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家姑娘不愁嫁 >

第21部分

农家姑娘不愁嫁-第21部分

小说: 农家姑娘不愁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种的辣椒突然断了销路,也没必要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吧!

“春妮儿,二婶子可是一点也不夸张,那都是别人学着在那里说的。”江氏瞪了她一眼,又道,“对了,你刚刚不是说要做什么辣椒酱,需要辣椒吗?我看,这倒是个好机会。我估摸着,这个时候只要有人买老李头家的辣椒,哪怕是价格压到最低,他也肯。”

不得不说,江氏的想法与李春儿的想法不谋而同,“那就麻烦二婶子帮着去问问,最好能定下来。至于价钱方面,可以商量。”

李春儿嘴里说着这事,可心里却是想着另外一件事。

想了想,还是问道:“二婶子,您可知县城那关门的酒楼叫什么名字?”

江氏刚从她说到价钱方面,那爽快的模样中回过神来,这会儿听她这样一问,心中虽然疑惑,但还是把听来的告诉她,“我听人说,好像叫什么望江楼,那酒楼,似乎是建在江边的。”

闻言,李春儿若有所思。

沿江而建,那酒楼的风景想必不错,又是在县城,如果买下那酒楼,不知要多少银钱?

可是,这都关门三天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抢了先。

随后又一想,辣椒酱的事情才开了个头,她就想着开酒楼,这想法是美好,会不会太超脱现实了。

想来,还是自己的心太大,太急了。

心思又一转,既然有这么好的事情,就算没钱买下那酒楼,去看看也不为过吧!再说,她也没去过县城,就当是去县城见识见识也好呀!

思及此,李春儿便朝着李大业和赵氏道:“爹,娘,我想明天去县城瞧瞧那望江楼。”

李大业微微一愣,一时不清楚她意思,但还是道:“你二婶子刚不是说,那酒楼关门了吗?一间关了门的酒楼,有啥好瞧的?”

“是啊,这里离县城可是远得很,就是坐牛车,来回也得三四个时辰,没事儿去那里做什么?”赵氏也附合道。

而此时的李三元则是陷入了沉思,他,大概猜到李春儿的意思了,想了想,便道:“爹,娘,既然妹妹想去看看,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反正我明日也没什么事,不如,我去借一辆牛车,载她一起去县城瞧瞧,顺道去镇上问问坛子的事情。”

如果换作是以前,李三元绝不会说出这些话,因为向村子里的人借牛车用,那可是很贵的,一天,至少得三十个铜板,抵得了他去镇上做两天的活计。

说到底,还是上次李春儿在聚文轩赢来的那笔彩头给了他说这话的权力。

听到他的话,李春儿很感动,果然,家里还是三哥最了解她的心思。

036闲聊一会

李春儿也知道趁热打铁,为了让李大业同意她去镇上,不等他开口,就急忙道:“爹,我只是想去县城看看,有三哥陪着我去,不会有任何事的。再说,咱家到时候做出来的辣椒酱,不也需要一条往外销的好路子吗?正好趁这个机会,可以四处打探一下,有哪些酒楼,或者大户人家需要长期供应辣椒酱的。”

李大业静默了片响,觉得李春儿的话不无道理。

想到三儿子的精明,女儿的聪慧,谨慎,家里现在也有这个条件去县城走一趟,就这两点,李大业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那成,去县城瞧瞧也好,见见大世面。”

见他松口了,李春儿和李三元很有默契的相视一眼,异口同声的道:“谢谢爹!”

李大业也不答话了,只是皱皱的脸上爬满了笑容。

看着父亲与儿女互动的这一幕,李大福和江氏满脸寂寥的相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里的羡慕与酸楚。

这样一家人围坐一桌,高高兴兴商量着事儿的场面,在他们家,是永远也不会出现的。这种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感觉,他们也无法去体会。

唉,想想,老天爷也真是不公平!

李大福和江氏两人本来还好奇李春儿他们口中的辣椒酱,这会儿,心里藏着事儿,也不愿开口去问了。

气氛总是容易传染,两人身上那种发自骨子里的孤寂感,实在让人无法感受不到。

堂屋里的人都是知道他们家里情况的,一瞧他们这神情,就知道他们又想起了什么事儿。

可这安慰的话,硬是卡在喉咙里出不来,只能在内心叹息一声。

真是作孽呀!

最后,还是李春儿打破了这悲伤的气氛,问道:“二叔,二婶子,这么晚了,你们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

尽管从他们一进门,停留在她身上的视线,李春儿就猜到了他们来所为何事。本来,他们不问,她也不想提的,可现在,估计也只有关于她和周天楚的流言这事儿,能转移他们的心思与情绪。

果然,听她这样一问,江氏和李大福就收起了悲伤的情绪,这才想起他们今晚来此的目的。

江氏背过身,悄悄擦了擦眼角,随后笑着道:“也没啥事,就是白天听到有关于你和村长的那些流言,便和你二叔过来问问,到底是咋回事?”

