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庶难从命 >

第168部分

庶难从命-第168部分

小说: 庶难从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冤花了不少银子,库里有的是东西,银子却拿不出来。

现在再去筹银子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陶正安皱起眉头问,“压箱有多少银子?”

陈妈妈道:“三千两,取个吉利数。”

陶正安道:“嫁妆还没有送去常宁伯府,就从压箱里面取出来先给顾家。”

陈妈妈错愕地张开嘴,“那……那……二小姐的嫁妆都已经和常宁伯府说过了,现在拿出银子来用恐怕会……毕竟是嫁去常宁伯府做大奶奶,嫁过去之后用度也多,手面大,少了不够用。”所以越是显贵之家聘媳妇,给的聘礼越多。

老太太拟的嫁妆单子本来就单薄,面子上东西不多,再没有许多压箱银子,去了夫家怎么能好看。

话是这样说,家里也不是没有比照,陶正安道:“容华嫁去薛家时压箱的银子有多少?”

大姨娘看向陈妈妈。薛家送来的聘礼都被大太太换成了庄子,压箱的银子不过才一、二千两,侯爷夫人岂不是比世子夫人的手面还要大。大太太精于算计,这次是算计过头了。

果然陈妈妈神情闪烁地开口,“有一二千两银子。”

陶正安道:“那就够用了。就将银子支出来给顾家,一会儿大太太醒了就说是我让的。”

陈妈妈脸色一变也只能应承下来。老太太和大太太都病着,老爷也不懂内宅的这些事,二小姐这时候出嫁真是没有办法。

陈妈妈虽然犹豫却做不得主,只能按照老爷的吩咐拿出一千两银子跟着丁家管事的妈妈去丁家。

……

“一千两银子是从二小姐嫁妆里拿的,跟轿的管事妈妈还不肯干休,非要等到银子送到丁顾氏手里,才肯撤了花轿。”

“因燃了鞭炮惊动了四邻,只要事情解决了,到时候只说是天黑认错了路,轿子抬错了地方。”理由听起来可笑,可是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容华手上的针线不停,锦秀看看春尧,接着帮容华分线。

春尧接着道:“丁顾氏的夫君前些年做了生意将家底都赔光了,眼见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就整日在外喝酒,这次听说这件事,帮着丁顾氏谋划,听说丁家将祖产都变卖了。”

这是要孤注一掷,得了陶家的银子就举家搬迁。丁家大爷是个一点就透的人。

容华抬起头看看春尧,“这件事办的妥当。”

春尧红着脸笑了,“奴婢也没做什么,倒是冯妈妈在丁顾氏奶娘面前说了不少话。”

这样一来瑶华的事就坐实了。

瑶华之前许给过顾家是人尽皆知的,现在瑶华要嫁去常宁伯府,顾家就带了花轿来威胁陶家,本来整件事费些口舌是能说清楚的。陶正安的性格却生怕别人坏了他的好事,第一个念头必然不是想办法将这件事解决,而是要将这件事遮掩过去,就和当年西人炼丹事发一样,宁可杀掉亲生女儿,也不另想其他办法。

顾瑛的事遮掩不住了,陶正安好不容易攀上了常宁伯家,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千方百计要将这门亲顺利做成。

常宁伯家假装对顾家要挟的事不知晓,只等将来事发,这件事就会成为压制瑶华的借口。况且安抚顾家的银子是从瑶华嫁妆里出的,这样的证据让瑶华无从分辩。

瑶华这次是逃不掉了,进了夫家的门,有谁会怜惜一个身体不好的媳妇?在娘家能换得同情的身体,到了夫家只会变成短处。

容华收了线,一朵荷花恰好绣完。

……

顾家将花轿抬走,陶家众人都松了口气。

瑶华的嫁妆送去常宁伯府一个多时辰,终于瞧见了常宁伯府的轿子。

喜娘上前道喜,合婚饼拿给瑶华咬了一口,就笑着道:“吉时到了。”

湘竹上前搀扶起瑶华一路上了轿子。

除了传来的礼乐声响,陶府里静悄悄的,没有容华之前出嫁的热闹。瑶华的手指早已经攥的酸疼,垂下头透过盖头缝隙看脚下红色的毯子,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常宁伯府。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断出现在她脑海里的希望,到了出嫁这天却让她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甚至害怕。

她什么时候惧怕过?听说五妹妹病死了,她害怕不敢去看,姐姐临死之前质问她,她害怕会被人听到。

她出嫁本来是喜事,这一瞬间偏偏让她想起这些……这府里从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对她有心防,唯有八妹妹。

自从八妹妹进了府,她总觉得那双淡然的眼睛时不时地出现在她身后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抓住她和常宁伯世子私相授受的把柄,那双眼睛冷笑着,言辞句句凌厉,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

现在她嫁进了常宁伯府,她应该觉得高兴,因为那双眼睛再也不能用这件事来威胁她。

她却觉得,那双眼睛仍旧在冷笑。笑她今天的狼狈。

她躲不开,总是躲不开这笑容。

而今有这笑容的不止是一个人,她像是一下子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瑶华刚坐稳,轿子就被抬起来。鸣炮三响,鸣锣开道,轿子刚要前行,瑶华听到喜娘喊道:“小舅舅呢?”

