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七星玄魔 >

第61部分

七星玄魔-第61部分

小说: 七星玄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余年周游名山,确未得闻至道。

中篇1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里,最具智慧、最高级的那就是人;不停流动而且最快的那就是时间;可以成为最大并且最永久的,那就是修炼所成的金丹。顶可惜的是,人往往会沉溺于功名富贵的竞争场和享乐场之中,会深陷于与亲情以及恩仇的情感之中,对私欲几乎像狼见食一样贪婪无止,这种像飞蛾扑灯自找灭亡的人生行为到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呢?有朝一日,死亡降临到面前,到此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惟有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等待死亡的宣判而已。有谁去了解人世间还有长生不老之方,有谁去寻思天下还有金丹灵药的奥妙?这实在太可惜了哇!这种可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灵药,并非世上缺乏,也并非高在天上而不可得。只要在我们同类的人中,无论是你身中、我身中、他身中,随时随处都可找到。实际上,它就是造就和生养我们生命的固有的东西。说起来要找到它,那是太简单又太容易,近的很,而根本并不遥远。我以前存有许多首《金丹赋》,至今都能熟记。现在我可以追忆其中的一章,给大家说说:“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响,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前代儒家说:“修道一事,圣人们并不说它容易。因为说它太容易了,会引起人们的疑惑,一是怀疑圣人们未说实话,二是懒下功夫反以为仙术是骗局。但也从来没有说它太难,以阻挠人们对它的修造。”如果人们能用心用意去追求它,殷勤地从事修炼,自然而且必然能够超出一般凡俗而进入仙圣的领域。到那时就会攀登上一种永生不灭的生命境界,永久地享受没有死亡、没有烦恼、没有一切矛盾的生命乐趣。这决不等同于一般养生健身小术对于人生命的微小补益啊!我们并且可以看到,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富贵,也会有无穷无尽的奔波劳苦,而后才会有所获得。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将为追求功名富贵所付出的奔波劳苦转移过来,成为修道的思想行为,可以说,那是很快就可以得道的。这后一种的获得,可使人精神永存,不会因为任何劫难而受损失。以永恒不灭的生命与满足一时享受的功名富贵相比较,谁算短暂,谁算长久呢?

中篇2

孔子说:“不行下义,它即是很富有并且身份很高贵,对我来说,也把它当浮云那样看得很淡薄,而且很短暂。”又说:“既然一切体现着仁,当然就不应该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在我看来,不仁不义莫过于就是欲望的贪婪和思想的极端自私了。胡氏说:“只要心志时时刻刻不离开道,那么身外一切事物都不会拖累身心。”《悟真篇》说:“如果领会到了自己杀害自己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动机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又能明白怎样制止它,而且能够将它反归回根源上,这时你也就知道,害你那根源,也是生你养你的大恩大德。”这根源就是一个“欲”字。而欲的根基是神。滋欲而伤神,伤神而耗气。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返还生人养人的金丹,必须首先断绝人的欲念。勤于在欲念生发时采取无情扼杀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有真意正气的灵剑在手。只要对外的欲念一萌发,立即采取斩杀,丝毫也不容许欲念之心放纵。久而久之,这种断杀的意思占了上风,欲念就渐渐消退,以至于无。无到什么程度?无到对着镜子看自己,也不会生出一丝念头来。到了这种程度,就可以进入静功的高级阶段,即可行返归生命根本的功夫了。《易?翼》上说:“终日保持阳而又阳的先天正气,这就是返归恢复到生命根本的行为准则。”这种返归恢复生命根本的方法一旦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也就会得以验证。到了这种功夫阶段,一切都顺顺当当,自然而然,自己也不需要鞭策自己,就会一直往前修去。在万物中,例如那最多最杂的草木之类,它们尚知道生发茂盛之后不能无限制发展下去,必须归根返本,将生命能量与信息收藏起来(注:一般植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也是就一般现象而言),这样才能应随着气候时令的变化,以周期循环经历着长久的生命岁月。人为万物之灵,他应当有比万物更为自觉顺应自然的能力。但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却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比之下,反而不如草木。想到此,人类还能不感到惭愧吗?其实,这里所说的返本归根之道,又并不是旁门歪道他们所持的各种不同说法。我们教育世人所行的返本归根之道,首先强调的是修养德行,以默默地行德作为修道的基础奠定。然后在炼己纯熟之后,也就是德功稳实之后,再去做静功。在静功中体察阴阳造化的枢纽开关,由这个枢纽开关以寻求玄牝之门,以获得乾坤造化的玄妙。同时要明辨阴与阳平均不平均,配合不配合;哪是坎中真阳,哪是离中真阴。并认定丹田精生、气化、气运和气盛的各个阶段,配合这一过程,还要施展使神气、性情相合的手段方法。这才可以称得上洞晓立命生身的根本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把握这个根本。当然,其中还要能够使心神达到虚静的境累,并守住这个境界,让元气为主宰,心意为随从,达到阴阳,最后让元神元气或称内外两个元神来发挥作用。只要做到了这些,成丹的事也不过就如大旱之日祈雨,只要心意虔诚,就会感动天意降下甘霖。

