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牛郎织女天仙配 >

第132部分

牛郎织女天仙配-第132部分

小说: 牛郎织女天仙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福宫和艮岳。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爆发了方腊、宋江等农民起义。赵佶本未必有机会继承大统。惟宋哲宗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弟以大宁郡王赵佖最长,惜患有眼疾不能继位,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赵佶继承大统。宰相章惇当时反对赵佶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赵佶继位,故赵佶顺利成为大宋皇帝。赵佶在位期间,“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尊号“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3',激起各地民变。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赵佶继位的时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认为其轻佻不可以治国,但向太后力荐,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但神兵大败,金兵 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皇统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天水郡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天水郡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污侮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族望之郡作为封号,以示尊重。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余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南宋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佑陵)。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俗语十道九医;道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扮演了地方医疗机构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宫观,他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当时先进的医疗送到基层——是他作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第二百六十二章 道君

之所以说宋徽宗就是追求长生不老最疯狂的一个帝王。
那是因为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和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俗语十道九医;道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扮演了地方医疗机构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宫观,他的一个想法就是把当时先进的医疗送到基层——是他作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其他帝王为了长生不老,是去求神仙帮忙。
宋徽宗呢?
宋徽宗是直接直接把自己升级成为了神仙一般的人物。
所谓的道君就是神仙。
道君,在古代又称圣君、仁君,形容当时治国的皇帝听取臣下的谏言,行使相关制度推行仁道治国,推进国家昌盛繁荣!
同时,道君也是道教神仙谱系中对高位仙官的称谓。据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其高位者总称大道君。陶弘景亦称: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左胜于右,其高位者总称为迢君,次为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宋微宗驾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时人谓之“道君”。
灵宝道君又名灵宝天尊名经宝,居三清的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日夜吸纳玉晨精气、庆云紫烟,凝神集气,幻化成型,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胎于洪氏。育形为人的肉体。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到年长之后。开始参悟道真,一心追求至道。他坐在七宝笃林下,苦思百日,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道德道君既是太上老君,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老君”。道教天神,传说中的道教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其实宋徽宗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老子我就是道德道君我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乃是道教界公认的道教创始者,即道德天尊。道教最高祖师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神像在大殿居右。道经记载,老君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震古烁今的五千余言。
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与道祖。据史书记载老君姓“李” 老君骑牛法相,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全称一气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老君。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为元始天尊所度的金仙上品,乃一切无有有无之祖,大道化身(自然规律、法则的化身)。居于在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道教的居天与佛教不同)。真正意义上的道教开山教祖,位列至高神三清尊神之第三位,在千年中国道教的演变史中,一直担任着极为重要的特殊角色。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太上道祖”、“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在道教宫观“三清殿”,老君塑像居左位,手执蒲扇。相传老君居住在太清仙境 。中,老君居“离恨天兜率宫”;中,则是“大罗天玄都洞八景宫”。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道教相信道家哲人老子是老君的化身,度人无数,屡世为王者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许多道教宗师都自称得到老君显灵的启示与教诲,如汉朝的张道陵、南北朝的寇谦之等。唐朝皇室更尊奉老君为其始祖。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北魏前称道德天尊,即老子。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葛洪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高道陶弘景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

第二百六十三章 红丸案

宋徽宗把自己定义成为了太上老君这样一个即使是神仙里面也是帝王一般的存在的神仙,宋徽宗是不是很疯狂?
在历史上因为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却是引发了惊天大案的,莫过于红丸案。
红丸案,为明朝三大案件之一。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病重,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光宗服后死去。有人怀疑是神宗的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
红丸案,明末三大案之一。三案分别是移宫案、红丸案还有梃击案。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作泰昌帝。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朝野感动”。本来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记载: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也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服用崔文升开的药后,就开始腹泻,用今天话来说可能是得了急性肠胃炎吧。一昼夜泻好多次,有的说一昼夜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泰昌帝召见内阁大臣,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首辅方从哲等回话:“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臣等未敢轻信。”这里稍作解释:鸿胪寺是掌管朝会、宾客、礼仪等事的一个机构;鸿胪寺的正卿叫鸿胪寺卿,四品;他的副手是鸿胪寺少卿,五品;鸿胪寺丞又低一级,六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泰昌帝命身边太监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诊视完毕,泰昌帝命快快进药。诸臣再三嘱咐李可灼慎重用药,泰昌帝则不断催促赶快和药。到日午,李可灼进一粒红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