弘哥?

“押轿的小舅舅呢?”喜娘又问。

众人忙去找弘哥。

不知道谁在园子里寻到弘哥和小厮玩蛐蛐,陈妈妈好说歹说,陶正安又让人去叫,这才让弘哥出了府门。

瑶华听到陈妈妈笑着跟喜娘道:“少爷来了,别误了吉时。”

喜娘笑着应承。

只听弘哥道:“我姐夫呢?怎么不来迎亲?”

瑶华脸上不由地一僵。

喜娘也是愣了,没想到陶家没讲事情交代清楚,亲家小舅舅又追问的急,只能尴尬地笑道:“世子爷在府里等着接应。”

弘哥道:“这算什么成亲,姐夫我都没见到,红包也没给,你们也太不守规矩了,既然都没规矩我又何必去。”

众人顿时哑口无言,怔愣之间,弘哥已经跑了出去。

陈妈妈急忙让小厮去追。

喜娘道:“这可怎么办?没有小舅舅送亲这可不合礼数。”

瑶华心里一沉不由地咳嗽出声,轿夫急忙停了轿,湘竹探进轿去问。

过了一会儿弘哥仍旧没有回来,喜娘急得满头大汗,“吉时要到了,再等下去恐会不好。”

陈妈妈这才去回了陶正安。

时辰不早了,喜娘不肯再等,“我们回去不好交代。”

陈妈妈从府里出来赔笑道:“花轿先行,我们找到少爷就会赶过去。”

喜娘松了口气,“这样也好,就烦劳妈妈了。”

哪个小姐的婚事都没有出这么多的岔子,陈妈妈出了一身的冷汗,看着花轿平稳地向前抬去,这才安排婆子,“去三庙胡同请三房的少爷去一趟。”

那婆子应了急匆匆地跑去三庙胡同。

……

等到裘哥赶来,花轿已经快到常宁伯府。

轿子拐过胡同,一阵鞭炮声传来,鞭炮声过后轿子已经停在常宁伯府,喜娘上前将瑶华扶了出来。

瑶华刚接过辐条、瓷瓶、铜镜,就听有人喊着,“快,快,快扶着大奶奶去拜堂,世子等着呢。”

喜娘和湘竹扶着瑶华匆匆过了火盆、马鞍,走几步进了正堂拜了天地。

只听身边有淡淡地声音道:“好了,扶凤儿去歇着吧!”

瑶华眼前一亮,头上的盖头已经被挑了下来,瑶华抬起头环视一周这才将厅里坐着的众人看清楚。

常宁伯和夫人端坐在主位上,下首有一位夫人不停地用帕子擦着眼睛,这位夫人旁边的两位夫人抬着眼睛正细细地打量着她,目光冰凉让人触之生寒。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质疑、打量、轻视种种情绪都从眼睛中流露出来。

搀扶着瑶华的湘竹,不知不觉吓得收紧了手指,将瑶华攥的生疼。

屋子里静谧了一会儿,常宁伯站起身离开,常宁伯夫人楚氏这才当着众人的面开口,“媳妇儿才没,凤儿还没有除服,按理说不该娶亲的,只是凤儿得了这病若不用尽了办法,我们做父母的也难心安。”说着看向那垂泪的夫人,“今天请您过来,也是要说清楚,免得您伤心。这婚事虽然办了,却仍旧要循礼,等到凤儿除服之后才能算是完婚。”

几句话说完众人的目光又一下子回到瑶华脸上,瑶华本来略带羞怯,经这话一说宛如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整个人冻在那里异常难堪。

常宁伯夫人楚氏又道:“今儿冲了媳妇的忌,我会让她天天去供奉,抄写佛经以赎过错。”

瑶华浑身一抖。

耳边又传来常宁伯夫人的吩咐,“一会儿回到房里就将嫁衣换了,大奶奶才没了,你们几个都不要穿艳色。”

瑶华嗓子一痒,急忙吞咽回去,胸口震颤差点就咳嗽出声。

常宁伯夫人说了这些,那垂泪的夫人才止住了抽噎。

楚氏淡淡地挥了挥手,“你下去吧!”

这才有丫鬟上前领着瑶华去住处。

瑶华的东西被搬进一个西北角不起眼的院落里。

房子比瑶华在陶家的闺阁还小,许多平日里用的东西搬不进去,翡翠正不知道该怎么安置,湘竹和瑶华进了屋。

领路的丫鬟回去复命,湘竹才带着哭腔开口道:“怎么能将奶奶安排在这里?这样的屋子到了冬天可怎么得了。就算是明年才算完婚也不能就这样……奶奶有什么错?是他们求娶来的,为什么还要抄写佛经祭奠死去的大奶奶?这样糟践我们,还不如就将我们送回去。”

瑶华脸色一青,再也忍耐不住,弓起身子剧烈地咳嗽起来。

第250章 针锋相对(上)

