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儿女成双福满堂 >

第79部分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79部分

小说: 儿女成双福满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晨走过去,一个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三个小子笑嘻嘻地钻了被窝。
低声地威吓一番,邱晨才拿了自己的换洗衣物去了后院洗漱。
一夜无话,第二日吃过早饭,杨树勇、杨树猛带着二魁赶了车去镇上拉药料,刘占峰带着大壮、俊文兄弟继续种树。
邱晨则借着这个空当,带了几卷棉线和一副竹针去了二魁家。
简单讲解了编织的基本针法和起扣技巧后,邱晨就没啥可讲的了。
虽然二魁家的觉得这竹针编织挺奇怪,学习的却很认真,而且上手很快,不多会儿,就起了扣儿,手指翻飞地织出了半个手套。到了该分针织手指的部分了。如何分针邱晨也不知道,二魁家的只好停下来自己琢磨。
邱晨一见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就告辞回家。
她想起来一件事,池塘中如今放了大半的水,如今水深已经有一米多了,特别是靠近林家这边的池岸,因为砌了青石,池岸陡直,水也显得格外深。池塘边缘没遮没拦的,若是孩子们不小心掉下去,根本不像普通的河塘,边缘还有个浅水区缓冲,真是危险!
她得赶紧回去和老何说一声,琢磨着弄出个防护措施来。
石雕栏杆,木制栏杆,费工费时还耗钱,她临时不能想。做个篱笆障子?还是用麻绳在岸边栽下的小树间扯个绳网?
和老何一说,老何笑了:“这没啥难的,要在我们那儿,砍些细竹编个篱笆即可。不过,这里没有竹林……买些细竹竿,想必也花不了几个钱!”
邱晨听着还有些不放心:“牢固么?”
老何笑道:“东家娘子放心,竹性最韧,拇指粗的竹竿编成篱笆,大人想要弄破都不容易,小孩子自然无虞!”
邱晨舒了口气,笑着道:“等车回来,就安排人去买竹子!”
说完,还不忘嘱咐老何:“何大哥,在竹篱笆扎起来之前,还要有劳大哥看着些,别让孩子们靠近岸边。”
老何满口应下。
昨天栽种树苗所剩不多,半上午功夫,就栽种完了。
临近中午,杨树勇三人带着满满三车药料返回来,大家伙儿卸车入库忙乎一阵,吃过午饭,就又开始了新一批药物的制作。
邱晨注意了一下,蒸酒那边,成子和玉香两人就够了,于是把大壮抽出来,让俊文带着他学习旋制药丸。
二魁不需要出车的时候就去粉碎药材,粉碎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邱晨又教了俊书几种药料的炒制,以后,上午炒药就有俊文俊书临时做着,粉碎出保险子的粉料后,由大壮旋制药丸。这样,就差不多形成了一个分工有序的制药流程。而且是可以自行运转的流程,邱晨就不需要再亲自动手了。
下午,杨树勇赶着车又去了镇子上,购买池岸上扎制竹篱笆要用的竹竿,邱晨则带着杨树猛在前院做了一回肥皂。
这一回,邱晨提前做好了口罩,给自己和杨树猛戴上。做完一锅放置冷却,她一边看着杨树猛试着做第二锅肥皂,一边琢磨着,也该给帮工的这些人做套工作服和防护用具了。
鉴于条件所限,邱晨能够想到的是一套工作服装,一副手套、一只口罩和一顶隔离帽。一来是对工人们的人身防护,而来也可以进一步保证所制药物的卫生洁净。
理顺了之后,日子在忙碌充实中过得飞快。
林子和泉哥儿捞鱼受了一场寒,当时病势汹汹,很是吓人,寒气却并未真正入里,又让邱晨在极端的时间里下猛药驱散的彻底,俩小子身体也结实,那日发出汗来就退了烧,回家后竟然没再反复,不过休息了两天,就由爹娘讪讪地领着又送到了林家来复工。
林子和泉哥儿自然乖乖地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胡闹;刘满银也专程带了季氏过来赔礼道歉,邱晨没有过多地计较,但也从此记住,有些人只适宜平常来往,不适深交。
林子和泉哥儿就此复工,加入了紧张的制药工作中。
这一日,邱晨去后院转了一圈,见成子和玉香装好蒸酒装置开始蒸酒,刘占祥带着泉哥儿、林子几个各就各位忙碌着粉碎药材,兰英则带着青山家的、庆和家的分装着罗布麻。邱晨就招呼着俊言俊章还有一群小的的,一起回到前院,写字读书。不过,是林家几个孩子读书写字,另外那些孩子则在林家大门内外玩耍。
邱晨自家知道自家事,她因为翻阅研究古代医术本草和古药方,繁体字认、读都没问题,专业方面的内容也看的懂。但牵涉到用于科考的四书五经这些,她是真的懂得有限。即使她知道的那些,也多是用现代理解方式阐述出来的,和这个时代多有相悖之处,若是她乱讲,误导了孩子反而不如不教。于是,她只带着孩子们读书识字,读些简单的诗词,并不讲述经书之类。
这种情况下,别人家的孩子她也没像送吃食那样主动。说白了,就是邱晨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现代的惯性--简单地助个人为个乐可以,但不会过多地干预其他人的事情。
林家几个孩子握笔写字的姿势已经有模有样,俊文俊书年龄大些学得快不必说,就连手还不够灵活的不足两岁的阿满,也握着一只小毛笔,嘟着小嘴儿认认真真地一笔一划地写着。
看林家几个孩子读书写字,栓子、灵芝、山子、石头、二虎等一帮孩子每每都会聚在门口,羡慕而失落地看着。邱晨平日忙乎着没注意到也就罢了,这会儿亲眼看到这种情形,不由有些心酸。
她实在无法无视孩子们满含羡慕渴望的目光,考虑到这些孩子父母又多是在自家上工的,平素关系也好,几乎没怎么犹豫,邱晨就抬手招呼几个孩子:“栓子、山子,你们都过来。”
栓子山子几个平日里几乎天天儿长在林家,自然和邱晨亲近的很,听到邱晨招呼,立刻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邱晨的跟前,一个个有叫姨姨的,有叫婶婶的,都张着亮亮的眼睛看着她。
邱晨抬手摸了摸离自己最近的山子和石头,笑着问:“你们是不是也想识字啊?”
