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血雨飘香剑 >

第68部分

血雨飘香剑-第68部分

小说: 血雨飘香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兴的是,她如今已是能祛百毒之身,自今以后,再不畏惧任何的侵袭。

气恨的是,眼前这些人,竟是一群贪生怕死,忘恩背义之徒,她于重伤倒地之后,众人竟畏险不前,将适才她对他们的那番解危之恩,竟忘得一干二净,一个个袖手远立,置其生死于不顾。

若不是她本身具有怯毒之能,如今恐怕早已含恨而终了。

她越想越气,双目一睁,狠狠的扫视众人一眼,身形一跃而起。

她气恨之余,才冷静而毫无表情地将众人骂了一顿。

所有在座的人,都是江湖上稍具威名之人,不论其为人如何?总感到很不是味道,羞愧难耐。

一个个讷讷无言,悄悄的溜下楼去。

刹那的工夫,整座楼上,就只剩下她公孙郁文一人。

公孙郁文怔立当场,轻喟一声,正待移步离去之际。

蓦地。

她的目光触及僵卧而死的“毒蚁”与“七寸赤炼”是心里不由悚然一惊,暗叫一声:

“好险啊……”

“这些绝毒之物,虽然已僵死多时,巨毒仍存留体内,如果处理不当,亦将留害人间。

思忖中,她遂唤来店家,授以处理毒物之法后,才下楼离开。

晨曦晓霞,光芒万道,透过云层,普照在夜露未消的山岗草木上,闪闪生辉,别有一番景韵。

大地已在这晨曦普照之下,复苏过来。

清新而淡薄的朝雾,笼罩着大地万物,放目远眺,一切都迷茫不清,如梦似幻。象置身此境中,心里顿时生出雾中观花之感。

此刻——

一个面貌极端丑陋的少女,身上穿着一袭,墨绿色的劲装,正沿着一条古道,向前缓慢地走着。

她的面貌,虽然丑的令人不敢领教,而其身材,却相当婀娜玲珑,曲线毕露。

尤其在她那双露在袖外的玉手,晶莹如玉,洁白似雪,与她那张面孔,显得极不协调。

她的面孔既丑,又呆板,无任何表情。

倒是她的一双大眼,黑白分明,俊美异常,如两泓秋水顾盼之间,闪闪生辉。

将其心里的情绪,表露无遗,淡淡的忧伤渴望的希翼。

她象是怀有满腔愁伤。

又象是希翼着,某种奇迹,骤在降临。

她所踏行的那条古道,一直伸延到“昆仑”山下。

道路的两边,花草丛生,杂乱无章,落叶大部分未随风而去,尚残留在路面上。

从种种荒凉的景象中,可以看出这条古道,已久绝人迹。

这时,朝霞已成金****,照洒在路人的身上闪闪发光,如同是沐浴在金液之中。

如今这条古道,已由荒凉,而热闹起来。

腰长剑,背插利刃的各路武林英豪,拥行在古道上,而且都是一样的步代走向昆仑山。

人们在经过那少女时,都不禁用惊奇的眼光,向她偷偷急斜过去,并窃窃私语。

她——丑面少女,对眼前所发生的种种情形,却视若无睹,无论任何人,她都不屑一顾的独行。

丑面少女,公孙郁文,她怀着愁苦,及一腔的希望心情,直奔昆仑山而来。

不知何故?

她对于自己此行的目的,却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

换而言之,她断定此行仍然是毫无收获,失望而归。

她每每思忖至此,芳心深处,就如同利刃猛刺一般,只痛得她热泪盈眶……

她明知是失望,可是她还是要去。

这是为什么呢?

唉!……

三年以前——

“昆仑派”上上下下,数百余人,为了扩卫师门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全体殉难,是否有人死里逃生?江湖上传说不一。

当“昆仑派”遭难的消息传至江湖上,曾轰动了整个武林,有那与“昆仑派”渊源深厚者,曾跋涉长途,想一探虚实,看看真相是否如江湖所传说的那么严重。

可是,那些人一个个的都颓然而返。

因为,他们不得其门而入。

起初,人们对于“昆仑派”全体殉难的消息,尚疑信参半,不敢信以为真。

渐渐的人们的“疑”念动摇,而“信”念坚实。

这是由于三年来,江湖上未再听到“昆仑派”的任何消息所致。

就在人们对“昆仑派”渐浙淡忘之际,忽于此时,凡是在武林中,稍具声望者,突然均接到了一份“昆仑派”的请柬前住参加,该派十八代掌门就职及重振声威大典的请柬。

事发突然在武林中,又引起了一阵骚动。

传说纷纭,而莫衷一是。

凡是参加此一盛者会。都了然“昆仑派”当代掌门此举是别具用心,想借此机会引来仇家,以雪血海深仇。

换句话说,“昆仑派”当代掌门人,是绝对有把握雪仇的,否则,他断不会再蹈覆辙。

因而,人们的谈话主要内容,也是以“昆仑派”当代掌门人——余生和尚的一切为主。

可是,直到现在,人们对于余生大师的一切,尚是讳莫如深,众口纷纭,而莫衷一是。

本来,这是一场亘古罕见,震撼人心的热闹场面,谁不想一睹真相呢?

