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贵妃起居注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高积分vip2013.05.23完结,宠文) >

第79部分

贵妃起居注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高积分vip2013.05.23完结,宠文)-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皇后也差不得多少的……”
  他回得这么快,可见是早有腹稿,不是丝毫不管胡氏的死活,太后稍微满意了一点,她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既然如此,那就改册孙氏为贵妃吧……”皇帝很快地就提出了另一个办法,看来,对自己的计划成功率,他也是早有预估。
  太后嗯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一个贵妃,孙氏也是当得起的。“那何氏、徐氏呢?”
  “娘您看如何呢?”皇帝讨好地反问太后。“此事就全由您来做主!”
  太后想了想,道,“高皇帝时候,宫廷惯例,没有生子、年限又短,都是不封妃的。文皇帝时候其实也是一样,宫里除了那些朝鲜女人以外,没有生子的,都是苦熬多年,甚至是快病死了才给封个妃位。你父亲的宫里那都是潜邸老人,没有新人,不值得参考。我的意思呢,何氏虽无子,却有女,也是追随你多年,可封妃。”
  她顿了顿,蹙眉沉思道,“这徐氏嘛……”




95、贤妃

  太后这一沉吟;便是一阵子;皇帝先还能耐心等着;后来也是有点等不及了;他略带恳求地说,“娘,徐氏事我一向十分勤谨,这一次在南京;表现得也是可圈可点……”
  徐循在南京上演的那场好戏,早就经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报到了北京;通过这些视角;太后和皇帝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也多少能还原出当时的场面了。
  太后瞅了儿子一眼;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意,“就是南京的事耽误了她,现在,那些大臣的眼睛可都盯着徐氏呢。无子封妃,可不就给了他们说话的借口了。”
  这一次,皇帝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看法,他坚持道,“内宫的事,和外头没有关系。鱼吕之乱时,外朝何尝多说过一个字?儿子虽然不是要学阿翁的喜怒无常,但也不愿让人骑到头上去。”
  治国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是说选任贤良,整个故事就结束了。经过太宗、仁宗两朝的大浪淘沙,现在的满朝文武的确是充塞了贤能,都是能办事的人才。那种玩弄国家权柄为自己牟利的小人,起码在本朝还没有得到过重用。但这不是说本朝的皇帝们就都可以垂拱而治了,事实上就算是君王和贤臣之间,也存在一种隐隐约约的拉锯战。臣子希望君王垂拱而治放过庶务,君王却希望事无巨细都能掌握在手心,从前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的时候,大臣们都很老实——这两个,都可以说是马上打天下的开国天子,权威和杀性都是很重的。
  到了仁宗朝,风向就开始有变化了,御史们对于后宫的事也开始指手画脚,仁宗要选秀,就被人上本直言骂了好色,即使是以仁宗的好性子,都不由得勃然大怒,将那名胆大的御史下了狱。
  皇帝对父亲的做法并不是非常推崇,御史们多数都是卖直沽名而已,把他关起来,倒是徒然成全了那人。但这并不是说,他打算把自己内宫的风向都交给朝堂来议论。宫事终究只是家事而已,外臣是没有过问理由的。若是放任了这股思潮,得寸进尺之下,君王的威严,就要被一步步地蚕食了。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别人参详不出来,太后却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她欣慰地点了点头,“好,你有这样的想法就好。虽说要选任贤良,依靠阁臣,但咱们也不能没有自己的主意。”
  皇帝面色还没松快呢,太后就又慢悠悠地添了一句,“但这也不是说就要封徐氏了,毕竟,徐氏还没有孩子呢……”
  “娘!”皇帝有点发急了,“怎么说跟了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人人封妃,就她一个人得个昭容什么的,都是潜邸旧人,她一人落后,心里能好受吗?就是别人,看了也都心冷——”
  太后终于松口了,“罢了罢了,看你这么着急,就封妃又如何了?”
  她颇富深意地看了皇帝一眼,语含玄机,“总算还不太痴傻,晓得为她争取几句,不至于把什么都交给娘了。”
  皇帝一愣,随后便完全明白了过来,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太后这何尝是反对徐循封妃?她根本是在敲打自己呢……有功不赏,令人心冷,对徐循是这个道理,对胡氏自然也是一样的。
  母子间有些话也不必说得太多,意思到了就够了——毕竟儿子也是皇帝了,总要给留些面子。太后没有揪着这个话题再絮叨什么,而是说道,“至于那些秀女,你改日阅看一番,也选用一些吧。还有你身边那两个大宫女,我记得还是我给打发过去的,服侍你好些年了,如今也该给个结果。这些事,谁做主都好,你看着办就是了。”