石头根本没含糊,立刻点着小脑袋答道:“想。我还想像阿福哥一样写字!”
小石头虽然比阿满还大四个多月,但平日里都有些憨,邱晨也没想到这会儿是他第一个答的这么快当,微微一怔之下,心里也难免有些惭愧。小孩子本就最天然最本真,不会掩饰不会作伪,面对于如此纯真如此无暇的孩子,她也难免有些自以为是的歧视,或者凭借世俗的目光来衡量一个孩子,实在是不应该!
心思飞转,邱晨已经恢复了温和的微笑。
她伸手将石头揽进怀里,拿出手帕给石头擦了擦脸上的一点儿灰渍,凑近孩子微笑道:“石头也想像阿福哥哥一样读书写字是吧?那海棠姨教你好不好?”
石头眨巴着乌黑的眼睛,微微蹙着眉头,手指下意识地就要往嘴里放。邱晨把他的手指拿下来,笑着道:“那石头告诉海棠姨,写字要用什么?”
石头眨巴眨巴眼睛,“纸、笔!”
随着石头说一样,邱晨就从桌子上拿一样放在石头面前,纸和笔都拿过来了,邱晨拿了笔在纸上划过,看着了无痕迹的白纸,邱晨又笑道:“吔,纸也有了,笔也有了,可怎么写不出字呢?”
石头的小黑脸儿一下子红了,深深地垂下头,两只小手扭着,晃着小身子低低的闷声道:“还要……墨!”
邱晨作恍然状:“喔,还要墨啊!”说着,邱晨将石头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左腿上,然后提笔蘸墨,在面前的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两个字--石头!
说实话,邱晨的字很一般,毕竟作为一个习惯了电脑打印机的现代人,用笔写字的机会都很少了,邱晨能拿起毛笔写字,还是因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都要交两张大字,这才不至于见不得人。但充其量也就是工整罢了,什么风骨、神韵啥的都谈不上。
不过,邱晨觉得,一笔一划的教教小孩子识字也将就吧!
她握住石头的小手,教他伸了食指点着两个字,读道:“石--头!”
石头小脸儿刚刚的羞红还没退下去,这会儿看到这两个字,小脸上又添了一层兴奋的光芒,眨巴着眼睛,看着自己手指指着的两个字,也磕磕巴巴地跟着读:“石--头--”
读完,扭过小脸看着邱晨兴奋地道:“海棠姨,这是我的名字--石头!”
邱晨一下子笑弯了眼,点点头道:“嗯嗯,是的,石头好聪明。来,今天就学会这两个字,回去写给你爹娘看,好不好?”
石头兴奋的小脸儿放光,像磕头虫一样用力地点着头,连连答应着。
邱晨就握着他的小手,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两个字。接连写了四五遍,邱晨放开石头的小手,微笑着鼓励他自己写。石头很兴奋地握着毛笔,写起了自己名字的两个字。可惜,刚刚还乖乖听话的毛笔,这会儿没了邱晨的支撑,变得特别不听话起来。颤颤巍巍好不容易写完……邱晨很惊喜地发现,石头居然没有写错,把‘石头’两个字完整地写出来了--虽然写的比例失调,横不平竖不直,但,这对于第一个拿起笔的两岁小孩子来说,已经非常非常不错啦!
“真厉害!石头太厉害了,第一次写字就写对了!”邱晨很及时地竖起大拇指,给了石头一个有些夸张的表扬。
村里的孩子平日听到最多的就是训斥、喝骂,淘气些的挨打都是常事,但像邱晨这么表扬的却非常罕见,或者干脆没有。对于很少得到表扬的孩子们来说,邱晨这句表扬让石头顿时觉得比吃了糖心里还甜,其他几个孩子也都露出了满脸的羡慕和期望,恨不得此时受到表扬的是自己。
石头的小手有些颤巍巍地摸着差不多写满了字的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纸张拿起来,看向邱晨。
邱晨想了想,问道:“石头是不是想拿给你爹娘看?”