顿了顿,又道:“这些流言,自是不可信,就怕你们听了,放进心里去,想着来安慰安慰你们。不曾想,你们根本没当回事,倒是我和你二叔白担心了。”

她的话音一落,憋了一个晚上没有把这话问出口的李一元和李三元这时也齐声问道:“这好好的,怎么就传出这么难听的流言?”

“还能怎么的,不就是村子里一些好闲事的人,喜欢乱嚼舌根头。”赵氏有些气愤的说着话,想她懂事孝顺,清清白白的女儿,就这样让人给坏了名声。

“大嫂,你也别气,不管到哪,都有一些好是非的人。谁家有个风吹草动,马上就能传得家喻户晓。咱呀,只要行得正,坐得直就成,管外面那些胡说八道的做什么。”江氏笑着安慰了赵氏一句,而后又对着李春儿道,“春妮儿,这事儿,你也别往心里去,过个几天,这流言自然就散了。”

“二婶子,我没事。俗话说,身正不怕身子斜,别人要说,我们也没法去堵了他们的嘴。”李春儿倒是淡然的很,一点也不受这事儿的影响。尽管她没有去外面听那些流言,但猜也猜得到那些所传的内容。只是,这些流言蜚语,怕是对她身边的人有些影响,好在,家里的人都相信她与周天楚之间的清白,不将这事放在心上。

“成,既然都没事,天色也不早了,你们早些休息,我们也该回去了。”见一个个看得开,江氏也不纠结于这事,扯了扯身边一直闷不作声的李大福衣袖,笑着起身。

转而又拉着李春儿的手道,“春妮儿,辣椒的事情,二婶子记着。明天,我就去村子西头那老李头家问问。”

“那就麻烦二婶子了。”李春儿客气的笑了笑。

“不麻烦,不麻烦。”江氏笑得眼都眯起来了,还想再说些什么,不想,身边的李大福就朝着李大业和赵氏道,“大哥,大嫂,我们就先回去了。”

说着,就拉着江氏出了门。

望着两人相携消失在夜色中的孤寂背影,堂屋里的每人都感触颇深,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翌日,早早吃过早饭,李一元便去镇上做工去了。而李三元,则是去了村子里一个交情好的光五叔家借牛车,准备和李春儿一起去县城。

可是,李春儿在家等了半天,也没见着李三元牵着牛车回来,不禁纳闷了。

不是说,光五叔家不远吗?

怎么去了那么久,也不见回来。

“这老三都去那么久了,怎么还不见回来?”赵氏也有些坐不住了,嘴角里面开始念叨起来。

“婆母,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做为李三元妻子的刘氏也有些担心,但还是边做着绣活,边安慰着赵氏。

“娘,不如我去瞧瞧。”准备跟着一起去县城的李二元站起身,就往外走。

刚出院门,就见李三元一脸失望的回来了。

见李三元那样,又没见到他驾着牛车回来,李二元忍不住开口问道:“三弟,咋啦?没借到牛车?”

李三元摇摇头,道:“没咧,跑了三家,都说牛车借给别人了。不熟悉的,又不好意思去借。”

“那么巧。”李二元眼睛瞪得老大,边走,边嘀咕,“今天是啥日子?平时也没见这么巧?”

李三元拉了拉他的衣角,凑到他耳边,小声道,“二哥,我估摸着,是因为妹妹与村长那事,别人不愿意借。等一下妹妹要是问起,你可别乱说话。”

闻言,李二元一愣,随后点点头。

心里却忍不住骂娘,这都是什么事儿?

借牛车,与妹妹和村长之间的流言有啥关系?

两人一进堂屋,李春儿就敏锐的感觉到什么,最先开口问道:“三哥,怎么去了那么久?”

李三元解释道:“五光叔家的牛车在昨天就借给别人去用了,没有借到牛车,心想着,县城也去不了,就在他家聊了好一会,所以去得久了点。”

“哦,那就算了。”李春儿内心一阵失望,看来,县城是去不了了。

罢了,反正这时也没钱去开什么酒楼。现在,还是安安份份的把辣椒酱做起来吧!

于是,李春儿也歇了去县城的念头,留在家里陪着林氏三人做绣活,等着明天和她们一起去镇上。

这边,李春儿因为不能去县城大失所望。

而周家那边,周天楚却是风尘仆仆的从县城回来。

一踏进客厅,就见到周夫人正和江氏聊得欢快。

“楚儿,回来啦!”见到他,周夫人就停了与江氏的话题,柔声的问着。

江氏急忙起身,笑着打招呼,“村长回来啦!”

见到江氏,周天楚便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反而热络的道:“江婶子也在啊,我娘又拉着你聊天了吧!”

