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家药膳师 >

第104部分

农家药膳师-第104部分

小说: 农家药膳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出大头,她出小头,一样能沾光,一样能得到免税半成的好处,多出和少出对她没有影响。

随着药田的成熟,她将来一定会买更多地,所以减半成地税对她的诱惑是巨大的。

这也是她为何会同意让江小高去红枫书院读书,并让他努力考取一个功名的原因之一。

可高子还小,又刚刚入正规学院读书,要等他考个功名回来减税赋似乎还有得等,那她还是先把这半成地税的钱给省下来为好。

再说考功名者减的是人口税,大周朝的人口税是以家庭人口为单位的,只要家中有人有功名者都可免税。

这个税在江家四房没从江氏一族分支出来的时侯也是减免的,因为江家旺是秀才,他们家跟江家旺是直隶亲属,所以同样能免人口税。

但现在他们家跟江氏一族分支,她如今又买了不少的仆人,这些她就要重新交税了。

其实大周朝之所以设一个人口税,再弄一个有功名者可免税,完全是为了鼓励百姓们多读书,因为你只要读了书有了成就就能得到朝廷的优待。

这也是江云漪为何不阻止江小高用功的原因,因为如果江小高能早日有功名在身的话,他们家的人口税就可以全免了。

其实江云漪最想免的商税,可惜大周朝就没一条可以免商税的。当时她初初接触大周税律,并没有细看,还以为可以免商税呢。

真是太遗憾了!江云漪脑中转了百八十道弯,心中不由微微地叹了口气。

“这,你是说,只要苏、叶、金三位地主一出资,你们才会出?”

村长皱紧了眉头,他本想让江家四房带着头,然后再说服苏、叶、金三位老地主,却没想到江云漪也是个精的。

村长有些泄气,这宗祠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负,若再不出资修建,他们这百年宗祠可就要毁于一旦了!

可他有这个心却没这个力,想让村民们集资,却也知道丰泽屯家家户户都不富裕。

这可咋办哪!村长愁眉苦脸起来。

“村长,这枪打出头鸟,我们家自建了清漪园后就没少人眼红妒忌。如果在建议宗祠这一方面我们还要抢在前头,那苏、叶、金三位老地主只怕就会把我们家当成眼中盯,肉中刺。我想村长应该不想看到我们成为众矢之的吧?”

江云漪岂会看不出村长的打算,苏、叶、金三位地主如果真的答应出资,村长就不会对他们这么客气了。

其实江云漪不想出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莫名得罪苏、叶、金三位老吸血鬼。

这三个人在丰泽屯拥有大量的良田,为人一向极为苛刻,对租他们的地来种田的村民们都要强收六成以上的粮食才肯把地租出去。

以前江云漪一家是跟他们没什么冲突,但自从江云漪买了地,种了药田,开始在村民中招工起,其实在一种形式上已经得罪了这三个人。

如果这一次他们家再贸然出头,还不知道这三个人会使出什么招来对付她呢。

不一万只怕万一,她可不想无原无故犯小人,然后给自己惹一身骚。

“贤侄女一向聪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村长也听明白了江云漪话中的意思,她是不想跟这三位地方起冲突,所以她不想带头出资。

但这丫头小小年纪能有今日之成就,这头脑定是极聪慧。村长不由得就向江云漪问起了计。

想到此,村长不由面带希翼地看着江云漪,连称呼都不自觉间改了。

只要能让宗祠修建起来,别说叫一声贤侄女,就算让他叫江云漪一声姑奶奶他也是愿意的。

“大周税律其中有一条是对民间百年宗祠有特殊贡献的庶民地主可免半成地税,而这个特殊贡献最低额度是纹银三百两,没有最高额度,但有一个纹银过千两朝廷会颁发一个奖励,这个奖励是奖励子女的。”

江云漪自打算在这个时代做生意起就开始研究大周朝的各种律法,其中典狱和税律是她重点的研究对象。

但免税这东西朝廷自然是不会提倡的,所以关于这条税律的记载只有异常熟悉大周律法的官员和讼师才知道。

否则以古代地主阶级的那种剥削个性必会想法设法地逃税漏税,就别提这种可以光明正大减税的律法给他们用了。

“贤侄女不是唬我的吧?”

村长当然是希望地主们捐得越多越好,若大周朝真有这样的律法村长根本就不必费心思筹资,这些地主们都会乖乖把钱送到他手里。

村长听到这个说法,一双眼睛都亮了起来。那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可他又不得不按奈住这种激动。

因为这实在是意外之喜哪!

“村长若不信可以自己查查啊!”