下篇1

既有阴又有阳,阴阳相等而和合,这才称为道。修道的所要修的道,修的就是这个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就人生命现象而言,也即一性一命而已。《中庸》说:“修道是人生的大课题,因而才称为教。”无论儒家、释家、道家,这三教的圣哲们都是根据这一阴一阳的道来奠定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石。从人身来说,这个“道”的源头就是性,根本就是命。“命”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人,就是给人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性”就是反映规律与法则,表现规律与法则的理,人本来应当以性而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要想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那么,将人生外在行为完全符合于道的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将人内在的心灵在无任何对外部对象的观察,都能时时符合于天道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我们举例说,忠、孝、友恭这些志向、品德与礼义,它们都是从本心所发的,是根自于内的,是原本看不见的。然而就像蜡烛的心蕊,未点燃时没有光,只要一点燃,它的光辉就会照耀于外。又比如说,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这是从人的外表反映出来的,然而,如果人守住这情感发生的根本处,不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那么人的天性就会固藏于内。天性的根本是道之理,理的规律法则是自然。顺理而行,心灵的境界就是明朗朗的天,活泼泼的地,圆通而无阻碍。所以,尽其天性自然存在、自然表露,就能使内丹修成。要想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天道自然对我们生命所发布的令(即美满完成生命使命),那么,时时处处养护好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一切身心行为都遵循并符合自然法度,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例如说,不要让心纷动,而存其本来之心;不要让性不安,而养其本来之性,这就是养护天命很勤劳的表现。汇集正义而不断滋生先天元气,这是执行道令的最佳法度。元气壮旺了,炼气化神;神圆满了,炼神还于虚无自然,将后天的人性恢复于先天道性;并通过这一行为使后天生命返归于先天元命,就能使外丹炼就。我希望后来的学道者都修这一正道,所以就不作任何保守把这些奥妙全都直截讲出来。修道以完成生命长存为目的,所以特别要在肉体上反应效益。因此,修身就摆在最首要的位置上。然而,修身又必须以正心诚意为基础。这道理在于,意诚心正了,那么一切对外的欲念思虑也都消除了。欲念思虑消除,心神归于先天本位,这才可以成为修炼内丹的立基之本。因为,命依赖于气,而气能否产生、能否保留,却在于神。气与神的关系,气好比是服从调遣的使者,神是调遣使者的主帅。学功者在下手之初。必须要清楚而且能辨察先天元阳之气萌发时的消息征验,以及萌发的最初时刻,以便于及时采炼。因为元气的演化过程其速度快如雷火电光,元气自身不能久居于先天之位,它一经显现,霎间化为元精,又顷刻投入制造后天物质的流变之中。等到它化为有形有质的精时,已经属于后天,作为内丹修炼,这有形的后天之精是不堪作用的。



作品相关
列子' TOP '
'更新时间' 2011…11…21 23:59:00 '字数' 7160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39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名为《冲虚真经》。

编辑本段列子思想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编辑本段成书经历

列子成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列子稍后,门人据其活动与言论编撰而成,不止八篇。2、汉人在此基础上补充(:。。)整 理,而成《汉书。艺文志》上著录的八篇之数。3、张湛据其先人藏书,及在战乱后收集到残卷,“参校有无,始得完备”。并依照《汉书。艺文志》所记八篇,编撰成今本《列子》。由于在编撰过程中,为疏通文字,连缀篇章,必然加进张湛本人的一些思想与他编的一些内容,所以,今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