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_ >

第43部分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_-第43部分

小说: 现代重生之山月儿_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发现如烟变了很多。她理了个很时髦的短发,乌黑的头发有了光泽,脸色红润,眼睛明亮而妩媚,仔细一瞧,她眼睛里似乎能滴出水来。全身上下收拾得很利索,穿着打扮也比她第一次见着时要洋气些。
  即使是在家发豆芽,她仍然穿得很齐整:上身穿了件色彩很淡雅的麻纱短袖衫,下面是条样子很时髦的黑色麻纱裤,显得既优雅又飘逸。白皙修长的脖子里还戴了条细细的银项链。
  
  月儿纳闷地看着她的变化,见如烟姐抿着嘴笑,忍不住问:“如烟姐,我咋觉得你越来越年轻漂亮呢?”
  如烟一笑:“傻丫头,再年轻漂亮也赶不上你啊。我到底老了,好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月儿瞪她一眼:“姐姐胡说什么呢,还不到30的人,就说自己老了,要是让大妈听见不骂你才怪。——姐,现在豆芽生意怎么样?”
  
  如烟抓过月儿的手笑着说:“你呀真热心,自己忙着学习还要操心我的事。如柳结婚后,刚开始还来帮我的忙,后来她怀孕了就再没来过。我趁她在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开拖拉机。现在我每天早起一个小时给那四家送完豆芽就基本没什么事情了。我以前太忙,现在又不想闲下来。人一闲这心里就空落落的,总想着我那没亲娘疼的儿子。所以,我思摸着去县里的饭馆打工,你看咋样?”
  
  月儿问:“你跟大爹大妈说了吗?他们什么意见?”
  
  如烟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我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主。你先帮我拿个主意,等定下来我再跟爹妈说。”
  
  月儿想了想说:“在饭馆里干活有时候很辛苦的,你还要发豆芽,能吃的消吗?”
  
  如烟笑了笑说:“我和人家说好了,只上六个小时,就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五点。早上我把豆芽送完了,回来给豆芽淋好水,然后就去上班,中午在饭馆吃。晚上我早早下班,做饭、泡豆子都不耽误。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月儿惊讶地问:“都说好了?是哪家饭馆?”
  如烟说:“就是我去送豆芽的兴隆酒店。那家正好缺服务员,我和张经理一说我想去,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哦,张经理啊,”月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经理为人挺好的,你在他那里干活,应该不会有拖欠工钱和被欺负的事情。行,这事我支持你。不过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在饭馆里端盘子伺候人,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要学会应付他们,既不能太老实到窝囊,也不能太倔强要强,惹下大麻烦来。”
  
  如烟一拍月儿的手:“你这丫头,怎么比我懂得都多?你放心,我长这么大,见过的事和人虽然不多,但咱心里有杆秤,该咋对人对事,清楚着呢。再说,站外面泡堂的都是年轻姑娘,我去了也就是刷锅、洗碗、洗菜什么的。不会惹下什么麻烦的。”
  
  月儿笑着说:“姐姐,以前我可能不放心你,但是现在我对你放心多了。你如今说话做事一点都不象一开始那个受气的小媳妇了。——哎,对了,你这项链真漂亮,是银的吧,贵不贵?”
  
  如烟手抚上项链,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张经理从外地带给我的。那次我和如柳去商店买衣服,如柳撺掇着非让我买条项链不可,正好碰上他。他说咱县城商店里的项链款式都不好看,价钱还高,不值得买。他正好要出门,到时候他帮我从外地带。如柳在一旁也劝我,我就答应了。
  结果他把项链带回来,却说不值几个钱,死活不说价钱,闹得人怪难为情的。我要还给他项链,他说我已经戴上就是我的东西,要实在不想要就送人吧。你说,这可怎么好。所以我想干脆就去他饭馆打工,到时候我少要点工钱,全当给他项链钱吧。”
  
  月儿听完,心一动,觉得这张经理说话爽快,出手大方,倒象是个很不错的男人。只是两个人并不很熟,却非要送如烟一条银链子,也不知是何居心?
  
  但是看如烟已经想好还钱的方法,她便再没多说什么,只是和如烟闲聊起如柳怀孕以及朝英的事情来……
  




收获•;捐款

  “哎呀,月儿,你家的玉米怎么这么好吃?和咱们以前种的玉米不一样啊?”
  李玲的问话招来了其他人的疑问,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月儿:“就是,就是,又香又甜又嫩,还有点软有点黏。特别好吃。这是什么品种?”
  