瑶华咳嗽了一阵,看着陶家带来的陪房丫头都惊慌的站了一地,湘竹也慌慌张张地去柜子里拿了瑶华平日里吃的药丸来。

瑶华吃了药,喘息渐渐平复,歇了一会儿松开了手,吩咐湘竹,“将我平日里惯用的先搬进来,余下的先找地方存在一处。”

湘竹眼眶红起来,拉进瑶华的手,“奶奶,我们真要住在这里?我们倒没什么,委屈了奶奶。”

在娘家依仗的是祖母、母亲,到了夫家就不能再用小姐的脾气,这话母亲不知说了多少遍,瑶华现在才能体会到里面的意思。

湘竹出主意,“要不然去想办法见到世子爷,听听世子爷的意思,总不能让我们奶奶冷锅冷灶地在这里,时间长了难免要受人丧谤。”

瑶华摇摇头,“世子爷也有他的难处,夫人方才说话也不是怪罪我的意思,既然嫁过来了就要随着夫家的意思,让我们住在这里我们就住下。”

翡翠也哭哭啼啼地喊叫起来,“奶奶怎么这样顺受。”

嫁过来第一天就出了那么多事,光是顾家的要挟就足以让她抬不起头来,现在夫人这样安排她,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愿意也要忍下这口气,然后再慢慢做打算。

瑶华看向翡翠,“将我箱子里那身淡青色的撒菊交领褙子拿出来。”

……

容华听弘哥将瑶华嫁人的经过说的清清楚楚。

弘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容华听到最后,抬起头来,眼睛一闪,“要不要我送你回去?父亲见了你还不打你?”

弘哥收起了笑容,眼睛中露出几分坚定来,“我也不怕,他若是打我,我也可以反驳,好端端地将女儿送去人家冲喜,也不听听外面人都怎么说我们陶家。”

弘哥的样子不是在开玩笑,“你这样冲撞他一定会挨打。”

弘哥挺直了胸脯,“挨打算什么,不过是十几棍又打不死人。我因什么挨打他也不敢说出去。”

弘哥说了一会儿话,就要走。

容华道:“父亲正在气头上,你也别回去硬碰,进了府只要去祖母那里也就是了。”

弘哥点点头,蔫下来,“也不知道祖母的病到底能不能好。”

说到这个话题,容华也沉下眼睛,转头让春尧取出新做的抹额,“这是我新做的,你给祖母带回去。”

弘哥接过东西低声道:“祖母这两日精神很好,说不定像御医说的过了明年春天就会慢慢好转。”

祖母的病不是一日两日了,虽然御医说过现在的情形只能维持,她也希望那些药能有用。

送走了弘哥,薛明睿随身的小厮来道:“侯爷晚上有事就不回来用膳了。”

容华点点头,带着春尧去了老夫人房里。

老夫人正和薛崇义、薛明柏说话,“明天就要走?”

春尧撩开琉璃帘子,容华进了屋。

听到琉璃帘子声响,老夫人抬起头笑着冲容华招手,“过来坐,这边凉快。”

丫鬟用冰盘盛了冰块放在炕上,老夫人抱着润哥坐在炕边,润哥拿了一串璎珞攥在手里,转头看到了冰块就爬过去将璎珞放在冰上玩。

钱氏见了忙站起身要去抱润哥。

老夫人笑道:“不过是一串珍珠,不值什么,由得他去玩。”

钱氏这才又恭谨地坐下,眼睛仍旧不离润哥。

钱氏性子好,又懂得进退,相夫教子更是无可挑剔,老夫人满意地点点头。

容华行了家礼坐下,薛崇义接着道:“明天就走。先要送了公文,才能去办明柏的事。”

老太太笑着道:“多带些人去,你们爷俩很少出京,突然长途跋涉的,还真让人放不下心。”

薛崇义道:“母亲放心吧,到了陪都就让人传信回来。”

正说着话,薛崇仁和三太太进了屋。

薛崇义见到三弟将他和明柏去陪都的事说了,“明睿衙门里忙,家里就靠你和四弟,凡事都要仔细着点。”

薛崇仁应了。

老夫人笑道:“家里哪会有什么事,你们在外好好的不用担心家里。京里太平,再说还有这么多人在呢。”

薛崇仁忙道:“二哥嘱咐的是。”

二太太也笑起来,“老爷是许久不离开家,突然一走担心家里,要知道咱们这个家只要有母亲在,任谁都不能翻过天去。”

老夫人被逗得“扑哧”一笑,看着二太太,“你说对了,任你是猴精也翻不出我的五指山。”

大家皆笑了一阵。

听到主屋里气氛好,侧室里的明英、明达几个也就着热闹跑过来围在老夫人身边,眼巴巴地看着薛崇义,“二叔父要去陪都也带上我们吧!”

明达附和道:“是啊,还是小时候去过的,陪都什么样子都忘记了。”

别人倒是其次,三太太先黑了脸,站起身来去撵明英、明达、明泰,“你们小孩子懂得什么,你们二叔父是去办衙门里的事,怎么带的了你们。”

明英、明达忙躲着三太太跑。

老太太慈祥地招招手,“好了,好了,小孩子就是玩心重,要是想去也是使得,”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