因而,应约前来者,不下千人之众。

可是,就在正期将临之际。

“天赐”酒楼发生了那件震慑人心的惨案。

一时,人心惶惶,短短的半月之间,束装而返者,占了总人数的十之七八,所余已聊聊无几。

因此——

人们的谈话内容,已由余生大师的身上,转移到始终隐没不出,而于暗中驱使毒物,造成六人惨死事件之人,及一手弥祸的丑面少女(公孙郁文)身上了。

不过,人们虽然谈话不休,但对这两个人的出身来历却毫无所知。

尤其是对于暗施毒手的人,畏惧有加,只是窃窃私议,而不敢高谈阔论。

而对于公孙郁文,虽不象暗施毒手之人那样畏惧有如谈之色变,同样的不敢高谈阔论。

总言一句,人们对两人的出身来历,都是乱加推测,而莫衷一是。

公孙郁文,她从“毒蚁”及“七寸赤炼”这两种绝世毒物的身上,已经看出幕后驱使毒之人是来自南荒。

因为,这两种毒物均产自南荒。

然而,其人究竟是谁呢?她却思索不出。

公孙郁文一路上,忖思良久也想不出暗中驱使毒物之人的出身来历?

而其目的却很显然,是冲着“昆仑派”而来的,此人定是与“红宫”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不论此人是否与“红宫”有关系,而对“昆仑派”是绝对不利的。
本书下载地址ωωω。ǔмDтχт。сοм
她思忖至此,心里有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那就是她为了护卫江湖道义,决不袖手旁观。而要伸手管这件事,务使恶魔的阴谋尽成泡影。

时间一刻不停的溜了过去……

在正午时分,公孙郁文已被专门负责接待客人的小沙弥引着朝“昆仑派”的开山圣地“昆仑下院”走去。

在通过曲玉枫所设下的那座“九衍大阵”(见前文)时才发现此阵,果然玄奥难测。

她随在小沙弥的身后,一脚踩在阵中,她陡感到眼前一暗雾气缭绕,眼前并出现了无数绝壑削壁,并立时迷失了方向,如不是有小沙弥带路,她将是寸步难行。

以其过人的聪慧,再加上事先在心里有了一个准备尚且如是,此阵的玄奥利害可想而知。阵势的玄奥,虽然引起她的无限惊奇,同时,也使她触景情伤,不由黯然一叹,忖道:“情景依旧,而人事全非,枫弟弟如今究在何处?”

她思忖至此,真想向小沙弥打听一下,枫弟弟是否已经先她而来,可是,少女的矜持,使她已到唇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约莫两盏茶的时间,才走出阵中,她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目光向前眨过去,只见先她而至者,已有数十人之多。

群雄一见是她,脸上均流露出无限惊讶之色。

她对此视若无睹毫不在意,沿着一条用方石砌的石径,信步向前走去,而目光却对每一位与会客气的人,都一一注视。

乍看,她好象是在游览“下院”的盛景。

其实,她别具用心,目的有二:

一,是在寻找枫弟弟。

二,是想看一看,这些人当中,是不是有可疑之人,混乱在人群当中,觅机下毒手。

可是,她失望了。

巡视的结果,既未发现个郎的踪影,也未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她心里不由感到奇怪,思忖道:“莫非枫弟弟,果真已不在人世,再者,恶魔并未派人混在其中……”

她失望之余,怀着一腔失望而黯然的心情,折回大厅默坐一隅,她再度陷入了沉思中。

风和日丽,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昆仑下院”内虽是人影晃动,却静寂的如同是无人之境。

可有廊檐下的铁马,在微风轻飙中,发出清脆的“叮叮,咚咚!”……之声。

置身此境,面对胜景,心里不由生出清新隽逸之感。

蓦地——

“昆仑下院”的后进,一连传来数声,清幽绝顶,庄严肃穆,“当……当……”的钟声。

钟声幽扬清亮,万山回应……发人猛省,缭绕空际,历久不绝。

群雄闻声,知道大典即将开始,遂相继步入大雄宝殿,分立在两侧,群雄方将身形站定。

殿外忽然响起一阵,悦耳的细乐。
本书下载地址ωωω。ǔмDтχт。сοм
在这阵悦耳的细乐声中,由大殿左右侧门内,鱼贯走进来两队黄绫袈裟年纪均在十三四岁左右的小和尚。

这两队和尚,共计是二十名,一个个生得眉清目秀,俊逸脱俗,步履缓慢地步至大殿之中,冲着我佛如来的神象,躬身稽首,并齐齐低念生声“阿弥陀佛”之后,分别肃立两边,颔首垂眸,状极庄严。