  反正宫嫔之间也没有什么等级的分别,也不能管事,都是要依附宫妃居住的,不论封什么,称号叫着好听而已,本质上待遇都没什么区别。太孙也不大在乎,“那我改天看看,少许选几个人罢了。毕竟还在孝期里,也不好大操大办。青儿紫儿也是辛苦多年了,不如封个美人吧?”
  虽然说待遇都是差不多的,但参考前朝的设计,美人也是比较高位的感觉了,太后没有答应,“我知道你也是体恤潜邸旧人,但她们毕竟不是选秀出身,来路不正。若是得封高位,给了众人许多想头,以后你日常起居,可就没有安宁的时候了。”
  美色分心,太后这是不希望皇帝时时刻刻都受到美色的诱惑,皇帝也无意在此事上和母亲唱反调,他点头道,“既然如此,还有几个宫女,也都封为淑女吧。按太祖爷时候的例子,宫女子要提拔,都是从淑女封起的。”
  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太后点了点头,看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除了青儿、紫儿以外,都还有谁呢?”
  毕竟是要封,皇帝也没多想,爽快地交代出了几个人名。太后也没多说什么,母子俩又说了几句话,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天色已晚,皇帝也就从清宁宫告退,回他的乾清宫休息去了。太后靠在榻上,半天都没动弹,也不提起身洗漱安歇的事,底下人便不敢相扰。一屋子人都屏息静气的,只有屋角的沙漏,传来一线若有若无的流泻之声。
  好半天,太后才动了一下。
  “明儿……”她没有指名说话的对象,但孟姑姑已经自觉地凑到了身边,“不……后儿,去尚寝局,调一下档,把这几个宫女的名字都对一下。若有在鱼吕之乱后新进的,重点查。”
  孟姑姑的眼睛一下就瞪大了:太后这话,太让人费心琢磨了。
  重点查,查什么?
  鱼吕之乱后,的确是新选了一批宫女进宫伺候,填补人员的空缺。这批人除了资历比较浅以外,也没有任何特殊值得注意的地方。太后为什么要重点查?
  这些话,太后是不会解释的,得靠她揣摩上意去做,才不至于误了事,惹来太后的不快。孟姑姑是再不愿想也要想。
  而这随便一想,太后的目的也是昭然若揭——皇帝兴致来了抬举个把宫女,其实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尚寝局那里也不会回避记录,毕竟龙子凤孙的血统可不容混淆。就算当时没有带女官,嗣后身边服侍的中官也会去尚寝局回报,把人给记上的。没有特殊的理由,犯不着瞒着尚寝局。
  除非……是孝期行淫。
  天子守孝以日代月,刚过去的这二十七天里,皇帝根本就别想休息,就是想那也有心无力。而过了二十七天以后,临幸谁也都是名正言顺,不必特别忌讳不记,再说,是天子了,内起居注肯定记得更规范。太后娘娘想的,应该是文皇帝孝期里的事,那时候她是指定了太子好生守孝的,各宫妃嫔全都没有服侍太子,徐才人心软一点,时常和太子“下下棋”,但也仅止于此了。
  要她去尚寝局,查对的应该就是这个……但孟姑姑也是有点搞不懂:哪个男人不偷腥?太后管先皇,都没有管儿子这么严格吧……
  但太后的理由,却不是她一个宫女可以发问的了,她恭敬地哎了一声,“后日一早就去办这事。”
  心底却是已经在思量着这几个宫女可能的出身,以及该到哪里去打听她们的消息了。
  后日一大早去过尚寝局,孟姑姑心里已经有数了,她回来报告太后,“查过了,这六名宫女,陈保保女南儿,原是在何才人身边服侍的,档上记了是前年冬日承宠……”
  算来算去,有两个宫女乃是在鱼吕之乱后新入宫的,去年文皇帝丧事后不久,因为太孙变成太子,宫中人事要升级,她们也就被纳入了东宫服侍。到目前为止,尚寝局的花册上丝毫没有她们的名字。至于别的四个人,在花册上都是有记录的,多数就是这几年间6续曾偶尔伺候过太孙,给他留下了印象,现在反正要封,也就给与她们一个低微的名分这样。
  太后听了,虽还有些微不满,却也并不发作——两个人而已,还不算太多。她沉吟了一下,便道,“余下四人,准了,这两个人,给她们淑女的待遇,却不封,见了余下所有妃嫔,还是按宫女礼行事。”
  孟姑姑有点不安,“会否太拂大哥面子了?”
  太后沉沉地哼了一声——虽说现在,她已可不那么避讳丹药的事了,但多年来的宫闱生活,却使得她即使是对孟姑姑都难说实话。“他自己心里知道是为什么的!若是底下的人有过来打听缘由的,你就说我的话:床笫之事,乐而有节。有些事是绝不能予以一点鼓励的!”
  这哑谜打得孟姑姑都是迷迷糊糊的——她也就是忧心母子关系,劝上这么一句而已,太后反应这么大,她却是再不敢多说了。
  原太子妃也好,原太子嫔也好,都还没获封,妾身未明,后宫的事,压根不会多说一句,那是全凭太后做主——其实就是能说话也不会为了两个宫女和太后拌嘴。皇帝又是把这件事交给太后去做了——也是惯例,太后的话,还有谁会反驳?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底层的宫嫔,也就是太后一句话的事而已,皇帝知道了都未多说什么,高层的妃子们,却要他和太后商量封号了,在阅看过秀女以后,他和母亲商量着,给自己多添了四个小老婆,随后便开始了一连串的册封活动。
  册封太子妃为皇后,没得说了,全天下都在等待着这顺理成章的一天。册封太子嫔为贵妃,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册封太子才人何氏为惠妃,更没什么好说了,大臣们反正也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
  至于太子才人徐氏,虽无子,又非勋旧出身,但因事帝勤谨、温柔贤淑——反正也还就只是因为有宠,又有功,亦得封贤妃。妃时在南京养病,帝令赏下金银彩缎,又指一船,着令其进京受册。
  按说,大臣们的确是管不着皇帝怎么封赏自己的小老婆,可奈何这个贤妃的贤字,实在是有点太刺眼了,徐循才刚上路呢,朝野间,由不得也要有些声音出来了……