  “那当然了,这是新品种,叫糯玉米。”月儿高兴地看着姐妹们吃得那么香甜。
  
  “嗯,嗯,而且皮也薄,不像原来的老玉米吃起来粗粗糙糙。我先前觉得这玉米长的这么小,看起来嫩的似乎没玉米粒,以为一咬没什么可吃的呢。真没想到这么好吃。还有没有了?”杨彩霞嘴里嚼着,手里还拿着半个,急急忙忙地问月儿。
  
  月儿一摊手,苦着脸说:“没了,我煮了那么多,也只吃了一个。”
  
  “那可不行,你勾起我们的馋虫了。下周继续给我们带。”
  
  月儿笑眯眯地说:“对不住,各位美女,还下周呢,本周就没有了。这是家里留的,我全给你们带来了。”
  
  “啊?吃得这么快?”
  
  月儿摇摇头:“其实我们也没吃多少,玉米一熟就有人全收走了。”
  
  “哎呀,这么抢手啊?不对,还没到摘玉米的时候呀?”
  
  月儿笑着说:“这和老玉米不一样,这种玉米要提前收,吃得就是鲜嫩。”
  ……
  
  其实她也没想到,这种新品种的糯玉米会卖得这么快。
  
  看着玉米快要成熟时她有些担心,怕县里的人吃惯了老玉米,不接受这么小这么嫩的玉米,而这种新玉米种子比老玉米贵多了,再加上地膜、化肥、除草剂花的钱,如果卖不上好价钱,一定亏得一塌糊涂,父亲明年绝不会再种的,月儿的新种植计划就会完全破产。可没想到快要摘玉米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说他是省城种子公司介绍来的,专门来收购月儿家的这半亩糯玉米。说完还拿出介绍信,月儿看那信上盖的公章的确是种子公司的。
  
  父亲带他去看玉米地时,他感慨地说:“种得太少了,要是再多种几亩就好了。”
  
  父亲疑惑地问:“我听我女子和种子公司的人都说种这种玉米能发财,可我就是不知道咋就能发洋财呢?”
  
  来人说:“老哥,你在深山里不知道。现在这种糯玉米因为口感好,吃的人越来越多,销路特别好,外面到处都缺货,所以价钱也高得很。我们公司本打算从各地收购来糯玉米后一部分卖到市场上,一部分立刻速冻和封塑包装,然后再卖给各家超市和商店。可是没想到现在的糯玉米成了抢手货,很多地方早就和收购商签约了,我们去种子公司打听后才知道这里只有你们一家种。唉,眼看赚大钱的机会就在眼前,遗憾的是我公司今年收购的太少了。要是你们这里种的人多就好了。
  老哥,你啥时候收玉米,告诉我一声,我把车开来。一边摘一边就往车里装,不用剥皮。咱可说定了,收下的玉米全卖给我们一家啊。价钱方面我绝不会亏你的。明年你再多种几亩,我们公司全包了。”
  
  父亲有些不相信:“不去皮不脱粒,就那么摘下来卖给你们?”
  那人点点头,肯定地说:“老哥,记住了,千万别剥皮,这样可以保鲜,还能让玉米的香味保持的久一些。我们卖得就是新鲜玉米棒。”
  
  定下采摘的时间后,那人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才离去。
  
  他走后,父亲蹲在田头,望着茂密的玉米地里那些沉甸甸的玉米穗,又抽起了烟……
  
  父亲把采摘的日子定在双休日,月儿和青墨正好回家帮忙。
  
  由于卡车开不进山里,摘下玉米后,要用牛车拉到山外的平路上再装车。父亲借了两辆牛车,来回运送。
  收玉米的人派了一个年轻人帮他们装车。
  
  虽然就半亩地,但糯玉米的亩产比老玉米多,半亩地有一千穗左右的玉米,加上时间紧,等全部摘完、装车后,也快到傍晚了。
  
  收玉米的人很痛快地当场就付了钱,连玉米的青秸秆也给了30元钱,全都收走了,说是一些养殖户就要这种青饲料。
  
  父亲手捧着厚厚的一摞钱喜笑颜开:真没想到种糯玉米的收入比老玉米多了将近三倍。看来种糯玉米的确是生财之道。
  
  月儿也高兴:本来她打算借陈大哥的拖拉机去县城里零卖,却没想到会有人在田间地头收购,这样就能省出好多时间呢。何况半亩地就挣了一千元钱,比种老玉米合算多了,父亲打算明年地里全种这种玉米。
  
  提前收了糯玉米,离入冬还有段时间,父亲看着闲下来的半亩地,加上手头又有了些钱,就打算种些白菜。
  
  于是第二天立刻翻地,播种,铺膜,一家人又紧紧张张忙乎了一天。
  ……
  
  “哎,月儿,你家明年种多给咱们留点啊,我们都没吃够呢。”杨彩霞把玉米棒扔到簸箕里,意犹未尽地说。
  
  月儿看着簸箕里一堆玉米棒,笑着说:“一群馋猫,吃了这么多还没够。——对了,赵晓怎么还没来上学?这都开学一周了。”
  
