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阴仙 >

第199部分

阴仙-第199部分

小说: 阴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这样的方法,说起来虽然也不光彩,但是比起强征怎么也要好得多了,毕竟属于自愿。
在陆辰的英明领导之下,连大双和老木分别为左右强军,星如邪和苏莫离为参赞幕僚。
行军过程非常顺利,整个东七州,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是彻底的拿下来了。
这一次,陆辰和孙子昭的名气,算是彻底的火起来了,整个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然,这个多半还是要归结于天降祥瑞那件事情的功劳,不仅是民间的老百姓信服。
就连附近那些县城省城的官员,很多都笃信无疑。所以说,陆辰等人这一次出征过程,是非常顺利了,除了遭到少数城池的拼死抵抗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拿下来了,而且很多是根本就不抵抗,直接放弃顽抗,主动出城投降,打开大门把陆辰迎接过去。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估计也有陆辰的因素。因为陆辰在开始扩张的前期,就故意挑选了几座较为坚固的城池,尤其是有名将镇守的那种。
陆辰就是趁着自己这一边,铁还是热的,有着精兵强将,粮草充足的时候,去触碰那种硬钉子,向附近的城池守将展示,展示自己攻无不克,连如此的城池都能拿下来,还有什么能够难倒他呢?几个月时间,整个东七州都划入了孙子昭的版图,直到此时,他还是汉王。
孙子昭一直采纳陆辰的建议,并不称帝,而是打着汉王的旗帜,行反周的路。
而在这几个月时间内,天下大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保疆王转战南北,把那两路较为出名的农民军给消灭了,一个是赵世昌,一个是黄天功。
他们本来就是农民军,草根出生,制度并不健全,属于草莽一类的存在。他们甚至顾不及管制自己的部下,不让自己的部下行暴,以及他们自身,也有很多漏洞。
比如屠城,赵世昌和黄天功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屠城,每到一处,都会才去残暴的方式,屠杀城池内的官员和富商,而且经常连坐百姓,杀人无数。
这样一来,就隐隐形成了他们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的下场,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中低层阶级的人们,都不怎么拥戴他们,甚至是讨厌和恐惧他们。
如此一来,他们是做不成大事的。反观陆辰和孙子昭这一边,所到之处,待拿下城池,立刻就是安抚百姓,减免赋税,以及从孙家抽调一部分钱粮过来,支援建设一个利民设施,比如修路造桥,水利灌溉,以及学堂建造等等。
当然,这一批工匠,熟手能人,全是从玉山国抽调过来的,就是当初孙子昭安排到玉山国,用知识的力量帮助玉山国搞建设的那一批人,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他们早已成为了能人。
有投资就有回报,这句话是不假的,当初孙子昭在陆辰的建议之下,投资出去的东西,现在就得到了回报,这一批庞大的能人集体,现在就帮孙子昭做了很多事情。
陆辰打下的城池,关键的职位,全部从这些人当中抽调熟手去顶替,然后发挥他们的力量,对城池进行改造,加大建设力度。当然,孙子昭是不会缺钱的,孙家就是庞大的金钱帝国。
虽然在这些事情当中,孙家的地位已经暴漏了出来,几乎所有的势力,都知道了孙家就是大汉旗帜后面的财团,就是他们一直支撑这孙子昭的建设。
在很早以前,他们还在好奇,甚至质疑陆辰和孙子昭,到底是哪里来的钱财,供养如此庞大的一个团队,直到孙家暴漏了出来,他们才算是知道了,既然这样,那就不足以好奇了。
而现在,孙家公然暴漏出来,也什么都不用怕了,因为现在孙子昭有了自己的势力,盘踞整个东七州,还害怕什么呢?
孙家的根基就在东七州,而孙子昭掌握了东七州,所以说白了,孙家目前就是在孙子昭的地盘上活动,没有任何压力,也不用担心发生任何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原局势也更加明了了。保疆王虽然拿齐国没有办法,但总算是把南北两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给镇压下去了,算是把保疆王以前堆积的那些参本和奏折,给抵消了,不过到了现在,大周朝廷即将要面对,却是更加严峻的局势。
东边已经被孙子昭所掌握的东七州,以及被齐国所掌握的东北五州,还有西七州的韩国,以及中原北方,迟迟不表态的草原王穆尔扎哈,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其中,齐国、韩国、以及举着反周大旗的东七州,是三方绝对不可抗拒的团体。但是除了这三方之外,朝廷如果想对草原王下手,那似乎又有点师出无名。
草原王穆尔扎哈的想法,以及态度,始终让人摸不着,但是他叛变那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会反过来撕咬大周王朝一口,这样的形势,简直是让大周皇帝寝食难安。
还有一个就是南七州,目前的南七州,自从农民起义军赵世昌被打击之后,似乎就是陷入了平静之中,各个州总督以及省巡抚,都被保疆王的铁蹄所震慑,再也不敢跑出来闹事了,都安安静静的,因为农民起义军的下场,他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他们再不听话,那么这种下场也很有可能会落到他们的身上,他们说不怕,那是假的。
但南七州表面上看起来很安静,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那怕是没有人说的清楚。
朝廷在这一方面,也有一些掌握,其中最让他们头疼的,那就是武功会,这个和南七州第一富商叶大锦绑在一起的巨大的团队,实力相当于一个大型宗门的存在,绝对是一个隐患,不过到目前为止,保疆王以及朝廷似乎都没有到达要专门分心来对付武功会的必要,也暂时没有这个想法,所以武功会暂时可以安枕无忧一段时间了。
到了目前这样的情况,陆辰和孙子昭这一边,也停止了继续扩张的步伐。因为如果再扩张,孙子昭目前的版图,就要接入齐国了。
本来东七州的地盘就已经够大了,如果再继续向齐国入侵,得罪皇甫懿,那就有点不好了,到时候很可能会惹火烧身。因为现在的情况,东七州、齐国、韩国,都是站在反周的阵线上面的,道不同但志相投,大家的目标都是大周王朝。
如果孙子昭现在下令,让陆辰向齐国扩张,那无疑就是得罪天下人了,更得罪天下诸侯,为人所不容,真正愿意看到这种场面的,估计只有朝廷。
陆辰和孙子昭自然是有自己的盘算,不会这么容易的向齐国扩张,当然不是不去,只是时候还不到而已。