96、冲突

  朝廷里为了贤妃的称号;正和皇帝打嘴仗呢。当事人徐循却是一点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进京受封总是美事,这一回她又不必和任何人同行;再说,所有人现在也都知道她在皇帝心里的地位了:又不是傻的,几次单独出行,都带的是贤妃娘娘在身边服侍;现在刚登基,就给贤妃娘娘封了个这么好的封号……
  按太祖定下的规矩,后宫诸妃也是没有品级分别的,除了贵妃高出众妃以外,余下贤、淑、庄、敬、惠、顺、康、宁;无非是为了表现闺房雍肃的称号,按理来说,只要是表现美好品德的封号都是可以的,也不分什么高下。但人心都是好比较的,贤怎么说也占了第一个,再加上又是传统的四妃封号之一,贤妃比起惠妃来,感觉就值钱得多了。
  再说,徐循的受宠一直以来也是很明摆着的,现在登船上京,船上所有人可不是小心服侍?一路天字码头停靠着,当地特产享用着,徐循就只管吃了睡睡了吃,爱赏景就赏景,爱看书就看书,比起还要伺候皇帝的双人旅行,这一个人的旅行可不是要爽得多了?
  从瓜洲往上,一直走到枣庄附近,徐循才隐约收到消息,知道京里为了她的事情在打嘴仗。她的心情当然受到一点影响,知道原委以后,连饭都有点吃不进去了。几个嬷嬷听说了,暗地里也是着急,却又不好说什么的。
  想要措辞安慰徐循呢,徐循却比她们看得都清楚,“南京那件事,肯定要有个说法的,大哥心里,指不定还憋着一把邪火呢。”
  皇帝病重,这边就有人敢逼宫太子了,还是在太子玺印在手,不断发出命令,内侍们也是若无其事地继续做事的情况下都来逼宫。你说这逼宫就逼宫,还要挑唆德高望重的胡大人出头……胡大人固然那是真的心急了情愿做这杆枪,但背后的那些人,谁知道心里都有什么想法?当时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心里也是忌讳着呢,徐循和内侍们又没有拿着太子的名头招摇撞骗,不都糊弄过去了,说是在安心养病吗。连病都不让养了,要撞门闯进去见人,打的是什么主意?
  也因为太子心里有忌讳,南京这件事,胡大人是有理都变没理,虽然一心也是要给东宫报信儿,想确认他的安危,但手段太过激,本来大有希望回北京的,现在看来,只能在南京任上致仕了。特地要把这么好的贤妃封号分给徐循——要是按当时太祖随口安排的顺序来说的话,徐循是足足比何仙仙靠前了好几位呢,就是要做给别人看的,让他们知道皇帝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可大臣们心里也不得劲啊:这件事,您哪怕和一个文官通个气呢,比如说胡大人吧,他是太子宾客,又是铁杆的太子党——这个太子党,说的还是你爹呢!当时文皇帝年间,胡大人就是明明白白倾向于东宫的,如此根正苗红,怎么就不能信任了?请他进去实言相告,有他帮着说几句话,也不会闹到撞门逼宫的程度啊。见令不见人,有印有什么用?万一东宫不行了,内外交通被一介妇人和内侍把持着不能畅通,那多误事啊……
  三方都不能说有错,太子没说话,徐循不可能随意和文官沟通交接来遮掩此事,文官们大体来说也是一心为了国家的稳定,只有少数人是汉王的耳目,至于太子,南京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