吴王府建造的时候便把江宁城里的一个小湖给圈了进去,后花园里光是湖面就有好几十亩,湖面上有几只画舫,沿着湖边是一溜儿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的长廊,遮风挡雨方便人们上下船的同时,也让人们有了一处可以同时欣赏湖水精致与院中花草的地方。此时廊中错落地摆了不少案几,案几有大有小,旁边坐着一个或者两个姑娘,案几旁边则侍立着这些姑娘带来的侍女以及穿着统一的浅蓝色半袖的吴王妃的丫鬟,

    福顺县主一到场,回廊里坐着的女孩子们纷纷站了起来向她行礼,福顺县主点头示意,走到长廊中间的大亭子里坐下,向人们介绍秦昭:“这是秦知府家的千金,名唤阿昭,大家日后要多亲近。”福顺郡主说罢这话便冲一旁的一个女孩子道“十四,你领着阿昭跟大家认识认识去吧!”说着自顾自地坐了下去,再不管秦昭。

    那被叫做十四娘的女孩子便来向秦昭打招呼,秦昭知道这是福顺县主的异母妹妹,忙向对方行礼,口中叫着县主。这会儿秦昭已经相当理解为什么福顺县主名声这么不好了,大户人家,便是嫡庶再分明,在外面也要装作姐妹一家亲的模样,像福顺县主这样子,随随便便指派了自己的姊妹去做事,是很没教养的表现,再不济,藩王的女儿,也都是县主呢!哪里就这样子被呼来喝去的?对待庶出姐妹尚且如此,那日后对待夫家的姐妹能客气到哪里去?谁也不想请个祖宗回家啊。吴王妃领着她跟一群姐妹在开封转了一圈儿 ,到最后只有她没寻到婆家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那十四娘似乎对她的十三姐自己躲懒,丢她去做事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意见,笑吟吟地领着秦昭像闺秀们坐着的回廊走过去一一向秦昭介绍。

    秦昭在福顺县主面前固然要毕恭毕敬的行礼,可回廊里这些本地官宦士绅家的女孩子还真没谁比她的身份更高,一群女孩子纷纷站起来与秦昭打招呼,秦昭觉得自己一下子就被脂粉气包围了,这其中她印象最深的却柏知县家的七女孩子,柏知县家里有七个女孩子,今天来了四个,她们从十二岁到十六岁不等,其中柏二娘跟柏三娘是双胞胎,四个女孩子一样的衣服一样的首饰,打扮的比较朴素,头上只带了些不值钱的首饰,但是各个都很漂亮,站在那里一溜儿四个小美人儿。

    娄通判家的千金,跟秦昭一样也是第一次参加本地闺秀聚会,因为她的父亲娄仪半个月前才上任。娄千金只比秦昭大一岁,却比她高了一头还多,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