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阴仙 >

第226部分

阴仙-第226部分

小说: 阴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八章 孙子昭之死

一场旷古烁今的盛会,就这样结束了,以陆辰的胜利而告终,摘星被完败。但是在最后,摘星却没有死在风瞎子群岛,而是被他的恩师元天意给救走了,对此,有不少人是表示不解的。
在最开始,陆辰也有些错愕,元天意虽说是摘星的恩师,又贵为四大道门之一阴阳门至尊掌门,但是这样干涉决战,操控生死,未免是有些过分了。在场之外,也有一些人表示愤慨。
但就在阴阳门离开的那一刻,乌云即将消失之时,一道意念传入了陆辰的耳中,陆辰听得清清楚楚。“陆辰小友,孽徒不知天高地厚,如今算是吃了苦头,感谢陆辰小友替老夫教训了他,以及不杀之恩,为了表示感谢,就算是阴阳门欠陆辰小友的一个人情,他日必定归还。”
陆辰和摘星决战,生死关头之时,摘星必死,但元天意出手救走了摘星,为了对陆辰进行补偿,元天意撂下话,这一次就算是阴阳门欠陆辰的一个人情,而且元天意说了,以后必还。
陆辰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开始还有点不太情愿,毕竟此乃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换做自己是摘星的立场,那么可能就不会有人来管他了,毕竟决战一事,乃是听天由命,死不足惜。
但是随后想了想,他也就释然了,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能够打败摘星一次,也绝对能够大把他第二次,不信他会因此而和自己结上不解之仇,渐渐地,陆辰咧嘴神秘而笑。
之后,众人逐渐退去,陆辰等人也离开了风瞎子群岛,宣告着一场盛会就此落下帷幕。
回到伯阳城,陆辰才把元天意临走之时,传给自己的那段话说给众人听,此话一出,众人这才释怀开来,虽说陆辰在这件事情上面仍旧有些吃亏,不过这样一来也好,总算有点赚头了。
元天意既然肯冒着天下之大不讳,在众目睽睽之下解救摘星离开,那么这也就说明他不怕陆辰因为这件事而像他开出海口,索要物品,让他放血之类的事情,看来为了徒弟,他也很拼。
不过现在有这个机会,陆辰自然是不会马上就将它用掉的,他和阴阳门之间,还有这无数的过节没有清算,陆辰和整个天下,也有许多事情没有清算干净呢,不过迟早也要清算,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在这个时候,陆辰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猿魔老祖,就要离开了。
猿魔老祖就要回莽荒大陆去了,因为现在大周王朝已经灭亡,天下大势已经基本确定,陆辰和猿魔老祖的约定,就只到这里了,而现在便到了时候,所以说猿魔老祖也该是离开的时候。
莽荒大陆才是猿魔老祖的家,那里是他的故乡,而且现在也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经过这几年时间的发展,莽荒大陆北部的万妖王国,早已还清了战争赔款,现如今正在飞快的发展着,而且根据秘密消息说来,北方的几个种族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似乎要死灰复燃了。
所以说,猿魔老祖才会这么急着离去,他要赶着回去处理大事,如果有人谋反,那么他要亲自出手去平定。猿魔老祖所在的莽荒大陆发生这种事情,陆辰自然也知道,而且他也询问过猿魔老祖,是否需要帮助之类的,猿魔老祖给他一口回绝了,声称这些事他自己可以解决。
对此陆辰也只有苦笑,猿魔老祖的脾气他知道,而既然他要走,那么肯定就是真的要走了,不是开玩笑的,而且也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他,索性陆辰也就随了他去,他要走也就走吧。
不久之后,孙子昭也得到了猿魔老祖即将离开的消息,于是在皇宫之中设宴,给他践行。
这一次的筵席不一样,要更加巨大,菜品也更加繁多,全是山珍海味,孙子昭平时可都是节省的很,一点也舍不得吃的,但这次不一样,为猿魔老祖践行,他也非常的用心,毕竟在孙子昭的众多功臣之中,除了陆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以外,猿魔老祖算是功劳最大的功臣之一。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喝个痛快,陆辰为此,还作了一首诗,算是送给即将离开的猿魔老祖。