江云漪耸耸肩,其实这些有关大周律的书籍民间并没有出售,但端木阳知道她喜欢这些东西,便让小四小五给她送了一堆放在书房。

对于端木阳她说不清是什么感觉,总之那个人你赶他,他不走,偏又对你费尽了心思。

她书架上有六成以上的书籍全是端木阳送的,而且不是孤本,就是市面上想买也买不到珍稀图书。

这让她这个爱书之人,是想下决心扔掉,又舍不得。因为他所送的那些书籍都是她极喜欢的。

除了大周律,还有医书,包括一些孤本的游记和话本。这些应该都典藏的书籍,可那人说送就送了。

小五说,端木阳就差把这个世上所有的珍贵书籍全搬她书房来了!

很多时侯翻着手里的书,看着他费尽心思淘来她喜欢的东西,江云漪就会不自觉地想起端木阳那张倾国倾城,魅色无双的脸。

那个集万千尊贵于一身的男人真不是一般的固执啊!

“贤侄女,贤侄女……”

村长见江云漪居然在这个时侯发呆,忍不住多叫了两声,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江大林和姚芳华也有些奇怪。

“哦哦哦,村长还有什么疑问?”

江云漪听到村长的叫唤才知道自己居然在这个时侯走神了,连忙笑着问道。

想着她平时都不会想起端木阳,今儿怎么突然想起他了,还是在这种情况下,真是太丢脸了。

“我只是谢谢你帮我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这事啊,我跟陈公、李公和江公他们再商量商量,到时贤侄女可要多帮帮我啊。”

村长也是读过书的,这一口一个贤侄女叫着就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而且他也觉得江云漪应该会比较喜欢他这个称呼。

毕竟江云漪现在的身份和以前比起来可是大大的不同,若他一个云漪丫头,云漪丫头的叫着,只怕会惹她不高兴呢。

“我想村长应该想想如果是修宗祠的话,倒不妨把路一起修一修,我想乡亲会更高兴,也更乐意帮忙。”

江云漪眸光一转,想着来回安云集的那边路其实不并好走,如果趁着修宗祠的当口,能把那条路一起修一修就好了。

“这事我会和陈公、李公和江公他们一起讨论,到时也会到乡亲们家中一一走访,看看乡亲们的意见。”

村长也知道那条路是应该修一修了,不过他们村一向不富裕,修这修边哪样不需要钱。

但这次不同,如果大周真有这样的律法,那一定能筹到不少资金,到时用中公的钱修修路倒是可行。

“既然村长已有主意,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江大林见闺女几句话就帮村长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也为村长感到高兴,更觉得自家的闺女不是一般的厉害。

想着既然事已解决,他们也不好在这再继续打扰,便提出告辞。

“那我送送你们!”

村长解决修建宗祠的资金,心情自然极好,热情地将江云漪一家送出了门口,便派人去通知陈公、李公和江公他们到家里来商量事儿。

一家人刚回到家门口,江大月,江武,江小高就眼巴巴地在清漪门口等着他们,一见他们回来立马就迎了上来。

“姐,咋样?村长有没有为难你们?”

江小高见到江云漪就扑了过来,眼底有着担心,他刚才也想跟着去的,可大姐不让。

“傻孩子,你看我们像有事么?”

江云漪摸了摸江小高的头,虽然村长不为难他们,但不代表着赵氏和杨家人会善罢干休。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们一路不都这样过来了么。也不怕他们再来找麻烦!

“没事就好,刚才我本想去打听打听情况的。后来听说村长只是把你们请到了自个家,想着村长应该是不想把事儿闹大,如今见你们这情形,我就知道应该没大事儿。”

江大月见此也为他们一家高兴。自这清漪园建起来她是什么闲言碎语都能听到,也知道老江家的人一定不会任由老四家这么太平的过日子。

现在好了,连村长都护着老四一家,她也不用再为他们担惊受怕了!

“二姑姑,你和武表哥都好久没跟我们一起吃饭了吧。一会子就来跟我们一起聚聚,我跟我爹和姚姨刚好有事要跟你商量。”

出资修建宗祠这事儿村长还没对外公布,但他们家这份钱是出定了。不过再事儿没确定之前她并不打算告诉江大月。

江云漪要跟江大月商量的自然是其它事!