 第三百二十四章 稳定东七州

陆辰和孙子昭,现在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调整好自己这一边阵营的整体状态,积蓄实力。
现在他们已经掠夺了中原东部整整七大洲的地盘,东南西北径深大道数千里,皆是属于富裕的省份,土地肥沃,且人才辈出,属于灵秀之地,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治理。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意思就是真刀真。枪的去干,搞掠夺,来得倒是容易,但真正想要治理起来,却并不容易,比如现在,陆辰和孙子昭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因为新接手的东七州,面临着州级以下的所有事务,都必须亲子装做主,搞审批,有难度。
幸好是有了当初孙子昭派遣到玉山国学习和锻炼的人才,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安插在各个阶层里去,这样一来,能够监视这个地方原有的人马,也能够推陈出新,以新的制度,去替换旧的制度。总体说来,在陆辰和孙子昭的努力之下,东七州算是平稳了下来。
到此为止,整个中原天下,便是分成了五个部分,其中,以大周王朝为首,掌握了中九州以及若有若无的南七州,再来一个就是齐国、韩国、草原,三大诸侯国,最后就是掌握了东七州的孙子昭集团,五大集团鼎力,隐隐形成了一种胶着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
其中,草原王的想法,是最让人难以捉摸的,因为他还并未正是谋反,仍旧是属于朝廷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几次发生病变,草原王都没有及时勤王,以及平时候的各种传言,就直接是给草原王扣上了一顶儿皇帝的帽子,反正他虽然现在没有造反,但造反却是迟早的。
此事根本就不用别人多说,知道的人都知道,在心中各自有数,只是没有明面上拿出来说而已。因为没有人敢保证草原王不会造反,草原王的势力颇为巨大,兵强马壮,完全有争鼎中原的实力,就凭这一点,他的真正用心,到底是如何打算,都值得人们去揣度。
由于目前的情况,五大势力争鼎中原,逐鹿天下,谁都希望自己的势力能够壮大,获得更多的人马加入,所以说,目前看来,草原王和南七州的武功会,成了香饽饽。
因为所有人都想草原四州,以及南七州能够并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尤其是韩国和齐国。
这两大诸侯国,早就已经派遣了无数的使臣,采用送礼,以及贿赂的方式,求见草原王和武功会的公子明,目的自然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并入两大诸侯国之中。
其中,南七州和西七州接壤,而草原王的西北四州,则是和齐国接壤,可谓各自想尽了办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求见草原王穆尔扎哈以及武功会的公子明呢?原因很简单,草原王自不必说,西北第一王,所有的大小事情,他都可以做主,如果能够说动草原王,加入自己的阵营,那么就很好了,实力壮大了,版图也扩大了,好处不言而喻。
而公子明,其实也非常简单,因为公子明是武功会的首脑,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公子明掌握武功会,而武功会和南七州第一富商叶大锦是相互依附的关系,第一富商的名头之巨大,完全不是说起来这么简单的,叶大锦的商行,遍布整个中原,可以说是根根血脉,都有他的成分,这只是其中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武功会差不多也是这种意义。
武功会在南七州,各个大小分舵加起来,遍及各州,各省,各郡县,乃至民间,都有武功会的血脉。可以说武功会在南七州的势力分布,比叶大锦的商行还要紧密复杂,也更加强大。
而武功会的影响到底有多么巨大呢?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传说有些基层的官员想要搞审批,找上级打条。子都没有用,而是找到当地武功会的负责人,直接是让他们帮忙通融一下,大部分情况,送一点礼物之后,都可以办妥,这种现象在南七州,是司空见惯的,见怪不怪的。