  李玲皱眉说:“我们也不知道。”
  杨彩霞说:“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来不了?”
  月儿摇头:“金老师说他也不知道。她没给学校请假。”
  
  赵晓是整个宿舍最文静最不爱说话的女孩。
  
  她长相普通,成绩一般,平时在班里闷声不响的,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属于经常被忽略的那一类人。在学校也没有关系好,谈得来的同学。所以大家对她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
  
  但她很勤快,估计是在家劳动惯了的。经常悄没声地打扫宿舍卫生,帮别人打开水、倒垃圾。说话虽然少,但很有分寸,与姐妹们相处得都还好。平时大家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现在她不在,大家却都很想她,担心她有什么事。
  
  开学后第二周的周二,也就是月儿她们吃完糯玉米的第二天早上,赵晓来上课了。
  
  她没上早自习,第一节课快上课时才急急忙忙地进了教室。
  月儿仔细看了一眼她,发现她精神不好,眼睛红肿,似乎哭过。
  
  中午回到宿舍,月儿找了个没人的空儿问她:“赵晓,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说出来看我们能不能帮你。”
  
  赵晓低垂着眼帘,摇头不语。
  月儿知道她自尊心很强,就没再多问,只是越发担忧。
  
  晚上,宿舍里的其他姐妹们也纷纷关切地问她,却什么都问不出来。
  人家不想说,估计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大家不好强逼她。但估计得出她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可是她不说,大家也无可奈何。
  
  不过,很快,宿舍里就有人打听到了她为什么晚一周报到。
  
  “我听高三的一个女同学说暑假的时候,赵晓她爸忽然得了病,短短半个月就严重得起不了床。咱们县里治不了这种病,得往省城的大医院里转,要花好大一笔钱呢。估计她就是为这事难过。那同学家和她家是一个村,这事不会有假。”李玲说。
  
  杨彩霞说:“哎呀,我问过金老师,金老师说他虽然知道原因,可赵晓不让他告诉其他人。他就得尊重赵晓的意见。所以我什么都没问出来。原来是她爸爸得病了呀。这的确是难事。我觉得赵晓这人什么都好,就是自尊心太强,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瞒人的。是吧,月儿?”
  
  月儿说:“她可能怕大家知道后,会同情她。有时候可怜同情的目光很让人难受。我们得理解她,想办法帮她一把。”
  
  李玲说:“她家不富裕,估计那笔看病的钱不好集。但我们都是穷学生,本身是靠家里养活,没有钱帮她呀。”
  
  月儿思索着说:“凭咱们几个人的力量当然帮不了多少。但我们可以发动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呀。人多力量大,要是一人能捐上十元,全校那么多人不就有一万块钱了嘛。”
  
  月儿从前在企业上班时,就曾经给遇到困难的同事捐过几次款,所以一听到这种事,第一个念头就是发动大家来捐款。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纷纷赞成这个主张。怕赵晓知道了会反对,于是事情在瞒着赵晓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月儿和彩霞先征求了金老师的意见,在得到金老师的同意和支持后开始下一步行动。
  
  月儿执笔,在充分了解了赵晓家的情况后,写了一篇真挚感人的捐款倡议书,经金老师审阅后,由校广播站在全校师生中间通告。
  
  同时,全宿舍姐妹们一起动手,做了一个漂亮的捐款箱,并带头每人先捐了五十元。
  
  短短三天,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一十,我二十,为赵晓共捐款一万多元钱。捐款中最少者是五元,是一个家境极为贫寒的学生,最多者为三百元,是一中的校长。
  
  金老师亲自把装着钱的厚信封交到她手中。当赵晓捧着这些代表大家沉重爱心的捐款时,她嘴唇颤抖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金老师和蔼地说:“赵晓同学,什么多余的话都别说了,赶紧把钱拿好,让你父亲转院吧。早点治好,你就可以早点安心读书了。”
  
  同学们都含笑鼓励地看着赵晓,纷纷说着劝慰宽心的话语。
  赵晓看着大家,眼泪盈满了眼眶。
  
  当她看到杨彩霞时,她的头猛地低了下来,一串泪水终于流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很抱歉,朋友们,最近太忙,所以更新总是不及时,对不起大家了!




赵晓心事

  赵晓只请了半天假,当天晚上就回来了。她进宿舍时,其他人都吃过饭早早去教室上自习。宿舍里只有月儿和杨彩霞正在洗衣服和床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