“知君猿乙将离去,腿断马死追不得,别时不见几时见,各事天涯怎奈何?”这是陆辰亲笔所著的一手七绝诗,大意就是知道猿魔老祖即将离去,猿魔老祖的道号叫做“乙,”只有一个字。知道猿魔老祖即将离去之时,腿断之后累死马儿,也追不上他了。莽荒大陆在东海外海,距离中原万里水路,全是茫茫大海,去一趟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现在分别之时都不相见,那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呢?而且大家都有不同的职责和担待,对此大家都无奈。
这就是这首诗的大意,之后被国子监收录,往后或许会作为教本,拿给大和王朝的万千学子借鉴和参考。为此,陆辰还提了亲笔,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给猿魔老祖,让他带回去收藏。
像现在的猿魔老祖,修为已经到达了这样的境界,可以想象任何礼物对他来讲,都是浮云一般的,他也看不到,反倒是陆辰弄一副亲自写出来的字画送给他,显得特别有意思和有趣。
对此,猿魔老祖也是十分满意,小心翼翼的收入怀中,他没有说话,但一看神情就知道他很珍惜,因为这幅字画就代表他和陆辰之间的友谊,他拿回去之后,自然是会好好的收藏的了。
这一趟猿魔老祖离开,陆辰是不会和他一起走的,只能是猿魔老祖自己走,而且他这一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和陆辰见面?猿魔老祖虽说已经活了几千岁,看惯了生死离别,但是这一次,他也是十分伤感的,因为他和陆辰之间的友谊十分特殊,二人也算得上是共患难过,那种情谊非是一般的酒肉朋友可以相比,所以伤感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就差流泪了。
之后,众人相继离开了筵席,第二天一早,猿魔老祖便是独自离开,回莽荒大陆去了。
如今,陆辰已经是大和王朝的顶梁柱,官居忠义候,兼太子太师,位高权重。不过太子太师是个闲职,除了教导太子之外,陆辰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做,多数时候,他都在修炼,提升修为,现如今天下的局势,三分天下,局势还未稳,并不适合打仗,三个王朝都进入了潜伏期。
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实力,因为战争迟早也是要爆发的。在这段时间以内,除了处理大周王朝的事情,修真界的事情,和陆辰相关的也时有发生,比如唐无情,这个修炼无情道的家伙,殷薄情的第二个徒弟,陆辰名义上的小师弟,再次光临大和王朝,寻找陆辰的麻烦,他直接就潜入了陆辰的侯爷府,和陆辰见了面,之后双方大打出手,结果可想而知,唐无情死。
眼睛一眨,又是十几年时间过去,陆辰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他的武道修为进入长生秘境,神魂修炼也没有怠慢,进入了虚仙五重境界,乃是一方绝对的高手,独当一面,威力无穷。
而在这十几年时间以内,大和王朝也经历了几次较为巨大的变故,其中最大的,就是孙子昭病死于桌案之上,等陆辰赶去之时,早已回天乏力。孙子昭也劳累而死的,完全的操劳过度。
当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孙子昭在任的十几年时间以内,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伯阳城连皇宫都很少出去,常常是伏案用功,处理国家大事,垂帘听政,他是一位绝对的明君,但是却过早离世,实在是大和王朝的一大憾事。孙子昭去世之时,大和王朝治下的子民,无一不哭。
陆辰明白这个乃是孙子昭的命,他的命注定只到这里,也是大和王朝的国运,命运之中早就已经注定好的,所以他也没有强行逆天改命,替孙子昭还魂,就这样他还会好一点吧,早点结束自己的痛苦,颠沛流离的一生。而如果陆辰强行替他还魂,让他还阳复生,或许孙子昭本身都还不会愿意呢,这就是命,命运之中早就已经注定好了的,谁也无法更改。
孙子昭被称作和高帝,算是死后对他追加的谥号,之后,便是太子即位。太子登基之时,年方十四岁,算是幼帝。在历史上,幼帝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不是早夭就是王国厄运。
不过孙子昭死前已经托孤,让陆辰无论如何也要照顾好幼帝,并且照顾好整个大和王朝。孙子好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照顾好幼帝,那么也就等于是同时照顾好大和王朝了。
不过还好,陆辰就是幼帝的老师,他的言行举止都由陆辰指导,陆辰的意见他都会倾听。
这个时候,整个中原天下已经从战争的破坏之中有所恢复,仿佛已经进入了太平盛世之中。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决战殷薄情