“好啊,我也好久没吃云漪做的菜了,这次是云漪亲自下厨吧。”

江大月自江家暖房建起来后就一直在江家帮忙,现在又当了清漪园内园的管事,也住在江云漪为他们母子安排的院子里。

但她怕人家说她攀附云漪一家,原本是坚持要住在自家的小破屋,可云漪丫头不同意。

后来才住了东苑的客房。东苑客房有几间独栋的小院,他们母子就住其中一间。

“二姑姑要来,自然是我亲自下厨了。”

江云漪知道江大月的性子,以前他们家不富裕时,她就不愿住在他们家,怕被人说长道短。

现在他们家富裕了,江大月还是不肯住他们家,后来还是看到张氏兄弟,签约的长工,及买来的仆人都跟他们一起住清漪园才松了口。

她是想让他们母子跟他们一起住南苑主院的,可他们母子居然想住下人房,她当然不可能同意。

最后双方相互妥协,二姑姑母子才答应住进东苑的客院。然他们母子为了避闲,一直不肯同他们一起吃饭,多数都是跟工人们一起吃外厨房的大锅饭。

劝过多次无果后,江云漪也只好由着她,今儿二姑姑能这么爽快地答应和他们一起吃饭,想必还在担心赵氏及杨家人过来打闹一事吧。

“那我去跟田师傅说一声,让他少做我跟我娘的饭吧。”

清漪园外厨房的采买及监督工作都是由江大月负责,一般情况下今日烧多少菜做多少饭都是按人头定数。

这是为了避免浪费的同时,也避免有些人把饭菜偷偷省下来或顺回家中贴补。

一个人这样做没什么,两个人这样也没什么,但人数多了,清漪园可养不起这么多人。

所以江云漪直接按前世里食堂的发放规矩,让专门人员分发饭菜,以记名分发的形式来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这是一种制度问题,绝不可因为少数人而废掉!

“那你快去快回。”

江大月是个习惯节俭的人,外厨房那边每天的用度她基本都盯着,这也算是她变相的报答老四一家。

但她也遵从江云漪的意见,就是这饭一定管饱,绝不会饿着别人。

若不是一开始省下菜的人多,加上还有人不知羞打算多打些饭菜回去,江云漪也不会立下谁敢省菜顺菜回去直接开除,这事儿还平不了。

虽然这个规矩有些苛刻,但谁要他们要来江家做工,他们不做自有别人想做,谁想省菜回家也成,耽误了工作直接扣工钱。

自此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但毕竟还有少数自己舍不得吃舍不穿,拼着被开除的危险也要省菜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吃。

对于这种情况,江大月也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们能把活干好就成。

江云漪本想说不必麻烦了,但话到嘴边就又咽了回去。有些事还是顺其自然吧。

“他二姐,你想吃什么,跟我们说,我先去备。然后再请我们云漪做!”

姚芳华拉着江大月的手,笑着道。她跟江大月认识的时间不长,却有心心相惜之感,所以有什么心里话二人都会愿意跟对方说上两句。

“我啊,只要是云漪做的,我都爱吃。”

江大月曾经跟江云漪学过一段时间的厨艺,但由于江云漪后面越来越忙,这厨艺只学了一半就停了。

两个人就这样聊着进了厨房,各自忙开,洗菜折菜涮锅都不要人帮忙。

用土豆切丁,牛肉切片做了一道土豆烧牛肉;茄子切丝配大料做成鱼香茄子煲,极为下饭。

另用腌渍好的大白鸡直接切盘做了一道白切鸡,豆芽是早早发好了,将弄好调好的调料倒进去稍微拌了一下,一道凉拌豆芽就上了桌。

折好的长豆放了蒜和盐,锅里的油已经热了,放了一点葱炒香,又放了点虾米调味,翻炒了一下,滴了几滴酱油进去,素炒长豆就成了。

然后是烩三鲜,鲜蘑菇汤,黄瓜肉片汤,六菜两汤用了约摸半个多辰才全部上桌。

原本还要多做两道菜的,可江大月母子连说不用。

江云漪的厨艺自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一行人边吃边聊,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半个时辰,但他们聊的都是一些家常话题,活跃气氛用的,一些正题要等一会吃完饭到书房谈。

用过饭后,残羹剩菜交给管厨房的婆子处理,一行人边走边逛到中苑的石椅石桌边坐下休息,有丫头给他们每人泡了一杯消食的山楂茶,在中苑花园吹了一会风才到书房谈事。

书房中江云漪跟江大月谈起了蜜饯作坊的事儿,还拿出今儿新出的蜜桃片干请江大月母子品尝。

几天前刚刚出炉的李干,江大月母子吃了都赞不绝口,连连说这稀罕玩意儿一定能有销路。

当时他们就建议江云漪这生意可以做,而清漪园的下人和工人们也都说这东西好吃。

村民们见识少,吃到一点新鲜东西都说好吃也正常,但段景之和张元亦都拖人来说前几天弄的那些试吃的李干极受顾客的青睐,问她还有没有多送一些到店中零售。

江云漪那时就知道蜜饯这个生意在安云大有赚头,但她得有个详细些计划。现在蜜桃片儿出炉,如果真要做这个生意,那现在就要开始向果农们订水果来做。

既然要做当然不能是小打小闹,向果农订水果是第一步,请工人开作坊是第二步。

接下来自然就是如何把销路推出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