对于江氏,先不说她是李春儿的二婶子,就是单单她这个人,周天楚是熟悉得很。原因无它,周家厨房所需要的豆腐,都是江氏家送的。说来也巧,有一次,周夫人亲自去厨房检查膳食,刚好遇到来送豆腐的江氏,两人一聊天,发现很投缘,久而久之,周夫人就喜欢时不时的留江氏在家,和她一起聊些家常,特别是在周老爷过世之后。

昨天晚上,江氏和李大福那么晚去李大业家,除了关心李春儿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确认李春儿和周天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江氏也是猜到,她今天来周家送豆腐的时候,周夫人必定会因为村子里的那些流言,拉着她聊一些关于李春儿的事情。

这不,还真给她猜中了。

她一进周家的厨房,周夫人身边的丫鬟——巧儿就来跟她说,周夫人叫她去话话家常。

在周天楚回来之前,她和周夫人聊的都是一些关于李春儿的事情。

037上门请罪

听周天楚那语气,周夫人就忍不住埋怨起来,“你整天整天的不着家,家里连陪着娘说话的人都没有,也就你江婶子人好,时不时来陪着娘说说话,谈谈心。”

“娘,是我疏忽了。”听到这里,周天楚很是内疚。

十八岁之前,他都是跟着师父游历四方,也就每年回一次家。

十八岁之后,爹亲自接他回家,他还来不及尽孝心,爹就跟着嬷嬷走了,家里的担子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后来,他又被选上村长,一直忙于村子和家里生意上的事情,倒是把娘给疏忽了。

想到这里,周天楚的心里越发内疚。

周夫人叹了一口气,幽幽的开口,“楚儿,娘知道你忙,所以从来不曾怪过你。娘现在也没别的要求,就只盼着你早点娶个媳妇回来,让娘早日抱上孙子。这样,娘也知足了。”

“娘,您不是说,在终身大事上,不逼我的吗?”周天楚嘴角抽了抽,很是无奈。

这话题,不是前段时间才提起来吗?

怎么?娘这会儿居然不顾还有外人在场,旧事重提,这可一点也不像她的性格。

周夫人露出一脸的难色,语气中尽是责怪之意,“娘也不想逼你,可是,你现在坏了人家姑娘的声誉。你要是不娶她,这让她以后在村子里如何抬得起头来。”

“我坏了谁的声誉?”周天楚满头雾水的看着自个儿的娘亲,一脸不解。

他才刚刚从县城的酒楼回来,好端端地,怎么就莫名其妙坏了人家姑娘的声誉。

“你想想,前段时间,你跟村子里的哪家姑娘家走得最近?”周夫人也不直接说,而是问着他,然后悄悄的朝江氏递了个眼色。

“是春儿。”周天楚想也不想的突口而出,脸上也浮现一抹焦急之色,“娘,是不是村子里有什么不利于春儿的流言传了出来?”

刚刚接收到周夫人眼色的江氏也会意,立马答腔道:“村长啊,现在满村子都是你和春妮儿的流言,说有人看到你经常带着春妮儿上山去。”

刚刚周夫人在与她的聊天中,话里话外,都透着中意春妮儿意思。村长脸上露出的那一丝焦急之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是关心着春妮儿。看样子,只怕是对春妮儿有那么点意思。

如果真是这样,这倒是一桩好事。

江氏的话音一落,周夫人就接口道:“楚儿,有关于李家姑娘的事儿,娘虽然很少出门,但也听说了不少。刚刚更是听你江婶子说,不仅人长得俊俏,还很懂事,孝顺,这样的女子,可遇不可求,你要是真心仪于她,娘这叫让人去请了村子里的俏媒婆来,去李家探探口风。村子里关于你们俩的流言一时半会儿也平息不下来,倒不如,让这事儿顺理成章。”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李家在村子里的名声好,家里的儿子,儿媳个个都是出了名的孝顺懂事。在周夫人的心里,自然认为同样身为李家女儿的李春儿也不会差到哪里,还有一点是,她看得出来,周天楚对李春儿有意思。

周夫人对李春儿的中意,让周天楚高兴的同时,更想就这样答应了。可想到李春儿对婚事的态度,便只得作罢。如果他不经大脑的同意自己娘亲的做法,万一,这一切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岂不就弄巧成拙了,到时候,恐怕与春儿之间,连朋友都没得做。

这样一想,周天楚便起身道:“娘,这事,我会处理好的。您先和江婶子聊着,我正好有事情找春儿商量,这就去李家看看。这事情,可别让大业叔和赵婶子误会了才好。”

说罢,就准备离开。

“村长,这会儿,春妮儿和她三哥怕是去县城了。你去了,也见不到她。”想到昨天晚上,李春儿说要去县城,江氏立马出声相告,避免他白跑一趟。

闻言,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