不过也只有陆辰才明白,现在如今看起来有点像天下太平的盛世,实际上距离真正的太平还远着呢,因为中原尚未一统,天下依旧三分,只有在灭掉大韩王朝已经大和王朝之后,才是真正太平盛世到来的时候,陆辰也很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不过这件事情始终一拖再拖,两三年过去,都没有拖出一个结果,尤其是中间还经历了孙子昭之时这一件大事,举过哀痛。
之后,陆辰向幼帝上了奏折,而奏折的内容,便是表达了陆辰的讨贼意愿,同时,这不仅仅是陆辰的意愿,也是孙子昭生前未完成的遗愿,他临死之时紧紧抓住陆辰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表达了他心中的诉求,便是一定要剿灭那大韩王朝和大齐王朝两路贼子,他才会瞑目。
陆辰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弹劾了他们主张休养生息的说法,力主开战,走着大意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近千字的讨贼檄文,整整写了几十副竹简,花费了陆辰大半夜的功夫,上朝只是立马呈上。
讨贼檄文除了表达陆辰的意愿之外,其中也有先帝孙子昭在位之时经常和陆辰谈论的大事,不灭反贼,誓不还朝,陆辰在讨贼檄文之中表明的立场,就是如此,不灭反贼,誓不还朝。
最终,陆辰力排众议,奏折被皇上亲自批阅,准了陆辰的谏。陆辰在奏折之中的表述,已经是立下的军令状,如若不灭了大韩王朝和大齐王朝两路反贼,平定天下,他便提头来见。
这表示了陆辰的决心,也表达了他对天下一统的渴望。皇上批准之后,陆辰重新上马就任,被封作征西大元帅,领六十万兵马出征,时间定在三个月之后,此消息一出,全天下震惊。
大和王朝的太子太师,被任命为征西大元帅,重启战争,开始对大韩王朝以及大齐王朝的讨伐之路。其中有支持陆辰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支持的大多是和陆辰亲近的人员。
而至于持反对意见的,则是那些害怕战争,以及害怕战争带来的伤亡,以及损失的人士,其中大部分都是学子,纷纷上奏对陆辰进行弹劾,不过全部都被压了下去,并没有到皇上手中。
战事在即,整个中原天下将重燃战火,这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几乎没有能够更改。
大和王朝开始广泛的召集军队,兵事操练比往年频繁了许多,粮草以及战马都有密集的调动。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中原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而被征讨的两个国家,大韩王朝以及大齐王朝,也有了相应的动作,开始调兵遣将,操练兵事,以作防备之需。
这几个月时间,陆辰一直都在操劳国内的事物,大大小小的,都是亲力亲为,他一心一意为国,但是却不代表别人会这么看他。其中,殷薄情通过传信的方式,向陆辰传来信息。
大意就是对陆辰进行辱骂,以及人生攻击,骂他畜生不如,重启战火,陷整个天下于大不义之中,用心过于歹毒,对此,陆辰只是冷冷一笑,忽然间变得有些愤怒起来,他不去找殷薄情的麻烦,他反倒是来给自己使绊子了,估计是因为唐无情一事,他依旧没有放下来。
唐无情就是他培养出来专门负责帮他对付陆辰的,但是却屡战屡败,几乎没有胜利过,这样的事实,肯定是让殷薄情失望极了,而且唐无情之死,让他十分痛心,陆辰没有想到的是殷薄情这种人,也有痛心的时候。
“看来是该去一趟五象门了,这种不仁不义之庸师,即便我想放过他,道义也不会放过他。”
陆辰在接到消息之后,临时改变了行程,亲自上五象门已经成为了他不得不做的一件大事。
陆辰自从逃离五象门开始,脱离殷薄情的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