由此,就可以说明武功会在南七州的影响力,连第一富商都要主动去依附,定期付出银钱,当做保护费,武功会在南七州的影响力度,早已远远地超过了官方,超过了朝廷。
当然,这倒不是说朝廷没有用处,以及实力不济之类的,主要是一句老话说得好,天高皇帝远,意思就是指这个,皇帝住得太远,势力根本就伸展不了这么远,意思可见一斑。
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几方势力,都非常迫切的想要拉拢这两方势力,并入自己的版图。
就连大周朝廷,都在近期连续下达了安抚令,就是明面上施舍一些恩德,让他们不要动摇,继续在自己的版图之下,安安稳稳的,不过到底有多大效果,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陆辰和孙子昭,在这个时候反而并不着急了,一味的就是整理自己内部的事情,把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似乎完全不担忧西北四州,以及南七州并入其它诸侯国之中,或者是在朝廷的安抚令下投降,继续效忠朝廷之类,完全看不出来他们的担忧。
陆辰和孙子昭,心照不宣,上一次陆辰不知道孙子昭是如何搞定公子明的,竟然从他手中拿到了藏宝图,此事表面上看起来就不怎么简单了,更不要说后面真正的原因,估计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陆辰不去问孙子昭,他也没有说,只是偶尔会神秘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而陆辰对于西北五州的掌握力度,似乎也非常地具有信心,这一点,孙子昭有点着急,但是陆辰却并不急,孙子昭不问陆辰,陆辰也不说,反正就是心照不宣,偶尔对视一下,各自心中都有数,反正就是不说,大家心里都懂,然后就等着看结果了。
其它诸侯国,乃至朝廷,都异常的忙碌,忙着去拉拢西北四州以及南七州,俺是陆辰和孙子昭这一边,却完全不是这样,看得月少婷他们都是一愣一愣的,不知道这对君臣在搞什么鬼?
而两大诸侯国,为了能够拉拢西北四州,以及南七州,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提出联姻。
由诸侯国的郡主或者贝勒王子,甚至是王爷,去草原上提亲。
而公子明,也有不少可以娶到皇家千金小姐的机会,但是他似乎并不为所动,根本就不接受。
五大势力,四路大王,瓜分整个中原近百个大州,相互成为掎角之势,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差不多三年的光景,而这个时候,距离百年之期,已经超过了两年。
在这近三年的时间之中,五大势力,四路大王,一直都没有再发生过较为巨大的摩擦。
朝廷无力收复诸侯国,以及东七州,而其他几大势力,也彻底地偃旗息鼓,没有再蚕食朝廷的地盘,以及向前推进,而是沉寂了下来,安安稳稳的搞发展,稳定自己的内部。
在东七州,陆辰和孙子昭,已经经过这几年的时间,把整个东七州治理得犹如铁板一块,非常的稳固,老百姓安居乐业,对于孙子昭的仁政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蓟州博阳省,蓟州是东七州第一大周,位置处在从西边进入东七州的入口上,博阳省就在蓟州中央,陆辰和孙子昭,已经把行政搬到了这里。
孙子昭最早以前,是在渔阳办理事情的,不过因为渔阳太过靠近海边,风景虽然优美,但是地理位置太过偏僻,不怎么适合用来做行政中心,后来,在陆辰的建议之下,搬到了清河城。
后来陆辰主张扩充版图,实力向周边推进,顺利地拿下整个东七州,之后,陆辰再次建议,把行政中心改到了博阳省,便是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陆辰、孙子昭,以及手底下的核心大将,重要人员,基本上都在这里,算是聚齐了。
博阳省之所以成为陆辰的首选,原因很简单,博阳省两江汇聚,有一条隐藏得很深的龙脉,一般人可能看不到,但是陆辰通过人数,却可以看到。
如果把行政中心搬到这里,便是可以得到龙脉的庇佑,恩荫子嗣后代,保固百年江山,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