石头用力地点点头,邱晨一下子笑了,摸摸石头的头,“去吧!先去后院让你爹爹看看,再拿回家给你娘看!”
“嗳!”石头脆脆地答应着,两只小手捧着那张纸,匆匆跑了几步,又猛地停住脚,转回身来给邱晨躬了躬身,算是道谢了。
邱晨笑的有些感慨,眼睛涩涩的,扬扬手道:“快去吧!”
石头这才捧着纸啪嗒啪嗒往后院跑去。邱晨看他跑的磕磕绊绊的,就连忙道:“跑慢些,别磕着!”
不过等她说完,石头小小的身影已经绕过屋角不见了,也不知听没听到。
有了石头的例子,栓子几个学习识字写字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见邱晨回过头来,纷纷挤到跟前来,争着让邱晨教他认字写字。
邱晨也没含糊,一声令下,几个孩子乱七八糟一阵,就各自跑去找来小凳,坐在邱晨身边,学起识字写字来。
当天晚上,几个孩子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爹娘家人的夸奖,一张张小脸儿兴奋地涨红着,一晚上都没褪去,只怕夜里做梦还给笑醒了呢!
自此之后,这几个孩子就不再总踅抹着怎么淘气,每天都自己记着点儿,到了时辰就都过来学习识字写字。有时候邱晨手里的活儿没忙完,他们就自己乖乖地去寻了小板凳和自己的一套纸笔,端端正正在院中的矮桌旁坐好等待。
兰英和青山家的,几次向邱晨道谢,说邱晨有办法,把几个皮小子套上笼头了,一个个乖得不行,而且见了人也知道叫人行礼,眼瞅着懂规矩了。她们几个还主动提出给孩子拿纸笔钱,被邱晨拒绝了。
笔墨纸砚对于普通村民来说贵的很,但现在几套笔墨纸砚对邱晨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况且,孩子们用的最多的也就是几张毛边纸,毛笔不过一人一支,墨则是几个孩子合用一个砚台,都是俊文俊书提前磨好了,放在桌子中间,给一大群孩子用,也费不了多少。
这些孩子很节俭,也不知是不是跟林旭学的,拿来练字的纸都会用几次,第一次用淡墨,逐渐增加墨色浓淡,差不多每张纸都能用三遍,看的邱晨很欣慰也有些心酸。
不过四五天工夫,几个孩子拿起毛笔来已经有模有样了,写出来的字虽然还谈不上多好,但构架比例要比最初几乎看不出字来的时候已经好多了。最少,横竖撇捺都凑到一起去了,渐渐能够看出字的形状了。
这一天午后,邱晨又带着几个孩子在院子里读书写字。邱晨教了几遍之后,孩子们就一个个嘟着嘴,非常认真地握着笔练起字来。
本来买给孩子们练字用的毛边纸比较厚,但几次用淡墨写过之后,到后边几次都会变得皱缩了,孩子们一只小手用力压着纸张,一手握笔写字,看着就觉得吃力。她就开始琢磨着,找个什么东西来替代纸张,让孩子们练字用。
在现代的时候听说过专门用来练字的练字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只不过,那个可想不可求的,于是邱晨又从记忆的最深处,挖掘到一种练字用的‘石板’,那个可以用毛笔沾了清水练字,虽然没办法与纸张练字完全等同,可总比孩子们这么费力地用皱缩不平的纸张好得多。
只是,她大脑中关于‘石板’的记忆太久远了,已经没有材质之类的信息了,只在印象中记得石板的表面并不太光滑,而是有一种磨砂的感觉,她不确定这个时代没有电动解石工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石板做成那种薄而平整的石板。因为太厚重的话,或许可以写字,但孩子们搬动起来就不方便了。
心里琢磨着,还是去采石场问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吧。
琢磨完了写字工具,邱晨再看一个个认真读书写字的孩子们,特别是俊言俊章,还有在一直忙碌的俊书俊文,邱晨那个请先生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教教小孩子们识字也还罢了,虽说是繁体字,邱晨基本都能认识。但那些之乎者也还没标点的文言文,邱晨自己有些地方都读不通,根本没办法给孩子们讲述。最开始识字的阶段影响还不大,但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进度和成绩。
心里胡乱琢磨着,邱晨又去后院转了一圈,看着众人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着,还有工夫说笑几声,倒也热闹和谐,她也就在此转回了前院。
几张小矮桌上,俊言俊章阿福阿满仍旧认认真真地写着字,石头也有模有样地拿着一支毛笔费力地写着。最皮的栓子和山子不知怎么地跑去菜园栅栏边儿,蹲在那里嘀嘀咕咕地研究着什么,二虎和结实正拿了自己写的字互相比量着……这些,邱晨都不觉得意外,让她意外的是灵芝小丫头,没有写字读书,也没有和小伙伴们玩耍,而是蹲在东边的墙根下,小小的身子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