那二十名小和尚,刚将身形站定之际——

突从大殿正门又鱼贯走入四名眉清目秀,身着黄绫袈裟的小和尚,在此四名和尚之后,竟缓步走出一位周身伤痕累累面貌生的极端丑陋的和尚。

只见他右脸之上,有五六条长达数寸的紫色疤痕,左眼下并有一处制钱大小的圆洞,直透腔内,森齿可见。

右耳双目皆残。而其右臂,亦是齐肩而断,看样子似乎是为猛兽所抓伤的。

群雄对他虽然仅仅是注视一眼,而印象极为深刻,心生无法言喻的阴森之感。

在丑僧之后又是四名眉清目秀的小和尚。

前后合计是八名小和尚如众星捧月般,拱拥着那名丑憎缓慢步入大殿,停身在我佛如来的神像之前。

众俊一丑,更将丑僧衫托得不堪入目。

群雄脸罩惊容,目光一瞬也不瞬盯注在丑僧的身上。

群雄之中,不乏心急口快之士,为好奇心所使,竞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同伴,低声细气的议沦道:“看情形,这丑僧定是,即将就任“昆仑派”第十八代掌门人的余生大师,可惜相貌不惊人,如何能任一掌之尊呢?”

“是呀,我也为他感到奇怪。”

“面貌狰狞,如何服众?”

你一言我一语,众声所聚,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思议声。

公孙郁文对于余生大师的来历早已由祖父口中得知,洞悉无遗了。

所以,地并不感到惊奇。

但是,地心里也产生出一种悚然之感。

因为,余生大师的面貌,实在太可怖了一点。

殿外那阵悦耳的细乐,自始至终,都响奏不辍。

走在余生大师前后的四个小和尚,这时,已退至两侧,而群僧亦移动身形,围成一半圆形,将余生大师拱围正当中。

余生大师前面对如来佛像,点头躬身,单手打稽。

这时,一名年龄较大的小和尚,越众而出,走至神案之前,恭敬而谨慎的举起双手,将覆在案上的一方约三尺见方的黄绫轻轻揭起——

蓦地——

一道晶莹碧绿的光芒,随着黄绫起处,闪射而出。

其光华之盛,使整座大殿都罩上了一层碧绿之色。

群雄的目光,本能的向光华处射过去。

只见神案之上,摆着一柄,约一尺长短,色呈碧绿的如意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用上好的碧玉,雕琢而成。

这,又引起了群雄一阵低议。

那名越众而出的小和尚,将耶方覆盖如意的黄绫轻轻地置于一边,然后,用手轻轻的托起那炳碧光闪闪如意。

一步一步的走至,余生面前。

看情形,是想将如意递绐余生。

蓦地——

陡见他的脸色,突然大变,弹指之间,变的苍白如纸。面无血色,而其周身亦为之抖颤不已,额际并汗出如雨?

这种情形,使得所有人均感心神一震,情下自禁的发出一声低低的“呀!”惊叫声,而一个个的脸色,也为之一变。

余生大师本来是低头垂眸,对面前幼僧突变神情,好像根本没有注意到,众声惊叫,才便他意识到,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

只见他猛然拾起头,独目倏启,向前望去。

他一望之下,脸色亦为之一变,独目之内寒光闪烁.凌厉生寒。

一瞬不瞬的,盯望着小和尚。

就在这刹那之间,小和尚的脸色,也由灰白变得黄如金纸,目光涣散,脸容抽搐不止。

痛苦之情,尽溢言表。

只见他睁着一对无神的眼眸,望着余生大师,双唇一阵翕动,欲言而无声,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从心。

蓦地——

陡见他两唇大张,紧促的喘息了两声,接着,身形一阵摇晃,猛地朝前扑跌过去。

而那柄碧绿的玉如意,亦随势抛飞在空中,去势如矢,径朝前飘飞过去。

众人见状,不由发出一阵“啊”叫声。

在这种情形下,方显出余生大师过人的智慧,冷静而沉着的头脑及矫捷的身手。

只见他身形不动,独臂倏举。

迎着那名小和尚,凌空虚势一惟,一股柔软的劲力,应推而出,立将小和尚的身形稳了下来。

接着,就见他独臂猛翻,五指微弯,朝那柄去势未衰的碧玉如意,凌空疾抓过去。

说来话长,其实他这一推一抓之势,双管齐下,一气呵成,真所谓是快如闪电,只看他那条独臂,腾空一晃而已。

说也奇怪,余生大师那凌空一抓之势,看似虚飘无力,五指微弯疾舒之下,那柄玉如意被一股极大的吸引力,所吸引似的,不但停止了向前的疾飞之势,而且晃晃悠悠的,向后冉冉飞来。

这时,大殿中一阵“啊”惊叫声,并听人用无限惊奇的声调,低低地说道:“凌空摄物,盖世绝学……”

那柄玉如意被吸引,冉冉后退的在众人惊叫声中,已离余生大师的手掌不足一迟之遥。

此时,余生大师,只要向前轻跨一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